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的回炉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528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炉的回炉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制造及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炉的回炉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转炉冶炼是有色金属冶炼最常用的冶炼方法之一。转炉的炉体呈圆筒形,内衬采 用耐火材料,吹炼时靠化学反应热加热,不需要外加热源,是目前比较重要的炼钢设备,也 可用于铜、镍等有色金属的冶炼。目前的转炉的回炉控制主要采取手动操作为主,但是这不 仅导致操作工劳动强度大,而且在疲劳操作时容易出现误操作,误操作会导致灌死风眼等 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提出一种转炉的回炉控制 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转炉的回炉控制系统,包括转炉;控 制所述转炉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减速机与所述转炉的转轴相连;角度检测器,所述角 度检测器位于所述转轴之上,用以检测所述转炉的当前角度;控制所述转炉风量的送风阀 和放空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角度检测器、所述送风阀、所述放空阀和所述电机相 连,对所述转炉进行回炉控制,在判断所述转炉转过第一角度时,开启所述送风阀并关闭所 述放空阀,并控制所述转炉转动至第二角度,且在所述工艺检测值达到所述设定值之后,控 制所述转炉从所述第二角度转动至第三角度,及在所述第三角度时控制密封烟罩小车下放 至下限位,并同时转炉从所述第三角度转动至第四角度。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度检测器包括编码器和凸轮控制器。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在判断所述工艺检测值未达到所述设定值 时,停止所述转炉转动并进行等待。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挡灰板和挡火门电机,所述挡灰板和挡 火门电机对所述转炉的挡灰板和挡火门进行控制;和氧气控制阀,所述氧气控制阀对所述 转炉的供氧量进行控制。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挡灰板和挡火门电机和所述氧气控 制阀相连,所述控制器在所述转炉达到第四角度之后,进一步判断在预设时间内所述转炉 是否发生倾转,如果判断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转炉未发生倾转,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 挡灰板和挡火门电机关闭挡灰板和挡火门并控制所述氧气控制阀开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供风、供氧等与转炉角度相关联,从而自动控制转炉的回炉 过程,能够提高目前转炉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还提高了转炉操作的自动化水平,减 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有效避免了由于误操作而导致的灌死风眼事故。另外,在本发明实 施例中,采用编码器与凸轮控制器相结合的方式实时检测转炉的角度,从而提高检测精度。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 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转炉的回炉控制系统结构图;和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器对回炉过程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转炉的回炉控制系统结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 明实施例中为转炉的回炉设置四个角度,如第一角度至第四角度,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 可选择增加设置的角度个数,从而提高控制精度,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减少设置的 角度个数,这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该系统包括转炉10、转炉具有转轴20、 电机30、减速机40、控制器50、角度检测器60、送风阀71和放空阀72、挡灰板和挡火门电机 80和氧气控制阀90。其中,挡火门和挡灰板均在转炉炉口的背面,用于防止熔液从炉口飞 溅出来造成人员的伤害。其中,控制器50分别与角度检测器60、送风阀71、放空阀72、挡灰 板和挡火门电机80和氧气控制阀90相连。电机30通过减速机40与转炉10的转轴20相 连以控制转炉转动。角度检测器60位于转轴20之上,用以检测转炉10的当前角度。在本 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角度检测器60可包括编码器和凸轮控制器。通过采用编码器与凸轮 控制器相结合的方式实时检测转炉的角度,从而提高检测精度。送风阀71和放空阀72控 制转炉10的风量。挡灰板和挡火门电机80对转炉10的挡灰板和挡火门进行控制。氧气 控制阀90对转炉10的供氧量进行控制。控制器50对转炉10进行回炉控制,在判断转炉 10转过第一角度时,开启送风阀并关闭所述放空阀,并控制转炉10转动至第二角度,且在 工艺检测值达到所述设定值之后,控制转炉10从第二角度转动至第三角度,及在所述第三 角度时控制密封烟罩小车下放至下限位,并同时转炉从所述第三角度转动至第四角度。其 中,第一角度至第四角度可根据工艺的不同具体进行设置。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50在判断工艺检测值未达到设定值时,停止转 炉10转动并进行等待。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40在转炉10达到第四角度之后,进一步判断在 预设时间内转炉10是否发生倾转,如果判断在预设时间内转炉10未发生倾转,则控制器40 控制挡灰板和挡火门电机80关闭挡灰板和挡火门并开启氧气控制阀90。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器对回炉过程的控制流程图。结合图1的回炉 控制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1,开始进行回炉操作,并检测转炉的当前角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 编码器与凸轮控制器相结合的方式实时检测转炉的角度,从而提高检测精度。步骤S102,对鼓风机进行增速操作。
步骤S103,判断转炉是否转过第一角度。步骤S104,如果判断转炉转过第一角度,则开启送风阀并关闭放空阀,以防止阀门 未动作而造成风机故障,使得风机进行正常操作开始送风。步骤S105,开启排烟阀,从安全的角度来讲,该排烟阀可由硫酸系统的DCS控制, 从而实现系统间的联锁控制。步骤S106,控制所述转炉转至第二角度停车。步骤S107,在转炉所处的第二角度判断工艺检测值是否达到设定值,例如判断工 艺检测值是否大于设定值。如果判断工艺检测值小于设定值,则停止转炉转动并进行等待。步骤S108,如果判断工艺检测值大于设定值,则控制转炉向上转至第三角度。在转 炉处于第三角度时,控制器控制密封烟罩继续下降到下限位。步骤S109,控制转炉转至第四角度,并在转炉在达到第四角度之后,判断在预设时 间内所述转炉是否发生倾转,如果判断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转炉未发生倾转,则关闭挡 灰板和挡火门并开启氧气控制阀。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对排烟机进行增速。步骤Sl 10,在转炉位于吹炼位置范围内,摇动炉体调整角度,只要倾炉不超过极限 位置,则可确认是设备微调。当转炉转动时,挡灰板和挡火门电机正转启动,开启挡灰板和挡火门(炉体停止 转动5秒后,挡灰板和挡火门自动关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供风、供氧等与转炉角度相关联,从而自动控制转炉的 回炉过程,能够提高目前转炉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还提高了转炉操作的自动化水 平,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有效避免了由于误操作而导致的灌死风眼事故。另外,在本 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编码器与凸轮控制器相结合的方式实时检测转炉的角度,从而提高检 测精度。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 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转炉的回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炉;控制所述转炉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减速机与所述转炉的转轴相连; 角度检测器,所述角度检测器位于所述转轴之上,用以检测所述转炉的当前角度; 控制所述转炉风量的送风阀和放空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角度检测器、所述送风阀、所述放空阀和所述电机相连,所 述控制器对所述转炉进行回炉控制,所述控制器在判断所述转炉转过第一角度时,开启所 述送风阀并关闭所述放空阀,并控制所述转炉转动至第二角度,且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工艺 检测值达到所述设定值之后,控制所述转炉从所述第二角度转动至第三角度,及在所述第 三角度时控制密封烟罩小车下放至下限位,并同时转炉从所述第三角度转动至第四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的回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检测器包括编码 器和凸轮控制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的回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在判断所述工 艺检测值未达到所述设定值时,停止所述转炉转动并进行等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的回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灰板和挡火门电机,所述挡灰板和挡火门电机对所述转炉的挡灰板和挡火门进行控制;氧气控制阀,所述氧气控制阀对所述转炉的供氧量进行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炉的回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挡灰板 和挡火门电机和所述氧气控制阀相连,所述控制器在所述转炉达到第四角度之后,进一步 判断在预设时间内所述转炉是否发生倾转,如果判断在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转炉未发生倾 转,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挡灰板和挡火门电机关闭挡灰板和挡火门并控制所述氧气控制阀开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转炉的回炉控制系统,包括转炉;控制所述转炉转动的电机;角度检测器;控制所述转炉风量的送风阀和放空阀;控制器,在判断所述转炉转过第一角度时,开启所述送风阀并关闭所述放空阀,并控制所述转炉转动至第二角度,且在所述工艺检测值达到所述设定值之后,控制所述转炉从所述第二角度转动至第三角度,及在所述第三角度时控制密封烟罩小车下放至下限位,并同时转炉从所述第三角度转动至第四角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能够提高目前转炉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提高了转炉操作的自动化水平,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了由于误操作而导致的灌死风眼事故。
文档编号C21C5/50GK102080138SQ20101060911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
发明者于淼, 刘立峰, 赵奕 申请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