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车端梁转轴自动化加工的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7484发布日期:2019-06-13 09:4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小车端梁转轴自动化加工的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机端梁转轴的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小车端梁转轴自动化加工的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日常生产、维修、搬运过程中一种常用的起重设备,通常情况下起重机用于悬吊搬运比较笨重的设备。其中小车端梁是起重机上起吊装置在起重机主梁上行走的支承行走结构,小车端梁的行走主要是通过转轴及行走轮来实现的,而现有的转轴要从一个圆钢毛坯件加工成转轴成品需要经过切割、铣削加工、钻孔加工、铣槽加工,而这每道工序的加工都需要专人负责完成,且需要各工序之间的协调配合来完成,且转轴的加工无法实现批量生产,既浪费大量的时间又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小车端梁转轴自动化加工的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解决了现有转轴的生产加工人工成本大,生产加工时间长无法批量生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用于小车端梁转轴自动化加工的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包括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三支撑框架,第三支撑框架的上端进料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四气缸,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推板,第三支撑框架的下端出料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三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的上方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板,第三安装板与第一固定板之间设有第五气缸,第五气缸的固定端与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五气缸的活塞杆端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L形围板,两个L形围板与第一固定板所围成的空间构成转轴毛坯件的存储空间。

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耳板,第三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对称竖直设置的第一导向杆,且第一导向杆的上端分别穿过与其相对应的第一耳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实用新型通过圆钢毛坯件支撑架、圆钢毛坯件切割装置、输送带、转轴毛坯件输送装置、转轴毛坯件传送装置、转轴毛坯件端孔加工装置、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转轴毛坯件铣削装置、转轴夹取转移装置、转轴加工装置实现了小车端梁转轴的自动化加工,省时省力,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轴毛坯件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链条与第二U形槽钢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A剖面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轴毛坯件传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轴毛坯件端孔加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固定板与L形围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轴毛坯件铣削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夹取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右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轴夹取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的B-B向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轴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轴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轴加工装置的驱动臂动力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8~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小车端梁转轴自动化加工的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包括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三支撑框架701,第三支撑框架701的上端进料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安装板702,第二安装板702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四气缸703,第四气缸703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推板704,第三支撑框架701的下端出料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三安装板705,第三安装板705的上方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板706,第三安装板705与第一固定板706之间设有第五气缸707,第五气缸707的固定端与第三安装板705固定连接,第五气缸707的活塞杆端与第一固定板706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70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L形围板708,两个L形围板708与第一固定板706所围成的空间构成转轴毛坯件的存储空间;所述第一固定板706上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耳板709,第三安装板705上固定连接有对称竖直设置的第一导向杆710,且第一导向杆710的上端分别穿过与其相对应的第一耳板709。

如图1所示,该装置主要用于小车端梁转轴自动化加工生产线,还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圆钢毛坯件支撑架1、圆钢毛坯件切割装置2、输送带3、转轴毛坯件输送装置4、转轴毛坯件传送装置5、转轴毛坯件端孔加工装置6、转轴毛坯件铣削装置8、转轴夹取转移装置9、转轴加工装置10,所述转轴毛坯件输送装置4的上料端位于圆钢毛坯件切割装置2的下料端的下方,转轴毛坯件输送装置4的下料端位于转轴毛坯件传送装置5的上料端的上方,转轴毛坯件传送装置5的下料端与转轴毛坯件端孔加工装置6的上料端在同一平面上,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7位于输送带3和转轴毛坯件铣削装置8之间,转轴夹取转移装置9位于输送带3的末端,所述转轴加工装置10均位于转轴夹取转移装置9的下方。

如图2~图4所示,所述转轴毛坯件输送装置4包括倾斜向上设置的第一支撑框架401,沿第一支撑框架401的上端走向固定连接有两个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一U形槽钢402,第一U形槽钢40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动轴403,上端的第一转动轴403上设有上传动链轮404,下端的第一转动轴403上设有下传动链轮405,上传动链轮404与下传动链轮405通过传动链条406传动连接,传动链条406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倒L形支撑架407,倒L形支撑架407上固定连接有开口朝上的用于放置转轴毛坯件的第二U形槽钢408,上端的第一转动轴403穿过第一U形槽钢402且第一转动轴403的端部设有被动传动轮409,上端的第一转动轴403下方的第一支撑框架4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10,第一电机410的旋转主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传动轮411,主动传动轮411与被动传动轮409之间通过传动带412传动连接。

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一U形槽钢402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挡板413,两个第一挡板413之间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板414,且导向板414与第一挡板413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板415。

如图5所示,所述转轴毛坯件传送装置5包括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二支撑框架501,第二支撑框架5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板502,所述压板502的下端伸出第二支撑框架501,且压板502的下端端部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第二挡板503,第二支撑框架5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安装板504,第一安装板504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气缸505,第一气缸505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有“Z”字形板506,“Z”字形板506上固定连接有开口朝上的第一“V”字形卡板507,且第一“V”字形卡板507与第二挡板503之间的距离小于转轴毛坯件的直径。

如图6~图7所示,所述转轴毛坯件端孔加工装置6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601,底板601上固定连接有两条水平并列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602,第一直线导轨602上滑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滑板603,底板601上沿第一直线导轨602的延伸方向设有第二气缸604,第二气缸604的活塞杆端与滑板603固定连接,滑板603上固定连接有卡块605,卡块605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转轴毛坯件的卡槽606,远离第二气缸604的底板601一端上在垂直第一直线导轨602的方向上设有第三气缸607,底板601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三挡板608,第三挡板608与第三气缸607对应设置且第三挡板608和第三气缸607分别位于第一直线导轨602的两侧,靠近第二气缸604的底板601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电机609,第二电机609的旋转主轴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转轴毛坯件端孔加工的转轴毛坯件端孔加工钻头610。

如图12~图14所示,所述转轴毛坯件铣削装置8包括第四支撑框架801和铣削机床802,铣削机床802位于第四支撑框架801的下方,所述第四支撑框架801的上端沿其走向固定连接有两条水平并列设置的第二直线导轨803,第二直线导轨803上滑动连接有夹取移动装置804,夹取移动装置804位于铣削机床802的上方,所述第四支撑框架801的一端固定设有第四电机805,第四电机805的旋转主轴端部固定连接有主动传动齿轮806,第四支撑框架80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被动传动齿轮807,主动传动齿轮806与被动传动齿轮807通过齿条带808传动连接,且齿条带808与夹取移动装置804固定连接。

所述夹取移动装置804包括水平设置的第四安装板809,第四安装板809位于第四支撑框架801的上方,第四安装板80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直线导轨810配合使用的第一滑块811,第四安装板809的下方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固定板812,第二固定板812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导向杆813,第二导向杆813的上端穿过第四安装板809,第二固定板812上端固定连接有开口朝下的第三U形槽钢814,第四安装板809上固定连接有分别竖直设置的第六气缸815,第六气缸815的活塞杆端与第三U形槽钢814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8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第二耳板816,相对应的一侧第二耳板816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817,第一滑杆817上滑动连接有与第一滑杆817配合使用的第二滑块818,第二耳板816与第二滑块818之间的第一滑杆817上套设有弹簧819,第二滑块81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三固定板820,第三固定板82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竖直设置的第四固定板821,两块第四固定板821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滑杆822,第一滑杆817的方向与第二滑杆822的方向相垂直,第二滑杆822上滑动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手823,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手823上端均固定连接有铰接臂824,两个相对设置的铰接臂824之间相铰接,第三固定板82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七气缸825,第七气缸825的固定端与第三固定板820固定连接,第七气缸825的活塞杆端与两个铰接臂824的铰接点固定连接。

如图15、图16所示,所述转轴夹取转移装置9包括第五支撑框架901,第五支撑框架901的上端沿其走向固定连接有两条水平并列设置的第三直线导轨902,第五支撑框架901的上方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五安装板903,第五安装板90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三直线导轨902配合使用的第三滑块904,第五支撑框架9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五固定板905,第五固定板905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八气缸906,第八气缸906的活塞杆端穿过第五固定板905,且第八气缸906的活塞杆端的端部与第五安装板903固定连接,第五安装板90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九气缸907,第九气缸907的活塞杆端穿过第五安装板903且第九气缸907的活塞杆端端部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六安装板908,第六安装板90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三导向杆909,第三导向杆909的上端穿过第五安装板903,第六安装板90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气缸910,旋转气缸9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七安装板911,第七安装板9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相背设置的第十气缸912,第十气缸912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夹板913,夹板913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开口朝上的用于放置转轴的第二“V”字形卡板914。

如图17~图19所示,所述转轴加工装置10包括第六支撑框架1001,第六支撑框架10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沿其走向水平设置的横杆1002,所述第六支撑框架1001上转动连接有多根并排设置的第二转动轴1003,第二转动轴1003的方向与横杆1002的走向垂直设置,每个第二转动轴1003的一端均与第六支撑框架1001转动连接,每个第二转动轴1003的另一端均穿过第六支撑框架1001且每个第二转动轴1003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接臂1004,连接臂100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杆1005,连接杆1005的一端下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固定臂1006,第六支撑框架1001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十一气缸1007,第十一气缸1007的活塞杆端与固定臂1006固定连接,位于第六支撑框架1001内的第二转动轴1003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臂1008,支撑臂1008的端部转动连接有顶轮1009,顶轮1009的上方设有移动框架1010,且横杆1002位于移动框架1010内,移动框架10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定位框架1011,定位框架1011内设有水平设置的定位轴1012,定位轴1012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定位轮1013,定位轮1013卡在定位框架1011内,第六支撑框架1001的中间下端转动连接有连接轴1014,定位轴1012的中间与连接轴1014的中间固定连接有驱动臂1015,连接轴1014远离连接杆10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1016,第六支撑框架1001上沿其走向设有驱动齿条带1017,第六支撑框架1001上固定连接有第九电机1018,第九电机1018的旋转主轴与驱动齿轮1016固定连接。

所述第六支撑框架1001的一侧依次间隔设置有转轴安装键槽铣槽加工装置11、转轴轴深孔预加工装置12、转轴轴侧孔和轴深孔同时加工装置13,横杆1002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转轴卡紧装置14,且转轴卡紧装置14分别与转轴安装键槽铣槽加工装置11、转轴轴深孔预加工装置12、转轴轴侧孔和轴深孔同时加工装置13一一对应。

所述转轴卡紧装置14包括固定连接在横杆1002上的固定块1401,固定块1401上设有“V”字形卡口1402,横杆1002上固定连接有沿横杆1002走向水平设置的第十二气缸1403,第十二气缸1403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推板1404,第十二气缸1403与“V”字形卡口1402相对设置,所述移动框架1010上固定连接有两块竖直设置的支撑板1405,两块支撑板1405关于固定块1401对称设置,支撑板1405的上端设有用于放置转轴的放置口1406,所述第六支撑框架1001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十三气缸1407,第十三气缸1407与横杆1002的走向相垂直,且第十三气缸1407与“V”字形卡口1402相对应;

所述转轴安装键槽铣槽加工装置11包括固定连接在第六支撑框架1001上的第一固定架1101,第一固定架1101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八安装板1102,第八安装板1102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滑轨1103,第一滑轨1103的走向与第六支撑框架1001的走向相垂直,第八安装板1102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六固定板1104,第六固定板1104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十四气缸1105,第十四气缸1105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九安装板1106,第九安装板1106位于第八安装板1102的上方,且第九安装板110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滑轨1103配合使用的第四滑块1107,第九安装板110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滑轨1108,第二滑轨1108的走向与第六支撑框架1001的走向相平行,第九安装板1106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七固定板1109,第七固定板1109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十五气缸1110,第十五气缸1110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十安装板1111,第十安装板1111位于第九安装板1106的上方,且第十安装板11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滑轨1108配合使用的第五滑块1112,第十安装板1111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五电机1113,第五电机1113的旋转主轴上固定连接有盘铣刀1114。

所述转轴轴深孔预加工装置12包括固定连接在第六支撑框架1001上的第二固定架1201,第二固定架1201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十一安装板1202,第十一安装板1202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三滑轨1203,第三滑轨1203的走向与第六支撑框架1001的走向相垂直,第十一安装板1202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八固定板1204,第八固定板1204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十六气缸1205,第十六气缸1205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十二安装板1206,第十二安装板1206位于第十一安装板1202的上方,且第十二安装板120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三滑轨1203配合使用的第六滑块1207,第十二安装板1206上固定连接有第六电机1208,第六电机1208的旋转主轴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转轴轴深孔预加工的浅孔预加工钻头1209。

所述转轴轴侧孔和轴深孔同时加工装置13包括固定连接在第六支撑框架1001上的第三固定架1301,第三固定架1301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七电机1302,第七电机1302的旋转主轴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转轴轴深孔成型加工的成型加工钻头1303,第三固定架1301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八电机1304,第八电机1304的旋转主轴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转轴轴侧孔加工的轴侧孔加工钻头1305。

使用时,首先将圆钢毛坯件用圆钢毛坯件支撑架1运送到圆钢毛坯件切割装置2,圆钢毛坯件被切割成转轴的设计尺寸,成为转轴毛坯件,转轴毛坯件落到导向板414上,然后滚落到第二U形槽钢408上,第一电机410带动主动传动轮411转动,通过主动轮传动轮、被动传动轮409、传动带412、上传动链轮404、下传动链轮405、传动链条406的作用,转轴毛坯件被运送到第一支撑框架401的上端并经第二支撑框架501滑下,转轴毛坯件落到第一“V”字形卡板507内,此时第二气缸604的活塞杆端伸出,滑板603沿第一直线导轨602移动到第一“V”字形卡板507相对应的位置,第三气缸607的活塞杆端伸出,将第一“V”字形卡板507上的转轴毛坯件推动到卡块605的卡槽606内,此时第二气缸604的活塞杆端缩回,滑板603沿第一直线导轨602移动到转轴毛坯件端孔加工钻头610相对应的位置,此时打开第二电机609,带动转轴毛坯件端孔加工钻头610转动,加工转轴毛坯件端孔,待转轴毛坯件端孔加工完成以后被暂时存储在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7内。

此时打开第四电机805,在主动传动齿轮806、被动传动齿轮807、齿条带808的传动作用下,夹取移动装置804沿第二直线导轨803移动到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7的上方,第五气缸707的活塞杆端伸出,带动第一固定板706向上移动,第一固定板706阻挡转轴毛坯件存储装置7内其它转轴毛坯件的继续落下,同时L形围板708和第一固定板706托起一个转轴毛坯件向上移动,第六气缸814的活塞杆端向下伸出,使夹手822移动到转轴毛坯件的上方,然后第七气缸824的活塞杆端伸出,在铰接臂823的作用下夹手822张开包围转轴毛坯件,第七气缸824的活塞杆端缩回,在铰接臂823的作用下夹手822闭合夹紧转轴毛坯件,第六气缸814的活塞杆端向上缩回,第四电机805继续转动,在主动传动齿轮806、被动传动齿轮807、齿条带808的传动作用下,夹取移动装置804沿第二直线导轨803移动到铣削机床802的上方,然后铣削机床802上的顶针伸出,顶针顶紧转轴毛坯件上的端孔,然后利用铣削机床802上的铣刀对转轴毛坯件的表面进行铣削加工,待转轴毛坯件表面的铣削加工完成之后成为转轴的半成品,第四电机805反转,在主动传动齿轮806、被动传动齿轮807、齿条带808的传动作用下,夹取移动装置804沿第二直线导轨803移动到转轴的半成品输送带3的上方,第七气缸824的活塞杆端伸出,在铰接臂823的作用下夹手822张开放下转轴的半成品,转轴的半成品在输送带3的作用下移动到转轴夹取转移装置9的位置处,此时第八气缸906的活塞杆端缩回,带动第五安装板903沿第三直线导轨902滑动,使夹板913移动到转轴半成品的上方,第九气缸907的活塞杆端伸出,第六安装板908向下移动,旋转气缸910转动,夹板913移动到转轴的两端,第十气缸912的活塞杆端缩回,夹板913夹紧转轴半成品的两端,转轴半成品刚好卡在第二“V”字形卡板914上,第九气缸907的活塞杆端缩回,第六安装板908向上移动,第八气缸906的活塞杆端伸出,带动第五安装板903沿第三直线导轨902滑动,使夹板913移动到转轴加工装置10的上方,此时第十一气缸1007的活塞杆端伸出,通过固定臂1006带动连杆向左移动,然后通过第二转动轴1003上的顶轮1009将移动框架1010托起,第十气缸912的活塞杆端伸出,夹板913松开转轴半成品的两端,转轴半成品落到支撑板1405上的放置口1406内,第十一气缸1007的活塞杆端缩回,通过固定臂1006带动连杆向右移动,移动框架1010落下,转轴的半成品移动到转轴卡紧装置14处,第十三气缸1407的活塞杆端伸出,将转轴的半成品分别推动到转轴安装键槽铣槽加工装置11、转轴轴深孔预加工装置12、转轴轴侧孔和轴深孔同时加工装置13位置处,然后第十二气缸1403的活塞杆端伸出,将转轴的半成品卡紧在“V”字形卡口1402内,然后对转轴的半成品分别进行安装键槽铣槽加工、轴深孔预加工、轴侧孔加工和轴深孔加工;其中进行安装键槽铣槽加工时,第五电机1113带动盘铣刀1114转动,然后第十四气缸1105带动第九安装板1106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对转轴的半成品进行铣槽,第十五气缸1110带动第十安装板111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对转轴的半成品进行铣槽;进行轴深孔预加工时,第六电机1208带动浅孔预加工钻头1209转动,然后第十六气缸1205带动十二安装板1206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对转轴的半成品进行轴深孔预加工;进行轴深孔成型加工时,第七电机1302带动轴深孔成型加工钻头1303转动,进行轴侧孔加工时,第八电机1304带动轴侧孔加工钻头1305转动,最终完成转轴的加工,取出加工成的转轴。

本专利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巷道位置的话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