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电钻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237425阅读:来源:国知局
装方便。
[0053]使用时,电池包20提供电力输出,通过拨动开关30控制无刷电机50运转,无刷电机50 (即动力输出轴52)带动减速传动机构60连带钻夹头40运转,进而钻夹头40带动钻头工作,使得电钻实现刮削物体表面、洞穿物体等功能。
[0054]本便捷电钻在初始状态下,整体布局合理,电机选择为无刷电机50,其内部去除了碳刷(即电刷),没有了有刷电机运转时产生的电火花,极大减少了电火花对外部电子设备的干扰,电机运转时摩擦力大大减小,运行顺畅,噪音会低许多。而且无碳刷的设计使得无刷电机50的磨损主要产生在轴承上,从机械角度看,无刷电机50几乎是一种免维护的电动机了,必要的时候,只需做一些除尘维护即可,延长了无刷电机50的使用寿命,也使得整体电钻的使用寿命的到保障。
[0055]实际工作中,当开关30打开后,无刷电机50带动钻夹头40作业,同时指示灯泡亮起,此时的指示灯泡起到照明、提示等作用,可以告知操作工人电钻开始运转了,也可以方便电钻在较昏暗环境中作用;当开关30关闭后,无刷电机50连带钻夹头40停止作业,此时指示灯泡延时熄灭,延时熄灭时间一般选择三秒至十秒机壳满足实际需求,优选本案中指示灯泡延时熄灭时间为五秒,此时的五秒即为电机停止后的缓冲时间,在这期间操作工人一方面可以通过指示灯泡提供的光亮来观察钻头钻孔的情况,查看钻的孔是否合格,是否需要再次加工,另一方面此时操作工人也可以将电钻从昏暗的工作环境中撤出,避免磕碰的现象发生而损坏电钻或者误伤工人,在指示灯泡完全熄灭后,此时的电钻处于安全停止状态,指示灯泡与控制板107相互配合,完善了电钻的后续扫尾工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其照明色彩、尺寸、延时时间等,灵活性大,大大提升了电钻的实用性能。
[0056]进一步的,无刷电机50还包括动力输出轴52,风叶57套设在动力输出轴52上,在电机外壳51内安装有设有绕组531的定子53、设有至少一个磁铁541的转子54、与定子53电气连接的霍尔板55,动力输出轴52与转子54固连,动力输出轴52部分伸出电机外壳51外并与减速传动机构60相连。
[0057]本案中的无刷电机50主要由定子53、转子54、霍尔板55、动力输出轴52构成,霍尔板55与定子53电气连接,用来检测磁铁541、转子54旋转时产生的磁场变化。霍尔板55是一种磁敏式位置传感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其替换成其他磁敏式位置传感器,本文不再赘述。工作时,霍尔板55按转子54位置的变化,沿着一定次序对定子53上绕组531的电流进行换流(即检测转子54磁极相对绕组531的位置,并在确定的位置处产生位置传感信号,经信号转换电路处理后去控制功率开关30电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绕组531电流切换)。定子53上绕组531的工作电压由霍尔板55输出控制的电子电路提供。上述无刷电机50结构设置简单且空间布局紧凑,减少了占用面积,且无刷电机50工作平稳,维护方便。
[0058]此外,本发明中的无刷电机50优选安装在安装部11后端位置,且在无刷电机50靠近安装部11后端位置设置有风叶57,在电机外壳51上开设有与风叶57对应设置的通风缺口 513,在机壳10上开设有通风槽,在机壳10内设有与各通风槽均联通的通风通道(图中未示出),在电钻工作过程中,开关30控制无刷电机50运作,同时风叶57转动,风叶57转动产生的吸附力通过与通风缺口 513的配合,风叶57带动外界气流先由手握部12后端的通风槽被吸入电钻机壳10内部(即通风通道内),再由安装部11后端的通风槽流出机壳10外。
[0059]外界气流在由机壳10下端游走到上端过程中,将内部各个零部件产生的热量吸走,使得电钻内散发出的热量能及时流出机壳10外,散热效果理想,保障了各个零部件的正常运作,避免了电机或减速传动机构60等零部件过热而烧毁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电钻的使用寿命。
[0060]优选地,机壳10由左机壳15、右机壳16以及机壳后盖17扣合而成,这样便于机壳10安装和拆卸,后续维修、清洁也比较方便。通风槽由开设在手握部12后端的多列小V形槽141、开设在安装部11侧面的多行大V形槽142、开设在安装部11后端的多个后通风槽143构成,大V形槽142、小V形槽141 一半开设在左机壳15上,另一半开设在右机壳16上,各后通风槽143均开设在机壳后盖17上。这样的通风槽结构布局合理,外界气流由小V形槽141均匀地进入机壳10内,再由大V形槽142、通风槽流出机壳10外,优选大V形槽142、通风槽的尺寸大于小V形槽141的尺寸,提升了输送速率,使得外界气流进入机壳10内,能充分吸收热量并将其带出机壳10外。优选V形槽的开口背离钻夹头40设置,可以在进入V形槽处形成负压空间,使得气流能更加顺畅地进入机壳10内。
[0061]具体的,绕组531插设在定子53上,转子54穿设在定子53中部,磁铁541呈板状设置,磁铁541数量为四个且四各磁铁541沿周向均匀安装在转子54上。上述磁铁541分布均匀且与绕组531配合紧密,无刷电机50工作平稳,定子53和转子54连接紧密,使得无刷电机50布局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0062]电机外壳51由电机前壳511和电机后壳512扣合而成,在电机前壳511和电机后壳512上均开设有通风缺口 513,定子53固设在电机外壳51中部,霍尔板55安装在定子53与电机前壳511之间,动力输出轴52后端通过后球轴承562活动安装在电机后壳512中部,动力输出轴52中部与转子54固连,动力输出轴52前端通过前球轴承561与电机前壳511活动连接,动力输出轴52前端穿过霍尔板55且部分伸出电机外壳51外并与减速传动机构60相连。
[0063]上述电机外壳51和各个内部零部件配合紧密,各个电机的零部件布局合理,使得整体无刷电机50内部结构布局紧凑,保证了无刷电机50工作的平稳性,使得动力输出轴52能平稳地输出传动力。
[0064]优选地,风叶57安装在电机后壳512与定子53之间,风叶57通过密封盖58与定子53密封连接,风叶57面朝电机前壳511的外端面中部设有凸起571,凸起571嵌入密封盖58中部并与密封盖58、动力输出轴52密封连接。
[0065]密封盖58和凸起571的设置使得定子53、动力输出轴52与电机后壳512三者的密封性得到保障,具有绝尘、隔水等作用,保证了无刷电机50工作的平稳性。电机后壳512、风叶57、密封盖58、定子53以及动力输出轴52布局合理,无刷电机50后端的结构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工作稳定性。此外,上述风叶57以及凸起571的设置对动力输出轴52和定子53均起到限位作用,方便工装,保障了无刷电机50工作的可靠性。
[0066]优选地,在电机前壳511与定子53之间设置有套设在动力输出轴52外的压套59,压套59穿设在霍尔板55上并与电机前壳511、定子53密封连接。
[0067]压套59的设置使得定子53、动力输出轴52、霍尔板55、电机前壳511的密封性得到保障,具有绝尘、隔水等作用,保证了无刷电机50工作的平稳性。电机前壳511、压套59、霍尔板55、定子53以及动力输出轴52布局合理,无刷电机50前端的结构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工作稳定性。此外,上述压套59的设置对动力输出轴52和霍尔板55均起到限位作用,方便工装,保障了无刷电机50工作的可靠性。
[0068]进一步的,无刷电机50通过电机端盖70安装在安装部11内,动力输出轴52前端固连有电机齿轮80,钻夹头40通过力矩套91安装在安装部11前端,减速传动机构60包括传动轴61、变速箱前壳621、变速箱后壳622、拨动齿圈63、内齿圈64,变速箱前壳621与变速箱后壳622固连构成变速箱体且变速箱体安装在安装部11内,变速箱体设置在力矩套91与无刷电机50之间,变速箱体内设有第一变速组件、第二变速组件、第三变速组件,第一变速组件包括一级行星架651以及三个沿周向均匀插设在一级行星架651上的一级行星齿轮652,第二变速组件包括二级行星架661以及五个沿周向均勾插设在二级行星架661上的二级行星齿轮662,拨动齿圈63同时与三个一级行星齿轮652、五个二级行星齿轮662的外周面啮合连接,电机齿轮80同时与三个一级行星齿轮652的内周面啮合连接,第三变速组件包括自锁行星架671以及五个沿周向均匀插设在自锁行星架671上的三级行星齿轮672,内齿圈64同时与五个三级行星齿轮672的外周面啮合连接,二级行星架661中部固设有连接齿轮663且连接齿轮663与五个三级行星齿轮672的内周面啮合连接,传动轴61穿设在安装部11内,传动轴61 —端穿过力矩套91并与钻夹头40固连,另一端穿过变速箱体并通过自锁机构68与自锁行星架671固连,传动轴61、一级行星架651、二级行星架661、自锁行星架671、动力输出轴52同轴设置。
[0069]电机端盖70的设置方便了无刷电机50的工装和拆卸,也进一步保障了无刷电机50工作的稳定性。
[0070]在本发明中,减速传动机构60包括三组变速组件,设计合理,各个零部件布局紧密且固定牢靠,使得电钻在工作过程中内部不易出现晃动,保证了工作效率。本减速传动机构60能实现三级变速,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无刷电机50的传动力通过减速传动机构60传送到传动轴61上,工作过程中,无刷电机50同步带动传动轴61转动,进而转动轴带动钻夹头40转动,钻夹头40带动钻头工作,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