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加工用的板材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5257发布日期:2019-03-30 08:1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加工用的板材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械加工用的板材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机器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或半成品)制成产品的全部过程。对机器生产而言包括原材料的运输和保存,生产的准备,毛坯的制造,零件的加工和热处理,产品的装配、及调试,油漆和包装等内容。生产过程的内容十分广泛,现代企业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组织生产和指导生产,将生产过程看成是一个具有输入和输出的生产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者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它是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装配等工艺过程,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一般是指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的总和,其他过程则称为辅助过程,例如运输、保管、动力供应、设备维修等。工艺过程又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一个工序由有若干个工步组成。由毛坯变成成品的过程中,在某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的总厚度称为该表面的加工总余量。每一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称为工序间加工余量。对于外圆和孔等旋转表面而言,加工余量是从直径上考虑的,故称为对称余量(即双边余量),即实际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是直径上的加工余量之半。平面的加工余量则是单边余量,它等于实际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在工件上留加工余量的目的是为了切除上一道工序所留下来的加工误差和表面缺陷,如铸件表面冷硬层、气孔、夹砂层,锻件表面的氧化皮、脱碳层、表面裂纹,切削加工后的内应力层和表面粗糙度等,然而,现有的板材打磨机,普遍打磨时无法对板材进行清理回收,且手动对板材进行打磨,安全系数低,同时,生产效率低下,,为此,提出一种机械加工用的板材打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加工用的板材打磨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便于打磨和清理,适合推广和普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加工用的板材打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相互对称设有四组万向轮,所述底座的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龙门架,所述龙门架上端横梁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设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滑槽上滑动连接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于第二滑槽的一端与第二丝杆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三滑槽内部的螺纹孔与限位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滑槽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三滑槽的内部设有第三丝杆,所述第三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底部输出轴贯穿于第三滑槽的顶端与第三丝杆的顶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丝杆的底端与第一滑块的内部螺纹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正面底部固定安装有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打磨盘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相互对称安装有两组导轨,两组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载物台,所述底座的另一端顶部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顶固定安装有第七伺服电机,所述第七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于固定板的顶端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与载物台的内部传动连接,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废料收集箱。

优选的,所述载物台的内部设有第五滑槽,所述第五滑槽的一端连通有通孔,所述第五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通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动螺母,所述螺纹杆的输出端贯穿于转动螺母的内部与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龙门架的一端正面焊接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顶部输出轴与第一丝杆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另一端与清理装置的内部螺纹孔传动连接,所述清理装置的背面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清理装置包括第五滑槽、第五伺服电机、第四丝杆、第二滑块、第六伺服电机和叶轮,所述第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于第五滑槽的一端与第四丝杆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丝杆的输出端与第二滑块内部的螺纹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正面一端固定安装有第六伺服电机,所述第六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叶轮。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相互对称设有四组液压缸,所述载物台的表面开设有防滑槽。

优选的,所述废料收集箱的一端开设有收集口,所述收集口与清理装置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安装清理装置能够对板材进行清理,提高板材的洁净度,通过启动第四伺服电机带动打磨盘对板材进行打磨;

2、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第二丝杆,第二丝杆带动第三滑槽在第二滑槽上左右移动,通过第三伺服电机带动第三丝杆转动,第三丝杆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三滑槽的内部上下滑动,进而能够对第四伺服电机实现上下左右的调节,进而能够对打磨盘实现上下左右的调节,便于打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载物台的剖视图。

图中:1底座、2龙门架、3第一滑槽、301第一丝杆、4第一伺服电机、5第二滑槽、6第二伺服电机、7第二丝杆、8第三滑槽、9第三伺服电机、10第三丝杆、11第一滑块、12第四伺服电机、13打磨盘、14限位板、15清理装置、151第四滑槽、152第五伺服电机、153第四丝杆、154第二滑块、155第六伺服电机、156叶轮、16载物台、161第五滑槽、162通孔、163转动螺母、164挡板、17防滑槽、18废料收集箱、19收集口、20导轨、21液压缸、22万向轮、23固定板、24螺纹杆、25第七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该机械加工用的板材打磨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底部相互对称设有四组万向轮22,所述底座1的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龙门架2,所述龙门架2上端横梁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滑槽5,所述第二滑槽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6,所述第二滑槽5的内部设有第二丝杆7,所述第二滑槽5上滑动连接有第三滑槽8,所述第二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贯穿于第二滑槽5的一端与第二丝杆7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7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三滑槽8内部的螺纹孔与限位板14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滑槽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9,所述第三滑槽8的内部设有第三丝杆10,所述第三滑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1,所述第三伺服电机9的底部输出轴贯穿于第三滑槽8的顶端与第三丝杆10的顶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丝杆10的底端与第一滑块11的内部螺纹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11的正面底部固定安装有第四伺服电机12,所述第四伺服电机12的输出轴与打磨盘13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顶部相互对称安装有两组导轨20,两组所述导轨20上滑动连接有载物台16,所述底座1的另一端顶部焊接有固定板23,所述固定板23的一侧顶固定安装有第七伺服电机25,所述第七伺服电机25的输出轴贯穿于固定板23的顶端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4,所述螺纹杆24的另一端与载物台16的内部传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一端设有废料收集箱18。

具体的,所述载物台16的内部设有第五滑槽161,所述第五滑槽161的一端连通有通孔162,所述第五滑槽16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板164,所述通孔16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动螺母163,所述螺纹杆24的输出端贯穿于转动螺母163的内部与挡板164的一端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龙门架2的一端正面焊接有第一滑槽3,所述第一滑槽3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的顶部输出轴与第一丝杆301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301的另一端与清理装置15的内部螺纹孔传动连接,所述清理装置15的背面与第一滑槽3滑动连接,通过安装第一滑槽3带动第一丝杆301转动,便于清理装置15在第一滑槽3的内部上下滑动。

具体的,所述清理装置15包括第五滑槽151、第五伺服电机152、第四丝杆153、第二滑块154、第六伺服电机155和叶轮156,所述第五伺服电机152的输出轴贯穿于第五滑槽151的一端与第四丝杆15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丝杆153的输出端与第二滑块154内部的螺纹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154的正面一端固定安装有第六伺服电机155,所述第六伺服电机155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叶轮156,通过安装清洗装置15,便于对板材打磨后的清理。

具体的,所述底座1的底部四角相互对称设有四组液压缸21,所述载物台16的表面开设有防滑槽17,通过安装液压缸21便于装置的上下升降和提高装置的稳定性,通过安装防滑槽17,提高板材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废料收集箱18的一端开设有收集口19,通过收集口19与清理装置15相对应,便于对打磨后的灰尘收集。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板材放置在载物台16上,通过启动第七伺服电机25带动螺纹杆24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带动载物台16在导轨15上前后滑动,将板材带动到达龙门架2的底部,通过第二伺服电机6带动第二丝杆7,第二丝杆7带动第三滑槽8在第二滑槽5上左右移动,通过第三伺服电机9带动第三丝杆10转动,第三丝杆10带动第一滑块11在第三滑槽8的内部上下滑动,进而能够对第四伺服电机12实现上下左右的调节,启动第四伺服电机12带动打磨盘13对板材进行打磨,启动清理装置15对打磨时的板材进行及时的清理,通过安装万向轮22便于装置的移动和搬运。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