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轴承端盖压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6509发布日期:2018-10-30 22:50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动机轴承端盖压装设备,特别是一种大中型电动机轴承端盖的压装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企业装配大中型电动机两端的轴承端盖时,一般采用人力搬运装配压入电动机两端轴承并与电动机机座紧固,这种装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无法保证电动机轴承端盖与电动机转子轴的同轴度,轴承端盖止口与电动机机座止口不易对中;两端的轴承端盖与电动机轴承及其与电动机机座同时压装到位,很难安装,使电动机轴承端盖的安装比较繁琐,工作劳动强度大,如果装配不当,往往造成转子轴和轴承端盖的损伤和人员砸伤事故。

为此,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机轴承、端盖的冷压装配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204013138U],包括从左至右设置在一根直线上的左支架、工作台和右支架,待装配工件放置在工作台上,工作台高度可调,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对称设置有一对压套,压套前端与轴承内圈外侧接触、沿轴向设置有供待装配工件转轴两端插入的轴孔,压套末端连接有沿轴向的直线进给机构。

虽然上述的装置采用无冲击载荷装置进行压装,且使轴承内圈受力,不会影响电动机的质量,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装配质量得到保证,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工作台固定不动,压装时需将待装配工件放置到工作台上,整个过程由人工搬运,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增加了劳动成本,提高了人员被砸伤的风险,安全性较低;受人工体力的影响,只能将小型的待装配工件放入到工作台上,使装置只能装配小型待装配工件,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范围广、装配效率高的电动机轴承端盖压装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电动机轴承端盖压装设备,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机架和设于机架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压装组件,所述的机架与底座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机架高度的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上方位于两个压装组件的中间处设有相对于底座固定的输送线,所述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与压装组件的压装方向垂直,所述输送线的上方设有当电动机输送到两压装组件之间时用于将电动机定位在当前位置的定位组件。为了保证输送线与底座相对固定,可将底座设置到输送线的下方,并将机架设置在底座上,机架与输送线不接触,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可调节机架相对于输送线的高度,使位于输送线上的电动机与压装组件对中,提高适用范围。

在上述的电动机轴承端盖压装设备中,所述的压装组件包括支撑座和固定在支撑座内的主油缸,所述主油缸的两端分别设有封堵,其内部为主油腔,所述的主油腔内设有用于将主油腔分割呈两部分的主活塞,所述的主油缸上具有与位于主活塞前部的主油腔连通的注油孔一和与位于主活塞后部的主油腔连通的注油孔二,所述的主活塞上固连有穿出位于前端的封堵的推力套,所述推力套的前端固连有压头,所述的推力套内还设有用于支撑电动机并使电动机脱离输送线的支撑组件。

在上述的电动机轴承端盖压装设备中,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推力套内的辅助活塞和固定在辅助活塞前端的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前端具有与电动机转轴上的锥形孔配合设置的顶锥,所述的顶锥与定位轴同轴设置,所述的主活塞内密封穿设有与推力套内腔连通的注油管,所述注油管的后端穿出位于主油缸后方的封堵处设有注油孔三,所述的定位轴上套设有用于定位轴承端盖的压装套,所述的支撑座上设有导向牵引结构。

在电动机转轴的两端上均设有与电动机转轴同轴设置的锥形孔,其中定位轴中轴线距输送线上表面的距离大于电动机转轴的中轴线距输送线上表面的距离,当顶锥完全插入到与之配合的锥形孔内后,通过两个定位轴可将电动机顶起,使电动机脱离输送线。

在上述的电动机轴承端盖压装设备中,所述的导向牵引结构包括若干固定在支撑座上的支撑套和穿设在若干支撑套内的导向杆,所述的导向杆与定位轴平行设置,所述导向杆的前端固定有拉板,所述拉板的下端与压头固连。其中支撑套的数量为2个且同轴设置,导向杆穿设在支撑套内。

在上述的电动机轴承端盖压装设备中,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横跨在输送线上方的支撑架、倒置固定在支撑架上的提升油缸和固定在提升油缸活塞杆下端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固连有延伸至电动机转轴处的限位块,两所述限位块的距离小于电动机转轴的长度,所述限位块的底部开设有V型卡口。

在上述的电动机轴承端盖压装设备中,所述的支撑架上固定有两个分别位于提升油缸两侧的导向套,所述的导向套内穿设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下端与横梁固连。导向套和导杆主要对横梁起导向作用,防止横梁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倾斜。

在上述的电动机轴承端盖压装设备中,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若干设于底座与机架之间的升降油缸,所述的升降油缸与机架铰接,所述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与底座固连,在机架与底座之间还设有导向结构。升降油缸的数量至少为4个且分别位于机架的四角处,四个升降油缸同步动作,驱动机架同步上下运动。为了保证雅装饰定位轴的顶锥中心高度与电动机转轴的中心高度一致,可开启升降油缸对机架的高度进行调节。

在上述的电动机轴承端盖压装设备中,所述的导向结构固定在机架上的导套一、固定在底座上的导套二和穿设在导套一内的导柱,所述的导套一与导套二同轴设置,所述导柱的下端穿设在导套二内。其中导向结构可设置为多个。

本压装设备中,两个压装组件相对设置。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在压装前,将转轴两端压入轴承后穿入电动机内,通过输送线移动到待压装区域,此时启动定位组件,提升油缸的活塞杆向下伸出,带动限位块向下运动,使V型卡口卡在电动机的转轴上,直至电动机不得前后移动为止。将两端轴承端盖分别装入到压装套内,开启液压设备,此时通过注油孔二和注油孔三注入高压油,高压油推动辅助活塞向前移动,使定位轴缓慢穿入压装套内,并带动轴承端盖和压装套一同向电动机轴端前进,并通过顶锥和锥形孔将电动机转轴支撑,使电动机转轴慢慢悬空。对中结束后,启动定位组件,将限位块往上提升,直至不影响压装为止。

此时定位轴和电动机轴紧密结合,在油压的作用下,高压油通过注油孔二和注油孔三进入,由注油孔三进入的高压油主要作用是保证在压装过程中,定位轴与电动机转轴的位置紧密结合不得分离;从注油孔二进入的高压油推动主活塞使其推力套上所连接的压头推动轴承端盖向前移动;移动过程就将轴承端盖连同压装套从定位轴上逐步进入到电动机转轴,直使两端轴承端盖慢慢进入两端的轴承外圆直至达到轴承和机座要求的位置为止。由于在压装过程中推力套伸出过长,为了保证平衡,在压头上安装拉板,保证压头左右移动时同步。

当压装到位后,注油孔一注入高压油,注油孔二和注油孔三泻油,压头和定位轴向后移动,压装工序工作完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动机轴承端盖压装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在压装设备上设置输送线,可将电动机直接输送到位,减少了人工搬运,降低了劳动成本,同时提高安全性;由于输送线的可输送范围广,从而提高了压装设备的压装范围;同时具有使用方便、效率高且压装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轴前端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位块下端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柱;2、升降油缸;4、导向杆;5、支撑套;10、限位块;11、横梁;12、导杆;13、导向套;15、提升油缸;16、支撑架;20、拉板;21、压头;22、定位轴;23、注油孔一;24、主油缸;25、主油腔;26、主活塞;27、注油孔二;28、注油孔三;29、封堵;31、推力套;33、支撑座;34、注油管;35、辅助活塞;37、电动机;38、输送线;39、机架;40、底座;101、V型卡口;221、顶锥;371、锥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电动机轴承端盖压装设备,包括底座40、设于底座40上的机架39和设于机架39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压装组件,机架39与底座40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机架39高度的调节组件,机架39的上方位于两个压装组件的中间处设有相对于底座40固定的输送线38,输送线38的输送方向与压装组件的压装方向垂直,输送线38的上方设有当电动机37输送到两压装组件之间时用于将电动机37定位在当前位置的定位组件。为了保证输送线38与底座40相对固定,可将底座40设置到输送线38的下方,并将机架39设置在底座40上,机架39与输送线38不接触,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可调节机架39相对于输送线38的高度,使位于输送线38上的电动机37与压装组件对中,提高适用范围。

如图1所示,压装组件包括支撑座33和固定在支撑座33内的主油缸24,主油缸24的两端分别设有封堵29,其内部为主油腔25,主油腔25内设有用于将主油腔25分割呈两部分的主活塞26,主油缸24上具有与位于主活塞26前部的主油腔25连通的注油孔一23和与位于主活塞26后部的主油腔25连通的注油孔二27,主活塞26上固连有穿出位于前端的封堵29的推力套31,推力套31的前端固连有压头21,推力套31内还设有用于支撑电动机37并使电动机37脱离输送线38的支撑组件。

如图1所示,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推力套31内的辅助活塞35和固定在辅助活塞35前端的定位轴22,如图4所示,定位轴22的前端具有与电动机37转轴上的锥形孔31配合设置的顶锥221,顶锥221与定位轴22同轴设置,主活塞26内密封穿设有与推力套31内腔连通的注油管34,注油管34的后端穿出位于主油缸24后方的封堵29处设有注油孔三28,支撑座33上设有导向牵引结构。

在电动机37转轴的两端上均设有与电动机37转轴同轴设置的锥形孔31,其中定位轴22中轴线距输送线38上表面的距离大于电动机37转轴的中轴线距输送线38上表面的距离,当顶锥221完全插入到与之配合的锥形孔31内后,通过两个定位轴22可将电动机37顶起,使电动机37脱离输送线38。

如图1所示,导向牵引结构包括若干固定在支撑座33上的支撑套5和穿设在若干支撑套5内的导向杆4,导向杆4与定位轴22平行设置,导向杆4的前端固定有拉板20,拉板20的下端与压头21固连。其中支撑套5的数量为2个且同轴设置,导向杆4穿设在支撑套5内。

如图1所示,定位组件包括横跨在输送线38上方的支撑架16、倒置固定在支撑架16上的提升油缸15和固定在提升油缸15活塞杆下端的横梁11,横梁11的两端分别固连有延伸至电动机37转轴处的限位块10,两限位块10的距离小于电动机37转轴的长度,如图5所示,限位块10的底部开设有V型卡口101。

如图1所示,支撑架16上固定有两个分别位于提升油缸15两侧的导向套13,导向套13内穿设有导杆12,导杆12的下端与横梁11固连。导向套13和导杆12主要对横梁11起导向作用,防止横梁11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倾斜。

如图1所示,调节组件包括若干设于底座40与机架39之间的升降油缸2,升降油缸2与机架39铰接,升降油缸2的活塞杆与底座40固连,在机架39与底座40之间还设有导向结构。升降油缸2的数量至少为4个且分别位于机架39的四角处,四个升降油缸2同步动作,驱动机架39同步上下运动。为了保证雅装饰定位轴22的顶锥221中心高度与电动机37转轴的中心高度一致,可开启升降油缸2对机架39的高度进行调节。

如图1所示,导向结构固定在机架39上的导套一、固定在底座40上的导套二和穿设在导套一内的导柱1,导套一与导套二同轴设置,导柱1的下端穿设在导套二内。其中导向结构可设置为多个。

本压装设备中,两个压装组件相对设置。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在压装前,将转轴两端压入轴承后穿入电动机37内,通过输送线38移动到待压装区域,此时启动定位组件,提升油缸15的活塞杆向下伸出,带动限位块10向下运动,使V型卡口101卡在电动机37的转轴上,直至电动机37不得前后移动为止。如图2所示,将两端轴承端盖分别装入到压装套内,开启液压设备,此时通过注油孔二27和注油孔三28注入高压油,高压油推动辅助活塞35向前移动,使定位轴22缓慢穿入压装套内,并带动轴承端盖和压装套一同向电动机37轴端前进,并通过顶锥221和锥形孔31将电动机37转轴支撑,使电动机37转轴慢慢悬空。对中结束后,启动定位组件,将限位块10往上提升,直至不影响压装为止。

此时定位轴22和电动机37轴紧密结合,如图3所示,在油压的作用下,高压油通过注油孔二27和注油孔三28进入,由注油孔三28进入的高压油主要作用是保证在压装过程中,定位轴22与电动机37转轴的位置紧密结合不得分离;从注油孔二27进入的高压油推动主活塞26使其推力套31上所连接的压头21推动轴承端盖向前移动;移动过程就将轴承端盖连同压装套从定位轴22上逐步进入到电动机37转轴,直使两端轴承端盖慢慢进入两端的轴承外圆直至达到轴承和机座要求的位置为止。由于在压装过程中推力套伸出过长,为了保证平衡,在压头21上安装拉板20,保证压头21左右移动时同步。

当压装到位后,注油孔一23进入高压油,注油孔二27和注油孔三28泻油,压头21和定位轴22向后移动,压装工序工作完毕。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