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9663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榨油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榨油机。
【背景技术】
[0002] 家用榨油机,又名液小型榨油机,顾名思义,就是适合家庭使用的榨油机。家用榨 油机是一种小型的榨油机器,是利用热榨或冷榨技术,高温或恒温析出植物油。随着地沟 油等食品问题出现,加剧了食用油安全问题。传统的压榨食用油方法,已不能保证提供品质 优良食用油。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家用榨油机。
[0003] 目前市场上的家用榨油机都是采用座立式,其优点就是方便移动,但是这类榨油 机的缺点是放置时对安放点的平整度要求高,不平整时机器震动,带来噪声,还会减低机器 寿命;另外,这样单纯的安放,一旦发生触碰时,机器容易翻倒。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家用 榨油机的放置方式和固定结构都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挂壁式的榨油机,其 优点在于安放点要求低、不易侧翻、使用寿命长。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榨油机,包括机架、 炒料装置和压榨装置;所述炒料装置和压榨装置均安装于机架内;所述压榨装置包括榨 杆、榨膛以及驱动榨杆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榨杆安装于榨膛内,所述榨膛设有压榨入 口和压榨出口;所述炒料装置括炒锅、搅拌架、第二驱动电机和加热装置;所述搅拌架安装 于炒锅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搅拌架转动,所述加热装置为炒锅内的油料提供热量;所 述炒锅设有投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压榨入口位置对应;所述机架后侧设有将榨油 机固定于墙壁上的挂壁结构。
[000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榨油机设有挂壁结构,榨油机可通过该结构, 固定于墙壁上,该种固定方式对榨油机的安放地点要求低,占用空间小,不容易侧翻,而且 晃动轻微,能延长榨油机内各机构的使用寿命。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包括后壳和前壳,所述炒料装置和压榨装置安装置于后壳上, 所述挂壁结构设于后壳上,所述前壳可打开式封盖所述后壳的前侧。
[0008] 优选的,所述机架包括后壳和前壳,所述后壳内还设有中部架体,所述中部架体与 后壳可拆卸安装,所述挂壁结构设于后壳上;所述中部架体上部设有用于安装炒料装置的 炒料装置安置区,该炒料装置安置区前侧设有与投料口位置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中部架 体的下部设有用于安装压榨装置和储油装置的综合安置区,该综合安置区的前侧设有取物 口;所述炒料装置安置区和综合安置区之间的隔壁设有落料孔,所述落料孔设置于出料口 与压榨入口之间;所述前壳可打开式封盖所述中部架体的前侧。后壳用于安装中部架体和 挂设整个榨油机,将中部架体和后壳设置成可拆卸式,可增加中部架体与后壳处的安装便 捷性;中部架体为榨油机个组成装置提供安装空间,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同时保证榨油机的 整体性;前壳作为前门,能保护中部架体内的个组成装置,而且开门方便。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综合安置区内设有电机挡壁,所述电机挡壁的一侧为电机安置区, 所述电机安置区的后侧设置为敞口,该敞口正对的后壳内壁上设有"D"型的电机安装架,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型的电机安装架上。单独设置电机安置腔,将电器组件 与榨膛等组件形成隔离,增加了电器组件的使用可靠性;同时,电机安置腔在中部架体的前 侧设有遮挡壁,用于遮挡第一驱动电机在中部架体的前侧露出,结构上更加美观;型的 电机安装架用于安装第一驱动电机,不仅解决了第一驱动电机的安装问题,而且避免了第 一驱动电机安装在中部架体上,减轻了中部架体的负重。
[0010] 进一步的,还包括" I "型或至少包括" I "型的折弯结构的托架,该托架的竖直部安 装于后壳内侧,该托架的水平承托部抵靠至中部架体的底部,向中部架体提供向上的支撑 力,避免中部架体向外侧倾斜。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炒锅包括炒锅本体和盖体,所述投料口设置于炒锅本体侧部,所述 盖体的一侧与投料口的一侧可翻转连接,所述盖体通过翻转方式打开和盖合所述投料口。 炒锅本体侧部开口,使用者可以翻开盖体,从侧部直接向炒锅本体内加入油料,便于使用者 投料;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挂壁式的固定方式,一般设置高度较高,侧部投料的方式, 更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炒锅本体的侧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 轴沿与出料口垂直的方向伸入炒锅内与搅拌架相连。搅拌架竖向设置,翻炒油料时搅拌架 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不仅占用空间小,而且能搅拌架能将油料从炒锅底部向上翻炒,翻炒范 围大,使油料受热均匀。
[0013] 进一步的,还设有防堵料结构,所述防堵料结构包括转盘、捣料棒和复位件,所述 转盘的后侧设有一个以上的转盘凸起,所述转盘由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所述捣料棒 的首端设置于转盘的后侧并与所述转盘凸起触碰,所述捣料棒的末端延伸至出料口,所述 复位件使所述捣料棒的首端沿靠近转盘的方向复位,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转盘旋转使转 盘凸起间歇触碰捣料棒的首端,从而使所述捣料棒的末端间歇往复拨动。所述防堵料结构 只需与搅拌架共用一个驱动电机,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防堵料效果明显。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挂壁结构为均布于机架后侧的若干挂孔;挂孔上部为锁定部,下部 为扣入部,扣入部内径大于锁定部内径。
[0015]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底部均布有若干支撑脚,使榨油机可选择地放置于地面;优选 的,所述支撑脚设置于" I "型托架的底部。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榨油机立体图1 ;
[0017] 图2为前壳打开的榨油机使用状态图;
[0018] 图3为机架爆炸图;
[0019] 图4为拆卸后壳的榨油机立体图;
[0020] 图5为后壳爆炸图;
[0021] 图6为中部架体立体图;
[0022] 图7为炒锅立体图I ;
[0023] 图8为炒锅剖视图1 ;
[0024] 图9为炒锅剖视图2 ;
[0025] 图10为炒锅立体图2 ;
[0026] 图11为炒料装置立体图1 ;
[0027] 图12为炒料装置立体图2 ;
[0028] 图13为炒料装置爆炸图;
[0029] 图14为沉淀装置立体图;
[0030] 图15为储油装置立体图;
[0031] 图16为榨油机立体图2 ;
[0032] 图17为拆卸前壳的榨油机整机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参见图1至图15,至一种榨油机,包括机架1、炒料装置2和压榨装置3 ;所述炒料 装置2和压榨装置3均安装与机架内;所述压榨装置3包括榨杆、榨膛301以及驱动榨杆转 动的第一驱动电机302 ;所述榨杆安装于榨膛302内,榨膛302设有压榨入口 302A和压榨出 口 302B ;所述炒料容装置2括炒锅201、搅拌架202、第二驱动电机203和加热装置;所述搅 拌架202安装于炒锅201内,第二驱动电机203驱动搅拌架202转动,加热装置为炒锅201 内的油料提供热量;所述炒锅201设有投料口 201A和出料口 201B,出料口 201B与压榨入 口 302A位置对应;所述机架1后侧设有将榨油机固定于墙壁上的挂壁结构5。
[00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榨油机设有挂壁结构5,榨油机可通过该结 构,固定与墙壁上,该种固定方式对榨油机的安放地点要求低,不容易侧翻,而且晃动轻微, 能延长榨油机内各机构的使用寿命。
[0036] 参见图1至图6,所述机架1包括后壳101、前壳103和中部架体102,所述后壳101 上设有挂壁结构5,所述中部架体102与后壳101可拆卸安装;所述中部架体102上部设有 用于安装炒料装置2的炒料装置安置区104,该炒料装置安置区104至少设有一个敞开的第 一开口 104A,所述第一开口 104A位置与投料口 201A位置对应;所述中部架体102的下部设 有安装压榨装置3和储油装置4的综合安置区105,该综合安置区105的前侧设有敞开的取 物口 105A ;所述炒料装置安置区104和综合安置区105之间的隔壁设有落料孔,所述落料 孔设置于出料口 201B与压榨入口 302A之间(所述落料孔图中未示);所述前壳103可打开 式封盖所述中部架体102的前侧。后壳101用于安装中部架体102和挂设整个榨油机,将 中部架体和后壳设置成可拆卸式,可增加中部架体102与后壳101处的安装便捷性;中部架 体102为榨油机各组成装置提供安装空间,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同时保证榨油机的整体性; 前壳103作为前门,能保护中部架体102内的各组成装置,而且开门方便。
[0037] 参见图2至图6,所述综合安置区105内设有电机挡壁106,所述电机挡壁106的 一侧为电机安置区105A,所述电机安置区105B的后侧设置为敞口,该敞口正对的后壳101 内壁上设有型的电机安装架108,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02安装于所述"匸"型的电机安装 架上108。单独设置电机安置腔区105B,将电器组件与榨膛301等组件形成隔离,增加了电 器组件的使用可靠性;同时,电机安置腔区105B在中部架体102的前侧设有遮挡壁106A, 用于遮挡第一驱动电机302在中部架体102的前侧露出,结构上更加美观;"C"型的电机安 装架108用于安装第一驱动电机302,不仅解决了第一驱动电机302的安装问题,而且避免 了第一驱动电机302安装在中部架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