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板状构件和开口构件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40763发布日期:2018-10-23 22:1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板状构件和开口构件。



背景技术:

通常,从功能性、美观性的观点出发,要求至少一部分具有开口部等的玻璃、小片状的玻璃。

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如下方法:使用具备磨石的钻头对弯曲玻璃的一部分进行机械切削从而在玻璃上制作开口部。

在专利文献2中示出了如下方法:在玻璃中除了想要形成通孔的部位以外的部位形成具有耐化学品性的掩蔽层,通过化学品处理将未形成掩蔽层的部位的玻璃溶解,从而制作开口部的方法或得到大量小片状的玻璃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号第2016/1367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59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1,使具备磨石的钻头与玻璃接触,机械切削玻璃的厚度的量,从而制作开口部。在想要形成开口部的区域为大面积的情况下,使磨石的整个接触面与玻璃接触并进行切削。在这种情况下,磨石与玻璃的接触面积增大,因而摩擦力也增大,因此具备磨石的钻头的振动在玻璃的大范围内传播,经常发生破损。特别是对于厚度薄的玻璃而言,强度低,更容易发生破损,因此,难以形成开口部。

另一方面,根据专利文献2,首先以覆盖除了想要形成开口部的期望的部位以外的部位的方式形成掩蔽层。开口部的制作利用含有氢氟酸的蚀刻水溶液来实施。此时,根据蚀刻水溶液的接触状态,开口的形状容易受到影响,不能在玻璃上形成精度高的开口。此外,由于具有形成掩蔽层的工序,因此工序复杂。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且高精度地制作开口构件或板状小片的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该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板状构件和最终得到的开口构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构成而实现。

(1)一种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除去板状构件中的第一隆起部,所述板状构件具有:在第一主面上成为凸部且在第二主面上与上述凸部对应的部分成为凹部的、在俯视时为线状的第一隆起部;和与第一隆起部连接的支撑部。

(2)如(1)所述的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使用磨石的磨削而除去第一隆起部。

(3)如(1)或(2)所述的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使用磨粒的研磨而除去第一隆起部。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利用固定构件将上述板状构件的第二主面固定的状态下实施第一隆起部的除去。

(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第一隆起部在俯视时是环形的。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第一隆起部包含基底部和突起部。

(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真空成形法形成第一隆起部。

(8)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压制成形法形成第一隆起部。

(9)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第一隆起部的厚度为5mm以下。

(10)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第一隆起部的厚度小于上述支撑部的厚度。

(11)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第一隆起部的厚度相对于上述支撑部的厚度为90%以下。

(12)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加工构件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一隆起部。

(13)如(12)所述的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两个以上的第一隆起部彼此的最小接近距离为10mm以下。

(14)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板状构件包含玻璃。

(15)一种板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构件具有:在第一主面上成为凸部且在第二主面上与上述凸部对应的部分成为凹部的、在俯视时为线状的第一隆起部;与第一隆起部连接的支撑部;和对准标记。

(16)如(15)所述的板状构件,其中,第一隆起部包含基底部和突起部。

(17)如(15)或(16)所述的板状构件,其中,第一隆起部的厚度为5mm以下。

(18)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状构件,其中,第一隆起部的厚度小于上述支撑部的厚度。

(19)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状构件,其中,第一隆起部的厚度相对于上述支撑部的厚度为90%以下。

(20)如(15)~(19)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状构件,其中,上述板状构件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一隆起部。

(21)如(20)所述的板状构件,其中,上述两个以上的第一隆起部彼此的最小接近距离为10mm以下。

(22)如(15)~(21)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状构件,其中,第一隆起部在俯视时是环形的。

(23)如(15)~(22)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状构件,其中,上述板状构件包含玻璃。

(24)一种开口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构件在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的板上具有开口部和形成并保持所述开口部的结构部,由上述开口部的端面形成的俯视投影形状在第一主面侧与在第二主面侧不同。

(25)如(24)所述的开口构件,其中,形成如下关系:由上述开口部的第一主面侧端面形成的俯视端面形状包含在由上述开口部的第二主面侧端面形成的俯视端面形状内。

(26)如(24)或(25)所述的开口构件,其中,在上述板的第一主面侧具有相对于上述板突出的基底部,上述开口部位于上述基底部上。

(27)如(24)~(26)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口构件,其中,上述结构部的厚度为5mm以下。

(28)如(27)所述的开口构件,其中,上述开口部为两个以上,上述两个以上的开口部的最小接近距离为10mm以下。

(29)如(24)~(28)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口构件,其中,上述板包含玻璃。

(30)如(29)所述的开口构件,其中,上述板的两个主面中的任一主面具有压应力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且高精度地制作开口构件或板状小片的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该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板状构件和最终得到的开口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板状构件的例子,(a)为从第一主面观察时的俯视图、(b)为I-I部分剖视图、(c)为曲线部具有平坦部的例子。

图2(a)和图2(b)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板状构件的从第一主面观察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口构件的例子,(a)为从第一主面观察时的俯视图、(b)为III-III部分剖视图、(c)为开口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板状小片的例子,(a)为从第一主面观察时的俯视图、(b)为IV-IV部分剖视图、(c)为板状小片的俯视投影图。

图5(a)是示出准备成形模具的工序的示意图,图5(b)是示出对成形模具进行预热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6(a)是示出将板载置在预热后的成形模具上并利用约束夹具(拘束治具)将板固定的工序的示意图,图6(b)是示出使板升温至成形温度后对板进行成形从而得到板状构件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7(a)是示出将板状构件冷却的工序的示意图,图7(b)是示出将板状构件从成形模具脱模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8(a)~图8(c)是对通过除去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板状构件的在厚度方向剖视时如图8(a)所示的第一隆起部而形成如图8(b)或图8(c)所示的剖视形状的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9(a)和图9(b)是对使用工具除去板状构件的第一隆起部的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0(a)~图10(c)是对通过除去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板状构件的在厚度方向剖视时如图10(a)所示的第一隆起部而形成如图10(b)或图10(c)所示的剖视形状的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1(a)和图11(b)是对通过除去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板状构件的在厚度方向剖视时如图11(a)所示的第一隆起部而形成如图11(b)所示的剖视形状的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2(a)~图12(d)是对实施例1的由板状构件制造开口构件的方法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3(a)~图13(d)是对实施例2的由板状构件制造开口构件的方法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4(a)~图14(c)是对实施例3的由板状构件制造开口构件的方法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5(a)为图14(a)的XVa-XVa部分剖视图、图15(b)为图14(b)的XVb-XVb部分剖视图、图15(c)为图14(c)的XVc-XVc部分剖视图。

图16(a)~图16(c)是对实施例4的板状构件(图16(a))、所得到的开口构件的俯视图(图16(b))和所得到的开口构件的使用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16(c))。

图17(a)和图17(b)是实施例5的板状构件(图17(a))和所得到的开口构件的俯视图(图17(b))。

附图标记

1 板 1a 第一主面

1b 第二主面 21 成形模具

211 成形面 2111 底面

2113 侧面 2115 上表面

2117 排气孔 23 基台

25 抽吸路径 27 约束件

3 板状构件 3a 第一主面

3b 第二主面 31 第一隆起部

311 突起部 3111 顶部

3113 侧面部 313 基底部

3131 平坦部 3133 侧面部

33 支撑部 331 除去部

333 结构部 35 对准标记

351 第一对准标记 353 第二对准标记

4 加热器

5 加工构件 5a 第一主面

5b 第二主面 51 板状小片

515 端面 53 开口构件

531 开口部 533 结构部

535 端面 537 基底部

539 活动部 551 玻璃制构件

553 异种材质构件

6 工具 61 研磨加工部

8 固定构件 81 固定底座

83 糊剂

9 电子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工构件的制造方法、板状构件和开口构件详细地进行说明。

<板状构件3>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板状构件3如图1~图2所示,由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的板1制作。本实施方式的板状构件3具有近似矩形形状,具备沿XY方向排列配置的一个以上的第一隆起部31、与第一隆起部31的周缘部连接的支撑部33、和能够用作定位或切割线的对准标记35。板状构件3以俯视时为近似矩形形状的形式进行说明,但是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多边形,没有特别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板状构件3的一边延伸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该一边邻接且正交的另一边延伸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X方向和Y方向正交的方向(从第二主面3b向第一主面3a的方向)设为Z方向。

[板1]

板1具有第一主面1a和第二主面1b(参见图6(a))。对于本构成的板1而言,第一主面1a和第二主面1b相互平行,但是并不一定需要是平行的。板1并不限于平板,也可以为具有与第一隆起部31不同的弯曲部的弯曲板。需要说明的是,“弯曲部”为其平均曲率半径并非无限大的部分,具体而言是指平均曲率半径为5000mm以下的部位。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为板1的整个面弯曲的形状。

作为板1,可以列举:玻璃、陶瓷、树脂、木材、金属等的板,优选玻璃。作为玻璃,除了无色透明的非晶玻璃以外,还可以列举结晶化玻璃、有色玻璃等。利用后述的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对于厚度薄的玻璃等强度低的脆性材料,可以有效地得到形成有开口部的开口构件53,并且可以一次得到大量的板状小片51。

在板1为玻璃的情况下,作为其厚度T,优选为0.2mm以上。如果为具有该下限值以上的厚度的玻璃,则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后述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可以有效地得到形成有开口部的开口构件53,并且可以一次得到大量的板状小片。作为玻璃的厚度T,更优选为0.4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mm以上,特别优选为0.7mm以上。

厚度T的上限值优选为5mm以下。在超过上限值的厚度T的情况下,形成第一隆起部31的工序的负荷升高,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除去第一隆起部31的工序的负荷也升高。板1的厚度T为上限值以下时,具有如下优点:能够轻量化,可以得到兼具高强度和良好的质感的板状构件3和加工构件5。作为玻璃的厚度T,更优选为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以下,特别优选为2m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板1而言,无论是否是平滑的,可以使用预先通过蚀刻、涂布而形成有防眩处理层的基板。另外,并不限于防眩处理层,可以具有用于在后述的成形工序中容易从成形模具脱模的脱模层,也可以具有减反射处理层。

[第一隆起部31]

第一隆起部31以在板状构件3的厚度方向剖视时在第一主面3a上成为凸部且在第二主面3b上与该凸部对应的部分成为凹部的方式形成。第一隆起部31可以通过后述的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简单地除去,从而能够由板状构件3有效地制作具有开口部的开口构件53。另外,可以由板状构件3一次得到大量的板状小片51。第一隆起部31优选通过对板1进行加热成形而形成。

第一隆起部31优选在板状构件3的厚度方向剖视时由第一主面3a形成的曲线C1和由第二主面3b形成的曲线C2(以下,一般也记为“曲线C”)具有极值。图1(b)示出图1(a)的板状构件3的I-I部分剖视图。图1(b)中,曲线C1和C2为向Z轴正方向凸起的抛物线状的曲线。曲线C1和C2具有各自达到极大值的顶点M1和顶点M2(以下,一般也记为“顶点M”)。在曲线C1和曲线C2中,极值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制,每一处第一隆起部31,优选为1个以上且5个以下。这是因为: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减少第一隆起部31的除去量,能够有效地制作加工构件5。极值的个数更优选为1个以上且3个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个。

顶点M1处的曲率半径优选为0.05mm以上。这是因为:在通过后述的加热成形而形成第一隆起部31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作为板1的玻璃、所使用的模具的破损,可以有效地得到板状构件3。顶点M1处的曲率半径更优选为0.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mm以上。

顶点M1处的曲率半径优选为5mm以下。这是因为: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减少第一隆起部31的除去量,可以有效地得到加工构件5。顶点M1处的曲率半径更优选为3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下。

顶点M2处的曲率半径优选为0.05mm以上。这是因为:在通过后述的加热成形而形成第一隆起部31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作为板1的玻璃、所使用的模具的破损,能够有效地得到板状构件3。顶点M2处的曲率半径更优选为0.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mm以上。

顶点M2处的曲率半径优选为5mm以下。这是因为: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减少第一隆起部31的除去量,可以有效地得到加工构件5。顶点M2处的曲率半径更优选为3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下。

在曲线C的最高点具有平坦部的情况下,如图1(c)所示,可以将平坦部的中点作为顶点M。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第一主面3a侧平坦部的宽度W1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制,宽度W1优选为10mm以下。这是因为: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减少第一隆起部31的除去量,可以有效地得到加工构件5。宽度W1更优选为8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

作为第二主面3b侧平坦部的宽度W2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制,宽度W2优选为10mm以下。这是因为: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减少第一隆起部31的除去量,可以有效地得到加工构件5。宽度W2更优选为8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平坦部的宽度W1和W2设为如下距离:连接在板状构件3的厚度方向剖视时在各自的主面上、在包含平坦部的曲线C中高度开始沿Z方向变化的边界点彼此的两点间的距离。图1(c)中,宽度W1为点P1a与点P2a之间的距离,宽度W2为点P1b与点P2b之间的距离。

将构成板状构件3的支撑部33的第二主面3b高度设为Z=0、将从第二主面3b向第一主面3a的方向设为Z为正方向时,顶点M2高度优选高于支撑部33的第一主面3a。在这种情况下,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在除去第一隆起部31时,能够容易地形成开口部531。此外,即使没有对开口部的端面535进行处理,也形成平滑的端面,能够抑制成为破裂的起点的裂纹。

自支撑部33的第二主面3b起算的顶点M2的高度优选为板1的厚度T的4倍以下。这是因为: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在除去第一隆起部31时,能够容易地形成开口部531。顶点M2的高度更优选为板1的厚度T的3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倍以下。

自支撑部33的第二主面3b起算的顶点M2的高度优选为板1的厚度T的1.02倍以上。这是因为: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在除去第一隆起部31时,能够与第一隆起部31的成形精度、第一隆起部31的除去精度无关地、可靠地形成开口部531。顶点M2的高度优选为板1的厚度T的1.05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1倍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使用后述的支撑部33的厚度t代替板1的厚度T。

第一隆起部31在从第一主面3a侧观察的俯视时为线状。通过将第一隆起部31形成为线状,可以通过后述的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简单地除去,能够减小作业负荷。此外,在板状构件3的厚度薄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对第一隆起部31进行磨削或研磨时所使用的工具与板状构件3的接触面积。由此,即使对于强度低的脆性材料,也能够有效地制作加工构件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第一隆起部31的剖视形状、宽度是指与以线状延伸的第一隆起部3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其宽度。

第一隆起部31优选在从第一主面侧3a观察的俯视时是环形的。通过将第一隆起部31形成为环形的,在利用后述的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除去第一隆起部31的情况下,也能够除去被第一隆起部31包围的部位,能够有效地制作开口构件53。另外,通过将第一隆起部31形成为环形作为期望的形状,能够制作期望的形状的开口部531,能够确保高加工性。

作为第一隆起部31的厚度t’,优选为0.2mm以上。如果为小于该下限值的厚度,则如果材质为玻璃等脆性材料,则容易产生裂纹的起点,板状构件3容易破裂。作为第一隆起部31的厚度t’,更优选为0.4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mm以上,特别优选为0.7mm以上。

第一隆起部31的厚度t’的上限值优选为5mm以下。在超过上限值的厚度t’的情况下,在后述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除去第一隆起部31的负荷升高。第一隆起部31为上限值以下时,具有如下优点:能够降低除去第一隆起部31的负荷,可以得到兼具高强度和良好的质感的板状构件3和加工构件5。作为第一隆起部31的厚度t’,更优选为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以下,特别优选为2m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隆起部31的厚度t’是第一隆起部31的一个主面的任意点处的、对该点处的切线引法线时的、到另一个主面的距离。

第一隆起部31的厚度t’优选小于支撑部33的厚度t。通过使第一隆起部31的厚度t’小于支撑部33的厚度t,可以通过后述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简单地除去,能够减小作业负荷。第一隆起部31的厚度t’相对于支撑部33的厚度t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8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下。

第一隆起部31的厚度t’相对于支撑部33的厚度t优选为30%以上。由此,在后述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不会由于研磨磨削作业而产生遍及板状构件3整体的裂纹等,能够有效地制作加工构件5。第一隆起部31的厚度t’相对于支撑部33的厚度t更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

第一隆起部31的第一主面3a侧的宽度w1优选为0.5mm以上。这是因为:在通过加热成形而形成第一隆起部31从而制作板状构件3的情况下,使板状构件3从所使用的模具脱模时,能够抑制第一隆起部31的破损,可以有效地得到板状构件3。宽度w1更优选为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

宽度w1优选为10mm以下。这是因为: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减少第一隆起部31的除去量,可以有效地得到加工构件5。另外,在得到板状小片51的情况下,能够增加每单位面积的个数,可以有效地得到板状小片51。宽度w1更优选为8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

第一隆起部31的第二主面3b侧的宽度w2优选为0.5mm以上。这是因为:在通过加热成形而形成第一隆起部31从而制作板状构件3的情况下,在使板状构件3从所使用的模具脱模时,能够抑制第一隆起部31的破损,可以有效地得到板状构件3。宽度w2更优选为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

宽度w2优选为10mm以下。这是因为: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减少第一隆起部31的除去量,可以有效地得到开口构件53。另外,在得到板状小片51的情况下,能够增加每单位面积的个数,可以有效地得到板状小片51。宽度w2更优选为8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隆起部31的宽度w1和w2设为如下距离:在板状构件3的厚度方向剖视时在各自的主面上的、相对于连接接近第一隆起部31的两侧的支撑部33彼此的假想线、高度开始沿Z方向变化的曲线C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图1(b)中,宽度w1为点p1a与点p2a之间的距离,宽度w2为点p1b与点p2b之间的距离。

在引穿过第一隆起部31的顶点M的与Z轴平行的垂线L时,板状构件3的板厚方向剖视时的第一隆起部31的形状可以为左右对称的也可以为不对称的。

由支撑部33的点p1a或点p2a处的切线与从点p1a或点p2a向第一隆起部31的第一主面3a引的切线形成的角中,在第一主面3a侧形成的角度优选大于90°,更优选为100度以上。这是因为:在所得到的开口构件53的第一主面5a侧组装胶粘剂等固定构件、触摸感应器等其它构件时、进行印刷等装饰等时,能够使开口保持得较大,因此容易处理,能够提高成品率。

由支撑部33的点p1b或点p2b处的切线与从点p1b或点p2b向第一隆起部31的第二主面3b引的切线形成的角中,在第一主面3a侧形成的角度优选大于90°,更优选为100度以上。这是因为:在所得到的开口构件53的第二主面5b侧印刷字符等、装饰防眩层等、与其它构件贴合时,能够抑制不均或渗出(にじみ)、空气的裹入。另外,将所得到的开口构件53用作电子设备等的按钮时,能够减小俯视时的投影面积,能够避免与相邻的框架构件或其它构件的不必要的接触,能够抑制损伤或破坏。

第一隆起部31在同一板状构件3内可以为两个以上。由此,在后述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一次研磨磨削作业,能够除去多个第一隆起部31,能够有效地制作具有多个开口的开口构件53和多个板状小片51。

在存在两个以上第一隆起部31的情况下,这些第一隆起部31各自的顶点彼此的距离N没有特别限制,但是,第一隆起部彼此最接近处的、第一隆起部各自的顶点彼此的距离N优选为10mm以下。支撑部33中成为结构部333的部分与板状构件3整体的强度相关。距离N越短,则成为越细的结构部333,板状构件3整体的强度也越降低,因此,现有的方法中会使细的结构部333破损,不能形成具有细的结构部333的加工构件5。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即使对于细的结构部333而言,也能够不产生负荷地除去第一隆起部31,因此可以简便且有效地得到具有细的结构部333的开口构件53。第一隆起部彼此最接近处的、第一隆起部各自的顶点彼此的距离N更优选为8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

关于第一隆起部彼此最接近处的、第一隆起部各自的顶点彼此的距离N的下限值,优选为0.2mm以上。对于小于下限值的细的结构部333而言,即使在本发明的后述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形成开口构件53,也不能确保开口构件53本身的强度,难以用作最终产品。第一隆起部彼此最接近处的、第一隆起部各自的顶点彼此的距离N更优选为0.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上。

[支撑部33]

支撑部33与第一隆起部31相邻并连接,为板状构件3的构成的一部分。支撑部33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被除去,分为在根据需要进行加工时成为板状小片51的除去部331和构成最终得到的开口构件53的结构部533的结构部333。

支撑部33的厚度t优选为板1的厚度T以下。

厚度t优选为0.2mm以上。如果为具备该下限值以上的厚度的支撑部33,则利用后述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能够有效地形成开口构件53、板状小片51。另外,也能够确保最终得到的加工构件5的强度。作为支撑部33的厚度t,更优选为0.4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mm以上,特别优选为0.7mm以上。

厚度t优选为5mm以下。支撑部33的厚度t为上限值以下时,能够轻量化,可以得到兼具高强度和良好的质感的加工构件5。作为支撑部的厚度t,更优选为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以下,特别优选为2m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部33的厚度t为板状构件3的Z方向的距离,可以设为在板状构件3的厚度方向剖视时、对一个主面的切线引法线时的、在该法线上从一个主面到另一个主面的距离的平均值。

对于支撑部33而言,在板状构件3的厚度方向剖视时可以保持板1的形状,也可以从板1的形状变形。例如可以如下适当变形:在支撑部33的第一主面3a保持板1的形状的同时使支撑部33的第二主面3b的一部分弯曲等。例如,支撑部33的第二主面3b的变形可以在制作第一隆起部31时的成形工序中实施,也可以在形成开口构件53后通过研磨磨削等对开口部531的端面535进行处理而实施,没有特别限制。

[对准标记35]

对准标记35具有在本发明的后述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用于板状构件3的切割或加工的对齐功能、用于对正反面或商品批次(商品ロット)进行确认的功能。图1(a)中,第一对准标记351和第二对准标记353形成在板状构件3的外缘侧。

对准标记35可以以低于板状构件3的第一主面3a的高度的方式形成(例如,在板状构件3的第一主面3a上形成凹部)。在后述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在通过研磨、磨削等而除去第一隆起部31时,有时以高于第一主面3a的方式形成的对准标记35也被削掉。通过将对准标记35形成在低于第一主面3a的高度的位置,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对准标记35可以以高于板状构件3的第一主面3a的高度的方式形成(例如,在板状构件3的第一主面3a上形成凸部)。在后述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对准标记35进行定位后,在通过研磨或磨削等而除去第一隆起部31时,能够与第一隆起部31的除去一起除去对准标记35。由此,成为具有定位这样的作用、并且在后续工序中能够除去的对准标记35,能够使得最终产品中不残留对准标记35。

对准标记35可以如图1(a)的第一对准标记351和第二对准标记353那样形成两个以上。在多个后续工序中可以在适合于各个工序的对准标记35处进行定位等。

对准标记35可以通过对板1、板状构件3进行加工而形成。例如,可以在通过对板1进行后述的加热成形而形成第一隆起部31时形成对准标记35。另外,可以在所得到的板状构件3上通过之后的印刷、激光加工等而形成对准标记35。

在对板1通过进行加热成形而赋予对准标记35的情况下,例如通过预先在所使用的模具上形成钩状的凸部,由此转印至板1上,可以在板状构件3上得到成为钩状的凹部的第二对准标记353。另外,在加热成形中使用真空成形的情况下,将在所使用的模具上形成的排气孔转印至板1上,可以在板状构件3上得到成为半球状的凸部的第一对准标记351。

如图2(a)所示,可以在第一隆起部31上形成第一对准标记351。由此,在后述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可以通过除去第一隆起部31而有效地除去在对齐中使用后不再需要的第一对准标记351。另外,如图2(b)所示,可以在从板状构件3的中心观察时比以利用第二对准标记353形成的点划线记载的假想线更靠外侧处形成第一对准标记351。

[基底部313]

此外,第一隆起部31可以具有基底部313和突起部311(参见图10和图11)。基底部313以在板状构件3的厚度方向剖视时在第一主面3a上成为凸部且在第二主面3b上与该凸部对应的部分成为凹部的方式形成。此时,突起部311形成在基底部313上。基底部313可以具有侧面部3133和平坦部3131,也可以仅具有侧面部3133,没有特别限制。突起部311具备侧面部3113和顶部3111。

[第二隆起部39]

另外,板状构件3可以具备第二隆起部39,所述第二隆起部39具有与第一隆起部31在Z方向上相反朝向的凸起形状(参见图14和图15)。即,第二隆起部39以在板状构件3的厚度方向剖视时在第二主面3b上成为凸部且在第一主面3a上与该凸部对应的部分成为凹部的方式形成。

第二隆起部39的形成方法、特征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与第一隆起部31同样。

板状构件3中,优选将在后述的成型工序中与成形模具21的成形面211(参见图5~7)接触的面作为第一主面3a。

对于支撑部33而言,将第一主面3a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和算术平均波纹度分别设为Ra(a)、Wa(a),将第二主面3b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和算术平均波纹度分别设为Ra(b)、Wa(b)。需要说明的是,Ra、Wa是通过JIS B 0601(2013)中规定的方法测定的值。

第一主面3a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a)优选为1μm以下,更优选为0.1μm以下。

第一主面3a的算术平均波纹度Wa(a)优选为1μm以下,更优选为0.1μm以下。

第二主面3b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b)优选为1μm以下,更优选为0.1μm以下。

第二主面3b的算术平均波纹度Wa(b)优选为1μm以下,更优选为0.1μm以下。

Ra(a)、Ra(b)、Wa(a)、Wa(b)优选形成式(1)和式(2)的关系。

Ra(a)>Ra(b)…(1)

Wa(a)>Wa(b)…(2)

通过满足上述关系,在将板状构件3的第一主面3a作为使用者触碰的面(以下,记为“外表面”)、并将加工构件5用于最终产品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外部光散射而降低眩光,能够减少因凹凸面引起的指纹等污渍的附着。此时,第二主面3b成为包含在最终产品内的面(以下,记为“内表面”),为平坦面,因此,即使进行电路形成等也不易断线。

另外,通过满足上述关系,相反地在将板状构件3的第一主面3a作为内表面、并将加工构件5用于最终产品的情况下,能够牢固地固定胶粘剂、印刷层。此时,第二主面3b成为外表面,为平坦面,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美观性。

对于第一隆起部31而言,将第一主面3a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和算术平均波纹度分别设为Ra(a)’、Wa(a)’时,优选形成式(3)和式(4)的关系。

Ra(a)>Ra(a)’…(3)

Wa(a)>Wa(a)’…(4)

这是因为:容易对第一隆起部31和支撑部33赋予反差(コントラスト),具有与对准标记35同样的作用,容易进行对齐。

第一隆起部31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a)’优选为1μm以下,更优选为0.1μm以下。第一隆起部31的算术平均波纹度Wa(a)’优选为1μm以下,更优选为0.1μm以下。

对于对准标记35而言,将第一主面3a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和算术平均波纹度分别设为Ra(a)”、Wa(a)”时,优选形成式(5)和式(6)的关系。

Ra(a)>Ra(a)”…(5)

Wa(a)>Wa(a)”…(6)

这是因为:在使用对准标记35并使用照相机等进行对齐的情况下,容易对支撑部33和对准标记35赋予反差,容易进行准确的对齐。

对准标记35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a)”优选为1μm以下,更优选为0.1μm以下。对准标记35的算术平均波纹度Wa(a)”优选为1μm以下,更优选为0.1μ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粗糙度的测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支撑部33中,对于用作加工后得到的加工构件5的外表面的主面而言,从粗糙性(ざらつき)和手指滑动性(指すべり性)的观点出发,均方根粗糙度Rq优选为0.3nm~10μm,从粗糙性和手指滑动性的观点出发,最大高度粗糙度Rz优选为0.5nm~10μm,从粗糙性和手指滑动性的观点出发,最大截面高度粗糙度Rt优选为0.5nm~5μm,从粗糙性和手指滑动性的观点出发,最大峰高粗糙度Rp优选为0.3nm~5μm,从粗糙性和手指滑动性的观点出发,最大谷深粗糙度Rv优选为0.3nm~5μm。另外,从粗糙性和手指滑动性的观点出发,平均长度粗糙度Rsm优选为0.3nm~10μm。从触感的观点考虑,峰度粗糙度Rku优选为1以上且30以下。

从可视性、触感等的均匀性的观点出发,偏度粗糙度Rsk优选为-1以上且1.3以下。在此,粗糙度曲线R的偏度Rsk表示通过均方根高度(Zq)的三次方而无量纲化的基准长度范围内的高度Z(x)的三次方平均,是表示凹凸形状相对于平均线的偏差的指标。在粗糙度曲线的偏度Rsk的值为正(Rsk>0)的情况下,凹凸形状趋于偏向凹侧且凸起形状变得尖锐,在粗糙度曲线的偏度Rsk的值为负(Rsk<0)的情况下,凹凸形状趋于偏向凸侧且凸起形状变得平缓。粗糙度曲线的凸起形状平缓的情况与尖锐的情况相比雾度降低。偏度粗糙度Rsk为上限值以下时,能够保持优良的防眩性和触感,能够降低雾度。另外,在将加工构件5用于外表面、且使用者触碰的情况下,偏度粗糙度Rsk更优选为-1以上且1以下。这是因为:偏度粗糙度Rsk为1以下时,附着指纹等时能够容易除去。

上述粗糙度是基于粗糙度曲线R的粗糙度,但是也可以利用与其相关而产生的波纹度W、截面曲线P来规定,没有特别限制。

<加工构件5>

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具备第一主面5a和第二主面5b,是通过对上述板状构件3进行加工而得到的构件。加工构件5具体地可以例示出如图3所示的开口构件53和如图4所示的板状小片51。

[开口构件53]

本发明的开口构件53的一例如图3所示,具有近似矩形形状,并具备沿XY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开口部531和形成并保持开口部531的结构部533。开口构件53以俯视时为近似矩形形状的形式进行说明,但是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多边形,没有特别限制。

〈结构部533〉

结构部533是板状构件3的结构部333,是在后述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在通过研磨或磨削等而除去第一隆起部31时,保持结构以使得形成开口部531的部位。

将具有两个以上开口部531的开口构件53的俯视示意图示于图3(a)中。此时,在开口构件53的III-III部分剖视图(图3(b))中,优选结构部533的第一主面5a侧的宽度n1与第二主面5b侧的宽度n2不同。

第一主面5a侧的宽度n1在最细的部位优选为10mm以下。结构部533与开口构件53整体的强度相关。成为越细的结构部533,则开口构件53整体的强度越下降,因此,现有的方法中会使细的结构部533破损,不能形成具有细的结构部533的开口构件53。在后述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即使对于细的结构部533,也能够不产生负荷地除去第一隆起部31,因此,可以简便且有效地得到具有细的结构部533的开口构件53。另外,通过使开口部531彼此的距离接近,能够提高最终产品的设计性。宽度n1的最细的部位更优选为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下。

关于结构部533的最细的部位处的宽度n1的下限值,优选为0.5mm以上。对于小于下限值的细的结构部533而言,不能确保开口构件53本身的强度,难以用作最终产品。宽度n1的最细的部位更优选为0.8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上。

第二主面5b侧的宽度n2在最细的部位优选为10mm以下。结构部533与开口构件53整体的强度有关。成为越细的结构部533,则开口构件53整体的强度越下降,因此,现有的方法中会使细的结构部533破损,不能形成具有细的结构部533的开口构件53。在后述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即使对于细的结构部533,也能够不产生负荷地除去第一隆起部31,因此,可以简便且有效地得到具有细的结构部533的开口构件53。另外,通过使开口部531彼此的距离接近,能够提高最终产品的设计性。宽度n2的最细的部位更优选为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下。

关于结构部533的最细的部位处的宽度n2的下限值,优选为0.5mm以上。对于小于下限值的细的结构部533而言,不能确保开口构件53本身的强度,难以用作最终产品。宽度n2的最细的部位更优选为0.8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上。

当第一主面5a侧的宽度n1与第二主面5b侧的宽度n2不同时,在开口构件53的俯视时,由开口部531的端面535形成的投影形状如图3(c)所示在第一主面5a侧与在第二主面5b侧不同。

结构部533的厚度优选小于等于板状构件3的支撑部33的厚度t。

结构部533的厚度优选为0.2mm以上。如果为具备该下限值以上的厚度的结构部533,则能够确保加工构件5的强度。作为结构部533的厚度,更优选为0.4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mm以上,特别优选为0.7mm以上。

结构部533的厚度优选为5mm以下。结构部533的厚度为上限值以下时,能够轻量化,可以得到兼具高强度和良好的质感的加工构件5。作为结构部533的厚度,更优选为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以下,特别优选为2m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结构部533的厚度为加工构件5的Z方向的距离,可以设为在加工构件5的厚度方向剖视时、对一个主面的切线引法线时的、在该法线上从一个主面到另一个主面的距离的平均值。

在开口构件53的俯视时,将图3(b)中由被虚线包围的开口部531的端面535形成的投影形状示于图3(c)中。优选由第一主面5a侧端面形成的形状535a包含在由第二主面5b侧端面形成的形状535b内。

在将具有如图3(c)所示的俯视时的开口部531的开口构件53组装于最终产品中并且将第二主面5b作为外表面的情况下,结构部533的端面535附近具有平缓的曲面,能够柔软地变形,因此能够确保物理强度,还能够提高美观。另外,第一主面5a成为内表面并且第一主面5a大致平坦,因此,容易形成用于装饰的印刷层,在两个主面上能够提高美观。此外,在第一主面5a上贴合有机EL显示器面板等显示面板的情况下,能够高精度地贴合,在使用者从外侧的第二主面5b进行观察时,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可视性。

另一方面,将具有如图3(b)所示的截面结构的开口构件53组装于最终产品中并且将第一主面5a作为外表面的情况下,结构部533大致平坦,通过调节嵌入开口部531中的板状小片51等构件的高度,可以得到齐平(面一)的表面,能够进行所谓的齐平表面化(フラッシュサーフェス化)。另外,在将该表面齐平的构件用作输送机外部构件时,能够形成空气阻力小的外部构件。此外,在第二主面5b上贴合有机EL显示器面板等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利用第二主面5b的端面535附近的曲面而使显示面板朝向观察者侧,在使用者从外侧的第一主面5a进行观察时,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可视性。

开口构件53可以具有基底部537,且在基底部537上形成有开口部531。

需要说明的是,开口构件53中的板、基底部537、结构部533等具有与板状构件3中的相应部位同样的特征,因此省略说明。

[板状小片51]

本发明的板状小片51的一例如图4所示,具有近似矩形形状。板状小片51以俯视时为近似矩形形状的形式进行说明,但是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多边形,没有特别限制。

将板状小片51的俯视示意图示于图4(a)中。此时,将板状小片51的IV-IV部分剖视图示于图4(b)中。如图4(b)所示,优选第一主面5a侧的宽度n’1与第二主面5b侧的宽度n’2不同。

第一主面5a侧的宽度n’1优选为30mm以下。现有的方法中在制作薄的玻璃的小片时会发生破损,不能有效地制作板状小片51。在后述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能够不产生负荷地从板状构件3除去第一隆起部31,因此,可以简便且有效地得到细的板状小片51。宽度n’1更优选为2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mm以下。

关于宽度n’1的下限值,优选为0.5mm以上。对于小于下限值的细的板状小片51而言,不能确保强度,难以用作最终产品。宽度n’1更优选为0.8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上。

第二主面5b侧的宽度n’2优选为30mm以下。现有的方法中在制作薄的玻璃的小片时会发生破损,不能有效地制作板状小片51。在后述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中,能够不产生负荷地从板状构件3除去第一隆起部31,因此,可以简便且有效地得到细的板状小片51。宽度n’2更优选为2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mm以下。

关于宽度n’2的下限值,优选为0.5mm以上。对于小于下限值的细的板状小片51而言,不能确保强度,难以用作最终产品。宽度n’2更优选为0.8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上。

当第一主面5a侧的宽度n’1与第二主面5b侧的宽度n’2不同时,在从板状小片51的第一主面5a侧观察的俯视时,由板状小片51的端面515形成的投影形状如图4(c)所示在第一主面5a侧与在第二主面5b侧不同。

此外,优选在板状小片51的俯视时由第二主面5b侧端面形成的形状515b包含在由第一主面5a侧端面形成的形状515a内。

在将具有如图4(c)所示的俯视图的板状小片51组装在最终产品中并且将第二主面5b作为外表面的情况下,板状小片51的端面515附近具有平缓的曲面,能够柔软地变形,因此能够确保物理强度,还能够提高美观。另外,第一主面5a成为内表面并且第一主面5a大致平坦,因此,容易形成用于装饰的印刷层,在两个主面上能够提高美观。

另一方面,在将具有如图4(b)所示的截面结构的板状小片51组装在最终产品中并且将第一主面5a作为外表面的情况下,板状小片51大致平坦,通过调节其它构件的高度,可以得到齐平的表面,能够进行所谓的齐平表面化。

在从板状小片51的第一主面5a观察的俯视时,角部的曲率半径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这是因为:在排列多个板状小片51时,能够使各板状小片51的角部彼此的间隙变窄,可以得到优良的外观。此外,是为了在不观察板状小片51的端部的情况下仅通过触觉而容易认知板状小片51的端部。

在从板状小片51的第一主面5a观察的俯视时,角部的曲率半径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这是为了抑制加工时的破裂。

在从板状小片51的第二主面5b观察的俯视时,角部的曲率半径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这是因为:在排列多个板状小片51时,能够使各板状小片51的角部彼此的间隙变窄,可以得到优良的外观。此外,是为了在不观察板状小片51的端部的情况下仅通过触觉而容易认知板状小片51的端部。

在从板状小片51的第二主面5b观察的俯视时,角部的曲率半径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这是为了抑制加工时的破裂。

在板状小片51的厚度方向剖视时,端面515中,第二主面5b侧的曲率半径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3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下。这是因为:与第一主面5a侧的面接合的端面的角度增大,因此,能够保持构件的强度,并且能够降低使用者的手指等的划伤的危险性。

在板状小片51的厚度方向剖视时,端面515中,第二主面5b侧的曲率半径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这是因为:第二主面5b侧的曲率半径小于下限值时,由于厚度薄,因此端部容易变得锐利。因此,通过将第二主面5b侧的曲率半径设定为下限值以上,在将板状小片51用于按钮等接触构件时,不会带来不适感。

在板状小片51的厚度方向剖视时,端面515中,第一主面5a侧的曲率半径优选为3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下,特别优选为0.5mm以下。这是因为:在通过印刷对板状小片51进行装饰时或者将板状小片51与传感器或显示器贴合时,能够减小板状小片51的第一主面5a侧端面与不进行印刷或贴合的端面的间隙,外观设计性优良。

在板状小片51的厚度方向剖视时,端面515中,第一主面5a侧的曲率半径优选为0.01mm以上,更优选为0.0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mm以上,特别优选为0.3mm以上。这是为了在处理板状小片51时或者将板状小片51作为产品使用时抑制碎裂等破裂或缺口的产生。

板状小片51的厚度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下。这是因为:在将板状小片51用作与触摸感应器组合的装置的情况下,能够保持传感器灵敏度,削减将板状小片51作为产品组装而得到的装置的重量,和保持使用板状小片的装置的外观设计性。

板状小片51的厚度优选为0.2mm以上,更优选为0.3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mm以上,特别优选为0.7mm以上。这是为了抑制加工时的破裂和保持使用时的强度。

为了形成字符或图形、或者配置具有指纹传感器等生物认证传感器或LED等导光功能的器件,可以在板状小片51上形成凸部或凹部以使得最终产品能够仅通过触觉把握位置。具体而言,可以列举盲文等突起物。

板状小片51可以具有通孔,可以在通孔配置金属或陶瓷、着色玻璃、传感器等器件。

另外,板状小片51并不限于如图4所示的平板状。板状小片51例如可以为如图10所示具有侧面部3133的截面形状。此外,板状小片51可以整体上弯曲,也可以一部分具备弯曲部,还可以板厚不恒定。

<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包括除去板状构件3的第一隆起部31的工序(除去工序),所述板状构件3在具有第一主面1a和第二主面1b的板1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第一隆起部31和与第一隆起部31的周缘部连接的支撑部33。加工构件5的制造方法可以具有由板1制作板状构件3的成形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在除去工序中只要除去第一隆起部31即可,也可以部分地除去支撑部。

[成形工序]

使用上述板1,形成一个以上的第一隆起部31和支撑部33,从而制作板状构件3。第一隆起部31和支撑部33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通过对板1进行加热而使其变形的加热成形。

〈加热成形〉

加热成形只要是对板1进行加热而能够变形就没有限制,可以利用真空成形法、压制成形法、自重成形法等。

对于利用真空成形法由板1制作板状构件3的制造方法,参照图5~图7进行说明。

如图5(a)所示,准备在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具有与板状构件3的设计形状相同的表面形状的凹凸状的成形面211的成形模具21。将成形模具21固定于基台23,在成形模具21与基台23之间设置有与未图示的真空装置连接的抽吸路径25。

成形面211具有深度浅的凹凸状截面,成形面211的底面2111和上表面2115通过侧面2113连接。侧面2113可以为曲面也可以为平面。当侧面2113为曲面时,容易除去残留气体,容易得到具有缺陷少的成形面的板状构件3。

作为成形模具21的材料,优选碳材料、熔融石英等玻璃材料、或陶瓷材料。这对于抑制来自成形模具21的转印痕迹是有用的。另外,在成形面211上可以设置Si3N4、SiO2、SiC、Al2O3、Pt、Ir、W、Re、Ta、Rh、Ru、Os、C、Ta、Ti、Ni、BN等的覆膜。该覆膜有助于提高板状构件3与成形模具21的脱模性。

成形模具21的成形面211的表面粗糙度没有特别限制,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2.5μm以下,算术平均波纹度Wa优选为1.6μm以下。通过满足这些条件,即使在板状构件3上转印成形模具21的成形面211的粗糙度,也能够得到外观优良的板状构件3。成形面211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更优选为1μm以下,算术平均波纹度Wa更优选为0.4μm以下。

成形模具21的成形面211可以部分地改变表面粗糙度。例如,为了在板状构件3上转印期望的字符,可以使成形面211改变表面粗糙度而形成期望的字符的镜像字符。另外,为了在板状构件3上形成期望的凹凸部,可以在成形面211上形成对应的凸凹部。

接着,如图5(b)所示,利用加热器4将成形模具21预热至50℃~500℃的温度。然后,板1的温度低于成形模具21的温度的状态时,如图6(a)所示,以板1的第一主面1a与成形模具21接触的方式将板1载置在成形模具21上。将板1载置在成形模具21上后,优选利用约束件(拘束具)27将板1的外周缘部约束于成形模具21的上表面2115。

作为约束件27,可以利用具备夹紧机构的夹具、重物等。另外,也可以利用成形模具21和约束件27夹持板1。此外,可以利用真空将板1约束于成形模具21。利用该约束件27的板1的固定有效地防止因成形引起的外周缘部的弹起(跳ね上がり)。

作为作为约束件27的夹具、重物等的材料,优选碳、熔融石英等玻璃材料、形成有抗氧化覆膜的金属等。另外,可以在夹具或重物上形成后切割时的切割线、用于转印产品批次信息等的凹凸。

约束件27的表面粗糙度没有特别限制,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2.5μm以下,算术平均波纹度Wa优选为1.6μm以下,算术平均粗糙度Ra更优选为1.0μm以下,算术平均波纹度Wa更优选为0.4μm以下。

然后,如图6(b)所示,利用加热器4将板1升温至成形温度(500℃~800℃)而使其软化,然后经由抽吸路径25将板1与成形模具21之间的空气利用未图示的真空装置进行排气,从而使板1与成形模具21之间为负压。

软化后的板1利用重力和由真空装置供给的负压而逐渐向下方弯曲,仿照成形面211而进行成形,从而形成板状构件3。板状构件3的第一隆起部31利用排气孔2117的孔痕跡而形成。另外,在板1上形成第一对准标记351和第二对准标记353。在该成形工序中,载置时处于低于成形模具21的温度的状态的板1的温度在成形结束时反转而成为高于成形模具21的温度的状态。

成形开始时,先使成形模具21的温度高于板1的温度,由此具有能够通过来自成形模具21的辐射或热传导而快速地对板1进行加热的优点。然后,使板1的温度高于成形模具21,该状态下的成型时的板1与成形模具21的最大温度差优选小于100℃。由此,能够抑制因板1与成形模具21的热膨胀率之差而引起的第一隆起部31或对准标记35等的转印不良。另外,能够抑制成形模具21的成形面211向板状构件3的转印。

接着,如图7(a)所示,将成形后的板状构件3和成形模具21冷却至50℃~500℃附近后使真空装置停止,如图7(b)所示,将板状构件3从成形模具21脱模。需要说明的是,在冷却工序中,可以包括在退火温度下保持规定时间而除去残留于板状构件3的内部应力的退火处理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成形工序中,对于真空成形法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利用压缩空气成形法、吹气成形法等其它压差成形法。另外,根据成形后的玻璃形状,可以选择自重成形法、压制成形法等期望的成形法。

压缩空气成形法为如下方法:在形成有成为板状构件3的阴模的成形面211的成形模具21上设置板1,在板1上设置夹紧模具后将板1的周围密封。然后,将板1加热而使其软化,利用压缩空气等对板1的上表面赋予压力,向板1的正反面赋予压差而进行成形。需要说明的是,真空成形和压缩空气成形可以相互组合进行。

吹气成形中,由加热至约1200℃的玻璃原料制作凝块(ゴブ),将凝块供给至与板状构件3的形状对应的规定的成形模具,向凝块内供给高压空气而使其膨胀,从而形成板状构件3的形状。此时,可以在利用柱塞等棒状模具将模具内的凝块进行成形后供给高压空气。由此,能够制作具有期望的形状的板状构件3。

自重成形法为如下方法:将板1设置在与板状构件3的形状对应的规定的模具上,然后对板1进行加热而使其软化,利用重力使板1弯曲而适应于模具,从而成形为规定的形状。

压制成形法为如下方法:将板1设置在与板状构件3的形状对应的规定的模具(下模、上模)之间,在使板1软化的状态下,向上下模具间施加压制载荷,使板1弯曲而适应于模具,从而成形为规定的形状。

因此,在除真空成形法以外的其它成形法中,可以将设置于成形模具21的凹坑(未图示)作为形成第一对准标记351、第二对准标记353的标记形成部。

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图5~图7中所说明的步骤成形而得到的板状构件3中,如图1~图2所示,排列配置有多个(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9个)第一隆起部31。

[除去工序]

使用上述板状构件3,除去第一隆起部31,从而制作加工构件5。例如,制作如图3所示的具有一个以上的开口部531和结构部533的开口构件53。第一隆起部31的除去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通过研磨磨削处理、酸碱等试剂处理而除去第一隆起部31。除去工序优选从板状构件3的第一主面3a侧实施。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隆起部39等其它隆起部的除去也可以同样地实施。

利用图8对除去工序进行说明。图8(a)是板状构件3的剖视图,是示出支撑部33彼此经由第一隆起部31连接的状态的示意图。第一隆起部31(突起部311)具备侧面部3113和顶部3111。除去工序可以如图8(b)所示通过除去顶部3111而使支撑部33彼此的连接断开,也可以如图8(c)所示通过还除去侧面部3113而使支撑部33彼此的连接断开。

〈研磨磨削处理〉

在第一隆起部31的除去中,如图9(a)所示,可以使用研磨磨削等机械加工,使用加工中心或其它数控机床,使研磨垫或磨石等工具6与第一隆起部31接触,然后使其旋转位移,如图9(b)所示除去规定量的第一隆起部31。

对于磨削而言,例如,使用利用电沉积或金属结合剂固定有金刚石磨粒、CBN磨粒等的磨石,在主轴转速为100rpm~30,000rpm、切削速度为1mm/分钟~10,000mm/分钟条件下进行磨削。

对于研磨而言,在恒定压力下使旋转研磨工具6的研磨加工部61与第一隆起部31接触,并以恒定速度相对地移动而进行。在恒定压力、恒定速度的条件下进行研磨,由此能够以恒定的研磨速率均匀地研磨磨削面。作为旋转研磨工具的研磨加工部的接触时的压力,从经济性和控制容易性等方面考虑,优选为1Pa~1,000,000Pa。从经济性和控制容易性的观点考虑,速度优选为1mm/分钟~10,000mm/分钟。移动量根据板状构件3的形状、尺寸适当确定。对于旋转研磨工具而言,只要其研磨加工部是能够进行研磨的旋转体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具有工具夹紧部的主轴、在铣床(リューター)上安装研磨工具的方式等。作为旋转研磨工具的材质,只要至少其研磨加工部是铈垫、橡胶磨石、抛光毡(フェルトバフ)、聚氨酯等能够加工除去被加工物、并且杨氏模量优选为7G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GPa以下的材料,种类就没有限定。通过使用杨氏模量7GPa以下的构件作为旋转研磨工具的材质,能够将第一隆起部31的除去面加工为期望的表面粗糙度。旋转研磨工具的研磨加工部的形状可以列举:圆形或者环形的平板、圆柱型、炮弹型、圆盘型、桶型等。

在使旋转研磨工具的研磨加工部与第一隆起部31接触而进行研磨的情况下,优选在存在磨粒浆料的状态下进行加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磨粒,可以列举:二氧化硅、氧化铈、刚铝石(注册商标)、白刚玉(WA,注册商标)、金刚砂、氧化锆、SiC、金刚石、氧化钛、氧化锗等,其粒度优选为10nm~10μm。旋转研磨工具的相对移动速度如上所述可以在1mm/分钟~10,000mm/分钟的范围内选择。旋转研磨工具的研磨加工部的转速为100rpm~10,000rpm。转速小时,加工速率慢,有时形成期望的表面粗糙度耗费时间,转速大时,加工速率快或者工具的磨损加剧,因此有时难以进行研磨的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使旋转研磨工具与板状构件3相对地移动而进行研磨加工。移动的方式只要是能够恒定地控制移动量、方向、速度的方式则可以为任何方式。例如,可以列举使用多轴机器人等的方式等。

〈试剂处理〉

在第一隆起部31的除去中,可以使用酸或碱等试剂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使试剂与第一隆起部31接触而除去规定量的第一隆起部31。

作为酸,可以使用以氢氟酸作为主要成分的溶液,作为碱,可以使用以氢氧化钠等作为主要成分的溶液。

〈其它〉

在第一隆起部31的除去中,可以使用利用含氟气体等的干法蚀刻。另外,由于第一隆起部31的厚度t’薄,因此可以通过施加外力而发生破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破坏而产生的断裂面不规则,因此,优选实施倒角加工等。只要对第一隆起部31进行处理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利用激光、刀具等对第一隆起部31进行切割,也可以利用热冲击等。

图10中示出第一隆起部31具有基底部313的板状构件3的厚度方向剖视图,并示出除去突起部311的状态的示意图。通过上述除去工序,可以仅除去顶部3111而形成如图10(b)所示的剖视形状,此外,也可以除去侧面部3113而形成如图10(c)所示的剖视形状。

另外,如图11所示,在厚度方向剖视时,对于基底部313的侧面部3133倾斜的板状构件3,可以通过上述除去工序除去顶部3111和侧面部3113,从而形成如图11(b)所示的剖视形状。

<固定工序>

可以在除去工序之前实施将板状构件3固定于固定构件8的工序。由此,在由板状构件3制作加工构件5时的第一隆起部31的除去工序中,能够进一步减少破损,生产率提高。作为固定构件8,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利用吸盘等固定,但是优选如图9所示利用糊剂83将板状构件3固定于刚性高的固定底座81。由此,能够按照板状构件3的复杂形状对糊剂83进行处理,能够可靠地固定于固定底座81。在从第一主面3a实施第一隆起部31的除去的情况下,优选将第二主面3b侧固定于固定构件8。

固定底座81只要为刚性,则对于材质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金属、玻璃、陶瓷、塑料、橡胶等,优选使用能够准确地保持板状构件3的加工面的材质。

糊剂83在第一隆起部31的除去工序后除去,优选具有利用清洗或熔融等容易除去的性质。例如,可以使用蜡、胶粘剂等。

〈其它工序〉

此外,板1、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实施清洗、研磨、印刷、表面处理等。特别是,成形后的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优选实施退火处理。

[退火工序]

退火处理是用于除去成形后的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的残余应变或残余应力的处理。制作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时,在利用成形工序赋予期望的形状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大的残余应力。对于存在残余应力的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而言,有时会产生在后述的化学强化工序中强化处理变得不均匀等不良情况。

特别是,对于具有复杂形状的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而言,由于残余应变的影响而容易发生缺损,由于残余应力的影响而在化学强化处理中容易发生翘曲,因此退火处理是特别有效的。另外,这些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用于电子构件,因此想要尽可能地抑制由残余应力引起的光学畸变,能够除去残余应力的退火处理是有用的。

在退火处理中实施如下所述的缓慢冷却:将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升温至期望的温度(退火温度),升温后进行在期望的温度下保持的保温,保温后缓慢进行冷却。

升温中,优选进行加热以使得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的平衡粘性达到1012.5Pa·s~1017Pa·s。作为退火工序中的期望的退火温度,例如优选为约550℃。

保温中,优选将加热至退火温度的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在该温度下保持例如10分钟~60分钟。这是为了能够在抑制蠕变变形的同时冷却至室温。根据情况,可以将保温温度设定为低于升温中的加热温度并实施保温。需要说明的是,“蠕变变形”是指例如进行加热以使得玻璃的平衡粘性达到1012.5Pa·s~1017Pa·s并保持时随着时间经过而玻璃的形状发生变形的现象。

缓慢冷却中,例如,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的降温速度优选为0.3℃/分钟~10℃/分钟,更优选为0.3℃/分钟~5℃/分钟。由此,在这些玻璃内不容易产生温度分布,能够抑制因温度分布引起的残余应力的产生。缓慢冷却的终点例如为这些玻璃构件达到室温为止,以平衡粘性计为1017.8Pa·s以上。

退火工序只要在成形工序后即可,可以在成形工序后立即实施退火处理,也可以在成形工序后实施除去工序后实施退火工序。另外,退火工序优选在后述的化学强化工序之前实施。这是因为:在化学强化工序后实施退火工序时,在化学强化工序中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中所形成的压应力层松弛,难以赋予期望的强度。

实施例

<实施例1>

使用图12对由板状构件3制作加工构件5的工序进行说明。准备X方向长度300mm、Y方向长度400mm、Z方向厚度0.7mm的玻璃板1。在该玻璃板1上通过加热成形以向第一主面3a一侧凸起的方式形成合计19个近似矩形形状等环形的第一隆起部31,从而制作出如图12(a)所示的板状构件3A。

接着,通过磨削从第一主面3a侧除去图12(a)的板状构件3A中的第一隆起部31。由此,除去支撑部33中被第一隆起部31包围的除去部331,从而得到如图12(b)所示的开口构件53A。

接着,对开口构件53A的外缘进行粗切削。在该粗切削中,利用第一对准标记351进行开口构件53A的定位,利用轮式切割机在连接第二对准标记353彼此而得到的假想线上进行切割,从而得到如图12(c)所示的开口构件53A’。

最后,为了将开口构件53A’的端面形成为期望的形状,实施倒角加工。首先,将开口构件53A’配置在加工中心内,利用照相机把握位于开口构件53A’的角部的4个第三对准标记355,并实施对齐。然后,使用磨石对开口构件53A’的端面进行加工,除去第三对准标记355,从而得到角部变圆的开口构件53A”。

<实施例2>

使用实施例1中得到的板状构件3A,在第二主面3b上形成黑色的印刷层,从而制成如图13(a)所示的板状构件3B。对于该板状构件3B,与实施例1同样地除去第一隆起部31,从而得到如图13(b)所示的开口构件53B,然后对外缘进行粗切削,从而制成如图13(c)所示的开口构件53B’。

将所得到的开口构件53B’配置于加工中心内,利用照相机把握位于开口构件53B’的角部的4个第三对准标记355,实施对齐,使用磨石对开口构件53B’的端面进行加工,从而得到角部变圆的开口构件53B”。另外,对于在制作开口构件53B时除去的除去部331,对端面进行倒角加工,从而制成板状小片51。

所得到的开口构件53B”例如能够用作键盘的顶板。在这种情况下,板状小片51能够用作字符按钮的一部分。可以在与板状小片51对应的印刷层上印刷字符等。另外,可以将通过其它工序加工而得到的玻璃制构件551嵌入开口部531中。此外,可以在开口部531安装金属制等异种材质构件553。由此得到如图13(d)所示的外观的构件。

<实施例3>

实施例1中,在不改变成形条件的情况下,改变所使用的成形模具21的成形面211的形状,得到具备具有向第一主面3a侧突出的基底部313的第一隆起部31(突起部311)和向第二主面3b侧突出的第二隆起部39的板状构件3C。对于使用该板状构件3C制作开口构件53C的步骤,对于俯视图,参照图14进行说明,对于剖视图,参照图15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磨削从第二主面3b侧除去图14(a)和图15(a)的板状构件3C中的第二隆起部39。由此,能够除去板状构件3C中比被第二隆起部39包围的区域更靠外侧的部位,得到如图14(b)和图15(b)所示的构件3C’。

接着,通过磨削从第一主面3a侧除去图14(b)和图15(b)的构件3C’中的第一隆起部31的突起部311。由此,除去支撑部33中被突起部311包围的除去部331,得到如图14(c)和图15(c)所示的开口构件53C。

<实施例4>

实施例1中,在不改变成形条件的情况下,改变所使用的模具21的成形面211的形状,从而得到形成有如图16(a)所示的在俯视时并非环形的、U字形的第一隆起部31的板状构件3D。通过磨削等除去该第一隆起部31时,得到了仅与第一隆起部31对应的部位开口的、如图16(b)所示的开口构件53D。开口构件53D具备与结构部533连接的活动部539。

开口构件53D(加工构件5D)例如可以为如图16(c)所示在传感器等电子构件9上以第二主面5b作为外侧而载置的电子装置。使用者触碰活动部539的第二主面5b,利用手指F按压活动部539,由此使手指F接近传感器9,使传感器发挥作用。

<实施例5>

实施例1中,在不改变成形条件的情况下,改变所使用的模具21的成形面211的形状,得到形成有如图17(a)所示的在俯视时并非环形的、U字形的第一隆起部31的板状构件3E。通过磨削等除去该第一隆起部31时,得到了第一隆起部31和与被其包围的支撑部33对应的部位开口的、如图17(b)所示的开口构件53E。

[变形例]

作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板1、板状构件3和加工构件5的玻璃组成,可以使用例如钠钙玻璃、铝硅酸盐玻璃、铝硼硅酸盐玻璃、锂硅酸盐玻璃等。

〈组成〉

作为玻璃组成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以由氧化物基准的摩尔%表示的组成计,含有50%~80%的SiO2、0.1%~25%的Al2O3、3%~30%的Li2O+Na2O+K2O、0%~25%的MgO、0%~25%的CaO和0%~5%的ZrO2的玻璃,但是没有特别限定。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下述玻璃组成。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含有0~25%的MgO”是指MgO不是必要成分,可以含有至多25%。

(i)以由氧化物基准的摩尔%表示的组成计,含有63%~73%的SiO2、0.1%~5.2%的Al2O3、10%~16%的Na2O、0%~1.5%的K2O、0%~5%的Li2O、5%~13%的MgO和4%~10%的CaO的玻璃。

(ii)以由氧化物基准的摩尔%表示的组成计,含有50%~74%的SiO2、1%~10%的Al2O3、6%~14%的Na2O、3%~11%的K2O、0%~5%的Li2O、2%~15%的MgO、0%~6%的CaO和0%~5%的ZrO2、且SiO2和Al2O3的含量的合计为75%以下、Na2O和K2O的含量的合计为12%~25%、MgO和CaO的含量的合计为7%~15%的玻璃。

(iii)以由氧化物基准的摩尔%表示的组成计,含有68%~80%的SiO2、4%~10%的Al2O3、5%~15%的Na2O、0%~1%的K2O、0%~5%的Li2O、4%~15%的MgO和0%~1%的ZrO2的玻璃。

(iv)以由氧化物基准的摩尔%表示的组成计,含有67%~75%的SiO2、0%~4%的Al2O3、7%~15%的Na2O、1%~9%的K2O、0%~5%的Li2O、6%~14%的MgO和0%~1.5%的ZrO2、且SiO2和Al2O3的含量的合计为71%~75%、Na2O和K2O的含量的合计为12%~20%、在含有CaO的情况下其含量小于1%的玻璃。

(v)以由氧化物基准的摩尔%表示的组成计,含有50%~80%的SiO2、2%~25%的Al2O3、0%~10%的Li2O、0%~18%的Na2O、0%~10%的K2O、0%~15%的MgO、0%~5%的CaO和0%~5%的ZrO2的玻璃。

(vi)以由氧化物基准的摩尔%表示的组成计,含有50%~74%的SiO2、1%~10%的Al2O3、6%~14%的Na2O、3%~11%的K2O、2%~15%的MgO、0%~6%的CaO和0%~5%的ZrO2、且SiO2和Al2O3的含量的合计为75%以下、Na2O和K2O的含量的合计为12%~25%、MgO和CaO的含量的合计为7%~15%的玻璃。

(vii)以由氧化物基准的摩尔%表示的组成计,含有68%~80%的SiO2、4%~10%的Al2O3、5%~15%的Na2O、0%~1%的K2O、4%~15%的MgO和0%~1%的ZrO2、且SiO2和Al2O3的含量的合计为80%以下的玻璃。

(viii)以由氧化物基准的摩尔%表示的组成计,含有67%~75%的SiO2、0%~4%的Al2O3、7%~15%的Na2O、1%~9%的K2O、6%~14%的MgO、0%~1%的CaO和0%~1.5%的ZrO2、且SiO2和Al2O3的含量的合计为71%~75%、Na2O和K2O的含量的合计为12%~20%的玻璃。

(ix)以由氧化物基准的摩尔%表示的组成计,含有60%~75%的SiO2、0.5%~8%的Al2O3、10%~18%的Na2O、0%~5%的K2O、6%~15%的MgO、0%~8%的CaO的玻璃。

(x)以由氧化物基准的质量%表示的组成计,含有63%~75%的SiO2、3%~12%的Al2O3、3%~10%的MgO、0.5%~10%的CaO、0%~3%的SrO、0%~3%的BaO、10%~18%的Na2O、0%~8%的K2O、0%~3%的ZrO2、0.005%~0.25%的Fe2O3、且R2O/Al2O3(式中,R2O为Na2O+K2O)为2.0以上且4.6以下的玻璃。

(xi)以由氧化物基准的质量%表示的组成计,含有66%~75%的SiO2、0%~3%的Al2O3、1%~9%的MgO、1%~12%的CaO、10%~16%的Na2O、0%~5%的K2O的玻璃。

此外,在对玻璃进行着色后使用时,在不妨碍实现所期望的化学强化特性的范围内可以添加着色剂。例如,可以列举在可见区域具有吸收的、作为Co、Mn、Fe、Ni、Cu、Cr、V、Bi、Se、Ti、Ce、Er和Nd的金属氧化物的Co3O4、MnO、MnO2、Fe2O3、NiO、CuO、Cu2O、Cr2O3、V2O5、Bi2O3、SeO2、TiO2、CeO2、Er2O3、Nd2O3等。

另外,在使用着色玻璃作为玻璃基材的情况下,以氧化物基准的摩尔百分率表示,在玻璃中可以在7%以下的范围内含有着色成分(选自由Co、Mn、Fe、Ni、Cu、Cr、V、Bi、Se、Ti、Ce、Er和Nd的金属氧化物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成分)。着色成分大于7%时,玻璃容易失透。其含量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另外,玻璃基材可以适当含有SO3、氯化物、氟化物等作为熔融时的澄清剂。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适当进行变形、改良等。另外,对于板1、板状构件3和加工构件5(以下,统称为构件等)可以进行如下所述的工序或处理。

(磨削或研磨加工工序)

可以对构件等的至少一个主面实施磨削加工或研磨加工。特别是,在为了除去在加热成形中转印有模具的粗糙度的玻璃表面的粗糙度而实施研磨或磨削时,得到期望的平坦面。

(端面加工工序)

构件等的周缘部或端面可以进行倒角加工等处理。优选通过机械磨削进行通常被称为R倒角、C倒角的加工,但是也可以利用蚀刻等进行加工,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可以对平板状的玻璃基材预先进行端面加工后实施成形工序。

(化学强化工序)

在构件等为玻璃的情况下,通过化学强化在表面形成压应力层,由此强度和耐擦伤性提高。化学强化是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温度下通过离子交换将玻璃表面的离子半径小的碱金属离子(典型地为Na离子)置换成离子半径较大的碱金属离子(典型地为K离子)由此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层的处理。化学强化处理可以通过现有公知的方法实施,通常将玻璃浸渍在硝酸钾熔融盐中。该浸渍次数为一次以上,可以在不同的熔融盐的条件下实施两次以上。可以在该熔融盐中混合约10质量%的碳酸钾后使用。由此,能够除去玻璃的表层的裂纹等,得到高强度的玻璃。另外,在化学强化时,通过在硝酸钾中混合硝酸银等银成分,玻璃进行离子交换,在表面具有银离子,能够赋予抗菌性。

可以对板状构件3进行化学强化后制作加工构件5,但是,也可以在由板状构件3制作加工构件5后进行化学强化。通过后者,加工构件5的端面也进行了化学强化,得到高强度的成形体。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而言,优选在通过上述退火工序进行退火处理后通过化学强化工序进行化学强化处理。通过退火处理,能够除去成形后的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的残余应变或残余应力。制作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时,在利用成形工序赋予期望的形状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大的残余应力。对于具有残余应力的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而言,有时会产生在化学强化工序中强化处理变得不均匀等不良情况。

特别是,对于具有复杂形状的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而言,由于残余应变的影响而容易产生缺损,由于残余应力的影响而在化学强化处理中容易发生翘曲,因此退火处理是特别有效的。另外,这些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用于电子构件,因此想要尽可能地抑制由残余应力引起的光学畸变,能够除去残余应力的退火处理是有用的。

退火处理后的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的残余应力减小。残余应力可以以“主应力差Σ”这样的指标来评价。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的主应力差Σ以面内任意的点处的积分值计优选为7MPa以下,更优选为5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Pa以下。由此,残余应变小,因此,不容易发生破损,残余应力小,因此,可以得到抑制了翘曲、光学畸变小的板状构件3或加工构件5。主应力差Σ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主应力差Σ”如下求出。在玻璃等被测定物的主面的任意点处,测定相位差除以被测定物的光弹性常数E,由此求出主应力差Σ。该主应力差Σ是指测定点处的最大主应力σmax的被测定物的厚度t方向积分值∫σmaxdt与最小主应力积分值∫σmindt之差的绝对值,暗示了任意点处的应力分布。相位差例如可以利用Photonic Lattice公司制造的宽范围双折射评价系统(型号WPA-100)来测定,并可以通过使用附带的软件WPA-view而计算出主应力差Σ。

(印刷工序)

作为印刷工序,例如可以利用喷雾印刷、喷墨印刷或丝网印刷。通过这些方法,即使对于面积大的玻璃基材也能够良好地印刷。特别是对于喷雾印刷而言,容易在具有弯曲部的玻璃基材等上进行印刷,容易调节印刷面的表面粗糙度。另一方面,对于丝网印刷而言,容易在具有宽广平坦部的玻璃基材等上以平均厚度均匀的方式形成期望的印刷图案。另外,油墨可以使用多种,但是从印刷层的粘附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同一种油墨。

可以预先在板状构件3上进行印刷后除去第一隆起部31而得到加工构件5。由此,以高精度形成均匀的印刷层。也可以制作加工构件5后实施印刷。

形成印刷层的油墨可以为无机油墨也可以为有机油墨。作为无机油墨,例如可以为如下的任一者:选自SiO2、ZnO、B2O3、Bi2O3、Li2O、Na2O和K2O中的一种以上、选自CuO、Al2O3、ZrO2、SnO2和CeO2中的一种以上、包含Fe2O3的组合物以及包含TiO2的组合物。

作为有机油墨,可以使用将树脂溶解在溶剂中而得到的各种印刷材料。例如,作为树脂,可以选择由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酚树脂、烯烃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天然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聚酯多元醇、聚醚聚氨酯多元醇等树脂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使用。另外,作为溶剂,可以使用水、醇类、酯类、酮类、芳香族烃类溶剂、脂肪族烃类溶剂。例如,作为醇类,可以使用异丙醇、甲醇、乙醇等,作为酯类,可以使用乙酸乙酯,作为酮类,可以使用甲乙酮。另外,作为芳香族烃类溶剂,可以使用甲苯、二甲苯、埃克森美孚公司制造的Solvesso 100或Solvesso150等,作为脂肪族烃类溶剂,可以使用己烷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作为例子举出,除此以外可以使用各种印刷材料。将上述有机印刷材料涂布于构件等上,然后使溶剂蒸发而形成树脂层,由此得到印刷层。

印刷层中所使用的油墨可以含有着色剂。作为着色剂,例如,将印刷层形成为黑色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炭黑等黑色的着色剂。此外,可以根据期望的颜色使用适当颜色的着色剂。印刷层可以是以遮蔽为目的的遮光层,也可以是仅使红外线透射的红外线透射层,还可以是一定程度对可见光进行遮光的半透射层,没有特别限制。

(表面处理工序)

对于构件等而言,可以根据需要实施形成各种表面处理层的工序。作为表面处理,可以列举防眩处理层、减反射处理层、防污处理层、抗菌处理层等,可以将它们组合使用。可以为构件等的第一主面或第二主面中的任一面。它们优选在成形工序后形成,但是防眩处理层可以在成形工序前形成,也可以与成形工序同时形成。可以对平板状的玻璃基材通过蚀刻等形成防眩处理层后实施成形。

[防眩处理层]

防眩处理层是指主要带来使反射光散射、降低因光源的映射引起的反射光的眩光的效果的层。在将开口构件或板状小片用于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有时由于来自监视器的屏幕的光源而难以看到在开口构件或板状小片上施加的记号等,但是通过形成防眩处理层能够解决该问题。另外,在开口构件或板状小片上设置显示面板的情况下,透过开口构件或板状小片观察显示面板时,有时因外部光的映射而可视性变差,但是通过形成防眩处理层能够解决该问题。防眩处理层可以通过对构件等的表面进行加工而形成,也可以另外堆积形成。作为防眩处理层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对构件等的至少一部分利用化学(例如蚀刻)或物理(例如喷砂)方法实施表面处理而形成期望的表面粗糙度的凹凸形状的方法。另外,作为形成方法,可以在构件等的至少一部分上涂布或喷雾处理液而在板上形成凹凸结构。作为涂布或喷雾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喷涂法或静电涂布法。此外,也可以通过热的方法在构件等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凹凸结构。

对于防眩处理层而言,从粗糙性和手指滑动性的观点出发,均方根粗糙度Rq优选为0.3nm~10μm,从粗糙性和手指滑动性的观点出发,最大高度粗糙度Rz优选为0.5nm~10μm,从粗糙性和手指滑动性的观点出发,最大截面高度粗糙度Rt优选为0.5nm~5μm,从粗糙性和手指滑动性的观点出发,最大峰高粗糙度Rp优选为0.3nm~5μm,从粗糙性和手指滑动性的观点出发,最大谷深粗糙度Rv优选为0.3nm~5μm。另外,从粗糙性和手指滑动性的观点出发,平均长度粗糙度Rsm优选为0.3nm~10μm。从触感的观点考虑,峰度粗糙度Rku优选为1以上且30以下。

从可视性、触感等的均匀性的观点出发,防眩处理层的偏度粗糙度Rsk优选为-1以上且1.3以下。偏度粗糙度Rsk为上限值以下时,能够保持优良的防眩性和触感,并且能够降低雾度。另外,在使用者触碰的情况下,防眩处理层的偏度粗糙度Rsk更优选为-1以上且1以下。这是因为:偏度粗糙度Rsk为1以下时,附着有指纹等时能够容易除去。

[减反射处理层]

减反射处理层为如下所述的层:带来降低反射率的效果,降低因光的映射引起的眩光,除此以外,在用于显示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来自显示装置的光的透射率,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可视性。

在减反射处理层为减反射膜的情况下,优选在构件等的第一主面或第二主面上形成,并没有限制。作为减反射膜的构成,只要能够抑制光的反射就没有限定,例如,可以为将波长550nm下的折射率为1.9以上的高折射率层与波长550nm下的折射率为1.6以下的低折射率层层叠而得到的构成、或者包含在膜基质中混合有中空粒子或孔的波长550nm下的折射率为1.2~1.4的层的构成。

[防污处理层]

防污处理层是指抑制表面上的有机物、无机物的附着的层、或者带有即使在表面附着有有机物、无机物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擦拭等清洁而容易除去附着物的效果的层。

在防污处理层以防污膜的形式形成的情况下,优选在构件等的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上或其它表面处理层上形成。作为防污处理层,只要能够对所得到的构件等赋予防污性就没有限定。其中,优选包含通过使含氟有机硅化合物进行水解缩合反应而得到的含氟有机硅化合物覆膜。

可以在板状构件3上预先形成表面处理层后制作加工构件5。由此,能够有效地形成均匀的表面处理层。也可以由板状构件3制作加工构件5后形成表面处理层。由此,表面处理层的设计变得容易,可以得到具有期望的光学特性的开口构件53。

<物品>

作为本发明的板状构件3和加工构件5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具体例,可以列举:车载用部件(前灯罩、侧视镜、前透明基板、侧透明基板、后透明基板、仪表板表面、车载用显示器前面板等)、仪表、建筑窗户、橱窗、建筑用内部构件、建筑用外部构件、保护玻璃(手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监视器、LCD、PDP、ELD、CRT、PDA等)、LCD滤色片、触控面板用基板、拾取透镜、CCD用覆盖基板、太阳能电池用透明基板(保护玻璃等)、电子设备壳体(鼠标、键盘等)、有机EL发光元件部件、无机EL发光元件部件、荧光体发光元件部件、滤光器、照明灯、照明器具的罩、减反射膜、偏振膜等。

详细且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或修正。

本申请基于2017年4月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074753,其内容作为参考并入本申请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