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翼筒的全自动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29619发布日期:2020-11-13 16:27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翼筒的全自动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翼筒的全自动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常规的尾翼筒均是通过先生产其筒体,之后再在其筒体外侧焊接尾翼组合而成。其中,尾翼需要额外生产并利用相应工具设置其形状,在实际生产中,通过流水线方式进行上述生产,有利于提高其生产效率。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常由于其精度受到技术人员的水平限制,导致其精度有时不符合其规格,同时,上述生产方式的步骤繁多,对于高精度要求的尾翼筒,对技术人员的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且其精度常常无法保证,因此,针对该技术问题,本申请文件提出一种尾翼筒的全自动生产设备,能够无需高技术人员即可实现高精度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尾翼筒的全自动生产设备。这种尾翼筒的全自动生产设备能够自动化生产尾翼筒,降低生产技术要求,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尾翼筒的全自动生产设备,包括设置于底部用于对尾翼筒尾翼打孔的下模抽针模块,用于对尾翼筒尾翼进行生产的核心模块以及用于对尾翼筒中部预留通孔的上模模块。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模块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底部设置有上模,上模四个对角位置处设置有上安装槽,所述上安装槽内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核心模块包括与定位杆相配合的定位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盖顶部设置有提拉环。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多个配合杆,所述配合杆两侧设置有摩擦座,所述上模中部设置有定型杆,所述定型杆用于定型尾翼筒中部的通孔形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抽针模块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固定连接有打孔气缸,所述底板底部连接有气管管路,所述气缸顶部设置有抽针,所述抽针面向尾翼中部位置,当抽针抽出时,尾翼上留下抽针直径大小的小孔。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多个气管管路连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核心模块包括核心安装块,所述核心安装块上滑移连接有成型块,所述成型块与核心安装块的连接处为燕尾块连接,所述燕尾块斜向设置在核心安装块中,所述核心安装块对应设置有斜面。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核心模块内还包括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四个锁紧气缸,锁紧气缸上设置有凹字形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穿入核心安装块并与成型块抵接,所述成型块的边角位置处配合连接有尾翼形成块。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尾翼形成块滑移在成型块之间的间隙中,同时其末端滑移连接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移气缸。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发明点在于:

1、尾翼筒作为非常精密的零部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其制作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文件所提出的利用上模打通孔,下模穿刺小孔,核心模块用于形成尾翼与顶出尾翼筒,方便安装,在本身所提出的技术领域以及技术问题上具有创造性。

2、核心模块中用于形成尾翼的尾翼形成块在受到滑移气缸的作用时的运动过程为:先通过力的传递,先令成型块移动,成型块与尾翼形成块将尾翼筒向外顶出,方便收集尾翼筒。在成型块移动至与尾翼形成块脱离后,尾翼形成块向外移动,形成尾翼,整个设备所带来的技术方案具有创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爆炸视图;

图3为上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去掉上模模块的爆炸视图;

图5为下模抽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核心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尾翼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模模块;101、上盖;102、提拉环;103、上模;104、上安装槽;105、定位杆;106、配合杆;107、摩擦座;108、定型杆;109、定位槽;110、摩擦槽;2、核心模块;201、核心安装块;202、成型块;203、燕尾块;204、斜面;205、锁紧气缸;206、固定块;207、尾翼形成块;208、滑移块;209、滑移气缸;3、下模抽针模块;301、底板;302、安装座;303、打孔气缸;304、气管管路;305、小孔;306、抽针;307、尾翼;308、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所示,一种尾翼筒的全自动生产设备,包括设置于底部用于对尾翼筒尾翼307打孔的下模抽针模块3,用于对尾翼筒尾翼307进行生产的核心模块2以及用于对尾翼筒中部预留通孔的上模模块1。

如图2、图3所示,第一步,将原料倒入到核心模块2中后,将上模模块1与核心模块2配合卡接,使得尾翼筒中部预留通孔,待原料初步成型后,上模模块1与核心模块2分离。

具体的,上模模块1包括上盖101。上盖101顶部设置有提拉环102,提拉环102用于将上盖101提起与核心模块2分离。上盖101底部设置有上模103,上模103四个对角位置处设置有上安装槽104,上安装槽104内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05。上模103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多个配合杆106。配合杆106两侧设置有摩擦座107。上模103中部设置有定型杆108,定型杆108用于定型尾翼筒中部的通孔形状。

如图4、图5所示,第二步,下模抽针306。利用抽针306对尾翼筒尾翼307进行打孔,使得四个尾翼307上均匀分布一个小孔305。

具体的,下模抽针模块3包括底板301,底板301上设置有安装座302,安装座302内固定连接有打孔气缸303,底板301底部连接有气管管路304,多个气管管路304连通,使得打孔气缸303同步运行,打出相同长度符合规格的小孔305。气缸顶部设置有抽针306,抽针306面向尾翼307中部位置,当抽针306抽出时,尾翼307上留下抽针306直径大小的小孔305。

如图6所示,第三步,解锁顶出,将核心模块2中的四个成型块202在成型时锁紧,防止在对尾翼筒成型时导致尾翼筒变形,之后将锁紧好的成型块202解锁后,将半固定成型的尾翼筒顶出。

具体的,核心模块2包括核心安装块201,核心安装块201上滑移连接有成型块202,成型块202与核心安装块201的连接处为燕尾块203连接,燕尾块203斜向设置在核心安装块201中。核心安装块201对应设置有斜面204。

核心模块2内还包括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包括四个锁紧气缸205。锁紧气缸205上设置有凹字形固定块206,固定块206穿入核心安装块201并与成型块202抵接。成型块202的边角位置处配合连接有尾翼形成块207。锁紧结构通过锁紧气缸205推动固定块206与成型块202抵接完成锁紧步骤。

具体的,尾翼形成块207滑移在成型块202之间的间隙中,同时其末端滑移连接有滑移块208。滑移块20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移气缸209。当滑移气缸209带动滑移块208向外拉动时,由于滑移块208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当滑移块208向外拉动时,尾翼形成块207被施加向外的拉力。同时,成型块202在斜向设置的核心安装块201上受力分解,获得向上的推力。成型块202沿着斜面204斜向上移动。

成型块202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各个成型块20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成型块202将处于中部成型的尾翼筒向外推出。

第四步,尾翼307形成。当各个成型块202之间的距离增加至不与滑移块208配合连接时,滑移块208向外移动,滑移块208上设置有尾翼307形成架,滑移块208将尾翼307形状固定。在滑移块208逐渐离开尾翼307的过程中,尾翼307形状逐渐露出。同时,尾翼筒顶出,待冷却完全固定时完成尾翼筒的制作。

第五步,反向进行上述步骤,使得整个流程来回往复进行,实现全自动生产尾翼筒的目的。

另,尾翼筒结构包括筒体308,筒体308外设置有四个尾翼307,尾翼307形状如图7所示。

技术效果:

经过上述步骤之后,本申请文件具体的描述各个流程所带来的技术效果:

第一步,上模103四个对角位置处设置有上安装槽104,上安装槽104内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05。定位杆105对应滑移块208上所设置的定位槽109,当定位杆105穿入到定位槽109中时,定位杆105固定,同时,尾翼形成块207的位置固定,保证在尾翼筒形成时,尾翼形成块207的位置不发生变动,从而保证尾翼307的形状精度完全符合规格。上模103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多个配合杆106。配合杆106两侧设置有摩擦座107。该摩擦座107用于契合核心安装块201边缘位置处的摩擦槽110,摩擦槽110与摩擦座107配合卡接,使得上模103与核心安装座302稳定连接。上模103中部设置有定型杆108,定型杆108用于定型尾翼筒中部的通孔形状。定型杆108具有本身所具有的形状,对于尾翼筒中部形状完全与定型杆108相一致。

第二步,下模包括底板301,底板301上设置有安装座302,安装座302内固定连接有打孔气缸303,底板301底部连接有气管管路304,多个气管管路304连通,使得打孔气缸303同步运行,打出相同长度符合规格的小孔305。气缸顶部设置有抽针306,抽针306面向尾翼307中部位置,当抽针306抽出时,尾翼307上留下抽针306直径大小的小孔305。该小孔305的属于必要的尾翼筒结构,对尾翼筒的空气动力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该小孔305的大小精度需要精确设置,通过气管管路304连通,保证打孔气缸303同步运行,使得小孔305形成的规格尺寸一致,保证小孔305精度。

第三步,第四步:核心模块2包括核心安装块201,核心安装块201上滑移连接有成型块202,成型块202与核心安装块201的连接处为燕尾块203连接,燕尾块203斜向设置在核心安装块201中。核心安装块201对应设置有斜面204。由此可知,燕尾块203斜向设置,会使得相互抵接的多个成型块202在向外移动的过程中逐步分离,最终可将尾翼筒露出并使得尾翼307成型,具有创造性效果。

锁紧气缸205上设置有凹字形固定块206,固定块206穿入核心安装块201并与成型块202抵接。在最初时,锁紧气缸205带动固定块206穿入核心安装块201并与成型块202抵接,防止成型块202的位置变动导致尾翼筒形成效果变差。

尾翼形成块207滑移在成型块202之间的间隙中,同时其末端滑移连接有滑移块208。滑移块20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移气缸209。当滑移气缸209带动滑移块208向外拉动时,由于滑移块208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当滑移块208向外拉动时,尾翼形成块207被施加向外的拉力。同时,成型块202在斜向设置的核心安装块201上受力分解,获得向上的推力。成型块202沿着斜面204斜向上移动。尾翼形成块207作为其具体的动力部件,通过滑移气缸209的作用下受到水平向外的拉力,由此作用于斜向设置的成型块202,使得成型块202受力向外移动,当成型块202向外移动时,成型块202之间的距离增加,最终使得成型块202不再与尾翼形成块207契合,尾翼形成块207自身向外移动,使得尾翼307最终精确成型。

综上所述,本申请文件所述的发明点在于:

1、尾翼筒作为非常精密的零部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其制作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文件所提出的利用上模103打通孔,下模穿刺小孔305,核心模块2用于形成尾翼307与顶出尾翼筒,方便安装,在本身所提出的技术领域以及技术问题上具有创造性。

2、核心模块2中用于形成尾翼307的尾翼形成块207在受到滑移气缸209的作用时的运动过程为:先通过力的传递,先令成型块202移动,成型块202与尾翼形成块207将尾翼筒向外顶出,方便收集尾翼筒。在成型块202移动至与尾翼形成块207脱离后,尾翼形成块207向外移动,形成尾翼307,整个设备所带来的技术方案具有创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