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901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抗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含量为:C:0.14%~0.18%,Si:0.20%~0.40%,Mn:0.70%~0.90%,P≤0.008%,S≤0.002%,Al:0.020%~0.040%,Nb≤0.020%,Ca:0.0015%~0.0030%,O≤0.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用钢板的最大厚度为60mm。

3.一种抗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用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加热、轧制和热处理工序;所述抗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用钢板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C:0.14%~0.18%,Si:0.20%~0.40%,Mn:0.70%~0.90%,P≤0.008%,S≤0.002%,Al:0.020%~0.040%,Nb≤0.020%,Ca:0.0015%~0.0030%,O≤0.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用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冶炼工序,冶炼后的钢水进行浇铸得到连铸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用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工序:连铸坯在连续式加热炉中进行加热,最高加热温度1210~1230℃,总加热时间为≥11min/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用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工序:采用二阶段轧制工艺;第一阶段为奥氏体再结晶阶段,开轧温度为1050~1100℃,终轧温度为920~950℃,累计压下率为30~50%;第二阶段为奥氏体未再结晶阶段,开轧温度为870~910℃,终轧温度为800~860℃,累计压下率为30~50%,轧制后得到半成品钢板,轧后ACC水冷,返红温度为650~70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用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工序:采用正火工艺;正火温度为900~920℃,总加热时间1.6~1.8min/mm,总加热时间不足40min按40min保温,空冷。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意一项所述的抗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用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冶炼工序,钢水先经初炼炉冶炼,送入LF精炼炉精炼,采用增加渣量和多次流渣,以利于脱P,白渣气氛保持时间≥15分钟;大包温度≥1580℃时吊包VD炉真空处理,精炼过程中向钢液中喂入铝线和Ca线,真空处理时真空度≤66Pa,真空保持时间≥20min。

9.根据权利要求3-7任意一项所述的抗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用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工序采用正火空冷。

10.根据权利要求3-7任意一项所述的抗应力导向氢致开裂用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工序:第一阶段的单道次压下率均为10~30%;第二阶段的单道次压下率均为10~3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