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标成型下模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596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游标成型下模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游标成型下模的改进结构,游标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一端面上包括有第一凸部、第二凸部及第三凸部,并在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形成第一凹部,第二凸部和第三凸部之间形成第二凹部;下模的一端面上包括第三凹部和第四凹部,下模的第三凹部和第四凹部与上模的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及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形成游标成型腔,在下模上成型腔的凹槽各转角处设有补偿窝;通过在在下模上成型腔的凹槽各转角处设有补偿窝,使得到的游标毛坯各转角处具有凸出,进而对其进行冲压切边时不会出现踏角,巧妙且有效地避免了因踏角致使产品报废的情况。
【专利说明】游标成型下模的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主要指用于生产游标卡尺的模具,更具体地来说,特别是涉及一种游标成型下模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加工游标卡尺的过程中,游标的成型工序是:先将钢板放入模具中压制成毛坯,接着再利用冲床将毛坯切边成型。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就发现,利用冲床进行切边时,很容易在毛坯的边角处形成踏角,从而影响产品质量,造成大量了废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游标成型下模的改进结构,用于解决在利用冲床对毛坯进行切边时容易于毛坯边角处形成踏角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游标成型下模的改进结构,游标成型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上模的一端面上包括有第一凸部、第二凸部及第三凸部,第二凸部位于第一凸部和第三凸部中间,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形成第一凹部,第二凸部和第三凸部之间形成第二凹部;另外,下模的一端面上包括第三凹部和第四凹部,其中,第三凹部和第四凹部之间相连通且第三凹部的深度大于第四凹部的深度,于第三凹部靠近下模边缘处设有第一围边,于第四凹部靠近下模边缘处设有第二围边;下模的第三凹部和第四凹部与上模的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及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形成游标成型腔,其中,在下模上成型腔的凹槽各转角处设有补偿窝。
[0006]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在下模上成型腔的凹槽各转角处设有补偿窝,使得到的游标毛坯各转角处具有凸出,进而在利用冲床对其进行冲压切边时不会出现踏角,巧妙且有效地避免了因踏角致使产品报废的情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游标成型下模的改进结构的模具整体侧面剖视图。
[0009]图2为游标成型下模的改进结构中下模的俯视图。
[0010]图3为没设补偿窝时得到游标毛坯后的切割效果图。
[0011]图4显示为利用本实用新型游标成型下模的改进结构得到游标毛坯后切割修边效果示意图。
[0012]附图标号说明
[0013]100游标成型模具
[0014]110上模
[0015]111第一凸部
[0016]112第一凹部
[0017]113第三凸部
[0018]114第二凹部
[0019]115第二凸部
[0020]130下模
[0021]131第四凹部
[0022]132第一围边
[0023]133第三凹部
[0024]134第二围边
[0025]135补偿窝
[0026]200钢板
[0027]210踏角
[0028]230凸出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考图1,示出了一种游标成型下模的改进结构的侧面剖视图,据图来看,游标成型模具100包括上模110和下模130,上模110的一端面上包括有第一凸部111、第二凸部115及第三凸部113,第二凸部115位于第一凸部111和第三凸部113中间,第一凸部111与第二凸部115之间形成第一凹部112,第二凸部115和第三凸部113之间形成第二凹部114 ;另外,下模130的一端面上包括第三凹部133和第四凹部131,其中,第三凹部133和第四凹部131之间相连通且第三凹部133的深度大于第四凹部131的深度,于第三凹部133靠近下模130边缘处设有第一围边132,于第四凹部131靠近下模130边缘处设有第二围边134 ;下模130的第三凹部133和第四凹部131与上模110的第一凹部112、第二凹部114及第一凸部111和第二凸部115之间形成游标成型腔,其中,在下模130上成型腔的凹槽各转角处设有补偿窝135 (见图2)。
[0031]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来看,在下模的侧面剖视图中,第三凹部最靠近第一围边处和第四凹部最靠近第二围边处分别各设有一补偿窝135,体现到游标上来说即在内测量脚和外侧两脚的尖角处设有补偿窝135。另外,在下模130游标成型腔的中部最端脚处也设有补偿窝135。
[0032]见图3,示出了在不同成型磨具结构下得到游标毛坯后的修边加工效果的示意图,游标成型的加工过程为:将加热至红的待加工钢板200放置于上模110与下模130之间,接着将钢板200平放于下模130上,然后再将上模110向下同下模130合拢,钢板200被挤压后于下模130的第三凹部133和第四凹部131与上模110的第一凹部112、第二凹部114及第一凸部111和第二凸部115之间形成的游标成型腔,内成型,得到游标毛坯。
[0033]进一步地,在得到游标毛坯后,利用冲床(图3中N表示冲床对游标毛坯的切边处)对游标毛坯进行切边修整,当冲床切下后会留下踏角210,从而影响产品形状,造成废品。见图4,而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到的游标毛坯,由于在边角处通过补偿窝135形成的凸出230,当冲床向下切割时会带动凸出230向下移动,从而弥补了踏角处的空白,以得到一个较平整的端面,有效地避免了出现踏角210的情况。
[0034]具体地,第一凹部112与第二凹部114的深度相等,第一凸部112和第二凸部114的厚度相等。
[0035]更具体地,下模130的第一围边132的厚度低于第二围边134的厚度,这是为了使钢板200在加工成型后不至于全部被包覆于第三凹部133和第四凹部131内,便于将成型后的游标毛坯取出。相应地,第一凸部111和第二凸部115的厚度大于第三凸部113的厚度,从而与下模130上的第一围边132和第二围边134相配合,使得上模110和下模130闭合后各端面能保持平整,整体高度相等(这保证了钢板200被挤压时能均匀受力)。
[0036]综上所述,通过在在下模130上成型腔的凹槽各转角处设有补偿窝135,使得到的游标毛坯各转角处具有凸出230,进而对其进行冲压切边时不会出现踏角210,巧妙而有效地避免了因踏角210致使产品报废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游标成型下模的改进结构,游标成型模具由上模(110)和下模(130)组成,上模(110)的一端面上包括有第一凸部(111)、第二凸部(115)及第三凸部(113),第二凸部(115)位于第一凸部(111)和第三凸部(113)中间,第一凸部(111)与第二凸部(115)之间形成第一凹部(112),第二凸部(115)和第三凸部(113)之间形成第二凹部(114);另外,下模(130)的一端面上包括第三凹部(133)和第四凹部(131),其中,第三凹部(133)和第四凹部(131)之间相连通且第三凹部(133)的深度大于第四凹部(131)的深度,于第三凹部(133)靠近下模(130)边缘处设有第一围边(132),于第四凹部(131)靠近下模(130)边缘处设有第二围边(134);下模(130)的第三凹部(133)和第四凹部(131)与上模(110)的第一凹部(112)、第二凹部(114)及第一凸部(111)和第二凸部(115)之间形成游标成型腔,其特征在于:在下模(130)上成型腔的凹槽各转角处设有补偿窝(1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标成型下模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凹部(133)最靠近第一围边(132)处和第四凹部(131)最靠近第二围边(134)处分别各设有一补偿窝(1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游标成型下模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下模(130)游标成型腔的中部最端脚处也设有补偿窝(1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标成型下模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凹部(112)与第二凹部(114)的深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标成型下模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凸部(112)和第二凸部(114)的厚度相等。
【文档编号】B21D28/14GK204035300SQ201420360022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熊富胜 申请人:重庆市双桥区巴工机械加工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