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吊顶打孔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1094阅读:932来源:国知局
室内吊顶打孔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室内吊顶的打孔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装饰装修已经是现实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情了,而面对装修、吊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前的通用做法是需要在顶部打孔安装吊杆和龙骨。然而,由于高度问题,要在顶部打孔必须使用人字梯或是脚手架,可是这些方式都很繁琐,每打一个孔都要爬上爬下及其浪费时间,同时也很危险。现实中,从人字梯或脚手架上摔下来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轻者小修几日,重者骨折,危险系数高。另外,钻孔操作时产生的粉尘较多,危害工人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需要脚手架和梯子的辅助工具就能现场钻孔的工具,安全高效,大大程度上降低了对工作者的身体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室内吊顶打孔辅助工具,包括置于底部的底盘、安装在底盘上的支座和支撑在支座上的套管,套管内穿装有第一撑杆,第一撑杆通过锁止销定位在套管上,第一撑杆的顶部通过拨动装置与第二撑杆的底部连接,第二撑杆的顶部装有支托,电锤通过多根绷带连接在支托上,电锤的锤钻朝上设置。

拨动装置包括第一拨杆、第二拨杆、第三拨杆、辅助杆和伸缩机构,第一拨杆、第二拨杆和第三拨杆平行布置,辅助杆与第二撑杆平行布置,第一拨杆的一端与第二撑杆铰接,第一拨杆的中部与第一撑杆铰接,第一拨杆的另一端与辅助杆铰接,第二拨杆置于第一拨杆的下方,第二拨杆的一端与第二撑杆铰接,第二拨杆的中部与第一撑杆铰接,第二拨杆的另一端与辅助杆铰接,第三拨杆置于第二拨杆的下方,第三拨杆的一端与第二撑杆铰接,第三拨杆的中部与第一撑杆铰接,第三拨杆的另一端与辅助杆铰接,辅助杆的底部与伸缩机构的缸杆顶部铰接,伸缩机构的缸筒底部固定在底盘上。

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定位好底盘的位置,将电锤的锤钻置于打孔位置的正下方,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电锤位置上升,电锤的锤钻转动并开始钻孔,升降机构配合电锤的工作来实现钻孔的完成。

支座包括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上支座板位于下支座板上方,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之间设置有中间衬板,上支座板与中间衬板之间、下支座板与中间衬板之间可沿接触面相对滑动,上支座板与中间衬板之间、下支座板与中间衬板均设置有滑板,在滑板上设置有固体润滑剂。

上支座板位于下支座板的上方,通过下支座板支撑起上方的上支座板,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之间设置有中间衬板,使得上支座板与中间衬板之间可沿接触面相对滑动,下支座板与中间衬板之间可沿接触面相对滑动,来适应结构因热胀冷缩、载荷、振动等原因产生的运动。上支座板与中间衬板之间以及下支座板与中间衬板之间均设置有滑板,并且在所述滑板上设置有固体润滑剂,在上支座板、中间衬板、下支座板之间产生相对滑动时,滑板上的固体润滑剂自动转移到摩擦面上,起到自润滑的作用。也即在摩擦副相对滑动时,固体润滑剂延滑动方向被转移到滑动面上,布满整个界面,从而产生润滑作用,避免在打孔过程中的电锤振动而对整个结构造成刚性损伤。

伸缩机构包括由底座、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组装而成的本体,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间隙配合,第一直管的顶部连接在第二直管的下部布置有顶升装置,第二直管的底部固定在底盘上,在顶升装置的作用下,第一直管相对于第二直管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第一直管的往复运动带动拨动装置进行运动,从而实现电锤的上下运动。

底盘的底部布置有多个滚轮,每个滚轮上均布置有锁止装置,方便工具整体的移动和定位。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可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钻孔施工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底盘,2为支座,3为套管,4为第一撑杆,5为第二撑杆,6为拨动装置,7为支托,8为电锤,9为绷带,10为锁止销,11为滚轮,21为上支座板,22为下支座板,23为中间衬板,24为滑板,61为第一拨杆,62为第二拨杆,63为第三拨杆,64为辅助杆,65为伸缩机构, 651为底座,652为第一直管,653为第二直管,654为顶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室内吊顶打孔辅助工具,包括置于底部的底盘1、安装在底盘1上的支座2和支撑在支座2上的套管3,套管3内穿装有第一撑杆4,第一撑杆4通过锁止销10定位在套管3上,第一撑杆4的顶部通过拨动装置6与第二撑杆5的底部连接,第二撑杆5的顶部装有支托7,电锤8通过多根绷带9连接在支托7上,电锤8的锤钻朝上设置。

拨动装置6包括第一拨杆61、第二拨杆62、第三拨杆63、辅助杆64和伸缩机构65,第一拨杆61、第二拨杆62和第三拨杆63平行布置,辅助杆64与第二撑杆5平行布置,第一拨杆61的一端与第二撑杆5铰接,第一拨杆61的中部与第一撑杆4铰接,第一拨杆61的另一端与辅助杆64铰接,第二拨杆62置于第一拨杆61的下方,第二拨杆62的一端与第二撑杆5铰接,第二拨杆62的中部与第一撑杆4铰接,第二拨杆62的另一端与辅助杆64铰接,第三拨杆63置于第二拨杆62的下方,第三拨杆63的一端与第二撑杆5铰接,第三拨杆63的中部与第一撑杆4铰接,第三拨杆63的另一端与辅助杆64铰接,辅助杆64的底部与伸缩机构65的缸杆顶部铰接,伸缩机构65的缸筒底部固定在底盘1上。

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定位好底盘1的位置,将电锤8的锤钻置于打孔位置的正下方,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电锤8位置上升,电锤8的锤钻转动并开始钻孔,升降机构配合电锤8的工作来实现钻孔的完成。

如图2所示,支座2包括上支座板21和下支座板22,上支座板21位于下支座板22上方,上支座板21和下支座板22之间设置有中间衬板23,上支座板21与中间衬板23之间、下支座板22与中间衬板23之间可沿接触面相对滑动,上支座板21与中间衬板23之间、下支座板22与中间衬板23均设置有滑板24,在滑板24上设置有固体润滑剂。

上支座板21位于下支座板22的上方,通过下支座板22支撑起上方的上支座板21,上支座板21与下支座板22之间设置有中间衬板23,使得上支座板21与中间衬板23之间可沿接触面相对滑动,下支座板22与中间衬板23之间可沿接触面相对滑动,来适应结构因热胀冷缩、载荷、振动等原因产生的运动。上支座板21与中间衬板23之间以及下支座板22与中间衬板23之间均设置有滑板24,并且在所述滑板24上设置有固体润滑剂,在上支座板21、中间衬板23、下支座板22之间产生相对滑动时,滑板24上的固体润滑剂自动转移到摩擦面上,起到自润滑的作用。也即在摩擦副相对滑动时,固体润滑剂延滑动方向被转移到滑动面上,布满整个界面,从而产生润滑作用,避免在打孔过程中的电锤8振动而对整个结构造成刚性损伤。

如图1所示,伸缩机构65包括由底座651、第一直管652和第二直管653组装而成的本体,第一直管652与第二直管653间隙配合,第一直管652的顶部连接在第二直管653的下部布置有顶升装置654,第二直管653的底部固定在底盘1上,在顶升装置654的作用下,第一直管652相对于第二直管653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第一直管652的往复运动带动拨动装置6进行运动,从而实现电锤8的上下运动。

底盘1的底部布置有多个滚轮11,每个滚轮11上均布置有锁止装置,方便工具整体的移动和定位。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可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钻孔施工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