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液过滤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365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液过滤磨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冷却液过滤磨床。



背景技术:

磨床是利用磨具或磨料加工工件各种表面的机床。常用的磨床是采用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磨削加工。而模具在钣金和装潢行业中广泛使用,由于模具长期的使用会产生磨损等现象,当刃口变钝时,则需要利用磨床进行修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平面磨床,其采用电磁吸盘式装夹方法,由于模具的柄较长,电磁吸盘式无法装夹稳定,通常需要利用卡盘或者专用夹具来装夹模具,对模具进行修磨时,通常修磨模芯,由于模芯较小,其装夹更困难,导致平面磨床体积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人们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改进,例如公告号为CN102699792A的模具专用磨床,其通过其顶部安装底座以及夹紧装置,底座上开有凹槽和位于凹槽的立柱与夹装装置之间设有冷却系统延伸的冷却液管。

但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不足之处,其虽然设置有冷却系统,但在磨床对模具进行打磨的过程中会产生碎屑等杂物,若冷却液体循环使用则影响打磨效果,无法使得碎屑清理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液过滤磨床,解决了磨床在打磨的过程中无法除去冷却液中的碎屑导致后续打磨受到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却液过滤磨床,包括磨床主体和位于磨床主体上的台面,台面上方设置打磨件,台面下方设置空腔,空腔内设置存水箱,台面与存水箱之间连通有下液管,空腔内还设置竖直筒和位于竖直筒内的过滤腔,存水箱与过滤腔之间连通有输送组件,过滤腔内设置竖直的通水管和套接于通水管上的滤网机构,通水管与滤网机构连接处设置若干孔洞与过滤腔连通,通水管内设置可拆卸的磁吸机构,竖直筒顶部设置开口和位于开口上的盖板,竖直筒上还设置有使得滤网机构与过滤腔分离的分离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磨床在对待加工物品进行打磨过程中需要喷头不断向物品表面进行喷液操作,喷出的液体与物品接触后通过下液管下落进存水箱内,存水箱通过输送组件将存水箱内的液体传送进竖直筒的过滤腔内,在过滤腔内设置有竖直的通液管,通液管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将液体流入通液管内部的孔洞,液体进入过滤腔后逐渐在过滤腔内堆积升高,升高到滤网机构所在平面时,液体流入滤网机构内进行过滤,过滤完毕后的液体同时在滤网机构内还设置有磁吸机构,过滤后的液体被磁吸机构将金属屑吸附在磁吸机构上,当长时间使用后开启盖板可以通过分离机构将磁吸机构从通液管内取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滤网机构包括套接于通水管上的凹槽,凹槽上设置过滤网,凹槽与竖直筒内壁之间形成有环状的通液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机构中的设置有套接在通液管上的凹槽,液体升高到凹槽所在平面后通过凹槽槽口处的过滤网流入凹槽内,过滤网对液体进行过滤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对称卡槽,分离机构包括位于凹槽上对称的连接杆;连接杆一端与凹槽固定,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卡勾,卡勾与卡槽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凹槽上的过滤网长时间使用后会由于金属杂质过多导致过滤网的堵塞,过滤网堵塞后可以通过分离机构将凹槽与过滤网从开口处取出,开启位于开口处的盖板,将与凹槽固定连接的卡勾从开口处的卡槽处分离,最后凹槽从开口处取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磁吸机构包括位于通水管内的中空管,中空管内设置金属件以及缠绕于金属件上的线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磁吸机构后,通过中空管内的金属件与线圈通电配合后,中空管周围产生磁场,此时进入通液管内的液体与中空管接触,液体内的金属屑贴合在中空管外壁上,同时盖板开启不光可以取出凹槽,还可以由于没有盖板的阻挡,通液管顶部此时没有阻挡方便中空管从通液管内部取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竖直筒外壁上设置有开关电源,线圈通过开口延伸出过滤腔,开关电源与线圈之间分别耦接有USB插口和USB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关电源与线圈之间通过USB插口和USB接口连接,连通后使得金属件与线圈配合产生磁场,需要将中空管取出进行清洗时,可以通过分离USB插口与USB接口分离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空腔侧壁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连通口处设置开关门,竖直筒与空腔底部设置滑移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筒可以从空腔取出,取出时开启空腔侧壁的开关门,通过滑移组件将竖直筒从连通口取出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滑移组件包括位于空腔底部的滑轨,竖直筒底部设置承接板以及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组件在滑动时,手动拉取竖直筒,竖直筒带动承接板和位于承接板底部的滑轮移动,此时滑轮与滑轨滑移连接后将竖直筒从空腔内取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通水管底部设置延伸出竖直筒的输液管,空腔内设置有与输液管连通的第二水泵,第二水泵设置有延伸出空腔与喷头连通的连接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体从通液管内除去金属屑后,最终液体从通液管底部的输液管排出至第二水泵内,第二水泵将液体通过连接管输送至喷头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存水箱与竖直筒之间连通的第一水管,第一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第一水管与输液管均设置有法兰,竖直筒可通过法兰与第一水泵、连接管分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竖直筒从空腔内取出,在存水箱与竖直筒的连接的第一水管处设置有法兰,竖直筒与连接管的连接处同样设置有法兰,法兰的拆卸可以使得竖直筒独立,此时竖直筒不与任何管路连接,方便从空腔取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解决了磨床在打磨的过程中无法除去冷却液中的碎屑导致后续打磨受到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6为空腔内部爆炸示意图;

图7为空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0、台面;111、打磨件;112、喷头;113、空腔;114、存水箱;115、下液管;116、竖直筒;117、过滤腔;118、通水管;119、孔洞;210、盖板;211、凹槽;212、过滤网;213、通液口;214、连接杆;215、卡勾;216、中空管;217、金属件;218、线圈;219、开关电源;310、连通口;311、开关门;312、滑轨;313、承接板;314、滑轮;315、输液管;316、第二水泵;317、连接管;318、第一水管;319、第一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冷却液过滤布磨床,参照图1和图2,在磨床主体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打磨件111、台面110和空腔113,空腔113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存水箱114、通液管、竖直筒116、输液管315和连接管317,在台面110与存水箱114之间设置有下液管115,通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319,输液管315上设置有第二水泵316,竖直筒116内的过滤腔117内设置有通液管和位于通液管内的中空管216,中空管216内设置有金属件217和缠绕在金属件217上的线圈218;通液管外壁设置有凹槽211,凹槽211与过滤腔117之间形成有通液口213,凹槽211上设置过滤网212,凹槽211可以在竖直筒116外壁进行滑动,凹槽211底部设置有固定于竖直筒116的横板,横板的设置防止凹槽211滑落至过滤腔117底部,横板与凹槽211连接处还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的设置防止了凹槽211与通液管连接存在缝隙导致液体从凹槽211底部进入至凹槽211内,竖直筒116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覆盖住过滤腔117与通液管内部的盖板210,在盖板210的作用下防止通液管内部和竖直筒116内部与空腔113连通。

参照图6和图7,从喷头112喷出带有金属杂质的液体经过下液管115流入进存水箱114内, 第一水泵319启动后可以将存水箱114内的液体通过第一水管318输送进竖直筒116内,液体在竖直筒116内需要不断上升直至升高到与凹槽211所在高度后流入凹槽211内,因此在第一水管318处设置有用于给液体加压的第一水泵319,液体通过在竖直筒116内缓慢将液面升高的过程中液体内的金属杂质会逐渐沉淀在竖直筒116内的底部,为了减少第一水泵319将液体输送进竖直筒116内过滤腔117水流对过滤腔117底部的冲击,将过滤腔117底部的杂质冲击过大导致的金属杂质重新混合在液体内,因此第一水泵319将液体输送进过滤腔117内时,液体朝上输送进过滤腔117内。

参照图3,液体进入过滤腔117后随着第一水泵319不断的输送后续液体进入,过滤腔117内的本液面不断升高,当升高至凹槽211所在的平面后液体流入凹槽211内,位于凹槽211内通液管上的孔洞119可以使得液体流入通液管内,最终液体从通液管底部流入输液管315内,输液管315处设置有第二水泵316,在第二水泵316的作用下液体流入连接管317最终从打磨件111处的喷头112内喷出,此时液体的整个循环过程完毕。

参照图4,在凹槽211的槽口上设置有过滤网212,使得进入凹槽211之前液体首先进行过滤操作,当长时间使用后过滤网212会产生堵塞,此时需要对过滤网212进行清洗,开启位于竖直筒116顶部的盖板210,将与凹槽211固定连接的连接杆214提起,在手动提起连接杆214的同时与连接杆214固定连接的卡勾215与开口处的卡槽分离,最终将凹槽211从过滤腔117内拿出,环状的过滤网212也同时跟随凹槽211取出。

参照图7,在通液管内部设置有中空管216,中空管216底部与竖直筒116齐平处与空腔113连通,在中空管216内设置有竖直的金属件217以及缠绕于金属件217上的线圈218,当开启位于竖直筒116外壁上的开关电源219,开关电源219向线圈218供电后,金属件217与线圈218产生磁场,此时位于中空管216周围产生的磁场可以将流入通液管内的液体再次进行过滤;定期清理时可以将竖直筒116与承接板313通过滑移组件滑移出空腔113内,竖直筒116位于空腔113外后开启盖板210,将盖板210与中空管216一起取出,取出后关闭开关电源219,吸附在中空管216外壁上的金属屑由于磁力的吸引从中空管216外壁上掉落。

参照图3和图5,竖直筒116的底部用承接板313,承接板313底部设置滑轮314,空腔113正对承接板313的所在一侧侧壁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310和开关门311,空腔113底部设置有滑轨312朝向开关门311所在方向进行设置;当竖直筒116需要从空腔113内进行取出,竖直筒116需要与通液管和输液管315分离,在通液管与输液管315上均设置有法兰可供拆卸。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