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压式手动钻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3591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压式手动钻孔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钻孔器,尤其是一种下压式手动钻孔器。



背景技术:

手动钻孔器,就是利用人力驱动的钻孔器,它不会因电力、空间等因素影响工作,而且由于其手动驱动的原因,其结构小巧轻便,而且易于操作,现有的手动钻孔器大部分采用手摇的方式来进行工作,该种方式在钻孔过程中,一边下压给钻头施加压力,一边旋转侧边的摇柄,钻头的受力方向会发生偏移,而且切削孔的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压式手动钻孔器,通过下压的方式将直线运动转化为钻头的旋转运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压式手动钻孔器,包括外筒、内筒、轮系组件、钻头套、钻头,其中外筒以及内筒均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外筒上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压杆,外筒内壁上设置有螺旋滑道,螺旋滑道包括两组,两组螺旋滑道的初始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且两组螺旋滑道的初始位置间隔180°,螺旋滑道的旋向一致均为左旋滑道,螺旋滑道的螺旋倾角在50°到65°之间;所述内筒套设在外筒中,内筒与外筒间隙配合,内筒的上部设置有轮系组件,所述的轮系组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中心轮,其中主动轮为内齿圈,主动轮的外圈对称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分别卡接在两侧的螺旋滑道中,主动轮的内圈固定设置有行星架,行星架的圆周上固定设置有齿轮轴,中心位置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通过轴承与行星架转动连接,从动轮为行星轮,从动轮套设在齿轮轴上并且与主动轮相啮合,所述中心轮套设在输出轴上并且与从动轮相啮合,输出轴沿行星架的轴线向下延伸并且与内筒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输出轴下端与钻头套固定连接,钻头套位于内筒中,钻头套下部与钻头相连,所述钻头的最下端从内筒中伸出,所述主动轮上部盖设有封盖,封盖与外筒上端部之间卡接有弹性部。

作为优选,内筒侧壁开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钻头与钻头套连接处,方便于钻头的安装以及拆卸。

作为优选,钻头下部两侧的内筒上对称设置有排屑槽。

作为优选,两组螺旋滑道的螺旋倾角为55°。

作为优选,从动轮包括三个。

作为优选,弹性部为弹簧。

作为优选,螺旋滑道最高端到外筒顶部之间的外筒为实体部,实体部中心位置开有通孔,通孔上部盖设有端盖,端盖与实心部可拆卸式连接,端盖下表面对应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弹簧深入通孔中并顶在端盖的凹槽中。

作为优选,压杆设置在实体部的外侧,压杆上设置有螺纹,相对应的通孔外周的外筒上设置有螺纹孔,压杆与外筒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压杆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大压杆摩擦力的花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轮系组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中心轮,主动轮为内齿圈,内齿圈带动与之相啮合的从动论同向旋转,多个从动轮与中心轮相啮合并带动中心轮反向旋转,本轮系主动轮为内齿圈,中心轮为输出端,实现了加速功能。

(2)轮系组件的主动轮与外筒内壁上下方向设置的螺旋滑道相配合,主动轮在外筒压杆的作用力下沿着螺旋滑道向上运动并旋转,实现了直线运动转化为螺旋运动的过程。

(3)整个工作过程通过压杆下压或者上抬过程实现,压杆的施力方向与钻头进给方向一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与传统手摇钻相比,钻孔的精度也得到了提升。

(4)螺旋滑道为左旋滑道,主动轮会绕螺旋滑道逆时针旋转,中心轮与主动轮的旋转方向相反为顺时针旋转,中心轮通过输出轴、钻头套与钻头相连,从而实现了钻头的正向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轮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外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外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下压式手动钻孔器,包括外筒1、内筒2、轮系组件3、钻头套4、钻头5,其中外筒1以及内筒2均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外筒1上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压杆6,外筒1内壁上设置有螺旋滑道11,螺旋滑道11包括两组,两组螺旋滑道11的初始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且两组螺旋滑道11的初始位置间隔180°,螺旋滑道11的旋向一致且均为左旋滑道,螺旋滑道11的螺旋倾角在50°到65°之间,所述内筒2套设在外筒1中,内筒2与外筒1间隙配合,保证了工作过程中的平稳性,内筒2的上部设置有轮系组件3,所述的轮系组件3包括主动轮31、从动轮32、中心轮33,其中主动轮31为内齿圈,主动轮31的外圈对称设置有定位柱311,所述定位柱311分别卡接在两侧的螺旋滑道11中,主动轮31的内圈固定设置有行星架34,行星架34包括在其圆周上固定设置有齿轮轴341,中心位置设置有输出轴342,输出轴342通过轴承与行星架34转动连接,从动轮32为行星轮,从动轮32套设在齿轮轴341上并且与主动轮31相啮合,所述中心轮33套设在输出轴342上并且与从动轮32相啮合,输出轴342沿行星架34的轴线向下延伸并且与内筒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输出轴342下端与钻头套4固定连接,钻头套4位于内筒2中,钻头套4下部与钻头5相连,所述钻头5的最下端从内筒2中伸出,所述主动轮31上部盖设有封盖312,封盖312与外筒1上端部之间卡接有弹性部7,本实施例中弹性部7为弹簧。

内筒2侧壁开有缺口21,缺口21位于钻头5与钻头套4连接处,当钻头5需要更换时,能够直接从内筒2的缺口21处进行操作,极大的方便了钻头5的安装以及拆卸。

钻头5下部两侧的内筒2上对称设置有排屑槽22。

两组螺旋滑道11的螺旋倾角为55°,采用此角度是为了使主动轮31在螺旋滑道11内滑动更顺利,同时也决定了主动轮31相同高度内的旋转圈数。

从动轮32包括三个,三个从动轮32绕中心轮33均匀布置,保证了传动的平稳性以及可靠性。

两组螺旋滑道11最高端到外筒1顶部之间的外筒1为实体部12,实体部12中心位置开有通孔121,通孔121上部盖设有端盖122,端盖122与实心部12可拆卸式连接,端盖122与实体部12螺纹连接,端盖122下表面对应位置设置有凹槽123,弹性部7深入通孔中并顶在端盖122的凹槽123中,采用实体部12并且中心开有通孔121的结构一方面是防止弹性部7在压缩过程中产生偏移,使整个压缩过程更平稳,同时盖设有可拆卸式的端盖122,方便于对弹性部7进行更换以及安装。

压杆6设置在实体部12的外侧,压杆6上设置有螺纹,相对应的通孔121外周的外筒1上设置有螺纹孔124,螺纹孔124所在的外筒1壁处为平面,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压杆6与外筒1螺纹连接,压杆6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大压杆摩擦力的花纹61,压杆6为本装置的主要施力结构,与外筒1采用螺纹连接,便于拆卸携带,同时压杆6的表面设置花纹61,起到了防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钻头5顶在待加工物体表面,按压压杆6,输出轴342带动内筒2以及整个轮系组件3向上运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轮系组件3的主动轮31沿着外筒1内壁的螺旋滑道11向上逆时针旋转,从动轮32在主动轮31的带动下逆时针旋转并同时带动中心轮33顺时针旋转,中心轮33带动输出轴342旋转,在输出轴342旋转的过程中,钻头5在钻头套4的带动下随着输出轴342一起旋转,压杆6下压过程中,封盖312与端盖122之间的弹性部7被压缩,钻头5在上部弹性部7弹力的作用力下产生进给力并对待加工的物体进行切削,切削过程中所产生的切屑从排屑槽22中排出,当达到最大行程使,封盖312顶在实体部12下表面,向上抬起压杆6,弹性部7回弹,内筒2、轮系组件3、钻头套4、钻头5在回弹力的作用下,回归原位,当钻头5损坏时,可通过内筒2上的缺口21进行更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