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卧铣的立式加工中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2656发布日期:2019-10-09 07:37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卧铣的立式加工中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加工中心,尤其是一种可卧铣的立式加工中心。



背景技术:

加工中心是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多功能数控机床。而立式加工中心是指主轴轴线与工作台垂直设置的加工中心,主要适用于加工板类、盘类、模具及小型壳体类复杂零件。

由于立式加工中心的主轴限制,其只能在主轴竖直方向进行加工,即一般进行xy平面的各个加工工序,或是进行一般的侧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卧铣的立式加工中心,其在满足立式加工中心各个加工方法前提下,能够实现卧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卧铣的立式加工中心,包括滑轨和龙门支架,所述的滑轨上设有工作台,所述的龙门支架上设有第一横向直线模组,所述的第一横向直线模组上设有滑块,所述的滑块上设有第一竖向直线模组,所述的第一竖向直线模组上设有第一主轴,所述的第一主轴上设有与刀具相连的第一快换接头;

所述的龙门支架上还设有第二横向直线模组,所述的第二横向直线模组上设有滑座,所述的滑座内设有第二主轴,所述的第二主轴上连接有卧铣头,所述第二主轴的上方设有第二快换接头,所述的第二横向直线模组上还设有一转接头,所述转接头的下端与所述的第二快换接头相适配,所述转接头的上端与所述的第一快换接头相适配;

所述的第一横向直线模组和第一竖向直线模组带动所述的第一快换接头运动,同时所述的第二横向直线模组带动所述的转接头运动,从而所述的第一快换接头与所述的转接头连接,再而所述转接头与所述的第二快换接头连接,所述的第二主轴转动带动所述的卧铣头转动,从而实现该加工中心的卧铣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横向直线模组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转接头的转接座,所述的转接座上设有与所述转接头相适配的定位凸台。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座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快换接头的垫片,所述的滑座与垫片之间设有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快换接头上设有若干卡块和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满足立式加工中心加工方法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卧铣,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2.通过转接头实现了与主轴上快换接头的快速切换,无需人工操作,实现了整机自动化。3.通过弹簧,避免了转接头与滑座直接刚性接触,起到了缓冲保护作用。4.通过若干卡块和卡槽能够实现第二快换接头与转接头之间的精确定位,并且固定更加牢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一种可卧铣的立式加工中心,包括滑轨1和龙门支架2,所述的滑轨1上设有工作台3,所述的龙门支架2上设有第一横向直线模组4,所述的第一横向直线模组4上设有滑块5,所述的滑块5上设有第一竖向直线模组6,所述的第一竖向直线模组6上设有第一主轴7,所述的第一主轴7上设有与刀具相连的第一快换接头8;

所述的龙门支架2上还设有第二横向直线模组9,所述的第二横向直线模组9上设有滑座10,所述的滑座10内设有第二主轴11,所述的第二主轴11上连接有卧铣头,所述第二主轴11的上方设有第二快换接头12,所述的第二横向直线模组9上还设有一转接头13,所述转接头13的下端与所述的第二快换接头12相适配,所述转接头13的上端与所述的第一快换接头8相适配;

所述的第一横向直线模组4和第一竖向直线模组6带动所述的第一快换接头8运动,同时所述的第二横向直线模组9带动所述的转接头13运动,从而所述的第一快换接头8与所述的转接头13连接,再而所述转接头13与所述的第二快换接头12连接,所述的第二主轴11转动带动所述的卧铣头转动,并且在第一横向直线模组4和第一竖向直线模组6的带动下实现直线移动来进行切削,从而实现该加工中心的卧铣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横向直线模组9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转接头13的转接座14,所述的转接座14上设有与所述转接头13相适配的定位凸台15。通过该转接座14上的定位凸台15能够实现转接头13的精确定位和固定,从而当机器需要使用该转接头13时,能够实现自动组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座10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快换接头的垫片16,所述的滑座10与垫片16之间设有弹簧17。通过弹簧17,避免了转接头13与滑座10直接刚性接触,起到了缓冲保护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快换接头12上设有若干卡块18和卡槽19。通过若干卡块18和卡槽19能够实现第二快换接头12与转接头13之间的精确定位,并且固定更加牢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满足立式加工中心的加工范围和方法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卧铣功能,减少了加工零件时的工序步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流转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本实施例只是本专利较为优选的方案之一,任何不脱离本技术方案范围内做出的改变,均在本专利的范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