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锁紧机构的钢筋卷材拉直用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7014发布日期:2019-10-08 22:3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锁紧机构的钢筋卷材拉直用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锁紧机构的钢筋卷材拉直用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工地施工过程中,需要把盘绕成卷的钢材进行调直,现有的承载装置中,当钢筋调直机停止工作时,放料盘还是会因为惯性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在放料盘上的钢筋过度放卷,容易造成拉出的钢筋脱离转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钢筋转盘快速停止转动,避免钢筋过度放卷的带锁紧机构的钢筋卷材拉直用承载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带锁紧机构的钢筋卷材拉直用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盘料架;

所述盘料架包括防护罩和设置在所述防护罩内部的钢筋转盘,所述钢筋转盘包括转动柱和圆盘,所述转动柱一端铰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转动柱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圆盘,所述底座上所述转动柱外围设置有锁紧机构;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动柱周围的两块方形电磁铁、设置在所述转动柱表面的棘轮和设置在所述电磁铁上的一对棘爪,所述电磁铁外围设置有保护壳,所述电磁铁上设置有导杆和容纳所述导杆移动的腔体,所述保护壳内壁开设有对应所述腔体的槽孔,所述导杆一端穿过所述槽孔设置在所述腔体内部,所述导杆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棘爪,位于所述棘爪与所述电磁铁之间所述导杆外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抵在所述棘爪上,所述弹簧另一端抵在所述保护壳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

还包括控制器A和控制器B,所述控制器A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电磁铁连接,所述控制器B与远离所述承载装置的钢筋拉直机连接,所述控制器B与钢筋拉直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A接收所述控制器B发出的电信号将电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传输给所述电磁铁(所述电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防护罩由上下两个等大的碗状防护罩扣合组成,所述碗状防护罩由上下设置的两个固定环和设置在所述固定环之间的若干支撑杆构成,所述下防护罩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上防护罩倒扣在所述下防护罩上,所述上防护罩和所述下防护罩一侧均设置开口,所述上防护罩和所述下防护罩另一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升降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转动套筒、设置在所述转动套筒内部的两个齿轮和套接在所述转动套筒内侧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侧与所述上防护罩通过若干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套筒一端铰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转动套筒另一端套接有所述伸缩杆,所述转动套筒侧壁上设置有轴承,位于所述轴承相对一侧所述转动套筒侧壁内表面设置有定位槽,穿过所述轴承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通过所述轴承水平设置在所述转动套筒上,所述转轴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转轴两侧对称设置有齿轮,所述转轴位于所述轴承外部设置有转动把手;所述伸缩杆外表面两侧对应所述轴承位置对称设置有齿槽,所述两侧齿槽之间开设有容纳所述转轴的方形槽,所述两侧齿轮分别设置在两侧所述齿槽内,所述齿槽内均设置有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

所述圆盘上端面设置有由若干曲杆组成的固定柱并设置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作用在于当拉直机停止工作时,减弱钢筋盘的自转。

所述上防护罩下侧的所述固定环上竖直向下设置有若干圆柱,所述下防护罩上端的固定环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圆柱配合使用的固定孔。

使用时,先将所述上防护罩依靠所述升降机构升高,转动所述上防护罩,将钢筋盘放置在所述钢筋转盘上,然后将所述上防护罩复位,打开钢筋拉直机,拉出钢筋盘一端的钢筋拉扯到钢筋拉直机,方可进行钢筋拉直。

在钢筋拉直机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器B通电发出电信号,所述控制器A接收电信号将电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传输给所述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通电后,所述导杆在磁力的作用下克服所述弹簧的阻力向所述电磁铁所述腔体内部移动,所述导杆和所述电磁铁处于吸和状态,所述棘轮和所述棘爪脱离啮合,钢筋拉直机拉动钢筋所述钢筋转盘正常转动。

当钢筋拉直机停止工作时,所述控制器B断电,所述控制器A信号中断,电磁铁磁力消失,所述棘爪在所述导杆外围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所述棘爪迅速与所述棘轮啮合,阻止所述钢筋转盘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碗扣式防护罩和棘轮与棘爪的配合使用,使承载装置在钢筋拉拽的过程中安全性大大提升,又能够使钢筋转盘快速停止转动,避免钢筋的过度放卷。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罩和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图4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筋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棘轮和棘爪啮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棘轮和棘爪脱离啮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底座;2、上防护罩;201、圆柱;3、下防护罩;301、固定孔;4、钢筋转盘;401、圆盘;402、转动柱;5、锁紧机构;501、电磁铁;502、棘轮;503、棘爪;504、弹簧;505、导杆;6、固定柱;7、转动套筒;8、伸缩杆;801、齿轮;802、齿条;803、齿槽;804、转轴;9、轴承;10、控制器A。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带锁紧机构的钢筋卷材拉直用承载装置,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盘料架;

参见图1和6,盘料架包括防护罩和设置在防护罩内部的钢筋转盘4,钢筋转盘4包括转动柱402和圆盘401,转动柱402一端铰接在底座1上,转动柱402另一端设置有圆盘401,底座1上转动柱402外围设置有锁紧机构5;

参见图7和8,锁紧机构5包括设置在转动柱402周围的两块方形电磁铁501、设置在转动柱402表面的棘轮502和设置在电磁铁501上的一对棘爪503,电磁铁501外围设置有保护壳,电磁铁501上设置有导杆505和容纳导杆505移动的腔体,保护壳内壁开设有对应腔体的槽孔,导杆505一端穿过槽孔设置在腔体内部,导杆505另一端设置有棘爪503,位于棘爪503与电磁铁501之间导杆505外围设置有弹簧504,弹簧504一端抵在棘爪503上,弹簧504另一端抵在保护壳内壁上。

参见图1,还包括控制器A10和控制器B,控制器A10设置在底座1上与电磁铁501连接,控制器B与远离承载装置的钢筋拉直机连接,控制器B与钢筋拉直机电连接,控制器A10接收控制器B发出的电信号将电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传输给电磁铁501(电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2和3,防护罩由上下两个等大的碗状防护罩扣合组成,,碗状防护罩由上下设置的两个固定环和设置在固定环之间的若干支撑杆构成,下防护罩3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上防护罩2倒扣在下防护罩3上,上防护罩2和下防护罩3一侧均设置开口,上防护罩2和下防护罩3另一侧底座1上设置有升降机构。

参见图1、图4和图5,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转动套筒7、设置在转动套筒7内部的两个齿轮801和套接在转动套筒7内侧的伸缩杆8,伸缩杆8一侧与上防护罩2通过若干支撑杆固定连接,转动套筒7一端铰接在底座1上,转动套筒7另一端套接有伸缩杆8,转动套筒7侧壁上设置有轴承9,位于轴承9相对一侧转动套筒7侧壁内表面设置有定位槽,穿过轴承9设置有转轴804,转轴804一端通过轴承9水平设置在转动套筒7上,转轴804另一端设置在定位槽内,转轴804两侧对称设置有齿轮801,转轴804位于轴承9外部设置有转动把手;伸缩杆8外表面两侧对应轴承9位置对称设置有齿槽803,两侧齿槽803之间开设有容纳转轴804的方形槽,两侧齿轮801分别设置在两侧齿槽803内,齿槽803内均设置有齿轮801啮合的齿条802。

参见图1-6,圆盘401上端面设置有由若干曲杆组成的固定柱6并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作用在于当拉直机停止工作时,减弱钢筋盘的自转;上防护罩2下侧的固定环上竖直向下设置有若干圆柱201,下防护罩3上端的固定环上设置有若干与圆柱201配合使用的固定孔301。

参见图1,使用时,先将上防护罩2依靠升降机构升高,转动上防护罩2,将钢筋盘放置在钢筋转盘4上,然后将上防护罩2复位,打开钢筋拉直机,拉出钢筋盘一端的钢筋拉扯到钢筋拉直机,方可进行钢筋拉直。

参见图8,在钢筋拉直机工作状态下,控制器B通电发出电信号,控制器A10接收电信号将电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传输给电磁铁501,电磁铁501通电后,导杆505在磁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504的阻力向电磁铁501腔体内部移动,导杆505和电磁铁501处于吸和状态,棘轮502和棘爪503脱离啮合,钢筋拉直机拉动钢筋钢筋转盘4正常转动。

参见图7,当钢筋拉直机停止工作时,控制器B断电,控制器A10信号中断,电磁铁501磁力消失,棘爪503在导杆505外围弹簧504的弹力作用下,棘爪503迅速与棘轮502啮合,阻止钢筋转盘4转动。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