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防偏移辅助装置的电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06293发布日期:2022-05-18 14:47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防偏移辅助装置的电钻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钻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有防偏移辅助装置的电钻。


背景技术:

2.电钻是利用电做动力的钻削机具。是电动工具中的常规产品,也是需求量最大的电动工具类产品。每年的产销数量占中国电动工具的35%。电钻主要规格有4、6、8、10、13、16、19、23、32、38、49mm等,数字指在抗拉强度为390n/mm2的钢材上钻削的钻头最大直径。对有色金属、塑料等材料最大钻削直径可比原规格大30~50%。电钻工作原理是电磁旋转式或电磁往复式小容量电动机的电机转子做磁场切割做功运转,通过传动机构驱动作业装置,带动齿轮加大钻头的动力,从而使钻头刮削物体表面,更好的洞穿物体。
3.传统的电钻需要人工手持对指定区域进行工作,但是人工手持不够稳定,容易造成钻削的过程偏移,影响钻削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一种带有防偏移辅助装置的电钻,包括电钻本体、支撑板、转动板、箱体和底板,所述电钻本体外壁顶端固定套接在电钻套壳中心处,所述电钻本体外壁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手持头底端,所述电钻本体底端设有钻头,所述电钻套壳外壁左右两侧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块一侧,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远离电钻套壳的一侧滑动套接在第一限位槽内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分别竖直嵌在两个转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上方中心处,两个所述转动板远离第一限位槽的一侧中心处分别转动连接两个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中心处,且两个所述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顶端和底端中心处分别卡接两个转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顶端和底端,两个所述支撑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底板,两个所述底板顶端分别固定连接箱体外壁底端,两个所述箱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相互远离的一侧,两个所述转动板底端分别均匀固定连接吸盘顶端,两个所述箱体顶端中心处分别嵌有通槽。
5.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箱体内腔分别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滑轮,两个所述滑轮分别贯穿底板底端,所述升降板靠近支撑板的一侧竖直固定连接齿条,所述齿条啮合配合限位齿轮一侧,所述限位齿轮固定套接在转轴外壁,所述转轴前端转动连接且贯穿箱体前侧侧壁,且所述转轴前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块后侧中心处,所述升降板远离限位齿轮的一侧底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远离升降板的一端滑动套接在第二限位槽内腔,所述第二限位槽竖直嵌在箱体内壁远离支撑板的一侧中心处。
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齿轮底端卡接齿轮扣,所述齿轮扣后侧固定连接螺纹套板一侧,所述螺纹套板远离齿轮扣的一侧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滑动套接在第三限位槽内腔,所述第三限位槽竖直嵌在箱体内壁后侧,所述螺纹套板螺纹套接在第二螺纹杆外壁,所述第二螺纹杆底端转动连接固定块顶端,所述固定块后侧固定连接箱
体内壁后侧,所述第二螺纹杆顶端固定连接第一转动块底端,所述第一转动块顶端转动连接且贯穿箱体顶端。
7.进一步地,所述钻头外侧设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第一半罩壳和第二半罩壳,所述第一半罩壳内壁填充有软垫,所述第二半罩壳内壁填充有软垫,所述第一半罩壳左侧侧壁中心处嵌有第一磁块,所述第二半罩壳右侧侧壁中心处嵌有第二磁块,所述第一磁块通过磁力连接第二磁块。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罩壳外壁右侧上方中心处固定连接上连杆,所述第一半罩壳外壁右侧下方中心处固定连接下连杆,所述上连杆远离第一半罩壳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块顶端,所述下连杆远离第一半罩壳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块底端,所述连接块远离第一半罩壳的一侧固定连接移动板一侧底端,所述第二半罩壳外壁左侧上方中心处固定连接上连杆,所述第二半罩壳外壁左侧下方中心处固定连接下连杆,所述上连杆远离第二半罩壳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块顶端,所述下连杆远离第二半罩壳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块底端,所述连接块远离第二半罩壳的一侧固定连接移动板一侧底端。
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移动板顶端分别滑动套接在滑槽内腔,两个所述滑槽分别水平嵌在防偏移板底端左右两侧中心处,所述防偏移板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两个转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防偏移板中心处滑动套接电钻本体外壁,两个所述移动板上方中心处分别水平贯穿第一螺纹杆,且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外壁分别螺纹套接移动板,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两个滑槽内壁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外壁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固定套接转盘。
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转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中心处分别通过两组固定组件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中心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u型杆,所述u型杆靠近支撑板的一侧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圆板一侧中心处,两个所述圆板远离u型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卡块一端,两个所述卡块远离圆板的一端分别卡接第一卡槽,两个所述第一卡槽分别水平嵌在转动板靠近支撑板的一侧,且两个所述第一卡槽分别位于靠近转动板中心处的上下两侧。
11.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卡块远离圆板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磁力凸钮,两个所述磁力凸钮分别通过磁力连接磁力凹钮,两个所述磁力凹钮分别嵌在第一卡槽内腔。
12.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圆板远离u型杆一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限位杆一端,两个所述限位杆远离圆板的一端分别滑动套接在柱形槽内腔,两个所述柱形槽内壁远离圆板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弹簧的一端,两个所述弹簧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限位杆远离圆板的移动,且两个所述弹簧分别滑动套接在柱形槽内腔。
13.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转动板靠近支撑板的一侧还分别嵌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卡槽两两分布在两个转动板侧壁,且四个所述第二卡槽分别位于靠近两个转动板中心处的前后两侧。
14.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固定的带有防偏移辅助装置的电钻。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6.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带有防偏移辅助装置的电钻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刺绣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箱体内部结构侧视图;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防护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转动板转动后和支撑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支撑板立体连接示意图;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钻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固定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防护组件连接结构俯视图。
17.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电钻本体;101、手持头;102、电钻套壳;103、钻头;2、第一限位块;3、第一限位槽;4、u型杆;5、第一转动块;6、通槽;7、齿条;8、升降板;9、第二限位槽;10、第二限位块;11、底板;12、滑轮;13、吸盘;14、转盘;15、第一螺纹杆;16、第一半罩壳;17、第二半罩壳;18、滑槽;19、固定块;20、第二螺纹杆;21、齿轮扣;22、限位齿轮;23、软垫;24、支撑板;25、转动板;26、第二转动块;27、转轴;28、箱体;29、螺纹套板;30、弹簧;31、磁力凸钮;32、磁力凹钮;33、第一卡槽;34、卡块;35、柱形槽;36、限位杆;37、上连杆;38、下连杆;39、连接块;40、移动板;41、第一磁块;42、第二磁块;43、第二卡槽;44、防偏移板;45、第三限位槽;46、第三限位块;47、圆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得本技术的申请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1.参照图1至图2,带有防偏移辅助装置的电钻包括电钻本体1、支撑板24、转动板25、箱体28和底板11,所述电钻本体1外壁顶端固定套接在电钻套壳102中心处,所述电钻本体1外壁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手持头101底端,所述电钻本体1底端设有钻头103,所述电钻套壳102外壁左右两侧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块2一侧,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2远离电钻套壳102的一侧滑动套接在第一限位槽3内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3分别竖直嵌在两个转动板25相互靠近的一侧上方中心处,增加电钻本体1钻削过程的稳定性,防止偏移,两个所述转动板25远离第一限位槽3的一侧中心处分别转动连接两个支撑板24相互靠近的一侧中
心处,且两个所述支撑板24相互靠近的一侧顶端和底端中心处分别卡接两个转动板25相互远离的一侧顶端和底端,两个所述支撑板24相互远离的一侧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底板11,两个所述底板11顶端分别固定连接箱体28外壁底端,两个所述箱体28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24相互远离的一侧,两个所述转动板25底端分别均匀固定连接吸盘13顶端,增加转动板25工作过程的的稳定性,两个所述箱体28顶端中心处分别嵌有通槽6,便于齿条7以及升降板8的贯穿。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钻本体1,两只手分别握住手持头101的两侧,在电钻本体1带动钻头103竖直向下钻削的过程中,电钻套壳102带动第一限位块2在第一限位槽3内腔滑动,增加电钻本体1竖直钻削过程的稳定性。
23.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所述箱体28内腔分别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升降板8,所述升降板8底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滑轮12,两个所述滑轮12分别贯穿底板11底端,所述升降板8靠近支撑板24的一侧竖直固定连接齿条7,所述齿条7啮合配合限位齿轮22一侧,所述限位齿轮22固定套接在转轴27外壁,所述转轴27前端转动连接且贯穿箱体28前侧侧壁,且所述转轴27前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块26后侧中心处,所述升降板8远离限位齿轮22的一侧底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二限位块10,所述第二限位块10远离升降板8的一端滑动套接在第二限位槽9内腔,所述第二限位槽9竖直嵌在箱体28内壁远离支撑板24的一侧中心处,所述限位齿轮22底端卡接齿轮扣21,所述齿轮扣21后侧固定连接螺纹套板29一侧,所述螺纹套板29远离齿轮扣21的一侧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三限位块46,所述第三限位块46滑动套接在第三限位槽45内腔,所述第三限位槽45竖直嵌在箱体28内壁后侧,所述螺纹套板29螺纹套接在第二螺纹杆20外壁,所述第二螺纹杆20底端转动连接固定块19顶端,所述固定块19后侧固定连接箱体28内壁后侧,所述第二螺纹杆20顶端固定连接第一转动块5底端,所述第一转动块5顶端转动连接且贯穿箱体28顶端。
24.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移动组件能够方便携带电钻及其辅助装置到达指定区域,并且方便在钻削时保证电钻及其辅助装置的固定,通过转动顺时针转动右侧的第二转动块26,第二转动块26通过转轴27带动限位齿轮22顺时针转动,和限位齿轮22啮合配合的齿条7带动升降块竖直向下移动,使升降块带动滑轮12接触地面,底板11脱离地面,同时逆时针转动左侧的连接齿轮,使左侧的两个滑轮12以同样的原理竖直向下移动并接触地面,从而方便将装置整体移动,当逆时针转动右侧的第二转动块26,顺时针转动左侧的第二转动块26时,能够带动左右两侧的滑轮12重新移动到箱体28内腔,从而方便电钻及其辅助装置的固定,进一步方便钻削工作的进行,当通过限位齿轮22的转动带动滑轮12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转动第一转动块5,第一转动块5能够带动第二螺纹杆20转动,和第二螺纹杆20螺纹配合的螺纹套板29在第三限位块46和第三限位槽45的共同配合限制下,带动齿轮扣21竖直向上移动,直至将齿轮扣21锁紧限位齿轮22,从而限制了限位齿轮22的转动,进一步限制了滑轮12的升降,从而实现对滑轮12所处位置的固定。
25.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钻头103外侧设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第一半罩壳16和第二半罩壳17,所述第一半罩壳16内壁填充有软垫23,所述第二半罩壳17内壁填充有软垫23,所述第一半罩壳16左侧侧壁中心处嵌有第一磁块41,所述第二半罩壳17右侧侧壁中心处嵌有第二磁块42。
26.通过第一磁块41和第二磁块42的磁力作用,能够实现第一半罩壳16和第二半罩壳
17的连接,并且通过在第一半罩壳16和第二半罩壳17的内壁均填充软垫23,能够避免第一半罩壳16和第二半罩壳17和钻头103硬性碰撞,从而实现对钻头103的保护,避免钻头103碰撞受损,同时也延长了第一半罩壳16和第二半罩壳17的使用寿命。
27.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磁块41通过磁力连接第二磁块42,所述第一半罩壳16外壁右侧上方中心处固定连接上连杆37,所述第一半罩壳16外壁右侧下方中心处固定连接下连杆38,所述上连杆37远离第一半罩壳16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块39顶端,所述下连杆38远离第一半罩壳16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块39底端,所述连接块39远离第一半罩壳16的一侧固定连接移动板40一侧底端,所述第二半罩壳17外壁左侧上方中心处固定连接上连杆37,所述第二半罩壳17外壁左侧下方中心处固定连接下连杆38,所述上连杆37远离第二半罩壳17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块39顶端,所述下连杆38远离第二半罩壳17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块39底端,所述连接块39远离第二半罩壳17的一侧固定连接移动板40一侧底端。
28.便于通过两个移动板40分别带动第一半罩壳16和第二半罩壳17移动,使第一半罩壳16和第二半罩壳17脱离连接,方便钻头103的钻削工作。
29.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如图2和图5所示,两个所述移动板40顶端分别滑动套接在滑槽18内腔,两个所述滑槽18分别水平嵌在防偏移板44底端左右两侧中心处,所述防偏移板44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两个转动板25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防偏移板44中心处滑动套接电钻本体1外壁,两个所述移动板40上方中心处分别水平贯穿第一螺纹杆15,且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15外壁分别螺纹套接移动板40,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15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两个滑槽18内壁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15外壁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固定套接转盘14。
30.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设有防偏移板44进一步实现对电钻本体1钻削工作的限位,通过转动两个转盘14,转盘14带动第一螺纹杆15转动,和第一螺纹杆15螺纹配合的移动板40在滑槽18的限制下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使两个移动板40分别带动第一半罩壳16和第二半罩壳17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方便控制防护组件的固定和分离,从而便于对钻头103进行防护的同时方便钻头103随时进行钻削工作。
31.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如图4和图9所示,两个所述转动板25相互远离的一侧中心处分别通过两组固定组件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24相互靠近的一侧中心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u型杆4,所述u型杆4靠近支撑板24的一侧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圆板47一侧中心处,两个所述圆板47远离u型杆4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卡块34一端,两个所述卡块34远离圆板47的一端分别卡接第一卡槽33,两个所述第一卡槽33分别水平嵌在转动板25靠近支撑板24的一侧,且两个所述第一卡槽33分别位于靠近转动板25中心处的上下两侧。
32.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如图4所示,两个所述卡块34远离圆板47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磁力凸钮31,两个所述磁力凸钮31分别通过磁力连接磁力凹钮32,两个所述磁力凹钮32分别嵌在第一卡槽33内腔。两个所述圆板47远离u型杆4一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限位杆36一端,两个所述限位杆36远离圆板47的一端分别滑动套接在柱形槽35内腔,两个所述柱形槽35内壁远离圆板47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弹簧30的一端,两个所述弹簧30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限位杆36远离圆板47的移动,且两个所述弹簧30分别滑动套接在柱形槽35内腔。两个所述转动板25靠近支撑板24的一侧还分别嵌有第二卡槽43,所述第二卡槽43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卡槽43两两分布在两个转动板25侧壁,且四个所述第二卡槽43分别位于
靠近两个转动板25中心处的前后两侧。
33.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当两个转动板25垂直放置时,先通过吸盘13对装置进行固定,然后通过启动电钻本体1进行钻削工作,当需要调节钻削角度时,分别向远离转动板25的方向拉动u型杆4,使u型杆4带动圆板47移动,圆板47带动卡块34移动,卡块34带动第一磁块41移动,使第一磁块41脱离第二磁块42,再使卡块34脱离第一卡槽33,此时限位杆36在柱形槽35内腔与u型杆4同方向滑动,弹簧30受到拉伸并保持弹力,然后转动两个转动板25,使两个转动板25转动90度,此时松开两个u型杆4,限位杆36在弹簧30的拉力作用下向靠近弹簧30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卡块34同方向移动使卡块34卡接进入第二卡槽43,同时第一磁块41通过磁力和第二卡槽43内腔的第二磁块42连接,实现了转动板25和支撑板24的固定,方便对竖直方向的工件进行钻削工作。
3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5.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