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磨粗鞋底侧边的砂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2582阅读:10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磨粗鞋底侧边的砂轮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砂轮,具体的说是指一种用于磨粗鞋底侧边的砂轮。



背景技术:

鞋底,是鞋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包括大底、中低等。当前,在鞋底大底的生产中,需要对大底的两侧边的外侧面进行磨粗,以便上胶时能粘结更加紧固。在现有的大底生产中,通常是采用外周缠绕有纱布或外周布满砂粒的砂轮对大底的两侧边的外侧面进行磨粗,但是由于砂轮的角度无法随着大底的两侧边的弧度而发生相应改变,因此,采用现有的砂轮对大底进行侧边磨粗时经常会将大底的侧边磨损而产生缺角,从而大大提高了大底的次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用于磨粗鞋底侧边的砂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砂轮对鞋底大底的侧边进行磨粗时易将大底的侧面磨损而造成大底的次品率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磨粗鞋底侧边的砂轮,包括砂轮本体,该砂轮本体包括中部为轴孔的连接环以及均布于连接环外周面的多个连接部,相邻的两连接部之间形成活动空间,该活动空间的两侧面均设有限位槽,所述活动空间内设有具有弹性且与其相适配的活动柱,该活动柱的左、右侧面均设有与对应限位槽设置的限位部,该活动柱的外侧面设有圆弧片,该圆弧片位于连接部的外侧,该圆弧片的宽度大于活动空间的宽度,该圆弧片的外侧面喷有金刚砂粒,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为第一圆弧面,所述多个连接部的外侧面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弧度与圆弧片的内侧面的弧度相当,所述多个活动柱的圆弧片的外侧面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多个连接部的顶面和底面均盖设有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柱的内侧面与连接环的外周面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活动柱靠近连接环的一端设有容纳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连接环的外周面相抵触,该弹簧的另一端位于容纳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端的宽度小于第一连接部的内端的宽度,且第二连接部的宽度由外至内依次减小,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端的宽度小于第三连接部的外端的宽度,且第三连接部的宽度由外至内依次减小,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端的宽度与第一连接部的内端的宽度差及第二连接部的内端的宽度与第三连接部的外端的宽度差均形成所述限位槽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形成所述限位槽的长度。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将本砂轮安装于转动轴上,将鞋底大底安装于一转动装置上,从而带动鞋底大底的转动。当转动轴带动本砂轮转动时,圆弧片的金刚砂粒开始对鞋底大底的侧边进行磨粗,随着鞋底大底的转动,其侧边的角度不断地改变,此时活动柱可根据大底的侧边对圆弧片的力的作用发生相应的形变,这样对于大底侧边的不同弧度,圆弧片对其作用力的大小也不同,确保大底的侧边在磨粗时不会由于摩擦过大而造成产生缺角现象,大大提高了鞋底大底的生产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掉盖板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去掉活动柱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用于磨粗鞋底侧边的砂轮,包括砂轮本体,该砂轮本体包括中部为轴孔11的连接环1以及均布于连接环1外周面的多个连接部2,相邻的两连接部2之间形成活动空间3,该活动空间3的两侧面均设有限位槽31。所述活动空间3内设有具有弹性且与其相适配的活动柱4,该活动柱4的左、右侧面均设有与对应限位槽31设置的限位部41。所述活动柱4的外侧面设有圆弧片5,该圆弧片5位于连接部2的外侧,该圆弧片5的宽度大于活动空间3的宽度,该圆弧片5的外侧面喷有金刚砂粒51。所述连接部2的外侧面为第一圆弧面,所述多个连接部2的外侧面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弧度与圆弧片5的内侧面的弧度相当,所述多个活动柱4的圆弧片5的外侧面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多个连接部2的顶面和底面均盖设有盖板6。

参照图2。所述活动柱4的内侧面与连接环1的外侧面之间设有弹簧7,所述活动柱4靠近连接环1的一端设有容纳孔42,所述弹簧7的一端与连接环1的外侧面相抵触,该弹簧7的另一端位于容纳孔42内。当圆弧片5与鞋底大底的侧边相抵触时,弹簧7会根据活动柱4的受力大小而发生相应的形变,确保圆弧片5与鞋底大底的侧边的不同位置接触时,其作用力能发生相应的改变。

参照图2和图3。所述连接部2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及第三连接部23。所述第二连接部22的外端的宽度小于第一连接部21的内端的宽度,且第二连接部22的宽度由外至内依次减小。所述第二连接部22的内端的宽度小于第三连接部23的外端的宽度,且第三连接部23的宽度由外至内依次减小。所述第二连接部22的外端的宽度与第一连接部21的内端的宽度差及第二连接部22的内端的宽度与第三连接部23的外端的宽度差均形成所述限位槽31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接部22的长度形成所述限位槽31的长度。所述限位槽31与限位部41的设置确保了活动柱4位于活动空间3内,同时限制活动柱4的活动范围。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的设计原理如下:将本砂轮安装于转动轴上,将鞋底大底安装于一转动装置上,从而带动鞋底大底的转动。当转动轴带动本砂轮转动时,圆弧片5的金刚砂粒51开始对鞋底大底的侧边进行磨粗,随着鞋底大底的转动,其侧边的角度不断地改变,此时活动柱4可根据大底的侧边对圆弧片5的力的作用发生相应的形变,这样对于大底侧边的不同弧度,圆弧片5对其作用力的大小也不同,确保大底的侧边在磨粗时不会由于摩擦过大而造成产生缺角现象,大大提高了鞋底大底的生产合格率。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磨粗鞋底侧边的砂轮,包括砂轮本体,该砂轮本体包括中部为轴孔的连接环,该连接环的外周面均布有多个连接部,相邻的两连接部之间形成活动空间,该活动空间的两侧面均设有限位槽,所述活动空间内设有具有弹性且与其相适配的活动柱,该活动柱的左、右侧面均设有与对应限位槽设置的限位部,该活动柱的外侧面设有圆弧片,该圆弧片位于连接部的外侧,该圆弧片的宽度大于活动空间的宽度,该圆弧片的外侧面喷有金刚砂粒,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为第一圆弧面,所述多个连接部的外侧面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弧度与圆弧片的内侧面的弧度相当,所述多个活动柱的圆弧片的外侧面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多个连接部的顶面和底面均盖设有盖板。

技术研发人员:叶安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锋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22
技术公布日:2017.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