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铆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8305发布日期:2019-07-31 22:3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铆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铆合装置。



背景技术:

弹片是轻工广泛使用的一个定位元件,由于它的结构简单、轻巧而被广泛使用。如图1所示,弹片端壁具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需要装配如图2所示的银钉。而当银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后,需要将未设置蘑菇头的一端挤压成蘑菇头形状,已将所述银钉和弹片铆合。目前,弹片与银钉的铆合过程普遍人工通过铆合工具进行手动铆合,这样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人工铆合存在质量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自动铆合装置,以实现自动铆合弹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铆合装置,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送料机构、银钉上料机构、弹片上料机构、铆合机构以及夹取机构;所述弹片上料机构、银钉上料机构、铆合机构以及夹取机构围绕所述送料机构布置,所述送料机构包括设置有至少一个载具的进料转盘以及转盘驱动机构;所述转盘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进料转盘转动,所述进料转盘带动所述载具依次经过所述银钉上料机构、弹片上料机构、铆合机构和夹取机构。

所述自动铆合装置,其中,所述载具包括载具本体,所述载具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弹片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用于放置银钉的放置孔,当所述弹片放置于放置槽内时,所述放置孔与弹片的银钉安装孔相对应。

所述自动铆合装置,其中,所述银钉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振盘、第一分料机构以及具有吸头组件的移栽机构;所述第一分料机构与所述第一振盘,所述移栽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分料机构远离所述第一振盘的一侧,并所述吸头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分料机构上方,以将第一分料机构上的银钉移动至载具上。

所述自动铆合装置,其中,所述分料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连接有滑块的第一驱动气缸,以及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呈T型槽布置的具有上料口的第一定位槽,以及与第一振盘相连接的第二定位槽;所述滑动块部分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并可沿所述第一定位槽滑动,以将银钉推动至上料口。

所述自动铆合装置,其中,所述弹片上料机构包括第二振盘、具有弹片载具的第二分料机构以及具有吸头组件的移栽机构;所述第二振盘和移栽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二分料机构相连接;第二分料机构还包括弹片载具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弹片载具运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弹片载具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上设置有定位柱,当所述弹片置于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弹片的U型槽相对应。

所述自动铆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振盘上设置有传输流道,所述传输流道远离所述第二振盘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延伸至所述弹片载具内,并且所述限位板未与所述弹片的U型槽相接触。

所述自动铆合装置,其中,所述移栽机构还包括第一水平驱动机构和第一竖直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竖直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驱动机构上,所述吸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竖直驱动机构上。

所述自动铆合装置,其中,所述铆合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间隔设置有支撑柱以及铆合治具;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进料转盘下方,所述铆合治具位于所述进料转盘上方;所述铆合治具包括铆合插针组件以及用于驱动铆合插针组件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自动铆合装置,其中,所述铆合插针组件包括固定套筒、与银钉相配合的插针以及活动套筒,所述固定套筒一端与驱动机构相连接,另一端与插针相连接,所述活动套筒套设于所述插针上并且相对于所述插针滑动,当活动套筒与固定套筒相接触时,所述插针组件部分置于所述活动套筒外。

所述自动铆合装置,其中,所述夹取机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向板沿所述第一导向板滑动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二导向板上设置有夹头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头沿竖直方向滑动的第四气缸。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铆合装置,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送料机构、银钉上料机构、弹片上料机构、铆合机构以及夹取机构;所述弹片上料机构、银钉上料机构、铆合机构以及夹取机构围绕所述送料机构布置,所述送料机构包括设置有至少一个载具的进料转盘以及转盘驱动机构;所述转盘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进料转盘转动,所述进料转盘带动所述载具依次经过所述银钉上料机构、弹片上料机构、铆合机构和夹取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进料转盘带动载具依次经过所述银钉上料机构、弹片上料机构、铆合机构和夹取机构,实现了弹片和银钉的自动铆合。

附图说明

图1为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银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铆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铆合装置中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铆合装置中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铆合装置中第一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7中上料口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铆合装置中第一移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铆合装置中第二分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处的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铆合装置中铆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铆合装置中插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铆合装置中插针组件未装配活动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A处的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铆合装置中夹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铆合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

技术实现要素:
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铆合装置,如图3所示,其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送料机构3、银钉上料机构、弹片上料机构、铆合机构14 以及夹取机构15;所述弹片上料机构、银钉上料机构、铆合机构14以及夹取机构15围绕所述送料机构3布置,所述送料机构3包括进料转盘33和转盘驱动机构,所述进料转盘3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所述银钉和弹片的载具34,所述转盘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进料转盘33转动,所述进料转盘 33带动所述载具34依次经过所述银钉上料机构、弹片上料机构、铆合机构 14和夹取机构15,实现银钉、弹片的自动上料以及自动铆合。其中,所述机架1上还可以设置有操作台2。

如图4所示,所述转盘驱动组件包括分度盘32和驱动马达31,所述驱动马达31与所述分度盘32相连接,并驱动所述分度盘32转动。所述进料转盘33设置于所述分度盘32上,并在所述分度盘32的带动下转动。其中,所述进料转盘33上设置有8个载具34,所述8个载具34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于所述进料转盘33上,使得所述进料转盘33具有8个工作位,这样可以提高铆合的效率。

进一步,如图5和6所示,所述载具34包括载具本体341,所述载具本体341上设置有放置槽342,所述放置槽342形状与所述弹片形状相配合,并且所述放置槽342与所述弹片上的用于装置银钉的安装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放置孔344。所述放置孔344的形状与所述银钉的蘑菇头相配合,并且当所述银钉放置于所述载具34上时,银钉的蘑菇头置于所述放置孔344 内,其未设置蘑菇头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放置孔344的一端延伸,以使得所述弹片安装孔可以穿过银钉未设置蘑菇头的一端而套设于银钉上。其中,所述放置孔344的深度与蘑菇头的厚度相等,当弹片套设于银钉上时,所述弹片与放置槽342的底面相接触,以提高弹片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所述载具本体341上设置有两个导柱孔343,所述两个导柱孔343间隔位于所述载具本体341上。两个导柱孔343分别位于所述放置槽342的两侧,并且距离其靠近的载具本体341的边缘的距离相等,这样当通过导柱孔343定位所述载具本体341时,可以提高载具本体341的稳定性。此外,所述放置槽342可以位于两个导柱孔343的中间。61

如图3所示,所述银钉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振盘4、第一分料机构6以及具有吸头组件73的移栽机构7;所述第一振盘4和第一移栽机构7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分料机构6的两侧,所述第一振盘4与所述第一分料机构6相连接,将银钉传输至第一分料机构6上。所述第一移栽机构7通过吸头组件73将银钉移动至载具34上,以实现银钉上料。其中,所述第一振盘4 与所述第一分料机构6之间设置有第一直振5,所述第一直振5与第一分料机构6相连接,并将所述银钉未设置蘑菇头的一端朝上传输至第一分料机构。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分料机构6包括第一支撑板61,所述第一支撑板61上设置有定位板64和第一驱动气缸62,所述第一驱动气缸62上连接有滑块63,所述滑块6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61上可沿所述第一支撑板61 滑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驱动气缸62驱动所述滑块63沿所述第一支撑板61滑动。所述定位板64包括第一定位板641和第二定位板642,所述第一定位板641和第二定位板642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定位槽644,所述第二定位板64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643,所述第二定位槽643与所述第一定位槽 644相连通以形成T型槽。所述滑块63部分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644内并可沿所述第一定位槽644滑动,所述第二定位槽643与所述第一振盘4相连接,所述第一振盘4通过所述第二定位槽643将银钉传输至第一定位槽 644内,位于第一定位槽644内的银钉在滑块63的推动下运动至第一定位槽644远离所述滑块63的一端。

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银钉脱离所述第一定位槽644,所述第一定位槽 644远离滑块63的一端设置有上料口645,位于上料口645处的第一定位板641和第二定位板642上分别设置有圆柱形凹槽1434,第一定位板641 上的凹槽1434与第二定位板642上的凹槽1434相对以形成所述上料口645。其中,所述上料口645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板642远离滑块63的一端,并且所述上料口645与所述第二定位板642远离滑块63一端的距离小于第二定位槽643与第二定位板642远离滑块63一端的距离,这样所述滑块63可以将通过第二定位槽643传输至第一定位槽644的银钉推送至上料口645。此外,所述第一定位板641上设置有第一光纤65,所述第一光纤65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644和第二定位槽643相交处的上方,以通过所述第一光纤 65检测银钉是否运动至第一定位槽644和第二定位槽643的相交处。

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移栽机构7还包括第一水平驱动机构71、第一竖直驱动机构72和吸头组件73;所述第一竖直驱动机构72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驱动机构71上,所述吸头组件73连接于所述第一竖直驱动机构72 上。所述第一水平驱动机构71包括第一支撑柱711、水平板712以及水平驱动气缸713,所述水平板71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711上,所述水平驱动气缸713设置于所述水平板712上,并与所述第一竖直驱动机构72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竖直驱动机构72沿所述水平板712滑动。所述第一竖直驱动机构72包括竖直板721和竖直驱动气缸722,所述竖直板721滑动连接于所述水平板712上,所述竖直驱动气缸722设置于竖直板721上并与吸头组件73相连接,以驱动所述吸头组件73沿竖直板721滑动,这样通过所述第一水平驱动机构71和第一竖直驱动机构72可以带动所述吸头组件73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运动,将位于第一分料机构6的上料口645 的银钉吸附并转移至载具34上,实现银钉上料。

进一步,为了提高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的顺畅性,所述水平板712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导轨,所述竖直板721滑动连接与所述水平导轨上,所述竖直板721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导轨,所述吸头组件73滑动连接于所述竖直导轨上,并沿所述竖直导轨滑动。其中,所述吸头组件73包括拉连接板731、安装板732、吸头733以及两个第一定位柱734;所述连接板731连接于所述竖直导轨上,所述安装板732连接于所述连接板731并向远离所述竖直板721的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板732上连接有吸头733以及两个第一定位柱734;所述吸头733和两个定位柱均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两个第一定位柱734位于所述吸头733的两侧,当吸头 733与载具34上的放置槽342相对时,所述两个第一定位柱734与所述载具34上的两个定位孔相对应,并通过两个第一定位柱734与两个定位孔相配合对载具34进行定位。

如图10所示,所述弹片上料机构包括第二振盘9、第二分料机构11和第二移栽机构12;所述第二振盘9和第二移栽机构12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分料机构11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二振盘9通过第二直振10与所述第二分料机构11相连接,以将弹片传输至第二分料机构11。所述第二分料机构11 包括弹片载具110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弹片载具110相连连接并驱动所述弹片载具110运动。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台114,所述支撑台114上设置有上升板115和上升气缸111,所述上升气缸111与所述上升板115相连接,并驱动所述上板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上升板115 上设置有滑动板112以及第五气缸113,所述滑动板112与所述上升板115 滑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五气缸113相连接,以通过第五气缸113驱动所述滑动板112沿靠近/远离所述第二振盘9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如图11所示,所述弹片载具110包括定位台1101,所述定位台1101上设置有第三定位槽1102和第四定位槽1103,所述第四定位槽1103 位于所述定位台1101靠近所述第二振盘9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三定位槽 1102连通。所述第四定位槽1103与所述弹片相配合,所述弹片可以置于所述第四定位槽1103内。此外,为了定位所述弹片,所述第四定位槽1103 内设置有定位针1104,所述定位针1104与所述弹片的U型槽101相对应,当所述弹片置于第四定位槽1103内时,所述定位针1104穿过所述U型槽 101。其中,所述第四定位槽1103靠近所述第二振盘9的一端为开口结构,并且所述第四定位槽1103的深度大于所述弹片的厚度,这样所述第二振盘 9的第二直振可以部分置于所述第四定位槽1103内,并且位于第二直振上的弹片置于所述第四定位槽1103内。

进一步,所述第二振盘9上设置有第二直振10,所述第二直振10远离所述第二振盘9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穿过所述第四定位槽1103 进入第三定位槽1102,并部分置于所述第三定位槽1102内。所述限位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三定位槽1102的宽度相配合,以通过所述第三定位槽1102 度所述限位板进行固定。此外,所述限位板与第三定位槽1102和第四定位槽1103的底部均不相接触,并且限位板与第三定位槽1102底部的距离和限位板与第四限位槽的底部的距离相等,这样所述定位台1101可相对于所述限位板运动。所述限位板的宽度小于第四限位槽的宽度,并且当所述弹片位于所述限位板上时,所述限位板不与所述弹片的U型槽101相接触,这样所述第四限位槽上的定位针1104可以置于所述U型曹101内。此外,所述第二移栽机构12与银钉上料机构的第一移栽机构7结构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图12所示,所述铆合机构14包括支撑板141,所述支撑板141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柱142以及铆合治具;所述第一支撑柱142与所述铆合治具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进料转盘33相配合。所述第一支撑柱142 位于所述进料转盘33下方,对所述进料转盘3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铆合治具位于所述进料转盘33上方,以对进料转盘33上的载具34中的银钉和弹片进行铆合。所述铆合治具包括插针组件143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插针组件143相连接并驱动所述插针组件143上下运动,以通过所述插针组件143挤压所述银钉,而将所述银钉铆合于所述弹片上。

如图13-15所示,所述插针组件143包括固定套筒1432、插针1431以及活动套筒1433;所述插针1431与所述固定套筒1432相连接,并沿远离所述固定套筒1432的方向延伸;所述活动套筒14331433设于所述插针1431 上,并可沿所述插针1431滑动。其中,所述活动套筒1433的长度小于所述插针1431的长度,当所述活动套筒1433沿所述插针1431滑动至与所述固定套筒1432相接触时,所述插针1431未与所述固定套筒1432相连接的一端置于所述活动套筒1433外,以通过插针1431将银钉铆合于所述弹片上。

进一步,所述插针1431未与所述固定套筒1432相连接的一端记为第一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向靠近固定套筒1432方向延伸的凹槽1434,所述凹槽1434与所述银钉的蘑菇头相匹配,即所述凹槽1434的内表面为圆弧面,并且所述圆弧面与银钉的蘑菇头的圆弧面相匹配,这样通过所述查找可以将银钉的端面挤压成蘑菇头,以将所述银钉铆合于所述弹片上。此外,所述活动套筒1433的端面为平面,当插针组件143铆合银钉时,所述活动套筒1433远离固定套筒1432的一端与弹片相接触,以对所述弹片起到固定作用。

进一步,所述铆合治具还可以包括固定块、两个限位块和定位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固定套筒1432未连接插针143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两个限位块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并均与所述固定块相连接。所述两个限位块之间具有缝隙,所述定位块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并通过所述两个限位块固定。所述定位块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固定块的下方并不与所述固定块相接触。所述固定套筒1432连接插针1431 的一端穿过所述定位块,以通过所述定位块对所述固定套筒1432进行定位。此外,所述插针组件143还包括两个第二定位柱1435,所述两个第二定位柱1435一端与固定块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定位块。所述两个第二定位柱1435间隔设置并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与载具34上的定位孔的距离相等,这样当通过插针1431铆合银钉时,所述两个第二定位柱1435分别与载具 34上的两个定位孔相配合,以固定所述载具34。此外,当所述两个第二定位柱1435与载具34上的两个定位块相配合时,所述插针1431与所述银钉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气缸144以及连杆145,所述连杆 145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144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气缸144通过所述连杆145带动所述固定块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插针1431沿竖直方向运动,进而通过所述插针1431将所述银钉铆合于所述弹片上。

如图16所示,所述夹取机构15包括支撑杆151,所述支撑杆15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板152,所述第一导向板152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板154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向板154沿所述第一导向板152滑动的第三气缸153;所述第二导向板154上设置有夹头156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头156沿竖直方向滑动的第四气缸155。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板152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向板154沿竖直方向延伸,这样通过所述第三气缸153和第四气缸 155可以驱动所述夹头156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运行,从而实现将铆合好的弹片从载具34上取下并放置于产品收集盒内。此外,所述夹头156可以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爪以及与所述夹爪相连接的夹取气缸,所述夹取气缸驱动所述两个夹爪开合,以使得所述弹片的夹取。

进一步,所述铆合装置还包括良品回收盒8、不良品回收盒以及检测光纤;所述检测光纤位于所述铆合机构14与夹取机构15之间,通过所述检测光纤检测所述载具34上设置放置铆合好的弹片,当放置铆合好的弹片时,夹取机构15将弹片转移至良品回收盒8,当未放置铆合好的弹片时,取料机构将弹片转移至不良品回收盒。其中,所述良品回收盒8上可以设置有良品收集流道13,所述夹取机构15的夹头156可以运动到良品收集流道 13,以通过良品收集流道13将良品运输至良品回收盒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