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568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锻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压机械技术与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精锻机。



背景技术:

锻造是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

精锻即精密锻造,指在压力机上,采用模锻工艺锻造,得到外形、尺寸公差、表面质量等指标超过普通锻造,且后续机械加工余量和道次可以得到减少的制造工艺。一般来说,锻模、连续锻压、翻动毛坯都是精锻必不可少的要素,由于上下锻模分离后才能翻动毛坯、锻压,使得整个锻压的节奏与频率受到上下锻模分离速度的极大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上下锻模的分离速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下锻模易分离的精锻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精锻机,包括压力机及安装在所述压力机上的锻锤,所述锻锤的下方设有锻模,所述锻模包括可分离的上模与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有弹性支撑,所述上模具有所述锻锤提升时在所述弹性支撑作用下与所述下模分离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锻锤下压时与所述下模合拢用于锻压坯料的第二位置。

所述弹性支撑包括布置在所述上模与下模两侧的圆柱弹簧。

所述上模与下模的两侧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圆柱弹簧。

所述锻锤包括下压的第一行程与上升的第二行程,所述第一行程的速度大于第二行程的速度。

所述压力机为液压机。

所述压力机设有过压报警装置与低压报警装置。

还包括用于夹装所述坯料、带动所述坯料水平进给以及翻转的机械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利用弹性支撑与下模自动分离,具有速度快、无需接触外力、分离效果好的优点,而且弹性支撑对锻锤的阻碍作用也较小,不会影响正常锻压,能耗低,提高了精锻机的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压力机1、锻锤2、上模3、下模4、弹性支撑5、机械钳6、坯料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一种精锻机,包括压力机1及安装在所述压力机1上的锻锤2,所述锻锤2的下方设有锻模,所述锻模包括可分离的上模3与下模4,所述上模3与下模4之间设有弹性支撑5,所述上模3具有所述锻锤2提升时在所述弹性支撑5作用下与所述下模4分离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锻锤2下压时与所述下模4合拢用于锻压坯料01的第二位置。本实施例的上模3利用弹性支撑5与下模4自动分离,具有速度快、无需接触外力、分离效果好的优点,而且弹性支撑5对锻锤2的阻碍作用也较小,不会影响正常锻压,能耗低,提高了精锻机的整体效率。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弹性支撑5包括布置在所述上模3与下模4两侧的圆柱弹簧;所述上模3与下模4的两侧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圆柱弹簧。本实施例的结构,使得上模3与下模4的受力更均匀,不会出现翻转或窜动的情况。

实施例中,所述锻锤2包括下压的第一行程与上升的第二行程,所述第一行程的速度大于第二行程的速度。本实施例的锻锤2快进慢退,能保证上模3能慢慢上升,防止因弹性支撑5复位而产生简谐振动。

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机1为液压机。本实施例优选液压机,方便采用调节阀来控制锻锤2的速度,以达到快进慢退的效果。

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机1设有过压报警装置与低压报警装置。本实施的压力机1压力与进程采用智能控制,同时配以报警装置,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还包括用于夹装所述坯料01、带动所述坯料01水平进给以及翻转的机械钳7。本实施例的机械钳7具有夹装、进给送料、旋转三种功能,适用于加工圆柱形的工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