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攻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7177发布日期:2019-10-15 21:0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攻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攻丝装置,用来加工内螺纹。



背景技术:

内螺纹常采用攻丝的方法加工,攻丝装置的工作过程是,主轴带动丝锥作螺旋运动,正转时丝锥进入工件,反转时丝锥退出工件,通过行程开关可控制主轴的正、反转,实现自动加工;主轴的螺旋运动要与丝锥的螺距相适应,即主轴旋转一转其轴向移动的距离应与螺距相等;当丝锥的螺距改变时,主轴轴向移动的速率也要改变。主轴轴向移动速率的改变一般通过齿轮变速或调速电机来实现,这使得攻丝装置的结构复杂;另外当丝锥非正常受阻时,负载扭矩过大会造成丝锥折断;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攻丝装置,该攻丝装置结构简单,能方便地改变从动轴的轴向移动的速率;当负载扭矩过大时能自动降低输出扭矩,保护丝锥不被折断。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攻丝装置,其包括箱体4,箱体中支承有主动轴14和从动轴13,主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20,从动轴上套有从动齿轮12,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厚度之和尺寸大于被加工螺纹的长度尺寸,从动轴能在箱体上轴向移动,从动轴的一端安装有丝锥3,其特征是,从动齿轮的左端面延伸出一管部,管部的壁上旋有螺栓24,所述的攻丝装置还包括一转向架,转向架包括叉体10,叉体的下部支承有转轮18,转轮与从动轴相贴,叉体的顶部竖直的连接有转轴6,转轴从箱体的顶盖11上的轴座5中伸出,转轴能被固定在轴座上,转轴上套有弹簧9,弹簧位于叉体与轴座之间。

从动轴的轴向移动原理是,转轮能以一定的角度与从动轴相交,当从动轴转动时,在转轮的作用下,从动轴会产生轴向移动,通过调节转轴的转角可改变转轮与从动轴相交的角度,使从动轴的轴向移动速率改变,当转轮的轴线与从动轴之间平行时,从动轴不移动;当转轮的轴线与从动轴之间的角度增大,从动轴的轴向移动速率也增大;当转轮的轴线与从动轴之间的角度相反时,从动轴移动方向也相反。

本攻丝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能方便地改变主轴轴向移动的速率和方向,以适应正向内螺纹和反向内螺纹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c部放大视图,显示扭矩保护装置的结构。

附图标志分别表示:1-底板、2-夹具、3-丝锥、4-箱体、5-轴座、6-转轴、7-凸块、8-调节盘、9-弹簧、10-叉体、11-顶盖、12-从动齿轮、13-从动轴、14-主动轴、15-支承板、16-撞块、17-行程开关、18-转轮、19-芯轴、20-主动齿轮、21-螺钉、22-弧形槽、23-分度线、24-螺栓、25-减速机、26-输出轴、27-立板、28-第一磁钢、29-第二磁钢、30-连接套、31-键销、32-紧固螺钉、33-内螺纹套、34-螺杆、35-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攻丝装置,其包括箱体4,箱体中支承有主动轴14、从动轴13,主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20,从动轴上套有从动齿轮12,从动齿轮的左端面延伸出一管部,管部的壁上旋有螺栓24,旋紧螺栓可使从动齿轮固定在从动轴上,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厚度之和尺寸大于被加工螺纹的长度尺寸,从动轴能在箱体上轴向移动,从动轴的一端安装有丝锥3。

所述的攻丝装置还包括一转向架,转向架包括叉体10,叉体下部的叉端部位插有芯轴19,转轮18固定在芯轴上,转轮位于叉端之间;叉体的顶部竖直的固定连接有转轴6,转轴从箱体的顶盖11上的轴座5中伸出,轴座固定在顶盖上,轴座的壁上设有螺钉(附图中没画出)可将转轴固定,转轴上套有弹簧9,弹簧位于叉体与轴座之间,使转轮与从动轴紧贴。

为进一步方便转轮角度的调节,所述的转轴的上部为扁状的凸块7,在凸块上配合地套有调节盘8,调节盘上设有弧形槽22,螺钉21穿过弧形槽旋在轴座上,在轴座端面的边缘处刻有分度线23。调节转轮角度时,先松开螺钉,转动调节盘到规定的角度,然后再拧紧螺钉。

在箱体的右侧连接有支承板15,支承板左右两边分别安装有行程开关17,在从动轴的另一端安装有撞块16,撞块位于两个行程开关之间。

在箱体底部的左侧延伸出一底板1,底板上安装有自动装卸工件的夹具2,夹具可根据工件的形状设计。

攻丝装置的工作过程是(以加工正向螺纹为例),在夹具上夹好工件,启动减速机25,减速机驱动主动轴转动,主动轴带动从动轴转动,在转轮的作用下从动轴左移,从动轴上的丝锥对工件攻丝,当撞块接触到左边的行程开关时,减速机反转,从动轴左移丝锥退出工件,当撞块接触到右边的行程开关时,减速机停转。

在加工盲孔螺纹时,如果左边的行程开关失灵,丝锥会与工件的盲孔的孔底相撞,造成事故,由于从动齿轮是通过螺栓固定在从动轴上的,因此从动齿轮在从动轴上的位置可根据盲孔的深度进行调节,当丝锥靠近盲孔的孔底时,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脱离啮合。

所述的主动轴与主动齿轮之间还安装有一扭矩保护装置,如图3所示,扭矩保护装置包括与主动轴相连接的连接套30、与从动齿轮连接的输出轴26,输出轴由立板27支承,输出轴的右端延伸出第一磁钢28,连接套的左端延伸出第二磁钢29,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的截面形状为e形,即在盘体设有凹部,第一磁钢的盘体的边缘部位为n极,第一磁钢的中心部位为s极,第二磁钢的盘体的边缘部位为s极,第二磁钢的中心部位为n极,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彼此相吸,连接套套在主动轴上,连接套的内壁上设有键槽,主动轴上嵌有键销31,第二磁钢能在主动轴上左右移动,第二磁钢的盘体上向左延伸出一螺杆34,输出轴中插有内螺纹套33,输出轴的右端径向地旋有紧固螺钉32,紧固螺钉的端部卡在内螺纹套外圆周的槽中,螺杆旋在内螺纹套中。立板安装在箱体的底部,立板位于从动齿轮与第一磁钢的盘体之间。

为提高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的同心度,螺杆与第二磁钢的盘体之间还设杆体35,螺杆与杆体一体形成,杆体配合地插在从动轴的孔中,杆体的直径大于螺杆的直径。

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的制造步骤为:先将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进行机械加工成型,然后对磁极进行充磁。

扭矩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彼此相吸,通过磁力转递扭矩,主动轴带动输出轴同步转动,当负载扭矩大于磁力扭矩时,输出轴的转速低于主动轴,螺杆在输出轴中转动,使第二磁钢向右移动,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的间距增大,其吸引力下降,磁力扭矩降低,输出轴停止转动,螺杆退出内螺纹套时,第二磁钢停止向右移动。

磁力扭矩的设定方法是,松动紧固螺钉,但紧固螺钉的端部还卡在内螺纹套外圆周上的槽中,转动内螺纹套,调节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的间隙,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的间距越小,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的吸引力越大,磁力扭矩也越大。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的间距合适时,拧紧紧固螺钉,使内螺纹套固定在输出轴上。

需要说明的时,当进行负载扭矩过载保护后,螺杆会退出内螺纹套,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的间距增大,但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还有吸引力,螺杆会与内螺纹的口部接触,转动内螺纹套能将螺杆旋进内螺纹套中。

为方便磁力扭矩的设定,在箱体的侧壁上设有窗口(附图中没画出),操作人员的手能伸进窗口中,平时窗口用盖板封住。

扭矩调节装置特点是,通过磁力转递扭矩,当负载扭矩大于磁力扭矩时,磁力扭矩自动降低,能可靠地防止丝锥折断;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之间无摩擦,能提高扭矩调节装置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