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装配铜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9298发布日期:2022-07-06 01:2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装配铜套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套装配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装配铜套设备。


背景技术:

2.铜套,分为多种,包括机用铜辊、铜轴承等。油润滑轴承,用于各种大型、重型机械上,是机械上的重要组成件。
3.铜套,也称铜轴套,分为多种,包括机用铜辊、铜轴承等。产品广泛用于纺织机械、注塑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汽车工业等领域。公司可以根据客户选择中国、德国、日本、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多种牌号制成铜套、垫圈、滑板、半瓦等产品;可根据客户要求在其内外壁加工各种油槽及注油孔,亦可来图加工。产品具有传统的锡青铜轴承功能,以电解铜为原料配以多种微量金属元素,经高温烧结,通过气压离心铸造加工而成。硬度高,耐磨性极好,不易产生咬死现象,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在大气和淡水中有良好的耐蚀性。在缺乏润滑剂和用水质润滑剂条件下,滑动性和自润滑性能好,易切削,铸造性能差,对稀硫酸耐蚀性能好。一般用途的结构件,船舶、仪表等使用的外型简单的的铸件,如套筒、衬套、轴瓦、滑块等。
4.在一些五金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铜套装配入壳体内,且产品数量庞大;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人工压装进行生产,极大的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效率较低、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动装配铜套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装配铜套设备,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自动装配铜套设备,包括底座,底座顶部设有传送组件和装配组件,装配组件连接有推动组件,推动组件和传送组件、装配组件配合;底座顶部设有下料组件,下料组件和传送组件、装配组件、推动组件配合。
8.优选的,传送组件包括两个立板,两个立板前后对称连接在底座顶部,立板相对端侧壁上下连接有两组左右对称设置的转辊,左右转辊之间连接有传送带;左侧的转辊后端均向后穿过立板并连接有皮带轮,皮带轮之间连接有皮带;底座顶部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端和左侧下方的转辊后端连接;装配组件、推动组件、下料组件均与立板配合。
9.优选的,装配组件包括l形支架,支架连接在底座顶部,支架水平段底部连接有液压杆,液压杆伸缩端向下连接有压头,液压杆伸缩端和推动组件配合;底座顶部且位于传送组件前侧连接有基座,基座顶部连接有支板,支板后侧壁从上向下连接有第一弹簧夹和第二弹簧夹;压头、第一弹簧夹、第二弹簧夹的中心均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下料组件和支架配合,支板和立板配合。
10.优选的,推动组件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和液压杆伸缩端配合;底座后侧壁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设有滑槽,滑槽内腔连接有滑块,滑块前侧壁上下对称连接有推拉杆,上方的推拉杆和驱动组件配合;两个立板均上下设有两个通孔,后侧的立板后侧壁且位于通孔左右两侧对称连接有固定板,前后立板相对端且位于传送带上方均连接有挡板,挡板左侧壁、通孔内腔左右侧壁、固定板相对端侧壁均设有滑道;固定板相对端设有推动块,推动块左右侧壁设有滑条,滑条和滑道配合,推动块后端和对应的推拉杆另一端连接,推动块前端伸入后方的通孔内腔并设有圆弧形推槽;支板后侧壁和立板前侧壁之间连接有连板,连板顶部和通孔内腔底部齐平,连板设有避让孔,避让孔位于第一弹簧夹下方。
11.优选的,驱动组件包括圆环体,圆环体连接在液压杆伸缩端,圆环体右侧壁连接有u形的连杆;上方的推拉杆右侧壁连接有转板;连杆另一端连接有支杆,支杆和转板连接,转板顶部和支杆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下方的推拉杆侧壁连接有配重块;连杆和下料组件配合。
12.优选的,下料组件包括转杆,转杆和连杆配合;转杆连接在支架竖直段左侧壁,转杆顶部连接有第一弹簧杆,第一弹簧杆另一端向上和支架竖直段左侧壁连接;立板前侧壁和基座后侧壁之间连接有转块,转块顶部和基座齐平,转块底部连接有l形固定杆,固定杆右端设有贯穿孔;转杆底部连接有拉杆,拉杆底部向下穿过贯穿孔并连接有限位球,固定杆底部和底座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杆;下方的推动块前侧壁右侧上下对称连接有l形移动杆,移动杆前端向前穿过前方的通孔;支板设有两个通过孔,两个通过孔和对应的移动杆配合。
13.优选的,滑槽、滑块的截面积均呈t形,可使推拉杆移动更平稳。
14.优选的,转杆左端呈圆弧形,和连杆配合时更顺畅、更平滑。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机输出端驱动皮带轮、皮带转动,皮带轮带动转辊、传送带转动,传送带源源不断的对铜套和壳体进行传送直至与挡板抵接,利用传送带进行传送可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
17.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液压杆伸缩端带动压头下移,同时液压杆伸缩端通过圆环体带动连杆、支杆、弹簧下移,则在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以及弹簧对转板向下产生的压力作用下,推拉杆后端在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下向下移动,进而推拉杆前端带动推动块向前移动,两个推动块利用其前端的推槽分别推动和挡板抵接的铜套和壳体向前移动直至分别卡进第一弹簧夹和第二弹簧夹,此时移动杆向前穿过通过孔,压头继续下移,直至将第一弹簧夹内的铜套经过避让孔压至壳体内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节省人力;
18.3.本实用新型中液压杆伸缩端带动连杆下移过程中,连杆压迫转杆左端向下转动,则转杆带动拉杆和限位球向下移动,当铜套装配结束液压杆伸缩端回缩过程中,连杆通过转板带动推拉杆后端上移,则推拉杆带动推动块、移动杆后移,移动杆可将第二弹簧夹内已经装配好的铜套和壳体整体向后拉出至转块顶部,当连杆和转杆抵接时,连杆压迫转杆左端向上转动,则转杆带动拉杆和限位球向上移动,限位球带动固定杆、转块逆时针转动,进而转块上的铜套和壳体整体从转块上落下,实在自动下料,下料方便。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设备的左视图;
21.图3为本设备的俯视图;
22.图4为本设备的主视图;
23.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24.图6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5.图中:1-底座,2-传送组件,21-立板,22-转辊,23-传送带,24-皮带轮,25-皮带,26-电机,3-装配组件,31-支架,32-液压杆,33-压头,34-基座,35-支板,36-第一弹簧夹,37-第二弹簧夹,4-推动组件,41-驱动组件,411-圆环体,412-连杆,413-转板,414-支杆,415-弹簧,416-配重块,42-固定板,43-滑槽,44-滑块,45-推拉杆,46-通孔,47-固定板,48-挡板,49-滑道,50-推动块,51-推槽,52-滑条,53-连板,54-避让孔,6-下料组件,61-转杆,62-第一弹簧杆,63-转块,64-固定杆,65-贯穿孔,66-拉杆,67-限位球,68-第二弹簧杆,69-移动杆,70-通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其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结合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装配铜套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设有传送组件2和装配组件3,装配组件3连接有推动组件4,推动组件4和传送组件2、装配组件3配合;底座1顶部设有下料组件6,下料组件6和传送组件2、装配组件3、推动组件4配合。
30.其中,传送组件2包括两个立板21,两个立板21前后对称固接在底座1顶部,立板21相对端侧壁上下转动连接有两组左右对称设置的转辊22,左右转辊22之间套接有传送带23;左侧的转辊22后端均向后穿过立板21并固接有皮带轮24,皮带轮24之间套接有皮带25;底座1顶部固接有电机26,电机26输出端和左侧下方的转辊22后端固接;装配组件3、推动组
件4、下料组件6均与立板21配合。
31.其中,装配组件3包括l形支架31,支架31固接在底座1顶部,支架31水平段底部固接有液压杆32,液压杆32伸缩端向下固接有压头33,液压杆32伸缩端和推动组件4配合;底座1顶部且位于传送组件2前侧固接有基座34,基座34顶部固接有支板35,支板35后侧壁从上向下固接有第一弹簧夹36和第二弹簧夹37;压头33、第一弹簧夹36、第二弹簧夹37的中心均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下料组件6和支架31配合,支板35和立板21配合。
32.其中,推动组件4包括驱动组件41,驱动组件41和液压杆32伸缩端配合;底座1后侧壁固接有固定板42,固定板42设有滑槽43,滑槽43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44,滑块44前侧壁上下对称转动连接有推拉杆45,上方的推拉杆45和驱动组件41配合;两个立板21均上下设有两个通孔46,后侧的立板21后侧壁且位于通孔46左右两侧对称固接有固定板47,前后立板21相对端且位于传送带23上方均固接有挡板48,挡板48左侧壁、通孔46内腔左右侧壁、固定板47相对端侧壁均设有滑道49;固定板47相对端设有推动块50,推动块50左右侧壁设有滑条52,滑条52和滑道49配合,推动块50后端和对应的推拉杆45另一端转动连接,推动块50前端伸入后方的通孔46内腔并设有圆弧形推槽51;支板35后侧壁和立板21前侧壁之间固接有连板53,连板53顶部和通孔46内腔底部齐平,连板53设有避让孔54,避让孔54位于第一弹簧夹36下方。
33.其中,驱动组件41包括圆环体411,圆环体411转动连接在液压杆32伸缩端,圆环体411右侧壁转动连接有u形的连杆412;上方的推拉杆45右侧壁转动连接有转板413;连杆412另一端固接有支杆414,支杆414和转板413滑动连接,转板413顶部和支杆414顶部之间固接有弹簧415;下方的推拉杆45侧壁固接有配重块416;连杆412和下料组件6配合。
34.其中,下料组件6包括转杆61,转杆61和连杆412配合;转杆61转动连接在支架31竖直段左侧壁,转杆61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弹簧杆62,第一弹簧杆62另一端向上和支架31竖直段左侧壁转动连接;立板21前侧壁和基座34后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块63,转块63顶部和基座34齐平,转块63底部固接有l形固定杆64,固定杆64右端设有贯穿孔65;转杆61底部转动连接有拉杆66,拉杆66底部向下穿过贯穿孔65并固接有限位球67,固定杆64底部和底座1顶部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弹簧杆68;下方的推动块50前侧壁右侧上下对称固接有l形移动杆69,移动杆69前端向前穿过前方的通孔46;支板35设有两个通过孔70,两个通过孔70和对应的移动杆69配合。
35.其中,滑槽43、滑块44的截面积均呈t形,可使推拉杆45移动更平稳。
36.其中,转杆61左端呈圆弧形,和连杆412配合时更顺畅、更平滑。
3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38.通过电机26输出端驱动皮带轮24、皮带25转动,皮带轮24带动转辊22、传送带23转动,将铜套放置在上方的传送带23上,将壳体放置在下方的传送带23上,传送带23源源不断的对铜套和壳体进行传送直至与挡板48抵接;
39.通过液压杆32伸缩端带动压头33下移,则液压杆32伸缩端通过圆环体411带动连杆412、支杆414、弹簧415下移,则在配重块416的重力作用下以及弹簧145对转板143向下产生的压力作用下,推拉杆45后端在滑块44和滑槽43的配合下向下移动,进而推拉杆45前端带动推动块50向前移动,两个推动块50利用其前端的推槽51分别推动和挡板48抵接的铜套和壳体向前移动直至分别卡进第一弹簧夹36和第二弹簧夹37,此时移动杆69向前穿过通过
孔70,且滑块44移动至滑槽43最下方,压头33继续下移,弹簧415继续被压缩,直至压头33将第一弹簧夹36内的铜套经过避让孔54压至壳体内腔;
40.液压杆32伸缩端带动连杆412下移过程中,连杆412压迫转杆61左端向下转动,则转杆61带动拉杆66和限位球67向下移动,当铜套装配结束液压杆32伸缩端回缩过程中,连杆412通过转板413带动推拉杆45后端上移,则推拉杆45带动推动块50、移动杆69后移,移动杆69后移过程中将第二弹簧夹37内已经装配好的铜套和壳体整体向后拉出至转块63顶部,当连杆412和转杆61抵接时,连杆412压迫转杆61左端向上转动,则转杆61带动拉杆66和限位球67向上移动,限位球67带动固定杆64、转块63逆时针转动,进而转块63上的已经装配好的铜套和壳体整体从转块63上落下,当连杆412不和转杆61配合时,转块63在第二弹簧杆68的作用下恢复至原位置,使液压杆32伸缩端不断做上下往复运动,即可源源不断的进行铜套装配。
41.本专利采用的电气元件均为市售,说明书中不再赘述其具体结构及控制方式。
4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