医疗器械用插刀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1778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医疗器械用插刀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医疗器械用插刀机构,插刀截面为圆形且沿其轴向平行地开设有若干个第一线通槽1、若干个第二线通槽2;第一线通槽由第一前线槽、第一后线槽和第一折弯线槽组成,第一后线槽位于第一前线槽延长线一侧,此第一折弯线槽连接第一前线槽、第一后线槽首末端,所述第二线通槽由第二前线槽、第二后线槽和第二折弯线槽组成,第二后线槽位于第二前线槽延长线一侧,此第二折弯线槽连接第二前线槽、第二后线槽首末端。本实用新型插刀机构大大增加了圆形插刀中部的弹力,有效防止过多的刮伤,保证了产品性能的一致性。
【专利说明】医疗器械用插刀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用插刀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微创手术因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而受到患者的欢迎。但由于器材 和条件的限制,手术对医师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其工艺难度很大。
[0003]经过长期加工发现微创手术刀外铝管套不良率一直居高不下,加工所得零件一大 部分无法满足精度要求。其主要原因出现在挤型材进料不良,铝剂材料内壁经常会出现 0. 05MM~0. 1MM小凸点,然而此现象在铝剂工序无法改善且无法避免有凸点。故需在后道工 序改善才能提高产品的良率,满足客户的需求量。
[0004]此微创手术刀的外铝管套由于内壁口径很小(为5.86丽),还有公差且内壁有异 形,且异形很小(异形宽为0. 7MM),普通方法根本无法将其内壁小凸点去除。经过多次不同 方法尝试后,如何可有效快捷的将有异形的内壁上的小凸点去除,从而达到精度要求,提高 了产品的良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器械用插刀机构,该插刀机构大大增加了圆形插刀中部 的弹力,有效防止过多的刮伤,保证了产品性能的一致性。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疗器械用插刀机构,所述 插刀截面为圆形且沿其轴向平行地开设有若干个第一线通槽1、若干个第二线通槽2,第一 线通槽1从插刀一端面延伸至插刀中部从而形成若干个第一弹性刀片3,第二线通槽2从 插刀另一端面延伸至插刀中部从而形成若干个第二弹性刀片4,第一线通槽1、第二线通槽 2沿周向部分重合;
[0007]所述第一线通槽由第一前线槽、第一后线槽和第一折弯线槽组成,所述第一后线 槽位于第一前线槽延长线一侧,此第一折弯线槽连接第一前线槽、第一后线槽首末端,所述 第二线通槽由第二前线槽、第二后线槽和第二折弯线槽组成,所述第二后线槽位于第二前 线槽延长线一侧,此第二折弯线槽连接第二前线槽、第二后线槽首末端;
[0008]所述插刀外表面设有左、右凸条,第一弹性刀片、第二弹性刀片从内表面至外表面 之间具有一斜面,该斜面使得第一弹性刀片、第二弹性刀片在外表面末端形成刀刃。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 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性刀片、第二弹性刀片的外表面与斜面形成的刃角为 60。?75。。
[0011] 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折弯线槽、第二折弯线槽两侧均具有侧刀刃。
[0012]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线通槽的数目为4个,所述第二线通槽的数目为4个。
[00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4]1、本实用新型医疗器械用插刀机构,其可干净光滑地去除小凸点,插刀有一定的 弹性力量能随时与铝管内壁保持接触而不伤及内壁,能在最大程度上去除内壁上的小凸 点,效果更好;其次,该插刀速度相当快捷,此活性插刀长度不是太长,只需将其放于内壁用 长棒轻轻一捅即可完成清除。
[0015] 2、本实用新型医疗器械用插刀机构,其第一线通槽由第一前线槽、第一后线槽和 第一折弯线槽组成,所述第一后线槽位于第一前线槽延长线一侧,此第一折弯线槽连接第 一前线槽、第一后线槽首末端,所述第二线通槽由第二前线槽、第二后线槽和第二折弯线槽 组成,所述第二后线槽位于第二前线槽延长线一侧,此第二折弯线槽连接第二前线槽、第二 后线槽首末端,第一折弯线槽、第二折弯线槽两侧均具有侧刀刃,其弥补了线通槽处不能去 除凸点的缺陷,实现了一次能去除整个内壁区域的全部凸点,也大大增加了圆形插刀中部 的弹力,有效防止过多的刮伤,保证了产品性能的一致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医疗器械用插刀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以上附图中:1、第一线通槽;11、第一前线槽;12、第一后线槽;13、第一折弯线槽; 2、第二线通槽;21、第二前线槽;22、第二后线槽;23、第二折弯线槽;3、第一弹性刀片;4、第 二弹性刀片;5、左凸条;6、右凸条;7、斜面;8、刀刃;9、侧刀刃。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9] 实施例:一种医疗器械用插刀机构,所述插刀截面为圆形且沿其轴向平行地开设 有若干个第一线通槽1、若干个第二线通槽2,第一线通槽1从插刀一端面延伸至插刀中部 从而形成若干个第一弹性刀片3,第二线通槽2从插刀另一端面延伸至插刀中部从而形成 若干个第二弹性刀片4,第一线通槽1、第二线通槽2沿周向部分重合;
[0020] 所述第一线通槽1由第一前线槽11、第一后线槽12和第一折弯线槽13组成,所述 第一后线槽12位于第一前线槽11延长线一侧,此第一折弯线槽13连接第一前线槽11、第 一后线槽12首末端,所述第二线通槽2由第二前线槽21、第二后线槽22和第二折弯线槽 23组成,所述第二后线槽22位于第二前线槽21延长线一侧,此第二折弯线槽23连接第二 前线槽21、第二后线槽22首末端;
[0021] 所述插刀外表面设有左、右凸条5、6,第一弹性刀片3、第二弹性刀片4从内表面至 外表面之间具有一斜面7,该斜面7使得第一弹性刀片3、第二弹性刀片4在外表面末端形 成刀刃8。
[0022] 上述第一弹性刀片3、第二弹性刀片4的外表面与斜面7形成的刃角为 60。?75。。
[0023] 上述第一折弯线槽13、第二折弯线槽23两侧均具有侧刀刃9。
[0024] 上述第一线通槽1的数目为4个,所述第二线通槽2的数目为4个。
[0025] 所述医疗器械用插刀机构使用方法如下:
[0026] 步骤一、通过所述压紧机构的夹头夹紧所述插刀,所述压紧机构的活塞20移动从 而压紧插刀形成形变后插刀,从而使得插刀1的直径缩小;
[0027] 步骤二、将步骤一形变后插刀放入所述外铝管套的通孔内;
[0028] 步骤三、将顶杆放入所述外铝管套的通孔内,推动顶杆从而带动形变后插刀移动。
[0029] 采用上述医疗器械用插刀机构时,其可干净光滑地去除小凸点,插刀有一定的弹 性力量能随时与铝管内壁保持接触而不伤及内壁,能在最大程度上去除内壁上的小凸点, 效果更好;其次,该插刀速度相当快捷,此活性插刀长度不是太长,只需将其放于内壁用长 棒轻轻一捅即可完成清除;再次,其弥补了线通槽处不能去除凸点的缺陷,实现了一次能去 除整个内壁区域的全部凸点,也大大增加了圆形插刀中部的弹力,有效防止过多的刮伤,保 证了产品性能的一致性。
[0030]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医疗器械用插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刀截面为圆形且沿其轴向平行地开 设有若干个第一线通槽(1)、若干个第二线通槽(2),第一线通槽(1)从插刀一端面延伸至 插刀中部从而形成若干个第一弹性刀片(3),第二线通槽(2)从插刀另一端面延伸至插刀 中部从而形成若干个第二弹性刀片(4),第一线通槽(1 )、第二线通槽(2)沿周向部分重合; 所述第一线通槽(1)由第一前线槽(11)、第一后线槽(12)和第一折弯线槽(13)组成, 所述第一后线槽(12)位于第一前线槽(11)延长线一侧,此第一折弯线槽(13)连接第一前 线槽(11)、第一后线槽(12)首末端,所述第二线通槽(2)由第二前线槽(21)、第二后线槽 (22)和第二折弯线槽(23)组成,所述第二后线槽(22)位于第二前线槽(21)延长线一侧, 此第二折弯线槽(23)连接第二前线槽(21)、第二后线槽(22)首末端; 所述插刀外表面设有左、右凸条(5、6),第一弹性刀片(3)、第二弹性刀片(4)从内表面 至外表面之间具有一斜面(7),该斜面(7)使得第一弹性刀片(3)、第二弹性刀片(4)在外表 面末端形成刀刃(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线槽(13)、第二折弯线 槽(23)两侧均具有侧刀刃(9)。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刀片(3)、第二弹性刀 片(4)的外表面与斜面(7)形成的刃角为60° ~7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通槽(1)的数目为4个, 所述第二线通槽(2 )的数目为4个。
【文档编号】B23D13/00GK203863109SQ201420272192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6日
【发明者】徐金根, 曹薛雷, 胡庆华 申请人: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