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切一体化的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6259发布日期:2018-06-05 19:48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种弯切一体化的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弯切一体化的机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对应折弯角的折弯外模(41)和折弯内模(42),通过折弯外模(41)和折弯内模(42)夹持工件并最终工件折弯成特定角度或形成边框结构(01),折弯外模(41)和折弯内模(42)固定在机器设备本体或活动机械臂或旋转轴心或导轨上,一个或多个折弯角设置有相应的一旋转轴心,多个旋转轴心相互之间为水平或/和垂直排列,所述旋转轴心设置在机器设备(055)上、折弯外模(41)或折弯内模(42)上,且旋转轴心与旋转轴心之间为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相邻的旋转轴心与旋转轴心之间为一摆臂连接,该摆臂独立控制折弯外模(41)或折弯内模(42),或该摆臂与折弯外模(41)或折弯内模(42)任意一者为一体式装置;所述折弯的驱动装置(43)为旋转轴或活动机械臂,以电机配合齿轮、导轨或油压设备为所述驱动装置(43)的动力来源(433),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冲切或切削单元,冲切或切削单元于折弯成型前或折弯成型后进行冲切或切削作业,所述冲切或切削单元通过折弯外模(41)和折弯内模(42)夹紧闭合时,通过冲切驱动装置(415)对冲孔刀具施加力量,促使冲孔刀具对工件进行形状及孔洞冲切,或通过数控机械手臂上的切削刀具对工件进行形状及孔洞的加工,保证了每一工件的孔洞与弯角不因脱模后重复定位而降低精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弯切一体化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切或切削单元包括冲切孔洞(411)、冲切刀具(412)以及托料板(413),并且在冲切孔洞(411)的底部或任意一面设有排料槽(414),或/和该冲切刀具(412)根据需求置换为铣刀、钻切刀、丝攻或其他加工刀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弯切一体化的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外模(41)或折弯内模(42)与工件接触面为成品仿制形状,该成品仿制形状为任意形状,并通过旋转轴心旋转或摆臂旋转实现折弯;

或者,将折弯外模(41)置换为外模及滚轮刀具(45),或/和折弯内模(42)置换为内模及滚轮刀具(46),通过轴心旋转或摆臂旋转或垂直下压实现折弯,或所述外模及滚轮刀具(45)或内模及滚轮刀具(46)的任意一处设置有弹簧或是可调节移动量的装置,通过机器下压时会被动压缩或主动控制调节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弯切一体化的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件为直条物料(29),并通过连续式物料供应或分段式物料供应进行送料;

所述连续式的物料供应是通过滚轮、管道、带式或整平机将连续式的长条物料或卷材整直,通过伺服送料装置(30)稳定输送定量定值的物料,所述伺服送料装置为步进马达、伺服电机、液压泵驱动活塞、夹头或辊轮送料系统,并且向机器设备(055)方向供应;

所述分段式的物料供应是通过滚轮、管道、带式或机械手臂将分段式的物料定位到机器设备(055)上或通过伺服送料装置(30)向机器设备(055)送料,在折弯内模(41)与折弯外模(42)夹持固定后,进行折弯作业,制作出非切削加工工艺所制成的L型、C型或口字型弯角的边框结构(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弯切一体化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材料为单一材料或复数层材料,或者该直条物料(29)为圆形、矩形、C形、或管形;

或者所述工件材料为铝材、铁材、钢材、铜材、不锈钢或记忆金属;

或者所述工件材料为复数材料时,所述工件复数材料为同样材质材料或异种材料,两种材料为上下层迭关系、外管压平包覆内层材料关系、内外局部包覆结合关系,使用复数材料时为两种相同材料或异种材料相结合的复合体,单层材料与双层材料之厚度为0.1mm-30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弯切一体化的机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检测送料长度及角度的设备(49),当伺服送料装置(30)持续送料时,该检测送料长度及角度的设备(49)通过开关接触、通电感测或CCD电子视觉判断方式,接触或侦测在边框结构(01)末端或末端的L型,当检测送料长度及角度的设备(49)的探头或探棒检测到边框结构(01)碰触或靠近设定距离时,即可检测送料长度以及L型的末端角度,用以保证每一弯角以及送料长度在一定的控制范围之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弯切一体化的机器,其特征在于:需要对接的工件材料在折弯成型实施前或折弯成型框体即将完成前,加入错位式铆合对接技术预做成型:工件材料的两端通过凹梯形扣(999)与凸梯形扣(000)或者公端与母端对插口连接,并且在折弯成型序完成之前,使用辅助定位装置(47)与辅助导向装置(48)调整好相应的对接位置,当最后一道折弯工序弯角即将到达90度成形之前,该凹梯形扣(999)与凸梯形扣(000)或者公端与母端对插口已对准卡扣位置,通过角度变化紧配扣入或增加一轴向微动装置(499),使得两端对准后被推入插紧,保证在确实完成最后一道折弯工序后,即可完成对接铆合得到完整框体,再使用垂直加压装置(51)、旋转轮加压装置(52)将结构铆合牢固,并修饰外观毛刺与接缝,使得完整边框结构(01)定型且不松脱变形,并根据最终接口要求进行预埋焊料(9991),通过高频加热线圈(56)或辅助自动焊接机械手(57)将物料缝隙填充融合,使得边框接点强度提高并完善外观表面要求,再次使用垂直加压装置(51)或/和旋转轮加压装置(52)将溢出的焊料排除,最终通过辅助刀具、刀轮或抛光轮修饰边框结构(01)的接缝外表。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中任何一项所述弯切一体化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折弯外模(41)和折弯内模(42)通过以下四种折弯方式之一进行折弯:

A-1:单向单角重复折弯方式,并且辅助伺服送料;

通过贴合物料的折弯外模(41)及折弯内模(42)夹持工件,并顺着折弯方向旋转后加工出弯角,形成第一处弯角,再藉由伺服送料装置(30)将料向前输送,把弯点向前推进,再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四个弯角完成,通过连续式送料系统控制折弯位置,使得外框得以一次性连续折弯出四个边角,并通过送料距离控制外框结构(01)的大小尺寸;

A-2:单向多角滚动折弯方式,并且不辅助伺服送料;

通过贴合物料的折弯外模(41)及折弯内模(42)夹持工件,并根据第一旋转轴心(421)顺着折弯方向旋转后加工出第一处弯角、根据第二旋转轴心(422)顺着折弯方向旋转加工出第二处弯角、根据第三旋转轴心(423)顺着折弯方向旋转加工出第三处弯角、根据第四旋转轴心(424)顺着折弯方向旋转加工出第四处弯角,通过旋转力量拉扯工件前进,使得外框结构(01)环绕于折弯内模(42)之上;

A-3:单向多角滚动折弯,并且辅助伺服送料;

通过贴合物料的折弯外模(41)及折弯内模(42)夹持工件,并根据第一旋转轴心(421)顺着折弯方向旋转后加工出第一处弯角、根据第二旋转轴心(422)顺着折弯方向旋转加工出第二处弯角、根据第三旋转轴心(423)顺着折弯方向旋转加工出第三处弯角、根据第四旋转轴心(424)顺着折弯方向旋转加工出第四处弯角,且任意轴心旋转之前伺服送料装置(30)向前输送一定距离的物料,使得外框结构(01)尺寸大于折弯内模(42)之上;

A-4:双向双角或多向多角折弯或单向多角不滚动折弯;

在机械设备上设置有多个折弯角的折弯外模(41)及折弯内模(42),所述多个折弯角的旋转轴心为水平排列,该轴心于轴心之间设置有摆臂(425),在未折弯前通过相应的内外模夹持工件,并根据第一旋转轴心(421)顺着折弯方向旋转后加工出第一处弯角、根据第二旋转轴心(422)顺着折弯方向旋转加工出第二处弯角、和/或根据第三旋转轴心(423)顺着折弯方向旋转加工出第三处弯角、根据第四旋转轴心(424)顺着折弯方向旋转加工出第四处弯角,通过轴心旋转或摆臂旋转实现折弯,使得外框结构(01)环绕于折弯内模(42)之上,或/和在任意弯角成型后,通过伺服送料采送出固定长度的物料以控制折弯点位置,并在折弯内模与折弯外模夹持固定后将物料切断,且外框结构(01)尺寸大于折弯内模(4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弯切一体化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结构(01)通过以下方式之一下脱模:

B-1:仅产品脱摸下料方式;

通过折弯过程中的辅助送料,形成成型边框结构(01)大于模具的结果,在模具打开前采用机械手臂(66)夹持或吸附边框结构(01),在打开模具后即可取出,或采自然落下方式完成上述过程;

B-2:产品贴附周转模61脱模下料方式;

通过折弯过程中不辅助送料,形成产品贴附周转模(61),为成型框体贴附于模具的结果,该边框结构(01)附着在折弯内模(42)上,采用机械手臂(66)夹持或吸附方式将其一并取下,并更换没有附着工件的折弯内模(42),并重复循环工序;所述产品贴附周转模(61)为边框结构(01)与折弯外模(41)或边框结构(01)与折弯内模(42)组成;

B-3:内模脱模下料方式;

通过折弯过程中不辅助送料,形成产品贴附周转模(61),或通过折弯过程中的辅助送料,形成成型框体大于模具的结果,采用折弯内模退让脱离边框结构(01),而折弯外模(41)仍与边框结构(01)紧密贴合,通过机械手臂(66)控制折弯外模(41)与边框结构(01)移动进行焊接或接续其他工序或移动后脱模下料,所述机械手臂(66)为一具或多具,且为往复式或旋转式移动,使得折弯、焊接、脱模或其他工序循环进行;所述产品贴附周转模(61)为边框结构(01)与折弯外模(41)或边框结构(01)与折弯内模(42)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弯切一体化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边框结构(01)任意一弯角或任意一边设置有角度固定装置(68),该角度固定装置(68)设置有两边互相结合的装置A与装置B,装置A与装置B中一个为孔洞,一个为卡扣,用于折弯成型保持固定角度,避免模具松开后因受到金属弹性影响,导致框体歪斜或公差过大;该装置A与装置B为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或层迭的关系,并装置A与装置B连接的任意一处设置有装置C,用以固定或作为定位之用,该装置C为螺柱、螺母、销键或套管,或/和通过焊接填料方式加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