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件的维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07610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车身件的维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件的维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汽车设计理念的发展,为了降低车辆自重及加强交通事故中对行人的保护,汽车的很多外部装饰配件采用了塑料材质。特别是汽车的前后保险杠外装饰板(俗称保险杠皮)通常由塑料材料制成。当机动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车身的外部配件能够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但是相应的,这些外部配件也极易发生物理形状的变形和破损。

对于这种结构配件的损伤,传统车辆维修行业通常会直接采用更换的方式完成维修。因为,结构配件损伤后的情况各不相同,变形或破损的程度难以控制,如果进行修复工作,则会面临大量不可控的复杂工作。所以传统车辆维修的工作人员都不对结构配件的损伤进行修复,而采用直接更换新件。

然而,本发明的申请人认为,这种行业模式存在严重的问题。首先,废弃结构配件难以降解,而回收利用又会因为熔炼回收而造成环境污染。第二,在损伤不严重的情况下将结构配件废弃造成了材料浪费。第三,车辆的结构配件往往价值较高,更换新的结构配件会产生较高的成本。

在现在拥挤的交通路况下,机动车发生碰撞损伤是难以避免的。而采用直接更换结构配件的维修方式严重造成了资源、成本的浪费。所以,申请人认为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车身维修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维修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件的维修方法,包括:

判断损伤区域的损伤状态,所述损伤状态包括变形损伤和断裂损伤;

判断车身件的损伤区域上是否形成有夹角小于90度的死角变形区;

若存在死角变形区,则先对死角变形区进行加热,并进行局部整形以消除死角变形区;

若损伤区域上没有死角变形区或已经消除了死角,则对损伤区域进行加热和整体整形,将损伤区域的整体形状恢复到原始形状;

若损伤区域为断裂损伤,则先对断裂处进行点焊,之后再采用补强网覆在损伤区域的断裂处,通过埋焊将补强网埋入损伤区域内;

若损伤状态为变形损伤或已经埋入了补强网,则对损伤区域进行加热和平整整形,将损伤区域恢复到原始平面和/或曲面;

对损伤区域的外表面进行打磨剖光并喷漆。

可选地,在损伤区域为断裂损伤的情况下,判断损伤区域是否存在缺失,如果存在缺失,则在损伤区域恢复到原始形状之后,采用与车身件材料相同的修补件,所述修补件的面积大于损伤区域上的缺失面积,将所述修补件从车身件的内侧覆在损伤区域的缺失处,对修补件与缺失部分的对接处进行焊接,使修补件与缺失部分平整对接,之后从车身件的外侧在修补件上覆盖补强网,将补强网埋入修补件和损伤区域内。

可选地,对修补件与缺失部分的焊接包括点焊和开槽焊,在缺失部分的尖点位置进行点焊,在修补件上与缺失部分线形对接的区域开设凹槽,在凹槽处进行开槽焊。

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等于修补件的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凹槽为v形槽或x形槽。

可选地,若损伤区域的原始形状具有棱线,在进行平整整形之前,对损伤区域进行加热和棱线整形,恢复损伤区域上的棱线,棱线整形时使棱线的高度高于原始形状的棱线高度。

可选地,若损伤状态为断裂损伤,并且损伤区域的原始结构具有开孔,则覆盖在损伤区域的补强网上预先开设有与开孔相对应的网口。

可选地,若缺失处的原始结构上具有开孔,则在修补件上与原开口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新孔,埋在修补件上的补强网在与原开口相对应的位置上也开设有网口,在所述新孔的内壁上埋入补强网。

可选地,若缺失处的原始结构上具有挂钩,则在修补件上与原挂钩相对应的位置处焊上焊条,以形成新挂钩,采用至少两支焊条形成所述新挂钩,其中第一支焊条直接与修补件焊接连接,其它焊条焊合在第一支焊条上。

可选地,在进行平整整形时或平整整形之前,在损伤区域的外侧焊合焊条,将焊条在损伤区域上烫平。

可选地,在整体整形时,从损伤区域的边缘向中心加热。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并未意识到或并未中时现有车身件维修方式所造成的严重浪费。而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维修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材料、成本的浪费。因此,本发明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发明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维修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死角变形区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对断裂处进行点焊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修补件覆盖在缺失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修补件对接在缺失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修补件上覆盖有补强网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修补件与缺失处的尖点焊接位置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修补件上开设有凹槽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修补件上开设有x型槽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件的维修方法,该维修方法系统的提供了对车身件上的变形、破损、缺失等各种损伤的维修步骤。使车身件的损伤维修成为可能,能够大幅减小车辆维修的成本,节省材料耗费。

受损的车身件上具有损伤区域和未损伤区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针对损伤区域进行维修,使损伤区域的形状、表面、结构可靠性恢复到原始状态,或者恢复到接近原始状态的程度。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维修流程,以下以该实施方式为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制其中一些步骤的顺序,步骤的可选实施顺序会在具体描述中介绍。

首先,判断损伤区域1上是否形成了弯折角度a小于90度的死角变形区11。损伤区域1的原始形状可以是平面或者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所述死角变形区11指损伤区域1受到撞击等外力所用下发生了剧烈变形,平面或者弧面上出现了弯折、凹陷、褶皱的角度a小于或等于90度的情况的区域。图2示意出了死角变形区11的剖面结构,可见,损伤区域1向内侧凹陷严重,从外侧测量,变形最严重的部分形成了小于90度的夹角a。

申请人发现,所述死角变形区处存在材料堆积现象,车身件的厚度在此处增加。厚度的增加使死角变形区的结构性能、形变特性与损伤区域的其它部分有所不同。所以,若损伤区域存在死角变形区,则需要先对死角变形区进行加热和局部整形。首先,对死角变形区进行加热,使死角变形区的温度达到70-100摄氏度。可以采用多次加热的方法,逐渐进行局部整形,依次加热的时间可选为20秒。每完成一次加热,则对死角变形区进行一次局部整形,施力使死角变形区的角度张大。待死角变形区的温度下降到60度以后,停止局部整形,进行下一次加热。反复进行加热和局部整形的操作,待死角变形区的角度恢复到155-170度时,可结束针对死角变形区的加热和局部整形操作。这样,死角变形区在恢复形状的过程中,厚度逐渐降低,堆积的材料向周围扩散。死角变形区的形变、结构特性恢复到与其它区域较接近的程度,避免后续对其它区域的形状恢复造成影响。

以车身件中的保险杠为例,死角变形区往往向保险杠内侧凹陷,则加热和恢复操作均在保险杠的内侧完成。加热后,将死角变形区向外水平推出。保险杠在加热后会有一反弹现象,优选地,在反弹现象结束后,再进行局部整操作,缓慢将死角变形区推出。

在完成对死角变形区的操作后,或者若损伤区域未出现死角变形区的情况下,则对损伤区域进行整体整形。整体整形是将损伤区域中显著的变形恢复到原始形状。损伤区域中除了可能存在的死角变形区外,还可能存在其它形变严重的部位。对损伤区域进行加热后,可以对这些区域进行整体复位整形,从而使这些变形区域恢复到与原始形状基本一致的形状。在整体整形的过程中,先对损伤区域进行加热,之后采用推块、滚轮等机构推动损伤区域上的凹陷或凸出,使这些区域恢复到原始位置。

如果损伤区域面积不大,则可以对损伤区域进行整体加热。若损伤区域的整体面积较大,则可以分区域对损伤区域进行局部加热。在使被加热的区域达到70-100摄氏度后,可以对加热区域进行复位整形。在被加热的区域的形状恢复到原始形状后,可以再对其它区域进行加热和复位整形。如果一次加热后的冷却时间无法满足损伤区域恢复到原始形状,则可以再反复进行加热和整体整形步骤。

优选地,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分区域对损伤区域进行加热和整体整形的方式。可以从损伤区域的边缘逐渐向中心区域逐渐加热并进行整体整形。这样,损伤区域中形状未恢复的区域是从边缘向中心逐渐减小的。未恢复形状的区域在整形时对已恢复形状的区域的影响较小。

本发明提供的维修方法还需要对损伤区域的损伤状态进行判断,通常在完成整体整形后,最容易判断损伤区域的损伤状态。当然,在一些情况下,在进行整体整形之前也可以判断出损伤区域的损伤状态,本发明不对此进行限制。

所述损伤状态包括变形损伤和断裂损伤。所述变形损伤指损伤区域只出现了变形,没有出现断裂等严重损伤。所述断裂损伤指损伤区域出现了断裂、破碎等严重损失。如果损伤区域为断裂损伤,则在完成整体整形后需要对断裂的部分进行焊接固定,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损伤区域的强度。

首先,先对断裂缝隙12进行点焊,图3示出了点焊的位置13,将断裂缝隙12两侧的部分焊接固定在一起,起到定位和增加连接强度的作用。点焊的过程中检查断裂缝隙12两侧的部分角度、位置是否有偏差。如果存在偏差,则立即进行调整。重新进行整形和点焊。进一步地,采用补强网对断裂缝隙12进行强化,使两侧的部分完全连接在一起。所述补强网可以是钢丝网或其它金属强化网,本发明不对此进行限制。将补强网裁剪成与断裂处形状相匹配,并将补强网覆在断裂缝隙处。通过对损伤区域的断裂处进行加热,使断裂处融化,进而是补强网埋入损伤区域内,将断裂处的两侧连接起来。降温凝固后的损伤区域也会融为一体,完全消除断裂缝隙。

在进行上述将补强网埋入损伤区域的步骤中,优选先对补强网的边角位置处的损伤区域进行加热融化,使补强网的边角位置埋入损伤区域,之后再对补强网的中间区域进行埋入操作。

优选地,在完成补强网的埋入操作之后,如果仍有少量补强网从损伤区域的表面露出,则可以在损伤区域上加焊焊条,将焊条融化在损伤区域表面,覆盖所述补强网。将焊条焊平还可以起到提高损伤区域外观平整度的作用。可选地,本发明并不限制所述补强网从车身件的哪一侧覆盖在损伤区域的断裂缝隙处。视实际维修情况,可以选择从车身件的内侧或外侧覆盖在损伤区域上。而当补强网覆盖在车身件的外侧时,需要特别注意补强网要完全埋入损伤区域内,防止影响修复后的外观。完成上述步骤后,可以对损伤区域进行拉力测试,检测断裂缝隙是否已形成可靠的连接。

通过上述配置补强网的步骤,可以将损伤区域的断裂部分恢复原始的结构强度,消除裂缝。进一步地,在埋入补强网后,或者损伤状态为变形损伤的情况下,完整整体整形的损伤区域的形状已经和原始形状基本一致。但是,损伤区域上还会留有很多高低不平的部分,本发明的维修方法进一步进行平整整形。通过光学检测,可以检测出损伤区域上这些与原始形状不同的起伏部分。在这些起伏部分进行加热,之后可以采用滚轮将起伏部分按压平整。加热的温度相对于局部整形和整体整形的温度可以更低。或者,也可以采用热熔的方式将起伏部分熔融抹平,加热温度相对较高。

这样,经过死角局部整形、整体整形和平整整形,所述破损区域的形状、表面平整度均能够恢复到车身件的原始状态。最后,可以对损伤区域的外表面进行打磨剖光,并完成喷漆,完成维修步骤。打磨步骤可以采用砂轮机进行,砂轮机打磨完毕后再采用干磨机配合60目的砂纸进行更细的打磨。之后,在干磨机上换上目数更高的砂纸进行收复打磨,增加车身件的表面光滑度。最后,根据车身件的原始表面特征,可以对损伤区域进行喷砂表面处理,或者喷漆烘烤处理。本发明不对此进行限制。

进一步可选地,当损伤区域为断裂损伤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判断损伤区域是否存在缺失。如果车身件受到的撞击作用力较大,则很有可能使车身件上的部分区域脱离本体,造成了损伤区域中出现了破洞缺失。如果出现缺失现象,则在损伤区域完成整体整形,恢复到原始形状之后,可以采用修补件对缺失区域进行修补,填充缺失区域。该操作步骤优选在完成对断裂处的点焊之后进行,因为完成点焊后,断裂处两侧的部分位置固定,缺失处的形状稳定,不会再发生变化。

首先,选择与车身件相同材料的料件,将料件剪裁呈修补件。所述修补件的面积应大于损伤区域上的缺失面积。可选地,可以根据缺失的面积形状,在所述修补件上做出相应轮廓标记,便于确定修补件在缺失处的位置。如图4所示,可以从车身件的内侧,将修补件3覆盖在缺失2处。进一步地,将修补件3与车身件进行焊接固定,使修补件3平整对接在缺失2处,如图5所示。然后,可以从车身件的外侧在修补件3上覆盖补强网4,所述补强网4的面积优选大于缺失处的面积。使补强网4能够覆盖修补件3与缺失处的对接部分,如图6所示。与之前描述的方式相似的,将补强网埋入到修补件3和损伤区域1内,增强修补件3自身的结构强度,也强化修补件3与损伤区域1之间的连接强度。可选地,在进行补强网4埋入的操作时,也可以在断裂缝隙12上埋入补强网4,完成相应的固定连接操作。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对出现缺失的损伤区域实现修复。在上述步骤之后,再进行上述平整整形。

可选地,对所述修补件和缺失部分的焊接操作可以包括点焊和开槽焊。首先,可以在缺失部分的尖点位置进行点焊,将修补件和缺失部分在这些尖点处形成焊接连接。如图7所示,所述尖点14指的是缺失2中呈尖锐角的位置。经过点焊操作,所述修补件3与缺失2形成一定固定连接关系,而后在进行开槽焊。在缺失2上的相邻的尖点之间,通常形成有直线型或者弧形的连接线。这些连接线也是修补件3与缺失2的对接线,如图7所示。在这些线形对接处,在所述修补件3上开设凹槽31,如图8所示,而后再从凹槽31处对修补件3和缺失2进行焊接。这种焊接方式便于使修补件3与缺失2平整对接,形成图5所示的结构。优选地,焊接时焊枪的温度保持在350摄氏度左右,避免对其它区域造成影响。焊接完毕后可以对修补件与缺失部分的角度进行检查,并进行打磨处理,将未对接在缺失部分的修补件打磨掉,提高修补件附近的平整度。

对于开槽焊采用的凹槽31,可选地,可以在修补件上开设v型槽,所述v型槽开设在修补件上靠近缺失2的一侧,如图8所示。或者,在缺失部分的厚度较厚,相应的修补件也较厚的情况下,例如修补件3的厚度大于20mm,也可以在修补件上开设x型槽32,如图9所示。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可以修补件的厚度的三分之一。若开设的是x型槽,则x型槽的总深度可以接近修补件的厚度的三分之二。

另外,在将修补件点焊固定在缺失处之前,可以对修补件的边缘进行打磨,去除修补件边缘处的棱角,提高修补件对接在缺失处后的平整度,减少焊接后所需的平整打磨,减少对破损区域可能造成的损伤。

特别地,若损伤区域的原始性状具有棱线,则在进行平整整形之前,可以对损伤区域进行棱线整形。在平整整形之前,本发明的方法已经对损伤区域上可能存在的死角变形区、断裂、缺失等缺陷进行了修复,所以,在该步骤之后再进行棱线整形,可以有效提高棱线整形的可靠度,避免棱线整形完成后再次出现变形,损坏棱线结构。首先,对需要形成棱线的损伤区域进行加热,之后采用较窄的整形工具在损伤区域上按压、夹压形成棱线。也可以在车身件的内侧采用具有边棱的顶块配合在损伤区域上顶出棱线。特别地,由于损伤区域冷却后会有微小的收缩现象,这一现象在棱线处的体现比较明显。所以,在进行棱线整形时,优选使形成的棱线的高度高于原始形状的棱线高度。例如,可以比原始的棱线的高度高出1mm。在棱线区域冷却后,材料的收缩会消除棱线的高出部分。棱线整形前的加热时间优选控制在15-20秒,从车身件的外表面的加热时间可以是15秒,从内测的加热时间可以是20秒。如果在一次加热后,损伤区域冷却前无法完成棱线修复,则再进行一次加热过程。控制加热时间能够防止棱线处的材料出现显著变形,影响修复的最终效果。

可选地,在完成棱线整形后,或者通过按压、夹压等整形操作无法形成理想的棱线结构,还可以通过打磨对棱线的结构进行修正。同时,通过打磨,也可以提高棱线两侧的平整、光滑程度。

特别地,若损伤区域的损伤状态为断裂损伤,而且损伤区域的原始结构上具有开孔,则需要使修复后的位置上也具有开孔。开孔可以是用于车身件装配的螺纹孔,也有可能是用于安装车辆设备的开孔。首先,通过局部整形和整体整形两个步骤,可以使开孔恢复到原先的位置和形状。进一步地,损伤区域上还需要埋入补强网。特别地,所述补强网需预先开设有与开口位置相对应的网口。这样,在补强网覆盖并埋入损伤区域后,所述网口能够避让出开孔的位置,使开孔能够连通车身件的内外两侧。

优选地,由于开孔周围出现的一定程度的损伤、变形。所以,可以在开孔的内壁上也埋入补强网,以提高开孔的结构强度,增加其在装配、安装其它部件时的结构可靠性。

特别的,若损伤区域上具有缺失,而且缺失处的原始结构上具有开孔,则在修补件上需要开设相应的新孔。新孔的位置应保证,当修补件对接在缺失处时,新孔与原始开孔的位置、尺寸一致。相应的,用于埋设在修补件上的补强网上也预先开设有网口,与新孔的位置相对应。相似的,在所述新孔的内壁上也可以埋设有补强网,以提高新孔的强度和结构可靠性。若补强网有一部分从新孔的表面露出,则可以将露出的部分打磨掉。所述新孔的内壁上也可以埋入有补强网。

对于在新孔或者开孔内壁上埋入补强网的情况,可以将补强网裁剪成与开孔或新孔的内壁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将补强网粘接固定在开孔或新孔内壁上,从孔中伸出到外侧的补强网需按平在修补件的表面。优选用烙铁从补强网上、下伸出孔的部分先进行点焊,之后采用与孔径相匹配的烙铁伸入新孔或开孔内。通过加热使孔内壁融化,使补强网埋入孔内壁。烙铁与孔内壁之间可以增设隔离软布,用于降低热传导速率,减小孔内壁的结构在埋入补强网时发生弧度变形。补强网埋入后可能会有一些露在表面上,可以采用60目的砂纸与粘接剂配合消除暴露在外的补强网。进一步,再采用砂轮机或直磨机对开孔或新孔的形状调整。由于经过补强网的买入操作,开孔或新孔的结构可能存在细微变化,通过打磨调整即可。待孔的尺寸、角度与原设计一致后,再采用60目至240目的砂纸进行打磨剖光。

进一步地,在车身件的损伤区域上具有缺失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出现缺失处的原始结构上具有挂钩等用于将车身件装配在车身上的定位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还提供了修复这种定位结构的步骤。

以缺失处的原始结构上具有挂钩为例,在完成对修补件与缺失处的焊接操作后,在修补件上确定与原挂钩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在该位置上形成新挂钩。视原挂钩的结构特征,可以对修补件上形成新挂钩的位置进行打磨,形成一定深度的凹槽。然后,在该位置上焊接焊条,用焊条形成新的挂钩。如果原挂钩的厚度相对于焊条较薄,或者原挂钩具有一定弧度,则可以对焊条进行打磨,将焊条的厚度打磨至与原挂钩的厚度一致,或者将焊条打磨出与原挂钩一致的弧度。车身件上的挂钩通常具有弯折,用于将车身件自身挂在车身上,实现固定。本发明在用至少两支焊条来还原形成新挂钩。第一支焊条直接与修补件焊接连接,其它焊条则可以焊合在第一支焊条上,以形成弯折。在修补件上焊接焊条时,焊枪的温度优选保持在350摄氏度左右,焊接过程中需对漏焊、气泡等缺陷进行监控。形成了新挂钩后,可以对新挂钩的角度、结构强度进行检测,如存在问题,可以通过打磨或重新焊接进行修正。最后,可以通过打磨、喷砂等处理提高新挂钩的形状、棱角边缘等特征与原挂钩的结构相似度。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维修方法中,提供了修复车身件表面平整度的操作步骤。在进行平整整形时或平整整形之前,可以在损伤区域的外侧焊合焊条。将焊条烫平在损伤区域上,从而在损伤区域上形成一层新的覆盖材料,以弥补损伤区域上存在的凹陷等缺陷。例如,在损伤区域属于断裂损伤的情况下,损伤区域埋入补强网后,有可能出现凹凸起伏、补强网部分外露的现象。则可以通过将焊条烫平在损伤区域的方式,消除或削弱上述缺陷,将补强网盖住。如果经过点焊、开槽焊等焊接处理后,损伤区域的厚度过薄,也可以用焊条在损伤区域上补充一部分厚度,增加强度。特别地,修补件通常是从车身件的内侧焊接到缺失处,所以,在缺失处的正面可能存在凹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焊条补充的方式,填平凹陷,同时也起到了覆盖补强网的作用。对于损伤区域上存在的其它不平整缺陷,也可以采用焊条填平以及打磨的方式进行修补。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