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炭基肥料挤压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2977发布日期:2020-06-09 21:2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炭基肥料挤压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炭基肥挤压成型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生物炭基肥料挤压成型机。



背景技术:

炭基肥,一种以生物质炭为基质,根据不同区域土地特点、不同作物生长特点以及科学施肥原理,添加有机质或和无机质配制而成的生态环保型肥料;现在行业内又称“碳基肥”;随着有限资源不断的减少,人们对能源节约的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从而对生物炭基肥生产用的挤压装置进行创新与设计,对生物炭能源的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现已有多数的生物炭基肥加工用的挤压成型设备,不能对挤压成型前的生物炭物料与混合的基肥之间进行预先的打碎、搅拌混合处理,且不能对每个挤压成型的生物炭基肥进行预先的质量称量,从而导致设备生产的生物炭基肥之间质量相差较大,进而对生物炭基肥之后挤压成型的质量造成影响,故而,迫切的需要研制一种生物炭基肥料挤压成型机。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生物炭基肥料挤压成型机。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炭基肥料挤压成型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通过支撑柱与搅碎装置固定连接,且搅碎装置的底端表面螺钉连接有称量装置,所述称量装置是由呈环形且等距分布的称量容腔以及通过轴杆与称量容腔转动连接的称量板构成,所述称量装置的底端通过连接导管与底座连接,且连接导管的底端嵌入于底座的顶端内部,所述连接导管的下方设置有两个成型机构,且每个成型机构是由内部设有呈环形且等距分布的盛放容腔的成型模型、顶端贯穿于盛放容腔内部的顶出机构、与顶出机构底端固定连接的支撑板构成,所述成型模型的底端两侧通过气缸与支撑板相连接,且支撑板的左端通过气缸与底座的水平方向构成滑动结构,所述底座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挤压机构,且挤压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挤压气缸,所述底座的顶端左右两侧的内部均设置有取料口。

优选的,所述搅碎装置是由顶端右侧设有进料口的搅拌壳体、嵌入于搅拌壳体的顶端内部的第一搅碎机构、通过齿轮与皮带连接的第二搅碎机构、设于搅拌壳体底端内部的出料口以及与通过气缸与出料口内部滑动连接的抽拉板构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搅碎机构是由与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一旋转轴、螺钉固定于第一旋转轴外壁表面的切割刀片以及底端表面的倾斜角度与搅拌壳体底端内壁表面倾斜角度相等的搅拌叶构成,所述第一搅碎机构与第二搅碎机构的旋转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称量容腔设置有四个,且称量容腔与盛放容腔、出料口的个数相同,并且称量容腔的竖直中心线与盛放容腔、出料口的竖直中心线重合,同时称量板通过轴杆与驱动机构的配合与称量容腔之间构成旋转结构。

优选的,所述顶出机构是由底端带有连接杆的挤压板、与连接杆底端连接的连接板以及与连接板底端固定连接的顶出气缸构成,所述连接杆嵌入于盛放容腔的内部,且挤压板通过连接杆与盛放容腔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顶出气缸与支撑板相连接。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搅拌壳体与搅拌叶之间倾斜角度相同的设置,使得搅拌叶可对搅碎后的生物炭物料与混合基肥之间进行旋转式推进,以此为生物炭基肥混合物料出料工作的进行提供有力的条件,搅拌壳体底端表面倾斜状结构的设置,可对壳体内壁的物料进行导向聚集,以此来降低物料附着在壳体内壁的量,进而降低了对生物炭基肥的浪费,第一搅碎机构与第二搅碎机构之间旋转方向的设置,使得其可对生物炭物料与基肥之间进行多角度翻转,从而使得切割刀片可充分的与生物炭与混合基肥之间进行接触并切割,以此来降低生物炭基肥混合物内部颗粒较大,对生物炭基肥最终制成的质量造成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出料口、称量容腔与盛放容腔之间的直径在逐渐的增大,通过上述三者之间的尺寸、个数以及位置的设置,使得相邻的两个容腔之间可进行准确的连接,从而可对从上之下依次下落的生物炭基肥混合物进行充分的承接,且盛放容腔的容积大于称量容腔内部一次称量生物炭基肥的量,其之间尺寸的设置有效的降低了生物炭基肥在挤压过程中有外漏现象产生的概率,以此对生物炭基肥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挤压机构内部设置挤压气缸的工作带动与连接板相连的连接杆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挤压板可对盛放容腔内部盛有的生物炭基肥进行向下的挤压,以此对生物炭基肥混合物料进行挤压成型,且通过顶出气缸的工作带动与连接板相连的连接杆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挤压板在盛放容腔的内部进行上下滑动,以此对挤压成型后的生物炭基肥进行顶出工作,以便于生物炭基肥下料工作的进行,故通过上述挤压机构与顶出机构之间相互的配合,使得其之间可对生产的生物炭基肥依次进行挤压定型与顶出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称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成型模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支撑柱,3-搅碎装置,301-搅拌壳体,302-第一搅碎机构,3021-第一旋转轴,3022-切割刀片,3023-搅拌叶,303-第二搅碎机构,304-出料口,305-抽拉板,4-称量装置,401-称量容腔,402-称量板,403-轴杆,5-连接导管,6-成型机构,601-成型模型,602-盛放容腔,603-顶出机构,6031-挤压板,6032-连接杆,6033-连接板,6034-顶出气缸,604-支撑板,7-挤压机构,8-取料口,9-挤压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生物炭基肥料挤压成型机,包括底座1,底座1通过支撑柱2与搅碎装置3固定连接,且搅碎装置3的底端表面螺钉连接有称量装置4,搅碎装置3是由顶端右侧设有进料口的搅拌壳体301、嵌入于搅拌壳体301的顶端内部的第一搅碎机构302、通过齿轮与皮带连接的第二搅碎机构303、设于搅拌壳体301底端内部的出料口304以及与通过气缸与出料口304内部滑动连接的抽拉板305构成,第一搅碎机构302是由与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一旋转轴3021、螺钉固定于第一旋转轴3021外壁表面的切割刀片3022以及底端表面的倾斜角度与搅拌壳体301底端内壁表面倾斜角度相等的搅拌叶3023构成,第一搅碎机构302与第二搅碎机构303的旋转方向相反,搅拌壳体301与搅拌叶3023之间倾斜角度相同的设置,使得搅拌叶3023可对搅碎后的生物炭物料与混合基肥之间进行旋转式推进,以此为生物炭基肥出料工作的进行提供有力的条件,搅拌壳体301底端表面倾斜状结构的设置,可对壳体内壁的物料进行导向聚集,以此来降低物料附着在壳体内壁的量,进而降低了对生物炭基肥物料的浪费,第一搅碎机构302与第二搅碎机构303之间旋转方向的设置,使得其之间可对生物炭料于混合的基肥之间进行多角度翻转,从而使得切割刀片3022可充分的与生物炭与混合基肥之间进行接触并切割,以此来降低生物炭基肥混合物料内部颗粒较大,对生物炭基肥最终制成的质量造成的影响;

连接导管5的下方设置有两个成型机构6,且每个成型机构6是由内部设有呈环形且等距分布的盛放容腔602的成型模型601、顶端贯穿于盛放容腔602内部的顶出机构603、与顶出机构603底端固定连接的支撑板604构成,成型模型601的底端两侧通过气缸与支撑板604相连接,且支撑板604的左端通过气缸与底座1的水平方向构成滑动结构,顶出机构603是由底端带有连接杆6032的挤压板6031、与连接杆6032底端连接的连接板6033以及与连接板6033底端固定连接的顶出气缸6034构成,连接杆6032嵌入于盛放容腔602的内部,且挤压板6031通过连接杆6032与盛放容腔602滑动连接,连接板6033通过顶出气缸6034与支撑板604相连接,通过挤压机构7内部设置挤压气缸9的工作带动与连接板6033相连的连接杆6032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挤压板6031可对盛放容腔602内部盛有的生物炭基肥进行向下的挤压,以此对生物炭基肥进行挤压成型,且通过顶出气缸6034的工作带动与连接板6033相连的连接杆6032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挤压板6031在盛放容腔602的内部进行上下滑动,以此对挤压成型后的生物炭基肥进行顶出工作,以便于生物炭基肥下料工作的进行,故通过上述挤压机构7与顶出机构603之间相互的配合,使得其之间可对生产的生物炭物料与混合基肥之间依次进行挤压定型与顶出工作,底座1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挤压机构7,且挤压机构7的内部设置有挤压气缸9,底座1的顶端左右两侧的内部均设置有取料口8;

如图3所述,称量装置4是由呈环形且等距分布的称量容腔401以及通过轴杆403与称量容腔401转动连接的称量板402构成,称量容腔401设置有四个,且称量容腔401与盛放容腔602、出料口304的个数相同,并且称量容腔401的竖直中心线与盛放容腔602、出料口304的竖直中心线重合,同时称量板402通过轴杆403与驱动机构的配合与称量容腔401之间构成旋转结构,出料口304、称量容腔401与盛放容腔602之间的直径在逐渐的增大,通过上述三者之间的尺寸、个数以及位置的设置,使得相邻的两个容腔之间可进行准确的连接,从而可对从上之下依次下落的生物炭料与混合基肥之间进行充分的承接,且盛放容腔602的容积大于称量容腔401内部一次称量生物炭基肥的量,其之间尺寸的设置有效的降低了生物炭基肥在挤压过程中有外漏现象产生的概率,以此对生物炭基肥进行保护,称量装置4的底端通过连接导管5与底座1连接,且连接导管5的底端嵌入于底座1的顶端内部。

上述生物炭基肥挤压成型机的具体应用过程为:使用时首先将待加工的生物炭与基肥材料通过进料口送入至搅拌壳体301的内部,其次通过电机的工作带动第一旋转轴3021旋转,从而使得第一旋转轴3021外壁表面设置的切割刀片3022对投放的生物炭物料与混合的基肥之间进行切割,从而使得上述零件之间构成一个独立的搅碎机构,且通过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搅碎机构之间相互的配合,使得其之间可对生物炭基肥进行多角度翻转,从而使得切割刀片3022可充分的与生物炭基肥之间进行接触并切割,以此来降低生物炭基肥内部料颗粒较大,对生物炭基肥最终制成的质量造成的影响;

生物炭基肥切碎后通过底端内壁设置为倾斜状结构的搅拌壳体301对切碎后的生物炭基肥进行导向聚集,且通过搅拌叶3023的旋转对搅碎后的生物炭基肥进行旋转式推进,以此为生物炭基肥出料工作的进行提供有力的条件,同时通过气缸的工作对出料口304内部设置的抽拉板305进行抽拉,从而将切碎后的物料传送至称量容腔401的内部,且通过对抽拉板305抽出长度的控制,对出料口304的出料流量进行控制,从而降低了物料一次释放较多,对生物炭基肥制成规格造成的影响;

待生物炭基肥进入至称量容腔401后,通过称量板402对物料进行承接,且通过称量板402内部设置的重力感应器对承接物料的质量进行感应检测,待至承重物料质量达到设置的阈值时通过控制器件对与抽拉板305相连接的驱动机构进行迫停,以此对生物炭基肥的出料进行实时控制,其次通过电机带动轴杆403旋转,从而使得称量板402可在称量容腔401的低端内部进行旋转,从而可将称量板402顶端盛放的生物炭基肥进行释放,且通过连接导管5物料传导至盛放容腔602的内部,待单次称量的生物炭基肥相对应的释放完毕后,通过电机的带动转盘的旋转,带动与转盘另一端转动连接的“l”摇摆杆的水平部位在底座1的内部进行滑动,且通过“l”摇摆杆水平部位与成型模型601之间的连接,使得成型模型601可在底端1的内部进行滑动,待成型模型601移位至挤压机构7的正下方时,通过挤压气缸9的工作使得与其底端连接的连接板6033向下移动,以此对挤压机构7内部设置的挤压板6031与盛放容腔602之间的高度差进行调节,进而使得挤压板6031可对盛放容腔602内部盛放的生物炭基肥进行挤压定型,其次通过“l”摇摆杆水平部位与底座1之间的滑动,将挤压后的成型机构6移位至取料口8处,同时通过顶出气缸6034的工作带动与连接板6033相连的连接杆6032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挤压板6031在盛放容腔602的内部进行上下滑动,以此对挤压成型后的生物炭基肥进行顶出工作,最后将顶出的生物炭基肥进行取出即可,且可根据生物炭基肥制成形状的需求,对设置不同形状盛放容腔602的成型模型601进行整体的更换即可,以此对该挤压成型装置使用的灵活性能进行了提高,成型机构6、挤压机构7与取料口8均设置有两个,其之间个数的设置,使得该挤压成型装置可同时对生物炭基肥进行交替不间断的生产,以此对该装置的工作效率进行提高,这样便完成了该装置的使用过程。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