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线镀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4564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线镀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线镀膜装置,属于铜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向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迈进,铜在生产建设、人们生活以及高新技术上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铜作为电的优良导体,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导热体和导电体;又由于铜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和电子迁移特性,纯铜丝制作的编织袋和绞线被广泛应用于低压电器产品中。

由于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受潮湿环境和温度影响,铜及其合金在空气中的氧化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铜线表面镀膜,通过铜线表面的一层保护膜可起到隔离氧气的作用,避免铜线发生氧化反应。但目前使用的镀膜装置存在镀膜效率低、膜覆盖不均匀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铜线镀膜装置,该镀膜装置镀膜效率高,膜覆盖均匀。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铜线镀膜装置,其包括底板、透明玻璃罩和真空装置连接结构,所述透明玻璃罩放置在所述底板上,与所述底板活动连接,所述真空装置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下端,并与穿过所述底板与所述透明玻璃罩内部连通,所述透明玻璃罩内设有蒸发源坩埚和钢丝固定板,所述蒸发源坩埚连接在加热装置上,所述加热装置连接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架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两个所述支撑杆上端的外侧均连接电机,两个所述支撑杆上端的内侧均通过连接轴连接到对应的钢丝固定板,所述钢丝固定板为圆形,其边缘均匀分布着多个缺口,钢丝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钢丝固定板的缺口上,所述电机和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到外部的中控装置,所述真空装置连接结构连接到外部的真空装置。

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均连接接线口,所述接线口穿过所述底板,从所述底板的下端连接到外部的真空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支撑架、所述支撑杆、所述电机和所述连接轴均设置在所述透明玻璃罩内。

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电机相连接,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连接轴旋转,进而带动所述钢丝固定板旋转。

所述蒸发源坩埚设置在两个所述钢丝固定板之间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铜线镀膜装置采用真空环境下蒸汽镀膜,铜线固定在两个铜丝固定板之间,且通过电机的作用不断旋转,使得膜覆盖均匀,保证了镀膜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一种铜线镀膜装置的铜丝固定板上可同时固定多条铜线,大大提高了镀膜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一种铜线镀膜装置的玻璃罩为活动连接式,取下玻璃罩后边可直接对内部进行操作,便于铜线安装和拆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铜线镀膜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铜线镀膜装置的钢丝固定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底板,2为透明玻璃罩,3为真空装置连接结构,4为蒸发源坩埚,5为钢丝固定板,6为加热装置,7为支撑架,8为支撑杆,9为电机,10为连接轴,11为缺口,12为接线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一种铜线镀膜装置,其包括底板1、透明玻璃罩2和真空装置连接结构3,透明玻璃罩2放置在底板1上,真空装置连接结构3连接在底板1的下端,与底板1活动连接,真空装置连接结构3连接在底板1的下端,并与穿过底板1与透明玻璃罩2内部连通,透明玻璃罩2内设有蒸发源坩埚4和钢丝固定板5,蒸发源坩埚4连接在加热装置6上,加热装置6连接在支撑架7上,支撑架7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支撑架7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支撑杆8,支撑杆8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两个支撑杆8上端的外侧均连接电机9,两个支撑杆8上端的内侧均通过连接轴10连接到对应的钢丝固定板5,钢丝固定板5为圆形,其边缘均匀分布着多个缺口11,钢丝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钢丝固定板5的缺口11上,电机9和加热装置6电连接到外部的中控装置,外部的中控装置对电机9和加热装置6的控制属于现有公知技术,外部的中控装置、电机9和加热装置6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此不再赘述,真空装置连接结构3连接到外部的真空装置,真空装置如何通过真空装置连接结构3对透明玻璃罩2内进行抽真空也属于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支撑架7和支撑杆8的下端均连接接线口12,接线口12穿过底板1,从底板1的下端连接到外部的真空装置。

加热装置6、支撑架7、支撑杆8、电机9和连接轴10均设置在透明玻璃罩 2内。

连接轴10与电机9相连接,电机9带动连接轴10旋转,进而带动钢丝固定板5旋转。

蒸发源坩埚4设置在两个钢丝固定板5之间的下端。

运行时,真空装置通过真空装置连接结构3对透明玻璃罩2内进行抽真空,透明玻璃罩2内为真空时,外部的中控装置控制加热装置6对蒸发源坩埚4进行加热,使得蒸发源挥发,同时外部的中控装置控制电机9起到,使其通过连接轴 10带动带动钢丝固定板5进行转动,使得钢丝镀膜均匀。

尽管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