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包配件铸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5574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包配件铸造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配件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箱包配件铸造成型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箱包配件生产过程中,需要先将金属材料熔化成液态金属,然后注入模具冷却成型,再开模卸料,其存在的问题是:液态金属温度高,将液态金属从熔料机中运输至模具过程对工人存在危险,在通过模具铸造或注塑成型后,开模之后需要人工将配件从模具中卸料取出,开模后配件留有余温,容易造成工人手部损伤且工作效率低,如果配件重量很大,需要将上下模分离较远距离,留出空间让辅助器械进入上下模之间进行卸料,导致开模合模行程长,时间久,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卸料之后需要将物料运送至存放处,浪费人工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且能集中完成熔料、压铸、卸料及运输工作,并且安全高效的的箱包配件铸造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箱包配件铸造设备,包括机架及输送机,所述机架上设有熔料机、压铸模具、开模装置及卸料机械手,所述熔料机设有进料口及出料口,所述压铸模具包括定模及动模,所述定模上设有浇口及型腔,所述出料口通过浇口与型腔联通,所述开模装置与动模联动配合驱动压铸模具开合,所述卸料机械手包括安装架及抓夹装置,所述安装架与定模固定配合,该安装架上设有横向轨道及第一驱动件,所述抓夹装置包括移动平台及夹头机构,所述移动平台通过第一驱动件作用下与横向轨道滑移配合并在定模与输送机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移动平台上设有竖向轨道及第二驱动件,所述夹头机构通过第二驱动件作用下与竖向轨道滑移配合,所述夹头机构包括机械臂、夹头、驱动夹头翻转的第三驱动件及驱动夹头相对开合运动的第四驱动件,所述机械臂设置于竖向轨道内并与第二驱动件联动配合,所述夹头与机械臂铰接配合并通过第三驱动件作用下做翻转运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熔料机的出料口与压铸模具浇口联通,使得铸造材料进过熔料机热处理后,直接进入压铸模具,避免了操作人员接触熔料,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安全,当熔料在压铸模具中成型后,与动模联动配合的开模装置(例如气缸)驱动动模在机架上滑移远离定模,压铸模具打开,卸料机械手进行卸料工作。卸料机械手通过设置的横向轨 道及竖向轨道,使夹头机构能够在模具及卸料安防处之间灵活移动,夹头机构在竖向轨道中滑移,得以从模具的正上方直上直下进入或离开模具,方便了工作人员在模具四周活动,通过设置可以翻转的夹头,使得模具在开模过程中,只需打开到足以让夹头进入的间隙。夹头在进入上下模之间后,通过第三驱动件作用下与机械臂做翻转运动,便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调整夹头与被夹工件的位置,从而减少模具开模合模的时间及行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护了工人,防止工人在卸料过程中受伤。卸料机械手在夹出工件后,通过横向轨道和竖向轨道的移动,将工件夹送至输送机,经由输送机运输至收集地,完成一次完成的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夹头包括安装座、第一卡爪及第二卡爪,所述安装座朝向机械臂的一端设有第一翻转孔及第二翻转孔,所述第一翻转孔与机械臂铰接配合,所述第二翻转孔与第三驱动件铰接配合,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机械臂固定配合,所述第一卡爪及第二卡爪分别铰接设置于安装座上并同第四驱动件联动配合做相对开合运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座上设置的第一翻转孔及第二翻转孔,使得第三驱动件能够通过与第二翻转孔的联动配合,驱动安装座以第一翻转孔为旋转轴相对于机械臂进行翻转运动,并通过第四驱动件与第一卡爪及第二卡爪的配合,达到抓合物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卡爪及第二卡爪相互面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弹性夹片,所述弹性夹片包括夹片及弹性件,所述夹片分别与第一卡爪及第二卡爪铰接配合,所述弹性件为分别固定设置于夹片与第一卡爪之间及夹片与第二卡爪之间的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弹性夹片,使得第一卡爪及第二卡爪相对合拢抓夹物流时,弹性件在卡爪和夹片之间起到缓冲作用,不会损坏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第四驱动件包括第四气缸、第四活塞杆及设置于第一活塞杆上的楔形块,所述第四气缸固定设置于安装座与第一卡爪及第二卡爪铰接配合一端,所述第四活塞杆与第四气缸联动配合并设置于第一卡爪及第二卡爪之间,所述楔形块固定设置于第四活塞杆上且该楔形块与第一卡爪及第二卡爪做滑动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四气缸推拉第一活塞杆,第四活塞杆上楔形块的楔形面与第一卡爪及第二卡爪做滑动配合,第一卡爪及第二卡爪围绕铰接点,在楔形面作用下,与楔形面接触的一端相对分离,另一端相对靠近,第一卡爪及第二卡爪相对位置呈“八”字形,从而能够抓夹物流,当楔形块在第一活塞杆的推动下不再与第一卡爪及第二卡爪滑动配合时,物流不再受力,自然落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第三气缸、第三活塞杆及连接件,所述第三气缸与机械臂固定配合并与第三活塞杆联动配合,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与第三活塞 杆及安装座上的第一翻转孔铰接配合,所述第三气缸通过第三活塞杆及连接件驱动安装座翻转。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气缸推动第二活塞杆及连接件,与安装座形成连杆运动,从而驱动安装座平稳的翻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气缸及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气缸与安装架固定配合并与第一活塞杆联动配合,所述第一活塞杆与移动平台联动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气缸及第三活塞杆平稳的推动移动平台在横向轨道中滑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气缸及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气缸与移动平台固定配合并与第二活塞杆联动配合,所述第二活塞杆与夹头机构联动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气缸及第二活塞杆平稳的推夹头机构在竖向轨道中滑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输送机对应设置于夹头机构落料位置,该输送机上设有弹性接件槽,所述弹性接件槽包括槽体、弹性板及缓冲弹簧,所述槽体对应夹头机构落料位置设有槽口,所述弹性板设置于该槽口内,该弹性板与槽口底面之间设有缓冲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夹头机构落料位置设置弹性接件槽,防止工件落下时,碰撞输送带造损害,起到缓冲接件的作用,而且方便收集工件。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卸料机械手的结构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卸料机械手的分解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头机构的分解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头的结构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头的分解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具体的描述。

由附图1-8可知,本实施例为一种箱包配件铸造设备,包括机架7及输送机8,所述 机架7上设有熔料机71、压铸模具72、开模装置73及卸料机械手1,所述熔料机71设有进料口711及出料口712,所述压铸模具72包括定模721及动模722,所述定模721上设有浇口及型腔,所述出料口712通过浇口与型腔联通,所述开模装置73与动模722联动配合,所述卸料机械手1包括安装架2及抓夹装置3,所述安装架2与定模721固定配合,该安装架2上设有横向轨道21及第一驱动件22,所述抓夹装置3包括移动平台31及夹头机构4,所述移动平台31通过第一驱动件22作用下与横向轨道21滑移配合,所述移动平台31上设有竖向轨道32及第二驱动件33,所述夹头机构4通过第二驱动件33作用下与竖向轨道32滑移配合,所述夹头机构4包括机械臂41、夹头42、驱动夹头42翻转的第三驱动件43及驱动夹头42相对开合运动的第四驱动件44,所述机械臂41设置于竖向轨道32内并与第二驱动件33联动配合,所述夹头42与机械臂41铰接配合并通过第三驱动件43作用下做翻转运动。

通过将熔料机71的出料口711与压铸模具72浇口联通,使得铸造材料进过熔料机71热处理后,直接进入压铸模具72,避免了操作人员接触熔料,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安全,当熔料在压铸模具72中成型后,与动模联动配合的开模装置73(例如气缸)驱动动模在机架7上滑移远离定模,压铸模具72打开,卸料机械手1进行卸料工作。卸料机械手1通过设置的横向轨道21及竖向轨道32,使夹头机构4能够在模具及卸料安防处之间灵活移动,夹头机构4在竖向轨道32中滑移,得以从模具的正上方直上直下进入或离开模具,方便了工作人员在模具四周活动,通过设置可以翻转的夹头42,使得模具在开模过程中,只需打开到足以让夹头42进入的间隙。夹头42在进入上下模之间后,通过第三驱动件43作用下与机械臂41做翻转运动,便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调整夹头42与被夹工件的位置,从而减少模具开模合模的时间及行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护了工人,防止工人在卸料过程中受伤。卸料机械手1在夹出工件后,通过横向轨道21和竖向轨道32的移动,将工件夹送至输送机8,经由输送机8运输至收集地,完成一次完成的工序。

所述夹头42包括安装座421、第一卡爪422及第二卡爪423,所述安装座421朝向机械臂41的一端设有第一翻转孔4211及第二翻转孔4212,所述第一翻转孔4211与机械臂41铰接配合,所述第二翻转孔4212与第三驱动件43铰接配合,所述第三驱动件43与机械臂41固定配合,所述第一卡爪422及第二卡爪423分别铰接设置于安装座421上并同第四驱动件44联动配合做相对开合运动。

通过安装座421上设置的第一翻转孔4211及第二翻转孔4212,使得第三驱动件43能够通过与第二翻转孔4212的联动配合,驱动安装座421以第一翻转孔4211为旋转轴相对 于机械臂41进行翻转运动,并通过第四驱动件44与第一卡爪422及第二卡爪423的配合,达到抓合物流的目的。

所述第一卡爪422及第二卡爪423相互面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弹性夹片51,所述弹性夹片51包括夹片51及弹性件52,所述夹片51分别与第一卡爪422及第二卡爪423铰接配合,所述弹性件52为分别固定设置于夹片51与第一卡爪422之间及夹片51与第二卡爪423之间的弹簧。

通过设置弹性夹片51,使得第一卡爪422及第二卡爪423相对合拢抓夹物流时,弹性件52在卡爪和夹片51之间起到缓冲作用,不会损坏物料。

第四驱动件44包括第四气缸、第四活塞杆及设置于第一活塞杆上的楔形块441,所述第四气缸固定设置于安装座421与第一卡爪422及第二卡爪423铰接配合一端,所述第四活塞杆与第四气缸联动配合并设置于第一卡爪422及第二卡爪423之间,所述楔形块441固定设置于第四活塞杆上且该楔形块441与第一卡爪422及第二卡爪423做滑动配合。

通过第四气缸推拉第一活塞杆,第四活塞杆上楔形块441的楔形面与第一卡爪422及第二卡爪423做滑动配合,第一卡爪422及第二卡爪423围绕铰接点,在楔形面作用下,与楔形面接触的一端相对分离,另一端相对靠近,第一卡爪422及第二卡爪423相对位置呈“八”字形,从而能够抓夹物流,当楔形块441在第一活塞杆的推动下不再与第一卡爪422及第二卡爪423滑动配合时,物流不再受力,自然落下。

所述第三驱动件43包括第三气缸、第三活塞杆及连接件431,所述第三气缸与机械臂41固定配合并与第三活塞杆联动配合,所述连接件431两端分别与第三活塞杆及安装座421上的第一翻转孔4211铰接配合,所述第三气缸通过第三活塞杆及连接件431驱动安装座421翻转。

通过第三气缸推动第二活塞杆及连接件431,与安装座421形成连杆运动,从而驱动安装座421平稳的翻转。

所述第一驱动件22包括第一气缸及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气缸与安装架2固定配合并与第一活塞杆联动配合,所述第一活塞杆与移动平台31联动配合。

通过第一气缸及第三活塞杆平稳的推动移动平台31在横向轨道21中滑移。

所述第二驱动件33包括第二气缸及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气缸与移动平台31固定配合并与第二活塞杆联动配合,所述第二活塞杆与夹头机构4联动配合。

通过第二气缸及第二活塞杆平稳的推夹头机构4在竖向轨道32中滑移。

所述的输送机8对应设置于夹头机构4落料位置,该输送机8上设有弹性接件 槽,所述弹性接件槽包括槽体81、弹性板82及缓冲弹簧83,所述槽体81对应夹头机构落料位置设有槽口811,所述弹性板82设置于该槽口811内,该弹性板82与槽口811底面之间设有缓冲弹簧83。

在夹头机构4落料位置设置弹性接件槽,防止工件落下时,碰撞输送带造损害,起到缓冲接件的作用,而且方便收集工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