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搅拌功能的拉丝粉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5702发布日期:2021-09-25 14:4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搅拌功能的拉丝粉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拉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搅拌功能的拉丝粉盒。


背景技术:

2.拉丝机属于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预加工设备,目的是为了把由钢材生产厂家生产运输至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企业的线材或棒材经过拉丝机的拉拔处理,使线材或棒材的直径、圆度、内部金相结构、表面光洁度和校直度都达到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需要的原料处理要求。
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955026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拉丝机用拉丝粉盒,包括还包括枢接于盒体的一侧且用于盖合盒体的盖板;盒体远离枢接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锁定盖板的锁定组件,锁定组件包括锁定柱、压缩弹簧、握持块;盒体远离枢接的一侧开设有供压缩弹簧与锁定柱安装滑移的滑移槽,盖板远离枢接的一侧开设有供锁定柱插接以实现锁定的锁定孔。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盖板进行盖合,使盒体内的润滑粉不易溅出拉丝粉盒,但是在拉丝粉盒中的润滑粉容易在拉丝模入口处产生的结焦,同时润滑粉会被铁丝带动至拉丝模入口处,从而造成拉丝粉盒入口处形成空腔,一方面结交的润滑粉会造成润滑粉不能很好的附在铁丝表面进入拉丝模,另一方面空腔会导致拉丝粉在铁丝表面附着时间短,附着效果差,从而引起铁丝花丝、竹节等缺陷,严重时造成成品铁丝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搅拌功能的拉丝粉盒,利用相向转动的绞龙对润滑粉进行充分搅拌,同时将堆积到拉丝粉盒出口处的润滑粉输送至拉丝粉盒入口处,从而提高铁丝表面的润滑粉的附着效果,提高拉丝品质。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带搅拌功能的拉丝粉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上成型有入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部转动设置有两绞龙,所述盒体靠近入口一侧成型有隔腔,所述隔腔内转动设置有与铁丝抵接的转轮,所述转轮下部设置有与铁丝抵接的顶块,所述转轮和两绞龙之间设置带动两绞龙相向转动的同步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铁丝穿过转轮带动转轮旋转提供动力,并通过同步机构带动绞龙相向旋转,从而使两绞龙对润滑粉进行充分搅拌;同时将堆积到拉丝粉盒出口处的润滑粉输送至拉丝粉盒入口处,从而提高铁丝表面的润滑粉的附着效果,提高拉丝品质。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同步机构包括与转轮同轴固连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长度方向远离转轮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链轮,所述隔腔内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端部固定有第二链轮,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传动连接有链条;第二转轴中部间隔固定有两第一锥齿;两所述绞龙端部伸入隔腔内部并固定有第二锥齿,两所述第二锥齿
分别与两第一锥齿啮合配合且两所述第二锥齿相向转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铁丝穿过转轮和顶轮之间的缝隙并带动转轮转动,转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通过第一链轮和链条带动第二链轮转动,第二链轮通过第二转轴带动两第一锥齿转动,两第一锥齿通过第二锥齿带动两绞龙相向转动,从而实现两绞龙的同步相向转动。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轮上成型有线槽,所述顶块端部成型有能够部分伸入线槽内部的顶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线槽和顶轮配合,防止铁丝在移动过程中从转轮处脱出,从而提高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槽内部成型有若干半圆凸棱。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半圆凸棱和铁丝接触,从而提高铁丝带动转轮旋转的能力,另一方面,半圆凸棱能够对铁丝进行适度的折弯,从而进一步提高铁丝的带粉能力;进一步提高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块滑移设置在隔腔侧壁内,所述顶块下部与隔腔侧壁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顶块长度方向远离绞龙的一侧固定有伸出盒体外部的把手,所述隔腔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锁紧顶块的锁紧机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性设置的顶块和把手,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穿线时将顶块与转轮分离,从而降低穿线难度,提高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滑移设置在隔腔侧壁上的顶杆,所述顶杆中部固定有拨杆,所述顶杆长度方向远离顶块的一端与隔腔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顶块上成型有与顶杆端部插接配合的限位孔。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穿线时,将把手向下拉动,弹性设置的顶杆与顶块上的限位孔插接配合,从而对顶块进行锁紧;当穿线完成之后,只需拨动拨杆即可将顶杆从顶块上的限位孔中滑出,从而使顶块将铁丝抵接到转轮的线槽内;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盒体内部成型有两半圆柱型腔,两所述绞龙分别转设与两半圆柱型腔内,所述铁丝从两绞龙之间的间隙中穿过。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半圆柱型腔和绞龙配合提高绞龙的带粉能力,两绞龙对润滑粉的作用力施加到铁丝上,从而进一步提高铁丝的带粉能力。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2.(1)利用相向转动的绞龙对润滑粉进行充分搅拌,同时将堆积到拉丝粉盒出口处的润滑粉输送至拉丝粉盒入口处,从而提高铁丝表面的润滑粉的附着效果,提高拉丝品质;
23.(2)利用线槽和顶轮配合、半圆棱等设置,提高转轮能够对两绞龙提供稳定的驱动力,从而提高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24.(3)利用锁紧机构以及滑移设置的顶块,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穿丝操作,从而使装置具备较强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沿a

a的剖面示意图,体现半圆柱型腔的结构;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体现盒体内部的各组件的结构;
28.图4是是图3中沿b

b的剖面示意图,体现锁紧机构的结构。
29.附图标记:1、盒体;2、盖板;3、入口;4、出口;5、半圆柱型腔;6、绞龙;7、铁丝;8、隔腔;9、转轮;10、线槽;11、半圆凸棱;12、顶块;13、顶轮;14、第一弹性件;15、把手;16、第一转轴;17、第一链轮;18、第二转轴;19、第二链轮;20、链条;21、第一锥齿;22、第二锥齿;23、顶杆;24、拨杆;25、第二弹性件;26、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1.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一种带搅拌功能的拉丝粉盒,包括盒体1,盒体1长度方向两侧成型有入口3和出口4,盒体1上部铰接设置有盖板2,盒体1内部沿其宽度方向两侧成型有半圆柱型腔5,两半圆柱型腔5内均转动设置有绞龙6,盒体1内部设置有铁丝7,铁丝7从两绞龙6之间的间隙中穿过。
32.参见附图3和附图4,盒体1沿其长度方向靠近入口3一侧成型有隔腔8,隔腔8为长方体空腔结构;隔腔8沿其宽度方向远离绞龙6的一侧转动设置有转轮9,转轮9位于盒体1上入口3的上方,转轮9外圆轮面上成型有线槽10,轮槽内部成型有若干半圆凸棱11,各半圆凸棱11绕转轮9轴线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33.转轮9下部隔腔8侧壁内沿盒体1高度方向滑移设置有顶块12,顶块12位于盒体1上入口3的下方,顶块12上部转动设置有能够部分伸入线槽10内的顶轮13,顶轮13轮面和转轮9线槽10均与铁丝7抵接,顶块12底面和隔腔8内部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14,第一弹性件14为弹簧制成;顶块12长度方向远离绞龙6的一侧壁固定有伸出盒体1外部的把手15,把手15与盒体1外壁滑动配合,隔腔8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锁紧顶块12的锁紧机构,利用弹性设置的顶块12和把手15,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穿线时将顶块12与转轮9分离,从而降低穿线难度;转轮9和两绞龙6之间设置有带动两绞龙6相向转动的同步机构。
34.同步机构包括与转轮9同轴固定的第一转轴16,第一转轴16转动设置在隔腔8宽度方向远离绞龙6的一侧壁内,第一转轴16沿其长度方向远离转轮9的一端伸出盒体1外部并固定有第一链轮17,隔腔8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18,第二转轴18长度方向的一端伸出盒体1外部并固定有第二链轮19,第一链轮17和第二链轮19之间传动连接有链条20;第二转轴18中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第一锥齿21,两绞龙6长度方向靠近隔腔8的一端均伸入隔腔8内部并固定设置有第二锥齿22,两第二锥齿22分别与两第一锥齿21啮合配合,且两第二锥齿22相向转动。
35.工作时,铁丝7穿过转轮9和顶轮13之间的缝隙并带动转轮9转动,转轮9带动第一转轴16转动,第一转轴16通过第一链轮17和链条20带动第二链轮19转动,第二链轮19通过第二转轴18带动两第一锥齿21转动,两第一锥齿21通过第二锥齿22带动两绞龙6相向转动,从而实现两绞龙6的同步相向转动。
36.锁紧机构包括沿隔腔8长度方向滑移设置在隔腔8侧壁上的顶杆23,顶杆23中部固定有伸出盒体1外部的拨杆24,拨杆24与盒体1外壁滑动配合,顶杆23长度方向远离顶块12
的一端与隔腔8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件25,第二弹性件25为弹簧制成,顶块12宽度方向靠近顶杆23的一侧成型有与顶杆23端部插接配合的限位孔26。
37.当需要穿线时,将把手15向下拉动,弹性设置的顶杆23与顶块12上的限位孔26插接配合,从而对顶块12进行锁紧;当穿线完成之后,只需拨动拨杆24即可将顶杆23从顶块12上的限位孔26中滑出,从而使顶块12将铁丝7抵接到转轮9的线槽10内。
3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铁丝7穿过转轮9带动转轮9旋转提供动力,并通过同步机构带动绞龙6相向旋转,从而使两绞龙6对润滑粉进行充分搅拌;同时将堆积到拉丝粉盒出口4处的润滑粉输送至拉丝粉盒入口3处,从而提高铁丝7表面的润滑粉的附着效果,提高拉丝品质。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