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车体内侧上大线焊接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8430发布日期:2022-01-26 22:0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动车组车体内侧上大线焊接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体焊接辅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车组车体内侧上大线焊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轨道车辆制造过程中,无论是底架、侧墙、地板、车顶等大部件焊接,还是车体总成后的车体外纵向大线焊缝焊接,都普遍采用自动焊接技术,但是在车体总成阶段时,由于空间所限,车体内侧大线的仍需要采用手工mig焊(metal inert-gas welding,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由于车体内顶与侧墙的两条上大线距离地板位置较高,因此在进行上大线时,焊工需要站在三步梯上举起焊枪进行手臂悬空作业,劳动强度极大,长时间连续作业容易导致手臂酸软,从而引起动作变形,严重影响焊接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动车组车体内侧上大线焊接辅助装置,旨在解决当前车体内侧上大线焊接作业强度大、连续作业时容易导致操作人员手臂酸软而影响焊接质量和效率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动车组车体内侧上大线焊接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杆、两个连杆,以及两个挂轮;其中,两个连杆沿支撑杆的轴向间隔设置于支撑杆上,连杆的一端向上延伸;两个挂轮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连杆的延伸端,且分别用于挂接于车体侧墙上的c槽内;支撑杆位于两个连杆之间的部位用于支撑焊枪或操作者手持焊枪的手臂。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设有螺纹孔,连杆上转动穿设有紧固件,紧固件与螺纹孔旋接。
6.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的两端侧壁上分别沿两个螺纹孔的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卡槽,连杆的侧壁沿紧固件的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卡齿;卡齿与卡槽对应卡接。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杆上滑动套设有滑套,滑套用于支撑焊枪或手臂。
8.一些实施例中,滑套的内周壁上嵌装有多排滚珠,每排滚珠均沿支撑杆的轴向间隔分布。
9.一些实施例中,滑套上设有适于承托焊枪的枪体或手臂的弧形托板。
10.举例说明,弧形托板水平转动连接于滑套的侧壁上。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杆的两端分别穿设有顶杆,顶杆的一端用于抵压支撑于车体侧墙上。
12.一些实施例中,顶杆的抵压端镶嵌有橡胶头。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挂轮为尼龙滚轮。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车组车体内侧上大线焊接辅助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动车组车体内侧上大线焊接辅助装置,能够通过两个挂轮与车体侧
墙上的c槽配合挂装在侧墙上,连接方便可靠,在焊接作业时,操作人员的手持焊枪的手臂或者焊枪能够搭放在支撑杆上,通过在两个连杆之间移动焊枪进行焊接,利用支撑杆对手臂或焊枪的支撑作用,能够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出现操作人员长时间手臂悬空作业而产生的手臂酸软的情况,确保焊接过程省力高效,且由于焊枪移动过程中能够受到支撑杆的导向作用,相较于悬空焊接作业的方式,能够提高焊缝的平直度,从而提高焊接质量,在焊接完成两个连杆间距的焊缝长度后,能够通过挂轮在c槽内的滚动直接移动至下一位置继续作业,无需拆装移位,操作方便省力、效率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车组车体内侧上大线焊接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支撑杆和连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动车组车体内侧上大线焊接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车组车体内侧上大线焊接辅助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支撑杆;10、螺纹孔;11、卡槽;2、连杆;21、紧固件;22、卡齿;3、挂轮;4、滑套;41、滚珠;42、弧形托板;43、阻尼销;5、顶杆;50、橡胶头;6、车体侧墙;60、c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请参阅图1及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车组车体内侧上大线焊接辅助装置进行说明。所述动车组车体内侧上大线焊接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杆1、两个连杆2,以及两个挂轮3;其中,两个连杆2沿支撑杆1的轴向间隔设置于支撑杆1上,连杆2的一端向上延伸;两个挂轮3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连杆2的延伸端,且分别用于挂接于车体侧墙6上的c槽60内;支撑杆1位于两个连杆2之间的部位用于支撑焊枪或操作者手持焊枪的手臂。
22.应当说明,车体侧墙6上的c槽60和上大线焊缝为平行延伸的方式,挂轮3的尺寸应当与c槽60的尺寸匹配,由于c槽60的口部具有上下两个折边,利用折边对挂轮3的阻挡作用能够避免挂轮3从c槽60内脱出,在向侧墙上安装本装置时,应当将两个挂轮3从c槽60的端部嵌入c槽60内并通过滚动挂轮3的位置,使两个挂轮3的间距与两个连杆2的间距一致后,再将两个挂轮3的转轴分别与两个连杆2的延伸端进行连接,同样的,拆卸时应当先解除两个挂轮3与两个连杆2的连接,然后再分别将两个挂轮3从c槽60的端口部滑出即可;另外,由于挂轮3需要与连杆2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挂轮3可以是内嵌轴承并通过螺栓穿过轴承后与支撑杆1进行旋接的方式连接,也可以是在支撑杆1上设置转轴,并在挂轮3套装在转轴上后通过螺母旋接固定。
23.本实施例提供的动车组车体内侧上大线焊接辅助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通过两个挂轮3与车体侧墙6上的c槽60配合挂装在侧墙上,连接方便可靠,在焊接作业时,操
作人员的手持焊枪的手臂或者焊枪能够搭放在支撑杆1上,通过在两个连杆2之间移动焊枪进行焊接,利用支撑杆1对手臂或焊枪的支撑作用,能够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出现操作人员长时间手臂悬空作业而产生的手臂酸软的情况,确保焊接过程省力高效,且由于焊枪移动过程中能够受到支撑杆1的导向作用,相较于悬空焊接作业的方式,能够提高焊缝的平直度,从而提高焊接质量,在焊接完成两个连杆2间距的焊缝长度后,能够通过挂轮3在c槽60内的滚动直接移动至下一位置继续作业,无需拆装移位,操作方便省力、效率高。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2,支撑杆1的两端分别设有螺纹孔10,连杆2上转动穿设有紧固件21,紧固件21与螺纹孔10旋接。也就是说,两个连杆2分别铰接于支撑杆1的两端,由于焊接作业时支撑杆1位于两个连杆2之间的部位为支撑手臂或焊枪移动的有效支撑部位,因此将两个连杆2设置在支撑杆1的两端能够提高支撑杆1的长度利用率,从而提高单次连续焊接作业的长度,提高焊缝连续性和质量,同时减少本装置整体移位次数,提高焊接效率;而通过紧固件21将连杆2铰接在支撑杆1上,能够灵活调整连杆2的角度,从而调整支撑杆1和c槽60之间的竖直距离,从而能够适于不同的操作人员(手臂长度不同、握持焊枪的习惯位置也不同)对于焊枪或手臂支撑高度的选择,使用灵活方便。
25.为了提高连杆2和支撑杆1之间的铰接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支撑杆1的两端侧壁上分别沿两个螺纹孔10的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卡槽11,连杆2的侧壁沿紧固件21的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卡齿22,卡齿22与卡槽11对应卡接。通过松动紧固件21使卡槽11和卡齿22脱离后即可摆动连杆2的角度,在连杆2角度调整到位后旋紧紧固件21,使卡齿22和卡槽11重新卡接,从而限制连杆2和支撑杆1的相对摆动自由度,避免支撑杆1受压时连杆2与支撑杆1之间发生相对摆动,确保焊接过程中对手臂或焊枪的支撑稳定。
26.由于焊枪或手臂与支撑杆1之间的摩擦力不稳定,这会导致焊枪或手臂在支撑杆1上进行移动时容易出现速度不均衡的情况,从而影响焊接质量,为了规避上述问题,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支撑杆1上滑动套设有滑套4,滑套4用于支撑焊枪或手臂。利用滑套4和支撑杆1之间始终恒定的摩擦阻力,从而能够方便操作人员控制焊枪或手臂移动的速度,提高焊缝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提升焊接质量。
27.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滑套4的内周壁上嵌装有多排滚珠41,每排滚珠41均沿支撑杆1的轴向间隔分布。利用滚珠41与支撑杆1侧壁的滚压接触,能够降低滑套4在支撑杆1上的移动阻力,使焊接操作更加省力。
28.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滑套4的侧壁上旋接有阻尼销43,阻尼销43的一端穿入滑套4内部与支撑杆1的侧壁滑动抵触。通过转动阻尼销43能够调整阻尼销43对支撑杆1的抵压力,从而调整滑套4和支撑杆1之间的运动阻力,从而适于不同的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实用性强。
29.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滑套4上设有适于承托焊枪的枪体或手臂的弧形托板42。若直接采用焊枪支撑在滑套4上的方式进行焊接作业,设置弧形托板42能够提高对焊枪的承托稳定性,利于提高焊接质量,若采用手臂承托在滑套4上握持焊枪操作的方式,设置弧形托板42能够增大对手臂的支撑面积,提高操作人员的作业舒适度。
30.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弧形托板42水平转动连接于滑套4的侧壁上。对于焊枪直接承托在弧形托板42上进行作业时,将弧形托板42设置为与滑套4转动连接的方式,能够方
便对焊枪进行摆枪操作,具体的,弧形托板42的底壁上设置转轴,利用转轴与滑套4的侧壁转动连接,结构简单稳定,支撑可靠且摆枪灵活。
31.为了提高支撑杆1的稳定性,避免支撑杆1晃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及图4,支撑杆1的两端分别穿设有顶杆5,顶杆5的一端用于抵压支撑于车体侧墙6上。具体的,为了避免顶杆5划伤侧墙表面,顶杆5的抵压端镶嵌有橡胶头50。
32.一些实施例中,挂轮3为尼龙滚轮。采用尼龙滚轮与c槽60滚动接触,能够避免划伤c槽60的槽壁。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