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7349发布日期:2020-05-20 01:43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铰链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铰链又称合页,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作相对转动的机械装置。铰链由可移动或可折叠的部件构成。

通常,铰链包括外壳、梅花件、弹簧、弹片和销钉。加工生产铰链时,需要将梅花件、弹簧、弹片和销钉分别装配到外壳上。

目前,中小型铰链企业的铰链加工大多都是采用半自动化的加工形式,生产效率较为底下,且质量无法保证,而大型的铰链生产企业采用机械手,整体结构复杂且投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模具循环机构和装配机构;

所述模具循环机构包括回形加工循环槽和多个加工循环气缸;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多个所述加工循环气缸分别设置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的一侧,且多个所述加工循环气缸可推动外壳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内循环移动;

所述装配机构包括沿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设置的用于装配梅花件的梅花件装配组件、用于装配弹簧的弹簧装配组件、两组用于装配弹片的弹片装配组件和两组用于装配销钉的销钉装配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通过设置模具循环机构和装配机构,实现同时对两个铰链壳体加工过程中自动循环输送以及自动装配工作,同时生产两个铰链,克服了现有技术铰链加工效率低、成品率低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且自动化生产还可以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回形加工循环槽还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对故障进行维修,避免设置多层模具导致的维修困难的问题。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还包括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的始端并用于向所述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上料;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座、上料滑道和上料夹手;所述上料座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上料座内设置有上料振动器;所述上料滑道与所述上料座的出口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的始端,所述上料夹手设置于所述上料滑道的一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梅花件装配组件包括梅花件储存座、梅花件滑道和梅花件夹手;所述梅花件储存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梅花件储存座内设置有梅花件振动器,所述梅花件滑道与所述梅花件储存座的出口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所述梅花件夹手设置于所述梅花件滑道的一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簧装配组件位于所述梅花件装配组件的下游;所述弹簧装配组件包括弹簧储存座、弹簧滑道和弹簧夹手;所述弹簧储存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弹簧储存座内设置有弹簧振动器,所述弹簧滑道与所述弹簧储存座的出口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所述弹簧夹手设置于所述弹簧滑道的一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簧装配组件还包括弹簧导针推入气缸和弹簧压紧气缸;所述弹簧导针推入气缸与所述弹簧夹手分设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的两侧,所述弹簧导针推入气缸用于将弹簧导针推入弹簧内以将弹簧固定到外壳上;所述弹簧压紧气缸设置于所述弹簧导针推入气缸的下游,所述弹簧压紧气缸设置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上方,所述弹簧压紧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一压紧块。

进一步优选地,两组所述弹片装配组件位于所述弹簧装配组件的下游;两组所述弹片装配组件均包括弹片储存座、弹片滑道、弹片放置气缸和压弹片气缸;所述弹片储存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弹片储存座内设置有弹片振动器,所述弹片滑道与所述弹片储存座的出口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所述弹片放置气缸和压弹片气缸设置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上方,所述弹片放置气缸的活塞杆用于将自所述弹片滑道传送来的弹片放置到外壳上,所述压弹片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一压头以用于将弹片压紧到外壳上。

进一步优选地,两组所述弹片装配组件均还包括弹片导针推入气缸,所述弹片导针推入气缸与所述弹片放置气缸分设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的两侧,所述弹片导针推入气缸用于将弹片导针推入到弹片内以将弹片固定到外壳上。

进一步优选地,两组所述弹片装配组件均还包括弹片翻起气缸和弹片翻起块,所述弹片翻起气缸设置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上方并位于所述弹片放置气缸的一侧,所述弹片翻起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弹片翻起块连接并用于将弹片翻起。

进一步优选地,两组所述销钉装配组件均位于所述弹片装配组件的下游;两组所述销钉装配组件均包括两个销钉装配气缸,所述销钉装配气缸设置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上方,所述销钉装配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并用于装配销钉。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还包括黄油浇注机构;

所述黄油浇注机构包括黄油桶和注油阀,所述黄油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注油阀与所述黄油桶连通,所述注油阀设置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上方,所述注油阀位于所述弹片装配组件和所述销钉装配组件之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通过设置模具循环机构和装配机构,实现同时对两个铰链壳体加工过程中自动循环输送以及自动装配工作,同时生产两个铰链,克服了现有技术铰链加工效率低、成品率低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且自动化生产还可以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回形加工循环槽还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对故障进行维修,避免设置多层模具导致的维修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优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优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模具循环机构2、上料机构3和装配机构4。

所述模具循环机构2包括回形加工循环槽21和多个加工循环气缸22;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多个所述加工循环气缸22分别设置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的一侧,且多个所述加工循环气缸22可推动外壳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内循环移动。

所述上料机构3设置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的始端并用于向所述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上料。

所述装配机构4包括沿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设置的用于装配梅花件的梅花件装配组件41、用于装配弹簧的弹簧装配组件42、两组用于装配弹片的弹片装配组件43和两组用于装配销钉的销钉装配组件44。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所述加工循环气缸22为四个,四个所述加工循环气缸22分别设置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的四个端角处,通过四个所述加工循环气缸22推动壳体在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内循环移动。

所述上料机构3包括上料座、上料滑道和上料夹手;所述上料座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一侧,所述上料座内设置有上料振动器;所述上料滑道与所述上料座的出口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的始端,所述上料夹手设置于所述上料滑道的一侧。

所述梅花件装配组件41包括梅花件储存座411、梅花件滑道412和梅花件夹手413;所述梅花件储存座411固定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梅花件储存座411内设置有梅花件振动器,所述梅花件滑道412与所述梅花件储存座411的出口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所述梅花件夹手413设置于所述梅花件滑道412的一侧。

所述弹簧装配组件42位于所述梅花件装配组件41的下游;所述弹簧装配组件42包括弹簧储存座421、弹簧滑道422和弹簧夹手423;所述弹簧储存座421固定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弹簧储存座421内设置有弹簧振动器,所述弹簧滑道422与所述弹簧储存座421的出口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所述弹簧夹手423设置于所述弹簧滑道422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弹簧装配组件42还包括弹簧导针推入气缸424和弹簧压紧气缸425;所述弹簧导针推入气缸424与所述弹簧夹手423分设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的两侧,所述弹簧导针推入气缸424用于将弹簧导针推入弹簧内以将弹簧固定到外壳上;所述弹簧压紧气缸425设置于所述弹簧导针推入气缸424的下游,所述弹簧压紧气缸425设置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上方,所述弹簧压紧气缸425的活塞杆连接有一压紧块。

两组所述弹片装配组件43位于所述弹簧装配组件42的下游;两组所述弹片装配组件43均包括弹片储存座431、弹片滑道432、弹片放置气缸433和压弹片气缸434;所述弹片储存座431固定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弹片储存座431内设置有弹片振动器,所述弹片滑道432与所述弹片储存座431的出口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所述弹片放置气缸433和压弹片气缸434设置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上方,所述弹片放置气缸433的活塞杆用于将自所述弹片滑道432传送来的弹片放置到外壳上,所述压弹片气缸434的活塞杆连接有一压头以用于将弹片压紧到外壳上。

优选地,两组所述弹片装配组件43均还包括弹片导针推入气缸435,所述弹片导针推入气缸435与所述弹片放置气缸433分设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的两侧,所述弹片导针推入气缸435用于将弹片导针推入到弹片内以将弹片固定到外壳上。

优选地,两组所述弹片装配组件43均还包括弹片翻起气缸436和弹片翻起块437,所述弹片翻起气缸436设置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上方并位于所述弹片放置气缸433的一侧,所述弹片翻起气缸436的活塞杆与所述弹片翻起块437连接并用于将弹片翻起。

两组所述销钉装配组件44均位于所述弹片装配组件43的下游;两组所述销钉装配组件44均包括两个销钉装配气缸441,所述销钉装配气缸441设置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上方,所述销钉装配气缸441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并用于装配销钉。

本实施例的所述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还包括黄油浇注机构。

所述黄油浇注机构包括黄油桶和注油阀5,所述黄油桶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注油阀5与所述黄油桶连通,所述注油阀5设置于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上方,所述注油阀5位于所述弹片装配组件43和所述销钉装配组件44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首先,所述上料夹手33将两个外壳同时放到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内。

接着,加工循环气缸22推动外壳在所述回形加工循环槽21内向前移动,外壳分别经过装配机构4的梅花件装配组件41、弹簧装配组件42、弹片装配组件43和销钉装配组件44,并依次进行梅花件装配、弹簧装配、弹片装配和销钉装配工序。梅花件装配时,放置18.5mm的销钉。弹簧装配时,穿入导针并压紧18.5mm的销钉,并放置17.5mm的销钉。弹片装配时,两组所述弹片装配组件43分别穿入导针并压紧17.5mm的销钉。在弹片装配过程中,为了能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磨损,黄油浇注机构对铰链半成品进行黄油浇注。弹片装配时,需要翻置弹片。销钉装配时,首先用第一组销钉装配组件44的两个销钉装配气缸441分别将18.5mm的销钉顶住并铆紧、将17.5mm的销钉顶住并铆紧,第二组销钉装配组件44的两个销钉装配气缸分别将18.5mm的销钉顶住并铆紧、将17.5mm的销钉顶住并铆紧。

装配完毕后,形成两个完整的铰链,铰链被下料。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在1.4秒左右就能完成两个铰链的同时加工,而使用人工加工大概需要30-40秒左右,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更加可靠、环保。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通过设置模具循环机构和装配机构,实现同时对两个铰链壳体加工过程中自动循环输送以及自动装配工作,同时生产两个铰链,克服了现有技术铰链加工效率低、成品率低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且自动化生产还可以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回形加工循环槽还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对故障进行维修,避免设置多层模具导致的维修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双直条铰链自动装配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