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角网自动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508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护角网自动产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角网自动产线。



背景技术:

护角网以镀锌钢或不锈钢扩张拉伸两翼而成,它是由连接筋和拉接网组成,拉接网通过连接筋形成≤90°的角,拉接网上设有与连接筋平行的圆孔,其主要作用为:在建筑施工中,完工时灰泥转角处容易遭致损害,护角网的扩张两翼可以在棱线的任何一侧牢固地锚入所抹灰泥的全部深度中与灰泥牢固结合,用于在建筑物中形成光滑、平直、简洁的角部,防止角部碎裂、撞击、损坏、加强了墙面转角的牢固度。

目前的护角网生产线自动化水平低,各道步骤大多都是通过人工衔接,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提高护角网生产线自动化水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护角网自动产线,包括成型机构和组装机构,其中:

所述成型机构用于平面料材的装夹,以及装夹后依次进行的冲孔和弯曲,所述成型机构能够将所述平面料材沿其中轴线对称弯曲成具有两个翼的中间结构体;

所述网板组装机构用于将两个网板分别粘附在所述中间结构体的两个翼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送料机构,其用于将所述平面料材传递至所述成型机构上,并提供所述平面料材从所述成型机构传递至所述组装机构上的动力;

切断机构,位于所述组装机构之后,用于将所述中间结构体及所述网板以规定的尺寸切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型机构包括冲床和成型机,其中

所述冲床在所述平面料材冲出固定的孔;

所述成型机位于所述冲床之后,其用于将所述平面料材弯曲成所述中间结构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型机由若干组辊压机构组成,每个所述辊压机构均

由两个设置在上方的辊压轮和一个设置下方的所述辊压轮组合构成,或者

由两个设置在下方的所述辊压轮和一个设置在上方的所述辊压轮组合构成,其中,

所述辊压轮的端面平行于所述平面料材的运动方向,

位于同一高度的两个所述辊压轮相对于另一个所述辊压轮对称设置,且

不同高度的所述辊压轮之间的高度差小于所述辊压轮的直径尺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辊压机构至少有两个,

在所述平面料材的送料方向上,位于之后的所述辊压机构中的两个不同高度的所述辊压轮较之前的具有更小尺寸的高度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组装机构为包覆机,所述中间结构体由包覆机上的压紧轮将其与所述网板压合在一起,并通过胶黏剂粘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型机与所述组装机构之间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成型机输出的所述中间结构体经所述导向机构后,以规定的形状或者位置输入至所述组装机构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料机构包括:

位于所述成型机构之前的放料架,所述放料架设有用于所述平面料材卷放的放料辊筒,位于所述放料辊筒上的所述平面料材,其一端至少引出并装夹至所述辊压轮上;

用于驱动设置在上方的所述辊压轮旋转的第一动力装置以及驱动设置在下方的所述辊压轮旋转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二动力装置驱动所述辊压轮之间做相反的旋转运动,从而带动位于之间的所述平面料带的沿着设定的送料方向运动;

用于驱动位于上方和下方所述压紧轮做具有相反旋转方向的第三动力装置和第四动力装置,所述中间体和网板压紧在上、下两个所述压紧轮之间,并在其带动下,沿着规定的所述送料方向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断机构为液压剪。

作为本发明同一个构思下的另一个主题,护角网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平面料材上冲出规定的孔;

S2.、将所述平面料材弯曲,使沿其中轴线对称弯曲成具有两个翼的中间结构体;

S3、将两个网板分别与所述中间结构体的两个翼固定;

S3′、对所述中间结构体或者所述中间结构体及所述网板进行切割,该发生在所述步骤S2与步骤S3之间,或者在所述步骤S3之后。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包括一下步骤:

S2.1、弯曲,使得所述平面型材上的两个翼之间的夹角为160°;

S2.2、弯曲,使得所述平面型材上的两个翼之间的夹角为140°;

S2.3、弯曲,使得所述平面型材上的两个翼之间的夹角为120°;

S2.4、弯曲,使得所述平面型材上的两个翼之间的夹角为100°;

S2.5、弯曲,使得所述平面型材上的两个翼之间的夹角为80°;

上述步骤中的弯曲,在辊压成型机中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设置成型机构、组装机构,用于中间结构体的成型以及于两个翼之间的组装,设置切断机构,用于成型和组装后的切断,另外,还设置送料机构,用于平面料材在各工序上的输送,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了角网生产线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辊压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2-成型机构;4-组装机构;8-切断机构;10-冲床;12-成型机;13-辊压机构;15-辊压轮;16-导向机构;17-压紧轮;18-放料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成型机12构2和组装机构4,其中:

所述成型机12构2用于平面料材的装夹,以及装夹后依次进行的冲孔和弯曲,所述成型机12构2能够将所述平面料材沿其中轴线对称弯曲成具有两个翼的中间结构体;

所述网板组装机构4用于将两个网板分别粘附在所述中间结构体的两个翼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送料机构,其用于将所述平面料材传递至所述成型机12构2上,并提供所述平面料材从所述成型机12构2传递至所述组装机构4上的动力;

切断机构8,位于所述组装机构4之后,用于将所述中间结构体及所述网板以规定的尺寸切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型机12构2包括冲床10和成型机12,其中

所述冲床10在所述平面料材冲出固定的孔;

所述成型机12位于所述冲床10之后,其用于将所述平面料材弯曲成所述中间结构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型机12由若干组辊压机构13组成,每个所述辊压机构13均

由两个设置在上方的辊压轮15和一个设置下方的所述辊压轮15组合构成,或者

由两个设置在下方的所述辊压轮15和一个设置在上方的所述辊压轮15组合构成,其中,

所述辊压轮15的端面平行于所述平面料材的运动方向,

位于同一高度的两个所述辊压轮15相对于另一个所述辊压轮15对称设置,且

不同高度的所述辊压轮15之间的高度差小于所述辊压轮15的直径尺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辊压机构13至少有两个,

在所述平面料材的送料方向上,位于之后的所述辊压机构13中的两个不同高度的所述辊压轮15较之前的具有更小尺寸的高度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组装机构4为包覆机,所述中间结构体由包覆机上的压紧轮17将其与所述网板压合在一起,并通过胶黏剂粘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型机12与所述组装机构4之间设置有导向机构16,所述成型机12输出的所述中间结构体经所述导向机构16后,以规定的形状或者位置输入至所述组装机构4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料机构包括:

位于所述成型机12构2之前的放料架18,所述放料架18设有用于所述平面料材卷放的放料辊筒,位于所述放料辊筒上的所述平面料材,其一端至少引出并装夹至所述辊压轮15上;

用于驱动设置在上方的所述辊压轮15旋转的第一动力装置以及驱动设置在下方的所述辊压轮15旋转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二动力装置驱动所述辊压轮15之间做相反的旋转运动,从而带动位于之间的所述平面料带的沿着设定的送料方向运动;

用于驱动位于上方和下方所述压紧轮17做具有相反旋转方向的第三动力装置和第四动力装置,所述中间体和网板压紧在上、下两个所述压紧轮17之间,并在其带动下,沿着规定的所述送料方向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断机构8为液压剪。

作为本发明同一个构思下的另一个主题,护角网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平面料材上冲出规定的孔;

S2.、将所述平面料材弯曲,使沿其中轴线对称弯曲成具有两个翼的中间结构体;

S3、将两个网板分别与所述中间结构体的两个翼固定;

S3′、对所述中间结构体或者所述中间结构体及所述网板进行切割,该发生在所述步骤S2与步骤S3之间,或者在所述步骤S3之后。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包括一下步骤:

S2.1、弯曲,使得所述平面型材上的两个翼之间的夹角为160°;

S2.2、弯曲,使得所述平面型材上的两个翼之间的夹角为140°;

S2.3、弯曲,使得所述平面型材上的两个翼之间的夹角为120°;

S2.4、弯曲,使得所述平面型材上的两个翼之间的夹角为100°;

S2.5、弯曲,使得所述平面型材上的两个翼之间的夹角为80°;

上述步骤中的弯曲,在辊压成型机12中完成。

本发明的具体原理如下:

(1)平面料材张卷在放料机构中;

(2)平面料材经过冲床10,由冲床10上冲出相应的孔;

(3)平面料材经过辊压机构13,弯曲成具有两个翼的中间结构体,在弯曲过程中,由多组辊压轮15弯曲完成,每组辊压轮15均有设置在上方的两个辊压轮15和设置在下方的一个辊压轮15组成,或者由设置在上方的一个辊压轮15和设置在下方的一个辊压轮15组成,其通过与平面料材的接触,实现平面型材的弯曲,而多组辊压轮15沿着送料方向设置,用于控制两个翼的夹角的度数;

(4)完成弯曲后,在组装机构4-包覆机上,将网板粘附在平面型材的两个翼上;

(5)最后通过切断结构-液压剪将成型且粘附有网板的平面型材,以规定的尺寸切断。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