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不锈钢生产的向心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684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不锈钢生产的向心导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不锈钢生产的向心导管。



背景技术:

向心导管是精轧机出口导槽与夹送辊的过度部分;红钢经向心导管引导经10度拐弯后进入夹送辊,再由夹送辊送入吐丝机成圈倒向运输辊道运走;现有的向心导管在生产中发现两个缺陷:1,不好固定,由于向心导管是圆形,在使用过程中易转动;2,红钢在向心导管里面运行时冒火花,擦划伤红钢表面,对不锈钢尤为明显,影响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的用于不锈钢生产的向心导管。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用于不锈钢生产的向心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向心管本体1,所述向心管本体1的中部开设有导轮安装槽11;所述导轮安装槽11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左导向孔12和右导向孔13;所述左导向孔12和右导向孔13分别与导轮安装槽11相连通;所述导轮安装槽11内按间隔设有上导轮轴2和下导轮轴3;所述上导轮轴2和下导轮轴3上分别通过导轮轴承4连接有上导轮5和下导轮6;所述上导轮5和下导轮6之间形成有导向孔7;所述导轮轴承4采用油气润滑,气压为5-6bar,油气润滑量为15ml/h,用气量为20立/小时,润滑的同时带走大量热量,起到冷却上导轮5和下导轮6的作用;上导轮5和下导轮6的表面有水淋冷却,水压为0.5-1bar,流量为1立方/小时,能满足上导轮5和下导轮6的冷却要求。

优选地,所述右导向孔13的结构与左导向孔12的结构相对称;所述左导向孔12的孔口为喇叭状。

优选地,所述向心管本体1为方形,其上设有安装槽14。

优选地,所述上导轮5和下导轮6的最高点分别与向心管本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距离为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紧凑、控制简易、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方便安装,使用寿命长,使滑动摩擦变滚动摩擦,解决了固定不稳和红钢在此处擦划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主视图;

图2本发明结构俯视图;

图3本发明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不锈钢生产的向心导管,包括向心管本体1,向心管本体1的中部开设有导轮安装槽11;导轮安装槽11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左导向孔12和右导向孔13;左导向孔12和右导向孔13分别与导轮安装槽11相连通;导轮安装槽11内按间隔设有上导轮轴2和下导轮轴3;上导轮轴2和下导轮轴3上分别通过导轮轴承4连接有上导轮5和下导轮6;上导轮5和下导轮6之间形成有导向孔7;导轮轴承4采用油气润滑,气压为5-6bar,油气润滑量为15ml/h,用气量为20立/小时,润滑的同时带走大量热量,起到冷却上导轮5和下导轮6的作用;上导轮5和下导轮6的表面有水淋冷却,水压为0.5-1bar,流量为1立方/小时,能满足上导轮5和下导轮6的冷却要求。

本发明右导向孔13的结构与左导向孔12的结构相对称;左导向孔12的孔口为喇叭状,方便红钢的导入与导出。

本发明向心管本体1为方形,其上设有安装槽14,方便向心导管的安装。

本发明上导轮5和下导轮6的最高点分别与向心管本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距离为2mm,便于上导轮5和下导轮6的使用。

本发明向心管本体1为方形,上导轮5和下导轮6的使用,使滑动摩擦变滚动摩擦,解决了固定不稳和红钢在此处擦划伤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