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液压式深孔珩磨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式深孔珩磨头,适合于在车床或深孔镗床上安装使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压式珩磨头存在有许多不足,首先是胀锥的锥角较大,一般为30°或 45°,由此会导致当胀锥受到磨削力的挤压时向后移动,磨条的位置随孔径的波动而出现 胀缩,不利于消除孔径的尺寸误差。另外,由于胀锥的作用力较大,导致胀锥的直径也比较 大,这又给珩磨头的直径选择带来了限制,因此现有的珩磨头只能在珩磨机或深孔镗床上 使用,也仅适用于珩磨030mm以上,长度2m以下的浅孔。此外,由于液压油泄漏大,不利于 精确控制油压,导致磨削力出现较大波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式深孔珩磨头,该珩磨头具有功能多, 精度高,性能稳定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该液压式深孔珩磨头包括本体、导向套、磨条架、 磨条、胀锥、弹性圈和珩磨杆,其中胀锥的锥角为3-15°。在胀锥左端的活塞上和珩磨杆右端孔内壁上的环形槽中装有“0”形密封圈。在胀 锥上活塞的右侧还可以装有顶力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胀锥的锥角小,结构强度大,有利于减小珩磨头的直径, 使它能够珩磨直径018mm,长度大于4m的细长深孔。由于胀锥锥角的缩小,当受到磨条架 挤压时胀锥不会移动,这样有利于解决工件孔直径误差大的问题。由于胀锥采用弹簧复位, 实际推动胀锥的力是作用于胀锥活塞顶部的液压压力与弹簧对胀锥的顶力的差。调节液压 压力,就可以使胀锥的推动力任意正负大小,以消除工件孔直径的误差。由于在胀锥左端的 活塞上,以及珩磨杆的右端孔内的环形槽中用“0”形圈密封,可以保证液压油不泄漏,使液 压稳定。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中A-A部的剖面图图中标号1、本体 2、导向套3、磨条架4、磨条 5、胀锥 6、弹性圈7、珩磨杆8、销轴 9、“0”形密封圈10、缸筒11、顶力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例[0014] 如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式深孔珩磨头由本体1、导向套2、磨条架3、 磨条4、胀锥5、弹性圈6、珩磨杆7、销轴8、“0”形密封圈9、缸筒10、顶力复位弹簧11构成。 其中的胀锥5的锥角采用3-15°设计。其具体结构是缸筒10的左端插在珩磨杆7的右 端孔中,由销轴8连接。在右端孔上的环形槽中装有“0”形密封圈9。胀锥5左端插入缸 筒10,在该端的活塞上装有“0”形密封圈9,在活塞右侧装有顶力复位弹簧11。导向套2通 过高强度胶装在本体1的两端。缸筒10与本体1拧紧。粘有磨条4的磨条架3装进本体 1上的空腔中,其底部的斜面与胀锥5的斜角相吻合,本体1上与磨条架3两端对应的位置 套有弹性圈6。
权利要求一种液压式深孔珩磨头,包括本体、导向套、磨条架、磨条、胀锥、弹性圈和珩磨杆,其特征在于该珩磨头上胀锥(5)的锥角为3 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式深孔珩磨头,其特征在于在胀锥(5)左端的活塞上 和珩磨杆(7)右端孔内壁上的环形槽中装有“0”形密封圈(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式深孔珩磨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胀锥(5)上活塞 的右侧还装有顶力复位弹簧(11)。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式深孔珩磨头,包括本体、导向套、磨条架、磨条、胀锥、弹性圈和珩磨杆,其中胀锥的锥角设计为3-15°在胀锥左端的活塞上和珩磨杆右端孔内的环形槽中装有“O”形密封圈。在胀锥上活塞的右侧还装有顶力复位弹簧。优点是结构强度大,有利于减小珩磨头的直径,能够珩磨直径φ18mm,长度大于4m的细长深孔,还有利于解决工件孔直径误差大的问题。由于胀锥采用弹簧复位,其实际推动胀锥的力是作用于胀锥活塞顶部的液压压力与弹簧对胀锥的顶力之差。本设计通过调节液压压力可以任意调整胀锥推动力的正负和大小,以消除工件孔直径的误差。由于增设了两个“O”形圈密封,可以保证液压油不泄漏,使液压稳定。
文档编号B24B33/08GK201664880SQ20102013711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6日
发明者刘刚, 张成伦, 杜根柱, 林立胜, 王伟, 王刚绪, 王惠中, 王文福 申请人:齐齐哈尔和平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