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花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147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花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工钳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用于对头饰上转轴进行压花处理的手工钳。



背景技术:

一种发夹结构可参见授权公告号为CN205492913U公开的结构,其包括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弹性元件和固定件,在此固定件同时用作为转轴,除了连接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外,还使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可以沿固定件而旋转式实现张开和闭合。一般情况下,固定件(即转轴)是实心金属棒,其两端要压扁处理,以形成第一挡止部、第二挡止部,可以防止固定件(即转轴)从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中退出。

传统组装和生产固定件(即转轴)的方法是先将固定件一端压扁,再穿设于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的轴孔中,然后采用自动化设备强力挤压固定件的没有打扁的一端,迫使端部变形。这种传统生产组装方法的不足在于:依赖设备进行压扁,成本高,占用空间多,并且由于设备笨重不易搬动,使发夹的生产只限于在工厂中进行,不能分发到不同家庭中组装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压花钳,可以快速将发夹上的转轴压扁,并且能保证压扁过程不会压弯转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压花钳,包括铰接为一体的第一钳体、第二钳体,该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一端均连接手柄,该第一钳体的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一延伸臂、第一加宽臂和第一压合臂,第二钳体的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二延伸臂、第二加宽臂和第二压合臂,该第一延伸臂与第二延伸臂之间形成内钳口,该第一压合臂与第二压合臂之间形成外钳口,并于第一压合臂和第二压合臂上设置定位凸点及定位凹槽配合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延伸臂和第一压合臂均是竖立式设置,第一加宽臂横向连接于第一延伸臂和第一压合臂之间;所述第二延伸臂和第二压合臂均是竖立式设置,第二加宽臂横向连接于第二延伸臂和第二压合臂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延伸臂与第二延伸臂分离后使内钳口张开时,该外钳口的第一压合臂与第二压合臂之间形成敞开式V形夹角;所述第一延伸臂与第二延伸臂接触后使内钳口闭合时,该外钳口上的第一压合臂与第二压合臂彼此平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凸点设于第一压合臂或第二压合臂上,该定位凸点与第一压合臂或第二压合臂为分体式组装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凸点设于第一压合臂或第二压合臂上,该定位凸点与第一压合臂或第二压合臂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凸点为U形、V形或柱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凸点设于第一压合臂朝向外钳口的一侧,所述定位凹槽设于第二压合臂朝向外钳口的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钳体及第二钳体通过支撑轴铰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主要是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具有内钳口、外钳口,于外钳口上具有定位凸点及定位凹槽配合结构,从而,当内钳口张开时,利用外钳口定位转轴的两端,其中,转轴已压扁的一端卡入定位凹槽,另一端未压扁且具有中空孔,使定位凸点卡入中空孔内定位,然后按压手柄,使内钳口闭合,从而转轴的中空孔在外钳口位置受挤压变扁,防止转轴从发夹中退出。采用这种手工压花钳,不依赖自动化设备,不占用场地,可以随时随地作业,操作灵活方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手工钳示意图,图中的内钳口处于张开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手工钳示意图,图中的内钳口处于闭合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手工钳之内钳口、外钳口部位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手工钳的使用状态图,图中内钳口张开,用定位凸点对转轴进行初步定位。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手工钳的使用状态图,图中的内钳口闭合,外钳口压扁转轴。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手工钳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1、第一钳体 111、第一延伸臂

112、第一加宽臂 113、第一压合臂

12、第二钳体 121、第二延伸臂

122、第二加宽臂 123、第二压合臂

13、内钳口 14、外钳口

15、定位凸点 16、定位凹槽

17、支撑轴 20、手柄

30、转轴 31、中空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压花钳,用于对发夹的转轴30进行压花处理,使转轴30的端部压扁,以防止转轴30退出。本实用新型的压花钳结构包括通过支撑轴17铰接为一体的第一钳体11、第二钳体12,该第一钳体11和第二钳体12的一端均连接手柄20,该第一钳体11的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一延伸臂111、第一加宽臂112和第一压合臂113,第二钳体12的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二延伸臂121、第二加宽臂122和第二压合臂123,该第一延伸臂111与第二延伸臂121之间形成内钳口13,该第一压合臂113与第二压合臂123之间形成外钳口14,并于第一压合臂113和第二压合臂123上设置定位凸点15及定位凹槽16配合结构。

如图4所示,使用时,使内钳口13张开,外钳口14夹紧转轴30,即是使转轴30(转轴是金属材质)的一端卡入定位凹槽16,转轴30的另一端具有中空孔31,中空孔31卡入定位凸点15,这样便实现转轴30的定位。然后按压手柄20,如图5所示,使内钳口13闭合,即可以使第一压合臂113与第二压合臂123相互靠近,从而转轴30在外钳口14受到挤压,最终将中空孔31位置压扁,使转轴30不能从发夹中退出。采用这种手工压花钳,不依赖自动化设备,不占用场地,可以随时随地作业,操作灵活方便。例如,当将发夹分发到不同家庭组装时,家中无需配置设备,各家庭成员无需培训便可以轻松学会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臂111和第一压合臂113均是竖立式设置,第一加宽臂112横向连接于第一延伸臂111和第一压合臂113之间;所述第二延伸臂121和第二压合臂123均是竖立式设置,第二加宽臂122横向连接于第二延伸臂121和第二压合臂123之间。生产时,该第一延伸臂111不平行于第一压合臂113,该第二延伸臂121不平行于第二压合臂123。使用状态下,当第一延伸臂111与第二延伸臂121分离后使内钳口13张开时,该外钳口14的第一压合臂113与第二压合臂123之间形成敞开式V形夹角,以便于张开外钳口14夹住转轴30。当第一延伸臂111与第二延伸臂121接触后使内钳口13闭合时,该外钳口14上的第一压合臂113与第二压合臂123彼此平行,可以使转轴30被压扁的过程受力平衡。

所述定位凸点15可以设于第一压合臂113或第二压合臂123上,例如,所述定位凸点15设于第一压合臂113朝向外钳口14的一侧,所述定位凹槽16设于第二压合臂123朝向外钳口14的一侧。或者,所述定位凸点15设于第二压合臂123朝向外钳口14的一侧,所述定位凹槽16设于第一压合臂113朝向外钳口14的一侧。本实施例中,该定位凸点15与第一压合臂113或第二压合臂123为分体式组装结构。由于手工钳长期使用后可能导致定位凸点15会磨损,造成定位不准确,采用这种分体式组装结构可以方便定位凸点15更换。所述定位凸点15为U形、V形或柱形,当然,还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半球形,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定位凸点15设于第一压合臂113或第二压合臂123上,该定位凸点15与第一压合臂113或第二压合臂123为一体式结构。这种一体式结构,易于生产成型,无须组装,生产成本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由于第一钳体11和第二钳体12之间具有内钳口13、外钳口14,于外钳口14上具有定位凸点15及定位凹槽16配合结构,从而,当内钳口13张开时,利用外钳口14定位转轴30的两端,其中,转轴30已压扁的一端卡入定位凹槽16,另一端未压扁且具有中空孔31,使定位凸点15卡入中空孔31内定位,然后按压手柄20,使内钳口13闭合,从而转轴30的中空孔31在外钳口14位置受挤压变扁,防止转轴30从发夹中退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