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炼钢用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拆装清理的中间包。
背景技术:
中间包是短流程炼钢中用到的一个耐火材料容器,首先接受从钢包浇下来的钢水,然后再由中间包水口将钢水分配到结晶器中结晶。现有的中间包中通常会设置冲击桶来来调整优化中间包中的钢流流场,在通过挡墙来对钢水中的杂质进行除杂,然而冲击桶虽使用方便,但其会增加材料成本和使用成本,而挡墙与中间包底面结合处容易在钢流的冲击和侵蚀下倾倒,影响钢流流场,且现有的挡墙结构使得中间包的流场存在死区,影响钢液的除杂效果,且湍流严重;此外,挡墙拆装比较麻烦,不利于后期清理、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拆装清理的中间包,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于拆装清理的中间包,包括中间包包体和包盖,上述中间包包体为上端开口的壳体结构,上述中间包包体一个侧壁向外凸起形成冲击区,上述包盖可拆卸的安装在上述中间包包体开口端,且上述包盖对应上述冲击区的位置处开有缺口,上述冲击区底部可拆卸的插设有斜挡墙,且上述斜挡墙的上端朝向背离上述冲击区的方向倾斜设置,上述斜挡墙两侧分别插接在上述冲击区两侧侧壁内,上述斜挡墙与冲击区侧壁及底壁之间共同围成一个冲击腔,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冲击腔上方,上述中间包包体底部开设有贯穿其的中间包水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除杂效果好,稳流效果较佳,拆装方便,利于清理检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述冲击区的侧壁与底壁之间设有圆滑的过渡弧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降低钢包倾倒进入冲击区内后,形成严重湍流的问题发生。
进一步,上述缺口处底部设有上挡墙,上述上挡墙位于上述冲击腔内,且上述上挡墙两端分别抵触在上述冲击区两侧内壁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挡墙与斜挡墙之间形成二次稳流区域,使得钢水流动比较平稳。
进一步,上述斜挡墙背离上述冲击区的一侧设有斜撑,上述斜撑远离斜挡墙的一端插接在上述中间包包体底壁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斜挡墙强度较好,可承受冲击强度较高。
进一步,上述斜撑设置有多个,并均匀且间隔的设置在上述斜挡墙背离所述冲击区的一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强度较好,利于斜挡墙承力。
进一步,上述斜挡墙上端设置为圆滑的弧面,且该弧面向所述中间包包体内延伸。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冲击腔内的钢水进入中间包包体内。
进一步,上述中间包水口设置有多个,且呈直线型等间距间隔排布。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利于钢水下一步分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便于拆装清理的中间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便于拆装清理的中间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中间包包体,2、包盖,3、斜挡墙,4、冲击腔,5、中间包水口,11、冲击区,21、缺口,31、斜撑,111、过渡弧面,211、上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便于拆装清理的中间包包括中间包包体1和包盖2,上述中间包包体1为上端开口的壳体结构,上述中间包包体1一个侧壁向外凸起形成冲击区11,上述包盖2可拆卸的安装在上述中间包包体1开口端,且上述包盖2对应上述冲击区11的位置处开有缺口21,上述冲击区11底部可拆卸的插设有斜挡墙3,且上述斜挡墙3的上端朝向背离上述冲击区11的方向倾斜设置,上述斜挡墙3两侧分别插接在上述冲击区11两侧侧壁内,上述斜挡墙3与冲击区11侧壁及底壁之间共同围成一个冲击腔4,所述缺口21位于所述冲击腔4上方,上述中间包包体1底部开设有贯穿其的中间包水口5。
上述冲击区11的侧壁与底壁之间设有圆滑的过渡弧面111。
上述缺口21处底部设有上挡墙211,上述上挡墙211位于上述冲击腔4内,且上述上挡墙211两端分别抵触在上述冲击区11两侧内壁上。
上述斜挡墙3背离上述冲击区11的一侧设有斜撑31,上述斜撑31远离斜挡墙3的一端插接在上述中间包包体1底壁上。
上述斜撑31设置有多个,并均匀且间隔的设置在上述斜挡墙3背离所述冲击区11的一侧。
上述斜挡墙3上端设置为圆滑的弧面,且该弧面向所述中间包包体1内延伸。
上述中间包水口5设置有多个,且呈直线型等间距间隔排布。
使用过程中,钢包中的钢水倾倒进入冲击腔4内,上挡墙211的下端水平高度低于斜挡墙3上端的水平高度,经上挡墙211和斜挡墙3之间的二次稳流作用,使得钢水的流速比较稳定,同时,可除去钢水中的杂质,之后由斜挡墙3的顶部溢出进入中间包包体1内,最后由中间包水口5分配导入各个结晶器中。
上述斜挡墙3的可拆卸设计,使得后期对斜挡墙3的拆装、更换、检修、维护都比较方便。
同时,上挡墙211和斜挡墙3之间的交错设置,可大大降低钢水在冲击腔4内形成严重湍流的现象,使得钢水流动性较为平稳,利于后续钢水的分配,此外,上挡墙211和斜挡墙3之间的交错设置可使得杂质在此处遗留累积,除杂效果较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