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聚丙烯与波纤共混的酸洗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0651发布日期:2018-07-18 00:2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酸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高分子聚丙烯与波纤共混的酸洗槽。



背景技术:

钢板在加工过程中经过热处理步骤时,会在钢板的表面上形成氧化层,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酸洗的方式对钢板上的氧化皮进行清除。

公告号为CN20271785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酸酸洗槽,它主要由若干耐腐蚀材料制成的槽体依次连接构成,相邻槽体之间设置连接槽,用于防止酸液的串级,每一槽体两端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设有溢流堰,所述槽体中部垂直于带材运行方向设有沉浸辊,用于下压待酸洗的带材。

上述专利中通过在槽体的内侧壁或底部设置耐磨块,通过耐磨块用于隔离槽体与带材,带材在传输的过程中始终与耐磨块接触并对耐磨块造成磨损,长此以往需要对耐磨块进行更换,而上述专利中对于耐磨块的固定方式使得耐磨块与槽体之间难以实现分离,从而造成操作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分子聚丙烯与波纤共混的酸洗槽,该酸洗槽能实现槽体与第一耐磨块之间的便捷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分子聚丙烯与波纤共混的酸洗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内底部分布有若干的第一耐磨块,所述槽体的内底部设有扣合第一耐磨块一侧壁且限制其沿槽体的高度方向实现移动的扣合块,所述槽体的内底部设有抵触第一耐磨块背对扣合块一侧壁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有压持第一耐磨块且限制其沿槽体的高度方向实现移动的压持块,所述压持块抵触限位块的位置设有嵌设进限位块的凸出部,所述压持块与第一耐磨块之间穿设有用于固定两者的定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耐磨块放置在限位块与扣合块之间,第一耐磨块的一侧壁被限位块限位、另一侧壁被扣合块扣合,从而实现对第一耐磨块的纵向限位,压持块压持第一耐磨块并使凸出部嵌设进限位块,通过凸出部配合限位块用于实现对压持块的横向限位,在通过定位件与压持块和第一耐磨块三者之间形成的摩擦力,用于实现压持块与第一耐磨块之间的固定。当要对第一耐磨块进行更换时,将定位件拔出实现压持块与第一耐磨块之间的分离,就能实现槽体与第一耐磨块的便捷分离。

进一步设置为:包括设置于压持块且供定位件插设的插孔,所述定位件插设于压持块且未凸出于压持块表面,所述压持块上设有连通插孔且用于将定位件拔出插孔的扩口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种设置使得定位件的存在不会影响带材的正常传输,并通过扩口部的设置在压持块与定位件的外侧壁之间形成间距,实现定位件与压持块之间的分离。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件外侧壁对应于扩口部的位置设有受力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力环槽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能更好的对定位件施加作用,实现定位件与压持块之间的分离。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件的形状为圆台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种设置能使定位件与压持块之间的分离更加便捷。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体的内侧壁且靠近于槽体底部的位置设有插槽,所述插槽沿带材的传输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插槽内设有沿槽体的高度方向插设进插槽的第二耐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耐磨块插设进插槽内,用于实现第二耐磨块在槽体内侧壁上的固定,使得带材在传输的过程中不会与槽体的侧壁发生接触,对槽体的侧壁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体外侧壁靠近于槽体开口的位置设有向外延伸的延边,所述槽体的外侧壁设有加强边,所述加强边的一端连接于延边、另一端连接于槽体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边的设置用于增加槽体侧壁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体的内底部沿带材的传输方向设置为V字形,所述槽体的侧壁设有进流管与出流管,所述出流管的内侧壁与槽体内底部的最低位置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种设置使得槽体内部的液体能更好的通过出流管排出槽体,使得液体的排放更加流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边朝向槽体开口的一面设有围绕于槽体开口设置的储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体盖设于储水槽的位置并在储水槽内部注入液体,从而提升盖体与槽体之间盖合的密封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体内底部与槽体内侧壁之间的连接位置设有加强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条的设置用于增加槽体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体内底部靠近槽体进口端与槽体出口端的位置均设有挡沿,所述挡沿与槽体内底部之间设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沿的设置在槽体的内部能形成一个储存腔,从而对带材进行更好的酸洗,并通过加强筋的设置用于增加挡沿与槽体之间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扣合块、限位块、压持块与定位件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耐磨块与槽体之间的分离更加便捷;并通过加强边与加强条的设置用于提升槽体的结构强度,并在储水槽的设置下实现盖体与槽体之间的更好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示扣合块、第一耐磨块与限位块的连接关系)。

图中:1、槽体;2、第一耐磨块;3、扣合块;4、限位块;5、压持块;6、凸出部;7、定位件;8、插孔;9、扩口部;10、受力环槽;11、插槽;12、第二耐磨块;13、延边;14、加强边;15、进流管;16、出流管;17、储水槽;18、加强条;19、挡沿;20、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和图2,一种高分子聚丙烯与波纤共混的酸洗槽,包括带有两侧壁且开口朝上设置的槽体1,槽体1外侧壁且靠近开口的位置设有向外延伸的延边13,延边13朝向槽体1开口方向的一面开设有围绕于槽体1开口的储水槽17;槽体1外侧壁固定设有竖直设置的加强边14,加强边14的一端与延边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槽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加强边14沿槽体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槽体1的外侧壁分别固定设有进流管15和出流管16。槽体1的内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设有挡沿19,挡沿19的两端分别与槽体1的两侧壁固定连接,挡沿19与槽体1的内底部之间固定设有加强筋20,加强筋20沿挡沿19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槽体1的内侧壁与槽体1的内底部之间固定设有加强条18,加强条18沿槽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槽体1的材料是通过高分子聚丙烯与波纤通过共混的工艺制成。

槽体1的内底部沿槽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为V字形,出流管16的内侧壁抵触在槽体1内底部的最低位置,槽体1的内侧壁且靠近于槽体1的底部位置固定设有竖直的插槽11,插槽11沿槽体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插槽11内沿竖直方向插设有第二耐磨块12,第二耐磨块12的截面形状为T字形。

槽体1内底部固定设有扣合块3,扣合块3的截面形状为直角形,槽体1内底部位于扣合块3的一侧固定设有限位块4,限位块4与扣合块3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限位块4与扣合块3之间放置有截面形状为T字形的第一耐磨块2。限位块4上放置有压持第一耐磨块2的压持块5,压持块5抵触限位块4的位置设有嵌设进限位块4的凸出部6;压持块5上设有插孔8,插孔8上插设有嵌设进第一耐磨块2的定位件7,定位件7的形状为圆台形。当定位件7插设进插孔8时,通过静摩擦力实现压持块5、第一耐磨块2与定位件7三者之间的固定且定位件7的端面与压持块5的表面持平。插孔8靠近压持块5上表面的位置向外扩口设置形成所述的扩口部9,定位件7外侧壁位于扩口部9的位置设有受力环槽10。第一耐磨块2与第二耐磨块12的材料可为聚乙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