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27091发布日期:2019-03-16 00:3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各种金属管件进行打磨工作,目前对金属管件的打磨设备操作步骤繁琐,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在打磨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碎屑以及粉尘,影响空气环境,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施工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施工方法,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左侧端面内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设有夹合装置,所述放置腔内顶壁内向右延伸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座,所述滑座顶部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顶部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驱行机,所述第一驱行机固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顶壁内,所述滑座底部端面内左右延伸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螺旋杆,所述第二螺旋杆左侧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二滑槽左侧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杆右侧延伸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驱行机,所述第二驱行机固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右侧壁内,所述第二螺旋杆下侧的所述滑块右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三驱行机,所述第三驱行机右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花键轴,所述第二滑槽右侧的所述滑座底部端面内设有凹进腔,所述凹进腔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左侧端面内设有用以与所述花键轴花键配合连接的花键腔,所述第一转杆外周固设有第一锥角轮,所述第二滑槽下侧连通设有施工腔,所述施工腔与所述放置腔连通,所述施工腔右侧壁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左侧末端安装有打磨轮,所述第二转杆外周固设有第二锥角轮,所述第二锥角轮上侧啮合设有第三锥角轮,所述第三锥角轮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施工腔右侧壁,所述第三锥角轮上侧用以与所述第一锥角轮啮合,所述施工腔内底壁内设有采集腔,所述采集腔内设有集尘机构,所述施工腔右侧壁底端连通设有贯穿所述外壳体右侧端面的排送腔,所述外壳体左侧端面内还设有空气开关装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合装置包括前后对称固设于所述滑块底部端面的连臂,所述连臂底部末端固设有装载块,前后两侧的所述装载块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夹合爪,后侧的所述夹合爪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装载块前侧且后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四驱行机,所述第四驱行机固设于所述装载块后侧端面,前侧的所述夹合爪前侧端与活塞杆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活塞杆间隙配合安装在前侧的所述装载块内,且所述活塞杆前侧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气压缸,所述气压缸固设于前侧的所述装载块前侧端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集尘机构包括滑动配合安装在所述采集腔内的推送块,所述推送块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三螺旋杆,所述第三螺旋杆与所述采集腔左右两侧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采集腔底壁右侧连通设有第一孔腔,所述第一孔腔底壁连通设有存放腔,所述存放腔底壁连通设有第二孔腔,所述第二孔腔内安装有开关阀,所述采集腔左侧的所述外壳体内向下延伸设有第一传送腔,所述第一传送腔底壁连通设有第二传送腔,所述第三螺旋杆伸入所述第一传送腔内且外周固设有第一传送轮,所述第二传送腔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右侧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五驱行机,所述第三转杆外周与所述第一传送轮相对设有第二传送轮,所述第二传送轮与所述第一传送轮之间传动配合安装有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轮左侧的所述第三转杆外周固设有第四锥角轮,所述第四锥角轮上侧啮合设有第五锥角轮,所述施工腔底壁向下延伸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底部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四螺旋杆,所述第四螺旋杆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三滑槽底壁且伸入所述第二传送腔内与所述第五锥角轮顶部端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放置腔下侧的所述外壳体左侧端面倾斜设有导滑板,所述导滑板左上侧设置有输送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推送块顶部端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施工腔底壁倾斜设置,所述排送腔倾斜设置,且所述排送腔左侧底壁与所述施工腔右侧底壁齐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放置腔底壁低于施工腔底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空气开关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左侧端面内的侧腔,所述侧腔内装设有空气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外壳体左侧端面内设有放置腔,放置腔内设有夹合装置,放置腔内顶壁内向右延伸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座,滑座顶部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旋杆,第一螺旋杆,第一螺旋杆顶部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驱行机,第一驱行机固设于第一滑槽内顶壁内,滑座底部端面内左右延伸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块,滑块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螺旋杆,第二螺旋杆左侧延伸末端与第二滑槽左侧壁转动配合连接,第二螺旋杆右侧延伸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驱行机,第二驱行机固设于第二滑槽右侧壁内,第二螺旋杆下侧的滑块右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三驱行机,第三驱行机右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花键轴,第二滑槽右侧的滑座底部端面内设有凹进腔,凹进腔与第二滑槽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左侧端面内设有用以与花键轴花键配合连接的花键腔,第一转杆外周固设有第一锥角轮,第二滑槽下侧连通设有施工腔,施工腔与放置腔连通,施工腔右侧壁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左侧末端安装有打磨轮,第二转杆外周固设有第二锥角轮,第二锥角轮上侧啮合设有第三锥角轮,第三锥角轮转动配合安装在施工腔右侧壁,第三锥角轮上侧用以与第一锥角轮啮合,施工腔内底壁内设有采集腔,采集腔内设有集尘机构,施工腔右侧壁底端连通设有贯穿外壳体右侧端面的排送腔,从而便捷控制对金属管件进行打磨工作,自动化程度高,可便捷对打磨工作产生的碎屑进行收集,有效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有效减少人工操作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施工方法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夹合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施工方法,包括外壳体10,所述外壳体10左侧端面内设有放置腔45,所述放置腔45内设有夹合装置,所述放置腔45内顶壁内向右延伸设有第一滑槽23,所述第一滑槽23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座41,所述滑座41顶部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旋杆25,所述第一螺旋杆25,所述第一螺旋杆25顶部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驱行机22,所述第一驱行机22固设于所述第一滑槽23内顶壁内,所述滑座41底部端面内左右延伸设有第二滑槽24,所述第二滑槽24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块42,所述滑块42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螺旋杆28,所述第二螺旋杆28左侧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二滑槽24左侧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杆28右侧延伸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驱行机31,所述第二驱行机31固设于所述第二滑槽24右侧壁内,所述第二螺旋杆28下侧的所述滑块42右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三驱行机26,所述第三驱行机26右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花键轴27,所述第二滑槽24右侧的所述滑座41底部端面内设有凹进腔34,所述凹进腔34与所述第二滑槽24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杆33,所述第一转杆33左侧端面内设有用以与所述花键轴27花键配合连接的花键腔32,所述第一转杆33外周固设有第一锥角轮39,所述第二滑槽24下侧连通设有施工腔44,所述施工腔44与所述放置腔45连通,所述施工腔44右侧壁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转杆37,所述第二转杆37左侧末端安装有打磨轮36,所述第二转杆37外周固设有第二锥角轮38,所述第二锥角轮38上侧啮合设有第三锥角轮35,所述第三锥角轮35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施工腔44右侧壁,所述第三锥角轮35上侧用以与所述第一锥角轮39啮合,所述施工腔44内底壁内设有采集腔72,所述采集腔72内设有集尘机构,所述施工腔44右侧壁底端连通设有贯穿所述外壳体10右侧端面的排送腔14,所述外壳体10左侧端面内还设有空气开关装置。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夹合装置包括前后对称固设于所述滑块42底部端面的连臂43,所述连臂43底部末端固设有装载块47,前后两侧的所述装载块47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夹合爪46,后侧的所述夹合爪46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装载块47前侧且后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四驱行机50,所述第四驱行机50固设于所述装载块47后侧端面,前侧的所述夹合爪46前侧端与活塞杆53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活塞杆53间隙配合安装在前侧的所述装载块47内,且所述活塞杆53前侧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气压缸54,所述气压缸固设于前侧的所述装载块47前侧端面,从而便捷对放置腔45内的金属管件进行夹持。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集尘机构包括滑动配合安装在所述采集腔72内的推送块13,所述推送块13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三螺旋杆71,所述第三螺旋杆71与所述采集腔72左右两侧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采集腔72底壁右侧连通设有第一孔腔12,所述第一孔腔12底壁连通设有存放腔11,所述存放腔11底壁连通设有第二孔腔51,所述第二孔腔51内安装有开关阀52,所述采集腔72左侧的所述外壳体10内向下延伸设有第一传送腔69,所述第一传送腔69底壁连通设有第二传送腔66,所述第三螺旋杆71伸入所述第一传送腔69内且外周固设有第一传送轮73,所述第二传送腔66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三转杆63,所述第三转杆63右侧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五驱行机67,所述第三转杆63外周与所述第一传送轮73相对设有第二传送轮65,所述第二传送轮65与所述第一传送轮73之间传动配合安装有传送带68,所述第二传送轮65左侧的所述第三转杆63外周固设有第四锥角轮64,所述第四锥角轮64上侧啮合设有第五锥角轮62,所述施工腔44底壁向下延伸设有第三滑槽75,所述第三滑槽72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分隔板74,所述第一分隔板74底部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四螺旋杆61,所述第四螺旋杆61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三滑槽75底壁且伸入所述第二传送腔66内与所述第五锥角轮62顶部端面固定连接,从而便于进行自动将落入采集腔72内的碎屑推入存放腔11内同时通过第一分隔板74将施工腔44封闭。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放置腔45下侧的所述外壳体10左侧端面倾斜设有导滑板49,所述导滑板49左上侧设置有输送机48,从而便于将金属管件输送至放置腔45内。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推送块13顶部端面倾斜设置,从而防止碎屑堆积在推送块13上。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施工腔44底壁倾斜设置,所述排送腔14倾斜设置,且所述排送腔14左侧底壁与所述施工腔44右侧底壁齐平,从而便于将加工完毕的金属管件自动向右滑出。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放置腔45底壁低于施工腔44底壁,从而防止金属管件之间滑入施工腔44内。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空气开关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0左侧端面内的侧腔101,所述侧腔101内装设有空气开关102,从而便于增加使用安全性。

初始状态时,夹合爪46处于放置腔45内,第一分隔板74完全处于第三滑槽75内并与施工腔44底壁齐平,推送块13处于采集腔72最右侧,滑座41处于第一滑槽23底端;

当需要对金属管件打磨工作时,金属管件通过输送机输送至放置腔45内,启动气压缸54带动前侧的夹合爪46相后滑动将金属管件夹持在前后两侧的夹合爪46之间,然后,启动第一驱行机22带动滑座41上滑至第一滑槽23顶端,然后启动第二驱行机31带动滑块42向右滑动直至花键轴27伸入花键腔32内,然后,反向启动第一驱行机22带动滑座41下滑至第一滑槽23底端,此时,金属管件与打磨轮36抵接,然后,启动第五驱行机67带动推送块13滑至采集腔72最左侧,在第五驱行机67启动的同时带动第一分隔板74向上滑动并与施工腔44顶壁抵接,此时,启动第三驱行机26即可带动打磨轮36转对金属管件进行打磨工作,同时,启动第四驱行机50即可带动金属管件转动,进而对金属管件外表全面进行打磨工作;

当对金属管件打磨工作完毕时,反向启动第五驱行机67带动推送块13滑至采集腔72最右侧,此时,即可将打磨工作产生的碎屑完全推入存放腔11内,同时,第一分隔板74向下滑动并与施工腔44底壁齐平,同时,反向启动气压缸54带动前侧的夹合爪46相前滑动将金属管件放开,由于施工腔44以及排送腔14倾斜设置,金属管件向右滑出,然后控制夹合爪46回到初始状态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外壳体左侧端面内设有放置腔,放置腔内设有夹合装置,放置腔内顶壁内向右延伸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座,滑座顶部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旋杆,第一螺旋杆,第一螺旋杆顶部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驱行机,第一驱行机固设于第一滑槽内顶壁内,滑座底部端面内左右延伸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块,滑块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螺旋杆,第二螺旋杆左侧延伸末端与第二滑槽左侧壁转动配合连接,第二螺旋杆右侧延伸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驱行机,第二驱行机固设于第二滑槽右侧壁内,第二螺旋杆下侧的滑块右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三驱行机,第三驱行机右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花键轴,第二滑槽右侧的滑座底部端面内设有凹进腔,凹进腔与第二滑槽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左侧端面内设有用以与花键轴花键配合连接的花键腔,第一转杆外周固设有第一锥角轮,第二滑槽下侧连通设有施工腔,施工腔与放置腔连通,施工腔右侧壁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左侧末端安装有打磨轮,第二转杆外周固设有第二锥角轮,第二锥角轮上侧啮合设有第三锥角轮,第三锥角轮转动配合安装在施工腔右侧壁,第三锥角轮上侧用以与第一锥角轮啮合,施工腔内底壁内设有采集腔,采集腔内设有集尘机构,施工腔右侧壁底端连通设有贯穿外壳体右侧端面的排送腔,从而便捷控制对金属管件进行打磨工作,自动化程度高,可便捷对打磨工作产生的碎屑进行收集,有效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有效减少人工操作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