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疲劳汽车齿轮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7858发布日期:2018-12-19 05:0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齿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疲劳汽车齿轮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且能够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是能够相互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由于齿轮在汽车中进行传递工作时,所受到的力较大,同时在传递动力时,本身的震动和齿轮之间的相互咬合过程中都会受到一定的力,长此以往,齿轮会受到一定的疲劳损伤,从而极大的降低传递性能,因此,如何提高齿轮的耐疲劳性能是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耐疲劳汽车齿轮处理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耐疲劳汽车齿轮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

采用碱液对汽车齿轮进行浸泡清洗处理,浸泡清洗时间为20-25min,然后再取出,然后再将汽车齿轮放入无水乙醇中浸泡3min,然后取出,烘干至恒重,即可;

(2)固溶改性处理:

将汽车齿轮在电热炉中进行固溶改性处理,所述固溶改性处理的工艺条件为:以1.5℃/s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25℃,保温5-8min,然后再通入氖气与氮气混合气体,再以0.3℃/s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80℃,保温处理45-50min,然后再以0.6℃/s的降温速率降低温度至335℃,保温40min,再继续以相同的降温速率降低至70℃,保温,然后再将汽车齿轮浸泡到温度为35℃的浸渍液中,浸渍40min,然后取出,采用去离子水对汽车齿轮进行清洗,烘干至恒重,即可,所述浸渍液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三乙基己基磷酸1.5-1.9、磷酸3.6-3.8、硝酸2.5-2.7、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5、硅烷偶联剂1.3-1.7、乙醇4-6、去离子水50;

(3)回火改性处理:

将汽车齿轮放入离子氮化炉内,并将离子氮化炉内的气压抽真空至12pa,向离子氮化炉内通入氦气进行离子轰击,待离子氮化炉内的温度达到380-385℃时停止氦气的通入,保温1.2小时,然后再通入氮气和氢气,进行低压力离子渗氮,调整氮气和氢气的通入压力,使离子氮化炉内的压力为212-214pa,处理3.5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即可。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碱液为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碱液浸泡温度为45℃。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氖气与氮气混合气体中在常温常压下氖气与氮气按3:1体积比混合得到。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氖气与氮气混合气体压力为38mpa。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氮气与氢气常温常压体积比为2:1。

有益效果:本发明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对汽车齿轮的表面处理工艺进行大量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改善汽车齿轮组织结构,强化表面层,从而对汽车齿轮表面层成分、组织、性能进行了极大的改善,提高汽车齿轮的表面耐磨性和耐疲劳性,提高了汽车齿轮的使用寿命。本发明通过在热处理后,采用浸渍液浸渍处理,能够在轴承表面形成一层薄薄致密的磷化层,然后再进行回火改性处理时,不仅能够对磷原子进行扩散激活,从而对磷元素、氮元素、碳元素在汽车齿轮表面形成更加优异的复合渗层,以提高汽车齿轮表面的耐疲劳性,抗高温氧化性,通过本发明先进行固溶改性处理再进行回火改性处理,汽车齿轮覆层表面的显微硬度最高、覆层厚度均匀、分布均匀,致密、完整,覆层与基体材料的结合能力较强,汽车齿轮内部组织晶粒更加细化,组织结构性能得到显著的增强,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耐疲劳性能和耐应力破裂性。

通过发明工艺的处理,在汽车齿轮表面引入和产生了很高的压应力,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其抗疲劳强度,经过试验证明相较于常规处理可提高抗疲劳强度10-12倍,汽车齿轮断裂和撕裂的现象得到极大的降低,并且汽车齿轮内部结构与表面结构发生转化与结合,汽车齿轮的抗折强度、拉伸性能和韧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耐疲劳汽车齿轮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

采用碱液对汽车齿轮进行浸泡清洗处理,浸泡清洗时间为20min,然后再取出,然后再将汽车齿轮放入无水乙醇中浸泡3min,然后取出,烘干至恒重,即可;

(2)固溶改性处理:

将汽车齿轮在电热炉中进行固溶改性处理,所述固溶改性处理的工艺条件为:以1.5℃/s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25℃,保温5min,然后再通入氖气与氮气混合气体,再以0.3℃/s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80℃,保温处理45min,然后再以0.6℃/s的降温速率降低温度至335℃,保温40min,再继续以相同的降温速率降低至70℃,保温,然后再将汽车齿轮浸泡到温度为35℃的浸渍液中,浸渍40min,然后取出,采用去离子水对汽车齿轮进行清洗,烘干至恒重,即可,所述浸渍液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三乙基己基磷酸1.5、磷酸3.6、硝酸2.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硅烷偶联剂1.3、乙醇4、去离子水50;

(3)回火改性处理:

将汽车齿轮放入离子氮化炉内,并将离子氮化炉内的气压抽真空至12pa,向离子氮化炉内通入氦气进行离子轰击,待离子氮化炉内的温度达到380℃时停止氦气的通入,保温1.2小时,然后再通入氮气和氢气,进行低压力离子渗氮,调整氮气和氢气的通入压力,使离子氮化炉内的压力为212pa,处理3.5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即可。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碱液为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碱液浸泡温度为45℃。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氖气与氮气混合气体中在常温常压下氖气与氮气按3:1体积比混合得到。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氖气与氮气混合气体压力为38mpa。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氮气与氢气常温常压体积比为2:1。

实施例2

一种耐疲劳汽车齿轮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

采用碱液对汽车齿轮进行浸泡清洗处理,浸泡清洗时间为25min,然后再取出,然后再将汽车齿轮放入无水乙醇中浸泡3min,然后取出,烘干至恒重,即可;

(2)固溶改性处理:

将汽车齿轮在电热炉中进行固溶改性处理,所述固溶改性处理的工艺条件为:以1.5℃/s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25℃,保温8min,然后再通入氖气与氮气混合气体,再以0.3℃/s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80℃,保温处理50min,然后再以0.6℃/s的降温速率降低温度至335℃,保温40min,再继续以相同的降温速率降低至70℃,保温,然后再将汽车齿轮浸泡到温度为35℃的浸渍液中,浸渍40min,然后取出,采用去离子水对汽车齿轮进行清洗,烘干至恒重,即可,所述浸渍液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三乙基己基磷酸1.9、磷酸3.8、硝酸2.7、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硅烷偶联剂1.7、乙醇6、去离子水50;

(3)回火改性处理:

将汽车齿轮放入离子氮化炉内,并将离子氮化炉内的气压抽真空至12pa,向离子氮化炉内通入氦气进行离子轰击,待离子氮化炉内的温度达到385℃时停止氦气的通入,保温1.2小时,然后再通入氮气和氢气,进行低压力离子渗氮,调整氮气和氢气的通入压力,使离子氮化炉内的压力为214pa,处理3.5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即可。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碱液为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碱液浸泡温度为45℃。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氖气与氮气混合气体中在常温常压下氖气与氮气按3:1体积比混合得到。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氖气与氮气混合气体压力为38mpa。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氮气与氢气常温常压体积比为2:1。

实施例3

一种耐疲劳汽车齿轮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

采用碱液对汽车齿轮进行浸泡清洗处理,浸泡清洗时间为22min,然后再取出,然后再将汽车齿轮放入无水乙醇中浸泡3min,然后取出,烘干至恒重,即可;

(2)固溶改性处理:

将汽车齿轮在电热炉中进行固溶改性处理,所述固溶改性处理的工艺条件为:以1.5℃/s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25℃,保温6min,然后再通入氖气与氮气混合气体,再以0.3℃/s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80℃,保温处理49min,然后再以0.6℃/s的降温速率降低温度至335℃,保温40min,再继续以相同的降温速率降低至70℃,保温,然后再将汽车齿轮浸泡到温度为35℃的浸渍液中,浸渍40min,然后取出,采用去离子水对汽车齿轮进行清洗,烘干至恒重,即可,所述浸渍液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三乙基己基磷酸1.6、磷酸3.7、硝酸2.6、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硅烷偶联剂1.5、乙醇5、去离子水50;

(3)回火改性处理:

将汽车齿轮放入离子氮化炉内,并将离子氮化炉内的气压抽真空至12pa,向离子氮化炉内通入氦气进行离子轰击,待离子氮化炉内的温度达到382℃时停止氦气的通入,保温1.2小时,然后再通入氮气和氢气,进行低压力离子渗氮,调整氮气和氢气的通入压力,使离子氮化炉内的压力为213pa,处理3.5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即可。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碱液为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碱液浸泡温度为45℃。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氖气与氮气混合气体中在常温常压下氖气与氮气按3:1体积比混合得到。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氖气与氮气混合气体压力为38mpa。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氮气与氢气常温常压体积比为2: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不经过步骤(2)处理。

对比例2: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不经过步骤(3)处理。

对比例3: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不采用浸渍液处理。

对比例4: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步骤(3)中进行常规回火处理,加热至380℃,保温2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对照组:采用申请号:201510830474.3工艺进行处理。

将规格相同的gcr15材料制备的汽车齿轮为试样采用实施例与对比例方法进行处理,对比;

采用电阻炉加热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机进行热疲劳试验。热疲劳试样装卡在立方卡具的四个侧面,保证每块试样的加热与冷却位置一致。通过传动装置上下垂直运动,从而达到试样加热以及冷却的自动化完成。采用设时自控,热电偶测量并控制温度。试样在室温25℃至820℃之间进行加热与冷却的热循环。采用计数器进行自动计数。调整并保持炉温820℃,水温20℃(流动自来水)。快速加热试样。加热、冷却一次作为一个循环,每次循环加热时间为120s,入水冷却时间为5s,直至预定循环次数。对于研究热疲劳裂纹萌生的试样,每循环400次,取下试样,抛光去除表面氧化膜,测量表面裂纹长度,以0.1mm作为裂纹萌生长度,记下试样裂纹萌生循环次数。观察并对裂纹的萌生位置照相。对于研究热疲劳裂纹扩展的试样,每循环200次,取下试样,抛光并观察。确定裂纹已经萌生后,每循环200次观察裂纹并对能反映裂纹扩展路径特征的位置照相: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进行到13000次的时候,对照组处理的汽车齿轮热疲劳裂纹在长度、宽度及深度等方面开始扩展,但本发明处理的汽车齿轮尚未萌生裂纹;进行到24000次时,对照组处理的汽车齿轮裂纹变得更加粗大,且对照组处理的汽车齿轮裂纹的缝隙内出现明显的氧化迹象;但本发明处理的汽车齿轮进行到30000次时,裂纹仅为0.11mm,而且本发明处理的汽车齿轮裂纹扩展较为均衡,主裂纹相对其他组织扩展较慢,因此,经过本发明处理的汽车齿轮耐疲劳性能更加的优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