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钢管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00818发布日期:2020-11-20 10:50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钢管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钢管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不锈钢钢管校直装置。



背景技术:

不锈钢钢管是一种具有中空截面的长条钢管,以圆管坯为原料,经过加热、穿孔、打头、退火、酸洗、涂油(镀铜)、多道次冷拔(冷轧)、坯管、热处理、校直、水压试验(探伤)和标记后入库,成为合格的产品;为保证不锈钢钢管的直线度,需要进行校直工艺提高不锈钢钢管的直线度,但是现有的校直设备存在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且操作麻烦。

中国专利cn201720257550“一种钢管校直机”,将待校直的钢管的两端置于钢管限定座上,同时钢管固定件套在钢管的两端部并通过摩擦垫块卡住,接着两块校直板向在推进气缸作用下向中间靠拢,使钢管处于钢管容纳区中,夹紧钢管,同时推进气缸始终提供推力,接着转动电机工作带动钢管固定件转动,钢管随之转动,转动过程中校直功能区中的校直辊始终在推进气缸的推力作用下紧紧压在钢管表面上,转动过程中逐渐完成校直;整体设备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成本高,安装拆卸麻烦,且钢管的校直精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钢管校直装置,解决校直设备存在占地面积大,成本高,安装拆卸麻烦,且钢管的校直精度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锈钢钢管校直装置,包括输送机构,输送机构一侧设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一侧设有校正机构,校正机构一侧设有检测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夹持机构、校正机构和检测机构在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方案中,所述输送机构中的支架上设有第一凹轮与第二凹轮,所述第二凹轮与第一凹轮对立安装,所述第二凹轮与电机连接。

优选方案中,所述夹持机构中的第一固定座上设有多个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端部设有夹持头,夹持头端部设有激光传感器,所述第一气缸的轴穿过第一固定座。

优选方案中,所述多个第一气缸端部的夹持头拼接成一个圆。

优选方案中,所述校正机构中的第二固定座上设有多个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端部设有校正头,校正头端部设有第一通孔。

优选方案中,所述激光传感器发射的激光穿过第一通孔。

优选方案中,所述检测机构中的第三固定座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周圈均布多个检测块。

优选方案中,所述激光传感器发射的激光信号正对检测块。

优选方案中,所述校正头端面为圆弧形。

优选方案中,所述多个第一气缸端部的夹持头拼接成的一个圆与第二通孔同圆心。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锈钢钢管校直装置,将不锈钢钢管从输送机构上的对立安装凹轮处放入,凹轮转动,带动不锈钢钢管移动穿过夹持机构和校正机构,夹持机构上的夹持头将不锈钢钢管轴向夹紧,激光传感器沿不锈钢钢管外表面轴向方向发射激光信号,当检测块能接收到激光信号时,则不锈钢钢管直线度合格,当检测块未接收到信号时,则启动校正机构上对应角度方向上的校正头抵靠不锈钢钢管移动,检测块检测穿过第一通孔的激光信号,当检测到信号时立即停止校正头,当多个检测块均检测到信号时,松开夹持头,凹轮转动,移动下一段不锈钢钢管,重复校正操作,采用分段式校正,设备存在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安装拆卸简单方便,且钢管的校直精度高的,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布置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输送机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右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校正机构右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检测机构左视图;

图中:输送机构1;第一凹轮101;第二凹轮102;支架103;电机104;夹持机构2;第一固定座201;第一气缸202;夹持头203;激光传感器204;校正机构3;第二固定座301;第二气缸302;校正头303;第一通孔304;检测机构4;第三固定座401;第二通孔402;检测块403;不锈钢钢管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不锈钢钢管校直装置,包括输送机构1,输送机构1一侧设有夹持机构2,夹持机构2一侧设有校正机构3,校正机构3一侧设有检测机构4,所述输送机构1、夹持机构2、校正机构3和检测机构4在同一水平线上,由此结构,安装输送机构1、夹持机构2、校正机构3和检测机构4时保证都在同一水平线上,便于输送机构1能将不锈钢钢管5水平穿过夹持机构2、校正机构3和检测机构4,输送过程更加顺畅,自动化控制更加方便。

优选方案中,所述输送机构1中的支架103上设有第一凹轮101与第二凹轮102,所述第二凹轮102与第一凹轮101对立安装,所述第二凹轮102与电机104连接,由此结构,第二凹轮102与第一凹轮101对立安装在端面形成一个圆孔,便于不锈钢钢管5穿过,不锈钢钢管5自重抵靠在第二凹轮102上,第一凹轮101压紧抵靠在不锈钢钢管5,电机104转动即可带动第二凹轮102驱使不锈钢钢管5移动,操作简单方便可靠,输送机构1可多组摆放,便于不锈钢钢管5的移动。

优选方案中,所述夹持机构2中的第一固定座201上设有多个第一气缸202,第一气缸202端部设有夹持头203,夹持头203端部设有激光传感器204,所述第一气缸202的轴穿过第一固定座201,由此结构,第一气缸202均布在不锈钢钢管5的圆周方向,为保证不锈钢钢管5各个角度上的直线度,可增加第一气缸202的数量,方案中第一气缸202为四个,均布在第一固定座201的四周,第一气缸202轴穿过第一固定座201与夹持头203连接,驱动第一气缸202即可使多个夹持头203抵靠在不锈钢钢管5上夹紧,多个第一气缸202同步运动,形成相同,自动使不锈钢钢管5定心,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方案中,所述多个第一气缸202端部的夹持头203拼接成一个圆,由此结构,多个第一气缸202端部的夹持头203拼接成一个圆抵靠在不锈钢钢管5上夹紧。

优选方案中,所述校正机构3中的第二固定座301上设有多个第二气缸302,第二气缸302端部设有校正头303,校正头303端部设有第一通孔304,由此结构,第二气缸302的数量和位置与第一气缸202一致。

优选方案中,所述激光传感器204发射的激光穿过第一通孔304,由此结构,激光传感器204设在夹持头203端部,在夹持头203夹紧不锈钢钢管5时,激光传感器204发射的激光信号沿不锈钢钢管5外表面水平发出,穿过校正头303上的第一通孔304抵达检测块403,激光传感器204、第一通孔304和检测块403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方案中,所述检测机构4中的第三固定座401设有第二通孔402,所述第二通孔402周圈均布多个检测块403,由此结构,不锈钢钢管5穿进第二通孔402内,均布的多个检测块403数量和位置与激光传感器204对应,通过四个激光传感器204发射出的水平激光与不锈钢钢管5在外表面四个角度方向上进行比对,当检测块403为检测到信号时,驱动对应的第二气缸302和校正头303抵靠不锈钢钢管5变形,直至四个检测块403同时检测到信号,检测精度高,校正反应高效,无多余重复步骤,实时检测不锈钢钢管5直线度情况,能有针对性从一个角度方向上的进行校正。

优选方案中,所述激光传感器204发射的激光信号正对检测块403,由此结构,发射的激光信号水平,与不锈钢钢管5在外表面进行比对,能有针对性从一个角度方向上的进行校正,使校正更加高效。

优选方案中,所述校正头303端面为圆弧形,由此结构,圆弧形与不锈钢钢管5外表面匹配,能更好的抵靠在不锈钢钢管5上。

优选方案中,所述多个第一气缸202端部的夹持头203拼接成的一个圆与第二通孔402同圆心,由此结构,夹持头203拼接成的一个圆与第二通孔402同圆心,使不锈钢钢管5处于水平方向上,便于更加高效的校正。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