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冷却的电葫芦盖内部活块下定位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2275发布日期:2019-09-29 14:1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冷却的电葫芦盖内部活块下定位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葫芦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快速冷却的电葫芦盖内部活块下定位模具。



背景技术:

电葫芦是一种用来启动的工具,在电葫芦相关配件生产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模具来辅助生产,比如,电葫芦盖生产则需要相应的定位模具,对凸模进固定,以防止凸模的晃动。

但是市场上现有的电葫芦盖定位模具往往只在凸模活件的上端设置凸模燕尾对凸模进行固定,而凸模活件的下端是不固定的,因此,活件容易松动,造成各活件之间间隙过大,产品出现较大毛刺,影响产品外观及尺寸变化,且一般的电葫芦盖定位模具容易造成凸模本体与凸模活件之间的相对滑动,并且普通的电葫芦盖定位模具不具有具有快速冷却功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冷却的电葫芦盖内部活块下定位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电葫芦盖定位模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冷却的电葫芦盖内部活块下定位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多数电葫芦盖定位模具凸模活件的下端不固定,使固定效果差,且容易造成凸模本体与凸模活件之间的相对滑动,并且不具有具有快速冷却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快速冷却的电葫芦盖内部活块下定位模具,包括凸模本体、凸模底座和连接架,所述凸模本体的上端开设有凸模燕尾槽,且凸模燕尾槽的外侧连接有活件燕尾,所述活件燕尾焊接连接在凸模活件的上端内表面,且凸模活件位于凸模本体的外侧,所述凸模底座固定安装在凸模活件的下端,且凸模底座的内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导热板,所述凸模底座为中空结构,且凸模底座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进水管,并且凸模底座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凸模本体的下端镶嵌设置有固定凹槽,且固定凹槽的内部卡合连接有连接凸块,所述连接凸块的左端位于连接槽的内部,且连接槽的内部上下表面均镶嵌设置有滑槽,所述连接凸块的左端焊接连接有连接弹簧,且连接弹簧远离连接凸块的一端焊接连接在连接槽的内部左端,所述连接架的左端贯穿连接在连接槽的内部,且连接架的右端焊接连接在连接凸块的左端,所述连接架的左端焊接连接有复位杆。

优选的,所述凸模本体的外径尺寸与凸模活件的内径尺寸相等,且凸模本体和凸模活件的横截面形状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凸模燕尾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凹”字型,且凸模燕尾槽与活件燕尾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并且活件燕尾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凸”字型。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的长度和宽度尺寸分别与凸模底座的长度和宽度尺寸相等,且导热板的下表面呈凹凸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凹槽和连接凸块的右端纵截面形状均为圆弧形,且固定凹槽的长度尺寸大于连接凸块的深度尺寸。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的纵截面形状为“U”字型,且连接架与连接凸块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并且连接凸块在连接槽的内部为伸缩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快速冷却的电葫芦盖内部活块下定位模具,凸模活件定位精度高,且不会造成凸模本体与凸模活件之间的相对滑动,并且具有快速冷却功能;

1、在凸模本体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凸块,在凸模活件的下端对应设置有固定凹槽,可通过连接凸块与固定凹槽的卡合连接,使凸模活件的下端也与凸模本体相固定,从而使凸模活件定位更准确,且不会造成凸模活件的松动;

2、在凸模本体上设置有凸模燕尾槽,在凸模活件上对应设置有活件燕尾,且凸模燕尾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凹”字型,并且活件燕尾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凸”字型,因此,在活件燕尾在与凸模燕尾槽卡合连接时,会卡合的更紧密,防止凸模活件在凸模本体上的相对滑动;

3、凸模底座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凸模底座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导热板,且导热板的材料为铝合金材质,因此,可通过导热板的作用对凸模本体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传递,并将热量传递给凸模底座内部的冷水中,利用冷水对凸模本体进行散热,并通过进水管与出水管及时对凸模底座中的水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凸模本体与凸模底座连接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凸模本体;2、凸模燕尾槽;3、活件燕尾;4、凸模活件;5、凸模底座;6、导热板;7、进水管;8、出水管;9、固定凹槽;10、连接凸块;11、连接槽;12、滑槽;13、连接弹簧;14、连接架;15、复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快速冷却的电葫芦盖内部活块下定位模具,包括凸模本体1、凸模燕尾槽2、活件燕尾3、凸模活件4、凸模底座5、导热板6、进水管7、出水管8、固定凹槽9、连接凸块 10、连接槽11、滑槽12、连接弹簧13、连接架14和复位杆15,凸模本体1 的上端开设有凸模燕尾槽2,且凸模燕尾槽2的外侧连接有活件燕尾3,活件燕尾3焊接连接在凸模活件4的上端内表面,且凸模活件4位于凸模本体1 的外侧,凸模底座5固定安装在凸模活件4的下端,且凸模底座5的内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导热板6,凸模底座5为中空结构,且凸模底座5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进水管7,并且凸模底座5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出水管8,凸模本体1的下端镶嵌设置有固定凹槽9,且固定凹槽9的内部卡合连接有连接凸块10,连接凸块10的左端位于连接槽11的内部,且连接槽11的内部上下表面均镶嵌设置有滑槽12,连接凸块10的左端焊接连接有连接弹簧13,且连接弹簧13 远离连接凸块10的一端焊接连接在连接槽11的内部左端,连接架14的左端贯穿连接在连接槽11的内部,且连接架14的右端焊接连接在连接凸块10的左端,连接架14的左端焊接连接有复位杆15。

如图1中凸模本体1的外径尺寸与凸模活件4的内径尺寸相等,且凸模本体1和凸模活件4的横截面形状相吻合,可使凸模活件4对凸模本体1进行紧密卡合定位,使定位更牢靠,防止凸模活件4与凸模本体1之间产生缝隙,导热板6的长度和宽度尺寸分别与凸模底座5的长度和宽度尺寸相等,且导热板6的下表面呈凹凸状结构,可增大导热板6的有效表面积,从而使导热板6与凸模底座5中水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导热板6的散热效果更好;

如图1中凸模燕尾槽2的横截面形状为“凹”字型,且凸模燕尾槽2与活件燕尾3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并且活件燕尾3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凸”字型,可使活件燕尾3与凸模燕尾槽2卡合的更牢靠,从而让防止凸模活件4 与凸模本体1之间的相对滑动;

如图4中固定凹槽9和连接凸块10的右端纵截面形状均为圆弧形,且固定凹槽9的长度尺寸大于连接凸块10的深度尺寸,可通过连接凸块10与固定凹槽9的卡合连接,使凸模活件4与凸模本体1进行固定,并通过固定凹槽9和连接凸块10右端的圆弧形结构使连接凸块10与固定凹槽9卡合与脱离更方便,连接架14的纵截面形状为“U”字型,且连接架14与连接凸块10 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并且连接凸块10在连接槽11的内部为伸缩结构,可通过固定凹槽9在连接槽11内部的伸缩运动来控制连接凸块10与固定凹槽9的卡合与脱离。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快速冷却的电葫芦盖内部活块下定位模具时,首先将凸模本体1放置在凸模底座5的内部,然后将凸模活件4套在凸模本体1 的外侧,并向下按压,在凸模活件4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将使连接槽11中的连接凸块10受到凸模本体1表面的挤压而向连接槽11中运动,从而使连接凸块10通过滑槽12的作用在连接槽11内部滑动,并挤压连接弹簧13,随着凸模活件4的继续向下运动,使连接弹簧13一直处于压缩状态,直至连接凸块10与凸模本体1下端的固定凹槽9接触,此时,处于压缩状态的连接弹簧 13恢复形变,从而使连接凸块10向连接槽11的外侧滑动,并与固定凹槽9 进行卡合连接,从而使凸模活件4与凸模本体1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凸模活件4的下端也与凸模本体1相固定,使定位更精准,当连接凸块10与固定凹槽9卡合连接后,会使凸模活件4上的活件燕尾3与凸模本体1上的凸模燕尾槽2进行卡合连接,从而使凸模活件4的上端与凸模本体1的上端相关的,防止凸模活件4与凸模本体1的相对滑动,在拆卸凸模活件4时,只需将复位杆15向外拉动,使复位杆15通过连接架14带动连接凸块10向外运动,使连接凸块10与固定凹槽9脱离卡合,从而使凸模活件4与凸模本体1脱离固定,即可将凸模活件4拆下,在凸模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凸模底座5,且凸模底座5为中空结构,因此往凸模底座5的内部注入冷水,并通过材料为铝合金材质的导热板6,将凸模本体1上的热量吸收并传递到凸模底座5内部的冷水中,从而对凸模本体1进行散热,并通过进水管7和出水管8对凸模底座5中的水进行定期更换,以保证凸模底座5中的水温能够对凸模本体1起到散热作用,这就是该可快速冷却的电葫芦盖内部活块下定位模具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