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104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传热管加工成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是动力、核能、电子、交通、制冷、化工、石油、航空航天等工业中的常见过程。而换热器在上述各工业中占据关键地位,换热器不仅是保证整个工程设备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部件,而且在金属消耗、动力消耗和资本投资等方面,都在整个工程中占有重要份额。以电厂为例,如果将锅炉也作为换热设备,则换热器的资本投资约占电厂总投资的70%;在石油化工中,换热器的投资在总投资的50%;此外,由于世界上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提高换热器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也势在必行。此可见,换热器的合理设计对于节约资源、减少金属材的料消耗是十分重要的。传热管的换热性能对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其决定性作用,是换热器的核心工作元件,因此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性能就能极大的改善换热器的热能利用率,从而减少资源、金属材料的消耗。为提高换热管的性能,常采用强化传热技术;所谓强化传热技术就是力求换热器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传递的热量更多。现有的强化传热技术包括开发各类型的强化传热管,如缩放管、波纹管、螺旋槽纹管,及其他类型强化传热管。而丁胞传热管是国内外近期兴起的一种高效传热管,其具有很多特点。

丁胞传热管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强化传热管,具有如下特点:1)当流体流经丁胞管段时,由于边界层的分离效果,流体在丁胞后形成横向涡流,涡流一旦形成就向管中心移动并逐渐扩大,形成涡流,涡流增大了边界层内流体的混合作业用,可以大大提高传热系数;2)由于丁胞传热管的缩放冲刷作用,使得管内外抗污垢性能优越;3)丁胞传热管由于丁胞的作用,使丁胞传热管的抗热应力能较普通光管强;3)由于丁胞管丁胞的布置形式,可减小流体压力损失,进而可选用小功率泵;5)丁胞传热管由于丁胞的作用,使传热面积增大,且增强了流体的湍流。因此,在相同换热量条件下,采用丁胞传热管能减小换热器所占空间体积、并减轻重量。

国内外公开的传热管加工制造装置较多,如:专利号“03819282.9”公布一种传热管以及用于制造该传热管的方法及工具,该工具不用从管内表面上出去金属就能形成凹起,因此消除了废屑;专利号“200910236558.7”公布了传热管及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通过轧制在传热管外侧形成螺旋整体外肋条;专利号“201310398001.3”公布了一种核电蒸发器传热管成型弯管机的弯管装置,该弯管装置利用辅助装置对钢管进行定位,可确保钢管两端的水平度可以保证,然后利用活动的弯曲轮模靠近辅助推动装置实现弯管,这样弯曲后的钢管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可满足要求。

然而,虽然目前有多种传热管加工制造装置,但目前适用于丁胞传热管的挤压成型装置较少,且所挤压成型出丁胞的间距、深度、大小、形状不能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传热管成型装备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该装置通过改变冲头结构参数、以及安装间距,从而可以挤压形成不同结构参数的丁胞传热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液压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由液压系统1、支撑系统2、导向系统3、压头系统4和管子处理系统5构成;其特征为:液压系统1通过螺栓与支撑系统2的外表面紧固连接,支撑系统2左右两端通过螺栓与导向系统3紧固连接,液压系统1与压头系统4销轴连接,管子处理系统5位于压头系统4中间;

所述液压系统1包括焊接端盖11、活塞12、活塞杆13、缸筒14和法兰端盖15;液压系统1的法兰端盖15通过螺栓安装与支撑板外表面;液压系统1的活塞杆13穿过支撑板与压头系统4形成销轴连接;

所述支撑系统2包括上支撑板21、下支撑板22、前支撑板23、后支撑板24;上支撑板21呈长板状,长板的中心位置设计有活塞孔25,活塞孔25内有活塞杆13穿过;活塞孔25周向设计有连接通孔26,螺栓穿过连接通孔26将液压系统1紧固于支撑板的外表面;支撑板左、右两端面设计有支撑板螺纹孔27,螺栓穿过支撑板螺纹孔27与导向系统3形成螺栓紧固连接;上支撑板21、下支撑板22、前支撑板23、后支撑板24均与导向系统3螺栓连接。

一种液压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系统3包括左导向板31,右导向板33;左导向板31呈正方形板状,正方形板的中心位置的设计有通孔,通孔内有光管51穿过;通孔的轴向均布有矩形导向槽34,矩形导向槽34内配合安装有压板的矩形凸耳50;矩形导向槽34左右两侧设置导向板螺纹孔32,螺栓穿过导向板螺纹孔32与支撑系统2形成螺栓紧固连接。

一种液压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系统4包括上压板41、下压板42、前压板43、后压板44、冲头45、冲头螺母46;所述上压板41呈弧柱状,弧柱的外表中部两侧设计有平面,平面中部开有小矩形沟槽47,小矩形小沟槽内配合安装有冲头45的螺纹杆部分;弧柱的内表面中部两侧开有大矩形沟槽48,大矩形沟槽48内配合安装有冲头45的圆形台阶部分;上压板41上表面中部设计有圆形双耳环49,圆形双耳环49中心设计有通孔,销轴穿过圆形双耳环49将活塞杆13与上压板41连接在一起;上压板41左右两端面设计有矩形凸耳50,矩形凸耳50安装于导向系统3的矩形导向槽34内。

一种液压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处理系统5包括光管51、左棍轮52、右棍轮53、气动夹爪54;所述光管51位于左棍轮52、右棍轮53中间;左棍轮52周向设计有圆弧凹槽,圆弧凹槽内安装有光管51;左棍轮52的右侧安装有气动夹爪54,气动夹爪54内夹紧有光管51。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采用多个冲头同时挤压光管,且采用气动夹紧,因此,可保证所挤压出的每列丁胞位于同一直线上,还能一次性在光管表面挤压形成多个丁胞,从而提高丁胞传热管的加工制造速度;2、改变冲头的形状、大小、挤压深度及安装间距,可得挤压形成不同结构参数的丁胞传热管;3、采用棍轮送入光管,可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全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支撑面板系统2和压头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支撑面板系统2和压头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整体的左视图。

图5为液压系统示意图。

图6为上支撑面板示意图。

图7为下支撑面板示意。

图8为上压板示意图。

图9为下压板示意。

图10为压头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11为压头系统左视图。

图12为上压板三维示意图。

图13为管子处理系统三维示意图。

图14为滚轮夹紧光管时的示意图。

图中,

1.液压系统,11.焊接端盖,12.活塞,13.活塞杆,14.缸筒,15.法兰端盖

2.支撑系统,21.上支撑板,22.下支撑板,23.前支撑板,24.后支撑板,25.活塞孔,26.连接通孔,27.支撑板螺纹孔;

3.导向系统.31.左导向板,32.导向板螺纹孔,33,右导向板,34.矩形导向槽;

4.压头系统,41.上压板,42.下压板,43.前压板,44.后压板,45.冲头,46.冲头螺母,47小矩形沟槽,48.大矩形沟槽;49.圆形双环,50.矩形凸耳;

5.管子处理系统,51.光管,52.左棍轮,53.右棍轮,54.气动夹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参照图1~图3,一种液压式丁胞传热管挤压成型装置,由液压系统1、支撑系统2、导向系统3、压头系统4和管子处理系统5构成。液压系统1通过螺栓与支撑系统2的外表面紧固连接,支撑系统2左右两端通过螺栓与导向系统3紧固连接,液压系统1与压头系统4销轴连接,管子处理系统5位于压头系统4中间。工作原理为:1)挤压前:光管51在管子处理系统5左棍轮52和右棍轮53的滚动摩擦作用下进入挤压成型装置的中心,光管51达到预定位置后,管子处理系统5的气动卡爪夹紧光管51;2)挤压时:气动卡爪夹紧光管51后,启动液压泵使液压系统1进油腔充油,从而推动活塞杆13沿径向移动;活塞杆13与压头系统4销轴连接,同时,在导向系统3的导向作用下,活塞杆13驱动压头系统4也沿径向移动,从而使冲头45挤压光管51;压头系统4运动到指定位置后,进油腔停止充油,出油腔开始冲油,从而使压头系统4恢复到原始位置;3)挤压后:压头系统4恢复到原始位置后,气功夹爪松开光管51,左棍轮52、右棍轮53滚动,从而使丁胞传热管向前移动一段距离,为光管51的第二次挤压做准备。通过改变冲头45的形状、大小、安装间距和活塞杆13的运动距离,从而可得到不同形状、大小、间距和深度的丁胞传热管。

液压系统1的作用为压头系统4提供驱动力,驱使压头挤压光管51。液压系统11包括焊接端盖1111、活塞1212、活塞杆1313、缸筒1414、法兰端盖1515;焊接端盖1111下端焊接有缸筒1414;缸筒1414内安装有活塞1212,活塞1212内安装有活塞杆1313,活塞杆1313下端设计有单耳环,单耳环下端与压头系统44的双耳环形成销轴连接;缸筒1414下端内安装有法兰端盖1515,法兰端盖1515采用螺栓与支撑板形成螺栓固定连接。

支撑系统2的作用充当机架作用,为液压系统1和导向系统3的安装提供安装位置,并承载压头系统4和液压系统1的重力和反作用力。支撑系统2包括上支撑板21、下支撑板22、前支撑板23、后支撑板24,上述的支撑板大小、形状一致。上支撑板21呈长板状,长板的中心位置设计有活塞孔25,活塞孔25用于液压系统1的活塞杆13穿过;活塞孔25周向设计有连接通孔26,螺栓穿过连接通孔26将液压系统1紧固于支撑板的外表面;支撑板的左、右两端面设计有支撑板螺纹孔27,螺栓穿过支撑板螺纹孔27与导向系统3形成螺栓紧固连接。上支撑板21、下支撑板22、前支撑板23、后支撑板24均与导向系统3螺栓连接。

导向系统3为压头系统4的径向运动提供导向。所述导向系统3包括左导向板31,右导向板33,上述导向板的大小、形状一致。左导向板31呈正方形板状,正方形板的中心位置的设计有通孔,通孔用于光管51的穿过;通孔的轴向均布有四道矩形导向槽34,矩形导向槽34内配合安装有压板的矩形凸耳50,从而使压头系统4的上压板41、下压板42、前压板43、后压板44在导向系统3的作用下只能沿径向移动,并承载前压板43和后压板44的重力载荷,从而防止活塞杆13在前压板43和后压板44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左导向板31的矩形导向槽34左右两侧设置有导向板螺纹孔32,导向板螺纹孔32用于与连接支撑系统2形成螺栓连接。

冲头45系统用于挤压光管51,并通过改变冲头45的形状、大小、间距、挤压深度,从而可得到不同结构参数的丁胞传热管。所述压头系统4包括上压板41、下压板42、前压板43、后压板44、冲头45、冲头螺母46。上压板41、下压板42、前压板43、后压板44形状、大小一致。上压板41呈弧柱状,弧柱的外表中部两侧设计有平面,平面便于冲头螺母46的安装与拧紧;压板平面的中部开有小矩形沟槽47,小矩形沟槽47内配合安装有冲头45的螺纹杆部分,小矩形沟槽47用于调整冲头45的安装间距;压板弧柱的内表面中部两侧开有大矩形沟槽48,大矩形沟槽48内配合安装有冲头45的圆形台阶部分,圆形台阶用于承载冲头45的反作用力。上压板41上表面中部设计有圆形双耳环49,园形双耳环中心设计有通孔,销轴穿过圆形双耳环49将活塞杆13于上压板41连接在一起;上压板41左右两端面设计有矩形凸耳50,矩形凸耳50安装于导向系统3的矩形导向槽34内,从而使导向系统3为上压板41的径向位移提供导向。

管子处理系统5用于输送光管51,并工作时夹紧光管51。管子处理系统5包括光管51、左棍轮52、右棍轮53、气动夹爪54。光管51位于左棍轮52、右棍轮53中间,且左棍轮52、右棍轮53形状、大小一致。左棍轮52周向设计有圆弧凹槽,圆弧凹槽内安装有光管51,当左棍轮52、右棍轮53滚动时,可使光管51在滚动摩擦力的作用下沿轴向移动,从而实现光管51送入的自动化。左棍轮52的右侧安装有气动夹爪54,气动夹爪54用于夹紧光管51,从而防止光管51的转动,使后续的挤压成型的丁胞与上次挤压出的丁胞在同一直线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