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中心机床的操作箱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80109发布日期:2021-04-21 06:0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加工中心机床的操作箱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中心机床,尤其涉及与一种用于加工中心机床的操作箱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加工中心机床一般由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加工装置、安装在壳体前侧的门体以及操作箱构成。现有的操作箱一般位于门体的左侧或右侧,壳体宽度因需要为操作箱留置空间因此无法做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提供一种操作箱位于门体上方且用于加工中心机床的操作箱连接结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加工中心机床的操作箱连接结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5.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前侧的门体与操作箱,所述壳体前侧其门体上方设有连接腔;所述操作箱通过转动装置连接于连接腔上;所述转动装置包括两组分别连接于操作箱左右两侧的悬臂组;所述悬臂组包括上悬臂以及下悬臂;所述上悬臂一端与壳体铰接另一端与操作箱铰接;所述下悬臂一端与壳体铰接另一端与操作箱铰接;所述上悬臂后端设有延伸端;所述延伸端上铰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一端与延伸端铰接,另一端与壳体铰接。
6.所述上悬臂、下悬臂、操作箱以及壳体呈平行四边形机构。
7.所述上悬臂上连接有限位杆。
8.所述限位杆与上悬臂螺纹连接。
9.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操作箱位于门体上方,因此壳体宽度能做的较窄,当需要使用时,只需将操作箱下拉即可,其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加工中心机床的操作箱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操作箱的连接示意图;
14.图4是图3的b部放大图;
15.图5至图7是操作箱打开顺序的轨迹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17.参阅图1至图7。
18.一种用于加工中心机床的操作箱连接结构,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在壳体1前侧的门体2与操作箱5,所述壳体1前侧其门体2上方设有连接腔4;所述操作箱5通过转动装置连接于连接腔4上;所述转动装置包括两组分别连接于操作箱5左右两侧的悬臂组;所述悬臂组包括上悬臂21以及下悬臂22;所述上悬臂21一端与壳体1铰接另一端与操作箱5铰接;所述下悬臂22一端与壳体1铰接另一端与操作箱5铰接;所述上悬臂21后端设有延伸端23;所述延伸端23上铰接有液压杆24;所述液压杆24一端与延伸端23铰接,另一端与壳体1铰接。
19.具体的,所述上悬臂21、下悬臂22、操作箱5以及壳体1呈平行四边形机构。
20.具体的,所述上悬臂21上连接有限位杆25。
21.具体的,所述限位杆25与上悬臂21螺纹连接。
22.使用说明:在操作箱5的连接上,本实用新型操作箱5通过转动装置与壳体1连接;具体的,转动装置包括两组分别连接于操作箱5左右两侧的悬臂组,悬臂组包括上悬臂21以及下悬臂22,操作箱5通过上悬臂21以及下悬臂22支撑于壳体1上,当需要使用操作箱5,下拉操作箱5,操作箱5转动下来方便操作,而当不使用时,上推操作箱5使操作箱5转动至连接腔4内,减小占地面积;为了使转动装置转动的更为平稳,因此在上悬臂21的延伸端23上铰接有液压杆24,液压杆24一端与延伸端23铰接另一端与壳体1铰接,从而保证操作箱5转动平稳;本实用新型上悬臂21、下悬臂22、操作箱5以及壳体1呈平行四边形机构,即上悬臂21与下悬臂22平行,且上悬臂21与操作箱5铰接点到上悬臂21与壳体1铰接点的距离等于下悬臂22与操作箱5铰接点到下悬臂22与壳体1铰接点的距离(参考图3),使上悬臂21、下悬臂22、操作箱5以及壳体1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其转动更为平稳;当然本实用新型操作箱5转动角度设有限制,具体的,上悬臂21上连接有限位杆25,当操作箱5转动至图3的状态下时,这时的限位杆25底端会抵于下悬臂22上方(参考图4),这时操作箱5无法再向下转动,避免转动装置因转动角度太大造成损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