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灌砂量的投砂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584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灌砂量的投砂桶。



背景技术:

钢包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粘钢或粘渣,尤其是钢包包底上水口的位置极其容易形成一圈堆积密集的钢渣混合物,岗位处理上水口处的钢渣混合物极其困难,钢渣混合物在钢包上水口处的堆积无形之中增加了钢包包底上水口的高度,在连续浇铸的终期,钢包内的钢液不能完全的通过钢包上水口流到中间包内,增加了连铸铸余剩钢量,较少了连铸的产能支出,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钢渣混合物在钢包上水口处的堆积,容易受到钢水的冲刷进入到水口内部,堵塞水口及过钢通道,对钢包自开率和钢包套眼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采用导流管往钢包上水口投入引流砂,往往不能控制引流砂的灌砂量,无法解决钢包上水口钢渣堆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灌砂量的投砂桶,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控制引流砂的灌砂量,无法解决钢包上水口钢渣堆积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准确控制引流砂的灌砂量,避免钢包上水口钢渣大量堆积,减少板坯浇铸铸余量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灌砂量的投砂桶,包括:

桶体,设置在钢包水口上方,内部设置装填引流砂的空腔;所述桶体的桶身设置标尺刻度,能反映所述引流砂的容量;所述桶体的底部开设投入孔;

孔盖,固定在所述投入孔上;

牵引机构,与所述孔盖连接,通过牵引所述孔盖打开或关闭所述投入孔。

作为优选,所述桶体的桶身为圆筒形;

所述桶体的底部为圆锥形;

所述投入孔的中心位于所述桶体的轴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桶体的桶身设置视孔,以观察所述桶体内引流砂的容量;

所述标尺刻度靠近所述视孔。

作为优选,所述牵引机构为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的牵引绳与所述孔盖连接;

所述电动葫芦工作,带动所述孔盖升起或落下,使所述投入孔打开或关闭。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在钢包水口上方设置桶体,桶体底部设置投入孔,桶身设置标尺刻度,通过牵引机构牵引投入孔上的孔盖,打开或关闭投入孔,进而准确控制桶体内投向钢包上水口的引流砂量。这样,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控制引流砂的灌砂量,无法解决钢包上水口钢渣堆积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准确控制引流砂的灌砂量,避免钢包上水口钢渣大量堆积,减少板坯浇铸铸余量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灌砂量的投砂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中各标号代表的部件依次为:1牵引机构,2桶体,3牵引绳,4钢包、5孔盖、6引流砂、7视孔、8标尺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灌砂量的投砂桶,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控制引流砂的灌砂量,无法解决钢包上水口钢渣堆积的技术问题,通过在钢包水口上方设置桶体,桶体底部设置投入孔,桶身设置标尺刻度,通过牵引机构牵引投入孔上的孔盖,打开或关闭投入孔,实现了准确控制引流砂的灌砂量,避免钢包上水口钢渣大量堆积,减少板坯浇铸铸余量的技术效果。

参见附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灌砂量的投砂桶,包括:桶体2、孔盖5及牵引机构1;桶体2设置在钢包4水口上方,内部设置装填引流砂6的空腔;桶体2的桶身设置标尺刻度8,能反映引流砂的容量;桶体2的底部开设投入孔;孔盖5固定在投入孔上;牵引机构1与孔盖5连接,通过牵引孔盖5打开或关闭投入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牵引机构1为电动葫芦,电动葫芦的牵引绳3与孔盖5连接;电动葫芦工作,带动孔盖5升起或落下,使投入孔打开或关闭。

其中,在钢包4水口上方设置桶体2,桶体2底部设置投入孔,桶身设置标尺刻度8,通过牵引机构1牵引提升投入孔上的孔盖5,使桶体1内的引流砂6落入钢包4水口中,当引流砂6的量达到设定值后,牵引机构1落下孔盖5关闭投入孔,进而准确控制桶体2内投向钢包4上水口的引流砂6量,使钢包4上水口处钢渣堆积大量减少,大大降低钢渣随钢流进入水口的机会,提高钢包4自开率和减少因钢包4水口进渣造成的套眼事故,同时,钢包4上水口处钢渣堆积的大量减少,降低了钢包4上水口的高度,使钢包4包底趋于平整,减少了铸机浇铸的剩钢量,增加了连铸的产能支出。

进一步的,桶体2的桶身为圆筒形;桶体2的底部为圆锥形;投入孔的中心位于桶体2的轴线上。桶体2的桶身设置视孔7,以观察桶体2内引流砂6的容量;标尺刻度8靠近视孔7。标尺刻度8对应不同上水口寿命使用的灌砂量,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标尺刻度8的最小值对应桶体2的基本灌砂量,最大值对应上水口寿命为21~25次时使用的灌砂量,中间值分别对应:上水口寿命为16~20次时使用的灌砂量、上水口寿命为11~15次时使用的灌砂量、上水口寿命为6~10次时使用的灌砂量以及上水口寿命为1~5次时使用的灌砂量。

因为引流砂6加入过多易在上水口处粘连,会增加钢包4包底上水口的高度,在连续浇铸的终期,钢包4内的钢液不能完全的通过钢包4上水口流到中间包内,一般引流砂6的投入量控制为保证引流砂6在钢包4上水口处平铺略形成鼓肚的堆积状态。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申请提供的投砂桶的使用原理:

投装引流砂6到桶体2标尺刻度8的基本灌砂量,根据上水口的使用寿命为4次,根据标尺刻度8中上水口寿命为1~5次时使用的灌砂量,对投装的引流砂6量进行桶体内微调,通过电动葫芦牵引孔盖5,打开投入孔,使灌好的引流砂6落入钢包4上水口内,保证引流砂6在钢包4上水口处平铺略形成鼓肚的堆积状态。

通过本申请的投砂桶准确控制灌砂量后,没有钢渣混合物在钢包4上水口处的堆积,钢渣堵塞水口及过钢通道的机率大幅降低,提高了钢包4自开率和减少了因钢包4水口进渣造成的套眼事故,钢包4上水口处钢渣堆积的大量减少,降低了钢包4上水口的高度,使钢包4包底趋于平整,减少了铸机浇铸的剩钢量,增加了连铸的产能支出。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在钢包4水口上方设置桶体2,桶体2底部设置投入孔,桶身2设置标尺刻度8,通过牵引机构1牵引投入孔上的孔盖5,打开或关闭投入孔,进而准确控制桶体2内投向钢包4上水口的引流砂6量。这样,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控制引流砂6的灌砂量,无法解决钢包4上水口钢渣堆积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准确控制引流砂6的灌砂量,避免钢包4上水口钢渣大量堆积,减少板坯浇铸铸余量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