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拉伸盖级进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0593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反向拉伸盖级进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向拉伸盖级进模,包括正向拉伸工位,其特征在于:在正向拉伸工位之后还设置有反向拉伸工位,所述反向拉伸工位设置有反向拉伸装置,反向拉伸装置包括上模、下模,设置在上模上的拉伸凸模和设置在下模上的拉伸凹模,所述上模上还设置有上弹性结构和推件器,用于向下推坯料并实现压坯料,所述上模上还设置有定位块,用于对坯料进行精确定位;所述上模和下模间还设置有卸料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正向拉伸工位后设置反向拉伸工位,很好的解决现有级进模对带有反向拉深的盖类产品需要采用多副单工序模具加工,效率低的问题。可广泛应用于带有反向拉深的盖类产品的加工领域。
【专利说明】
反向拉伸盖级进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向拉伸盖级进模。
【背景技术】
[0002]级进模是现阶段生产加工中较为先进的模具,其综合了单工序模具将多副模具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多种工序自动化生产,具有加工质量好,生产效率高,操作人员少等优点,是再阶段模具设计发展的一大方向。对于盖类产品,现有技术中多在拉深后进行冲压来制造。若是在盖类产品的中间位置再反向拉深出凸包,特别是类似图1、图2和图3中所示的盖类产品,其具有:中间凸包12、盖身13、盖沿16和压花15,而且凸包12的正反面还有垂直于底面的槽14,盖沿16也需要压槽,压花15,目前大多采用单工序加工。即使有拉深与冲压的复合拉深级进模,也绝对没有能够同时冲压出凸包12和槽14的级进模。这就需要至少另外再开发两套以上的单工序模,专门进行反向拉深凸包12及压槽14。但是,多增加一道工序,冲压成本将会增加很多;还因为单工序模具主要是依靠人工在模具冲压范围内进行取、放工件操作,增加的单工序很不安全,全国每年都有很多此类的安全事故发生。而且单工序模具的生产效率低,品质也不能完全保证。所以能够自动完成拉深、反向拉深的反向拉深盖类级进模,必将成为模具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向拉伸盖级进模,解决现有级进模对带有反向拉深的盖类产品需要采用多副单工序模具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反向拉伸盖级进模,包括正向拉伸工位,在正向拉伸工位之后还设置有反向拉伸工位,所述反向拉伸工位设置有反向拉伸装置,反向拉伸装置包括上模、下模,设置在上模上的拉伸凸模和设置在下模上的拉伸凹模,所述上模上还设置有上弹性结构和推件器,用于向下推坯料并实现压坯料,所述上模上还设置有定位块,用于对坯料进行精确定位;所述上模和下模间还设置有卸料结构。
[0005]为保证模具运行的平顺性,所述正向拉伸工位与反向拉伸工位间设置有空工位。
[0006]进一步的,所述卸料结构包括设置在上模上的卸料盖板及上卸料板,设置在下模上的下卸料板;所述下模上还设置有用于顶出下卸料板的下弹性结构。所述定位块镶嵌在上卸料板内,所述推件器位于定位块和拉伸凸模间,所述推件器与定位块间隙配合,用于将坯料从定位块中推出。
[0007]优选的,所述上弹性结构包括设置在上模内的第一弹簧,一端压在第一弹簧上的顶杆,顶杆的另一端顶在推件器上。所述下弹性结构包括设置在下模内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顶在下卸料板上,在下模上还设置有导杆,导杆置于第二弹簧内。
[0008]进一步的,在正向拉伸工位之前还设置有冲导正孔工位、冲工艺孔工位,在反向拉伸工位之后还设置有整形工位、压槽工位、冲孔工位、压花工位、落料工位、切断工位。所述冲工艺孔工位与正向拉伸工位间设置有空工位,在整形工位的前后均设置有空工位。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将反向拉伸工位与正向拉伸工位整合到一起形成了反向拉深盖类级进模,很好的解决了依靠人在模具冲压范围内进行取、放工件操作带来的安全问题,而且生产效率更高,能够快速大批量生产,同时也使得人工成本降低,操作者也更加轻松。此外不再需要将产品的毛坯在不同工位之间搬移,因而加工精度更高,质量稳定性也更好。所述的反向拉伸装置,结构紧凑,稳定性好,精确度高。
[0010]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加工的盖产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加工的盖产品的俯视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加工的盖产品的剖视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为反向拉深盖类级进模的排样图;
[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反向拉深盖类级进模闭合时反向拉深成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一种反向拉伸盖级进模,如图4所示,用于加工如图1至3所示的带有反向拉深盖类产品。将整个加工工艺流程分为了gl至g23共23个工位。其中:gl、g2工位为导正孔和工艺孔冲孔;导正孔是为了后面的工位能够精确定位用的,冲工艺孔是为了后面的拉深工位作准备,及切除除修边余量以外多余材料,保留拉深材料主体和载体。g3工位为空工位;设置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因为模板过大易产生变形,要在此处进行分板。二是第一组模板的上卸料板是活动的,而下模凹模板是固定的,而接下来的第二组模板的上模卸料板是不活动的,而下模卸料板是活动的,这样在模具工作时会产生料带前后高低起伏过大而导致料带变形,所以有必要再这个位置设置一个空工位,以减小卸料板因高低起伏过大而导致的料带变形的影响。g4工位为正向拉伸工位,在本工位主要将料带通过拉深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具有盖产品大致形状盖产品毛坯。g5、g6工位为空工位。g7、g8、g9、gl0工位为反向拉深工位,为了将料带上首次拉深出的盖类毛坯产品进行反向拉深产生塑性变形。gill位为空工位,gl2工位为整形工位,为了将产品中间凸包底部和根部R角整形到位,gl3工位为空工位。gl4为成形工位,为了将盖沿处强压出焊接平面。gl5、gl6工位为空工位。gl7工位为冲孔工位,为后序的压槽工位作准备。gl8、19工位为压槽工位,为了将凸包的正反两面分别压出槽款为1.0mm,深度分别为0.75mm和0.55mm的槽,考虑到压槽时材料的流动性,故在gl7工位设置了冲孔装置。g20工位为空工位。21g工位为冲孔工位,主要是对盖产品毛坯的盖沿周围及中间凸包位置进行冲孔。g21工位为压花工位,此工位是对盖产品毛坯中间的凸包内壁进行压花。g22工位为检测工位,为了将g20工位的所冲的孔进行存在性的检测,防止孔未冲穿或未冲的不良产品流出,从源头避免了不良品的产生。g23工位为产品与料带分离工序,为了将盖类产品的毛坯件从料带中分离,同时对废料进行剪切,为后序废料的回收提供便捷。
[001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实用新型点,除了前述对整个加工工艺中各工位的排列之外,还在于对87、88^9、810工位上反向拉深成形的设计,下面主要结合图5对反向拉深装置进行说明。
[0018]由图5可见,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反向拉伸装置包括:上模80、下模81、卸料结构82、下弹性结构83、反向拉深结构84、推件器85和上弹性结构86。
[0019]所述反向拉深结构84主要位于上模80和下模81之间,分别于上模81和下模82设置在一起,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上模80为动模,下模81固定。卸料结构82用于卸料及辅助压紧。下弹性结构83和上弹性结构86用于分别配合卸料结构82和推件器85,起到帮助卸料及辅助压紧的作用。其中下弹性结构83位于下模81内,上弹性结构86位于上模80内。
[0020]所述上模80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上模座板801、上垫板802、上模固定板803,其中上垫板802选用较高硬度的材料制成。此类结构主要是为了简化上模80的结构,以降低上模80的加工难度及便于安装。
[0021]所述下模81包括:下固定板811、下垫板812、下模座板813。其中下模座813、下垫板812、下固定板811三者紧贴固定连接。此类结构主要是为了简化下模81的结构,以降低下模81的加工难度及便于安装。
[0022]所述卸料结构82起到卸料以及辅助压紧的作用,具体结构包括:设置在下模座板813上的下卸料板821,且此卸料板821选用较高硬度的材料制成;设置在上固定板803下方且与上固定板803固定连接的卸料盖板822,固定在卸料盖板822下方的上卸料板823。
[0023]所述下弹性结构83用于配合卸料结构82卸料,具体包括第二弹簧831和导杆832,所述的第二弹簧832用于上端与下卸料板821直接接触,为卸料板初始卸料提供动力;所述的导杆832设置在第二弹簧中间,为第二弹簧的上下往复运动做导向,导杆832固定在下模座813上。所述下模81提供了可容纳弹簧831的容纳孔,同时第二弹簧下端弹性作用于下模座 813。
[0024]所述上弹性结构86设置在上模,具体结构包括:第一弹簧861和顶杆862,所述顶杆862—端与第一弹簧861直接弹性作用,一端与推件器85配合,协助推件器推件。所述第一弹簧861上端与上模弹性作用,下端与顶杆862弹性作用,为顶杆862推件提供动力。
[0025]所述推件器85设置在上模上,所述推件器85与上弹性结构86—起完成推件作用,同时辅助压料。
[0026]所述反向拉深装置84设置在上模80与下模81之间,具体结构包括:拉深凸模841、定位块842和拉深凹模843;所述拉深凸模841设置在上模80中上固定板803中,同时拉深凸模841中心垂直穿过推件器85的中心。所述拉深凸模841会随着上模80的往复直线上下运动而运动。所述定位块842镶嵌在上卸料板823中,且上端面与卸料盖板822直接接触。所述拉深凹模843固定的下模81上下固定板811中,并垂直穿过卸料板821,且上端面高出卸料板821的上表面。
[0027]如图5所示,模具闭合时,首先是上模80整体向下运动,当上卸料板805中的定位块842与还料接触时,将产品进行定位;上模80不断向下运动,当还料上表面与推件器851下表面接触时,由于上弹性结构86中的第一弹簧861的弹性作用力小于下弹性结构83中第二弹簧831的弹性作用力,故坯料将大部分被压入到定位块842内,同时上弹性结构86与下弹性结构83均起到将毛坯产品压紧的作用,此时拉深凸模841与拉深凹模843同时作用于毛坯产品,将毛坯产品进行反向拉深,随着上模的继续向下运动,上下模闭合,完成反向拉深。
[0028]模具打开时,上模80整体向上运动,此时上弹性结构86的弹性作用力小于下弹性结构83的作用力,故产品的盖沿下端面与下卸料板821相接触,并将下弹性结构83的作用力施加到推件器85的下端面上,同时产品与紧固在下模的拉深凹模843脱离,完成下模的卸料工作;随着上模80继续向上运动,当下弹性结构83中的第二弹簧831恢复到初始状态时,上弹性结构86的弹性作用力将驱动推件器85,从而将产品从定位块842中推出,由此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此后,连接在料带上的盖类产品可以随料带送往下一个工位进行下一个工位的反向拉深。
[0029]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拉深凹模843的拔出力来自下卸料结构83,具体而言来自下弹性结构83中的第二弹簧831。实际上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有12个强力的第二弹簧831,实验证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反向拉深盖类产品级进模再也未出现产品无法从拉深凹模842拔出的现象。生产效率为25?30件/分钟,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0030]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反向拉伸盖级进模,包括正向拉伸工位,其特征在于:在正向拉伸工位之后还设置有反向拉伸工位,所述反向拉伸工位设置有反向拉伸装置,反向拉伸装置包括上模、下模,设置在上模上的拉伸凸模和设置在下模上的拉伸凹模,所述上模上还设置有上弹性结构和推件器,用于向下推坯料并实现压坯料,所述上模上还设置有定位块,用于对坯料进行精确定位;所述上模和下模间还设置有卸料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拉伸盖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拉伸工位与反向拉伸工位间设置有空工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拉伸盖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结构包括设置在上模上的卸料盖板及上卸料板,设置在下模上的下卸料板;所述下模上还设置有用于顶出下卸料板的下弹性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向拉伸盖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镶嵌在上卸料板内,所述推件器位于定位块和拉伸凸模间,所述推件器与定位块间隙配合,用于将坯料从定位块中推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拉伸盖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性结构包括设置在上模内的第一弹簧,一端压在第一弹簧上的顶杆,顶杆的另一端顶在推件器上。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向拉伸盖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弹性结构包括设置在下模内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顶在下卸料板上,在下模上还设置有导杆,导杆置于第二弹簧内。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向拉伸盖级进模,其特征在于:在正向拉伸工位之前还设置有导正孔工位、冲工艺孔工位,在反向拉伸工位之后还设置有整形工位、冲孔工位、压槽工位、压花工位、落料工位、切断工位。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向拉伸盖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工艺孔工位与正向拉伸工位间设置有空工位,在整形工位的前后均设置有空工位。
【文档编号】B21D37/08GK205629097SQ201620384216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9日
【发明人】王正成
【申请人】上海晨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