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件轴承与转轴装配过程中的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2925发布日期:2018-12-19 06:18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汽车零件轴承与转轴装配过程中的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装配车间轴承与转轴配合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汽车零件轴承与转轴装配过程中的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产品(包括整车及总成等)的装配是汽车产品制造过程中最重要工艺环节之一。是把经检验合格的数以百计、或数以千计的各种零部件按着一定的技术要求组装成整车及发动机、变速器等总成的工艺过程,根据汽车产品生产纲领、产品结构特点、质量要求等不同,所采用的装配组织形式也不同。

汽车装配环节中,零部件的装配比较常见的为轴承与连接件的装配,例如轴承与曲轴或转轴之间的装配,其中转轴与轴承之间的装配在同轴度方面要求较高,装配的顺利与否主要由其决定,现有的这一类装配方式多为手动装配方式,特别是汽车修理厂,这种装配方式难以掌握同轴度,使轴承与转轴装配时,发生错节卡压,影响装配速度,并且一旦同轴度达不到要求,再次拆装又显得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汽车零件轴承与转轴装配过程中的导向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这一类装配方式多为手动装配方式,特别是汽车修理厂,这种装配方式难以掌握同轴度,使轴承与转轴装配时,发生错节卡压,影响装配速度,并且一旦同轴度达不到要求,再次拆装又显得比较麻烦的问题。

本发明汽车零件轴承与转轴装配过程中的导向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汽车零件轴承与转轴装配过程中的导向装置,包括底脚立柱,工作台面,第一滑槽,螺杆,装配导向架,手轮,插套,第二滑槽,装配座,浸油杯,功能套,顶杆,第一拐臂把手,第二拐臂把手,第一插孔,第二插孔,预留转槽,螺纹套筒,压板,锁紧螺栓和后顶座;所述工作台面的底面四角通过四根底脚立柱支撑固定,且在工作台面的顶面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分别配合有装配导向架和装配座,其中装配导向架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配合在螺杆上,而装配座是通过滑轨的方式滑动配合在第二滑槽内;所述螺杆通过轴承座贯穿在第一滑槽上,且螺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拐臂把手;所述装配座的后端面装配安装有带有内螺纹的功能套,且在功能套内螺纹配合有顶杆,且顶杆的最外端焊接有第一拐臂把手;所述装配座的一边安装有压板,且压板上贯穿有使装配座滑动距离后实现位置锁定的锁紧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面的顶面,第二滑槽的相临位置开设有一排圆形孔,且在这些孔内均镶嵌有圆柱形的插套。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导向架上开设有圆形的第一插孔,且第一插孔与装配座上开设的第二插孔在同一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导向架自上向下开设有圆形孔,且在圆形孔内贯穿有一根螺纹套筒,且在螺纹套筒内螺纹配合有一根带有手轮的螺纹插柱。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座的顶端自上向下贯穿有一道浸油孔,且在浸油孔的顶端又安装有一处漏斗状结构的浸油杯。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座上所开设的第二插孔内,设有阶梯状结构的内圈,在此命名为后顶座。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套的内孔与第二插孔在同一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面的一端开设有预留转槽,且预留转槽所在的位置位于第一拐臂把手的底侧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于上述背景提出的问题,设计的这一款转轴与轴承装配时的装配装置,具有导向性,使转轴与轴承装配时,能够实现同轴组装,并且插入转轴的装配导向架和放入轴承的装配座均为前后可移动装置,因此对于一些转轴较长的场合应用比较灵活,其中在装配座的后端安装有配合有螺纹顶杆的结构,使装配后的轴承转轴组件可辅助性顶出,从而可以解决轴承与转轴固定后不易整体脱出的问题,结构合理,并且在装置装配座上开设有油道,以及用于注油的油杯结构,可使顶杆顶出配合件时,注油润滑,使最终配合件更顺利的被出料顶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引出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装配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底脚立柱-1,工作台面-2,第一滑槽-3,螺杆-4,装配导向架-5,手轮-6,插套-7,第二滑槽-8,装配座-9,浸油杯-10,功能套-11,顶杆-12,第一拐臂把手-13,第二拐臂把手-14,第一插孔-15,第二插孔-16,预留转槽-17,螺纹套筒-18,压板-19,锁紧螺栓-20,后顶座-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发明提供汽车零件轴承与转轴装配过程中的导向装置,包括有:底脚立柱1,工作台面2,第一滑槽3,螺杆4,装配导向架5,手轮6,插套7,第二滑槽8,装配座9,浸油杯10,功能套11,顶杆12,第一拐臂把手13,第二拐臂把手14,第一插孔15,第二插孔16,预留转槽17,螺纹套筒18,压板19,锁紧螺栓20和后顶座21;所述工作台面2的底面四角通过四根底脚立柱1支撑固定,且在工作台面2的顶面开设有第一滑槽3和第二滑槽8;所述第一滑槽3和第二滑槽8内分别配合有装配导向架5和装配座9,其中装配导向架5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配合在螺杆4上,而装配座9是通过滑轨的方式滑动配合在第二滑槽8内;所述螺杆4通过轴承座贯穿在第一滑槽3上,且螺杆4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拐臂把手14;所述装配座9的后端面装配安装有带有内螺纹的功能套11,且在功能套11内螺纹配合有顶杆12,且顶杆12的最外端焊接有第一拐臂把手13;所述装配座9的一边安装有压板19,且压板19上贯穿有使装配座9滑动距离后实现位置锁定的锁紧螺栓20。

其中,工作台面2的顶面,第二滑槽8的相临位置开设有一排圆形孔,且在这些孔内均镶嵌有圆柱形的插套7,且插套7的内孔直径略大于螺纹套筒18内向下伸出的插柱直径,便于螺纹套筒18内插柱向下插入到其中。

其中,装配导向架5上开设有圆形的第一插孔15,且第一插孔15与装配座9上开设的第二插孔16在同一轴线上,使用时,将待装配的转轴插入第一插孔15,将待装配的轴承放入第二插孔16内,使罻轴在第一插孔15导向作用下伸入到轴承内,并敲打转轴,实现同轴穿入,转轴不易发生歪斜,使转轴与轴承装配在同一轴线上,装配成品件合格。

其中,装配导向架5自上向下开设有圆形孔,且在圆形孔内贯穿有一根螺纹套筒18,且在螺纹套筒18内螺纹配合有一根带有手轮6的螺纹插柱,插柱随手轮6旋转作用向下插入到底侧位置的插套7内,使装配导向架5限位更加牢固,防止敲打转轴时,装配导向架5发生较强的晃动,结构更加合理。

其中,装配座9的顶端自上向下贯穿有一道浸油孔,且在浸油孔的顶端又安装有一处漏斗状结构的浸油杯10,如图所示,利用此浸油杯10可将润滑油液注入到装配座9的第二插孔16内,使第二插孔16内壁浸油处理,使顶杆12向内做螺旋顶出动作时,将位于第二插孔16内的轴承转轴复合体顶出更加顺利,再次提高结构合理性。

其中,装配座9上所开设的第二插孔16内,设有阶梯状结构的内圈,在此命名为后顶座21,此顶座21用于将放在第二插孔16内的轴承进行支撑,从而可防止敲打转轴时,轴承受力发生脱落,这样就可以使敲打的转轴配合在轴承的内圈中。

其中,功能套11的内孔与第二插孔16在同一轴线上,而第一插孔15的孔径尺寸略大于放置在第二插孔16内轴承的内圈直径尺寸,使满足此型号的转轴可顺利的经第一插孔15导向插入到第二插孔16内,并与第二插孔16内放置的轴承内圈配合,而功能套11内的顶杆12向内旋转动作时,可将配合好的轴承转轴复配合件顶出。

其中,工作台面2的一端开设有便于手臂操作的预留转槽17,且预留转槽17所在的位置位于第一拐臂把手13的底侧位置,同时还保持四个底脚立柱1的数量不变,装置整体体积也不会发生变化,结构合理。

使用时:将待装配的轴承放入第二插孔16内,使罻轴在第一插孔15导向作用下伸入到轴承内,并敲打转轴,实现同轴穿入,转轴不易发生歪斜,使转轴与轴承装配在同一轴线上,装配成品件合格,第一插孔15的孔径尺寸略大于放置在第二插孔16内轴承的内圈直径尺寸,使满足此型号的转轴可顺利的经第一插孔15导向插入到第二插孔16内,并与第二插孔16内放置的轴承内圈配合,而功能套11内的顶杆12向内旋转动作时,可将配合好的轴承转轴复配合件顶出,如果顶杆12操作费力时,可向浸油杯10内注入润滑油,使油液进入第二插孔16内,使其孔壁得到润滑,使顶杆12动作时,将第二插孔16内的轴承更顺利的被顶出。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