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顶针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2073发布日期:2018-08-04 13:40阅读:1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模具顶针夹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制造各种制品的工具之一,在模具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配置各种各样的配件,例如,顶针101就是模具的配件之一,在顶针101的使用过程中,时常需要对顶针101进行磨光,此时就需要先利用夹具固定住顶针101,然后利用外界的磨光机对顶针101进行磨光。现有技术中用于固定顶针101的夹具构造复杂,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才能固定住顶针101,且现有技术中的夹具仅能固定一种直径的顶针101,使用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顶针夹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固定不同直径的顶针,提升顶针的固定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具顶针夹具,包括主体、与主体可拆卸连接的固定块、滑动设置于主体的调节块、用于夹持顶针的驱动环,主体靠近固定块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固定块靠近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三凹槽及第四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连通形成用于容置外界顶针的第一容置孔,第二凹槽与第四凹槽连通形成用于容置外界顶针的第二容置孔,第一容置孔与第二容置孔的孔径不同,调节块用于支撑外界顶针,调节块设有用于容置外界顶针的第五凹槽及第六凹槽,第五凹槽、第六凹槽分别容置第一容置孔内的外界顶针、第二容置孔内的外界顶针,驱动环位于主体之外,驱动环用于夹持外界顶针。

其中,所述驱动环包括环体及螺接于环体的多个螺纹柱,环体设有贯穿环体的内孔,内孔的孔径大于外界顶针的外径,多个螺纹柱围绕环体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螺纹柱的一端突伸入内孔内并用于抵触外界顶针。

其中,所述螺纹柱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螺纹柱共面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螺纹柱之间的夹角均为120°。

其中,所述模具顶针夹具还包括螺纹杆,主体设有滑槽及与滑槽连通的沉头槽,滑槽、沉头槽分别自主体两侧的外表面凹设而成,沉头槽的宽度大于滑槽的宽度,滑槽贯穿沉头槽的底壁,调节块设有滑动容设于滑槽内的突板,突板设有螺纹孔,螺纹杆螺接于螺纹孔内,螺纹杆设有容设于沉头槽内的帽盖,帽盖抵触于沉头槽的底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根据待固定的顶针的直径大小,选择将顶针放置到第一容置孔内或者第二容置孔内,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夹具可以适用于多种尺寸规格的顶针;根据顶针的长度大小,滑动调节块,使得调节块可以调节不同长度的顶针托长;本实用新型的夹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固定不同直径的顶针,大大提升顶针的固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主体 2—固定块 3—调节块

4—驱动环 5—第一凹槽 6—第二凹槽

7—第三凹槽 8—第四凹槽 9—第一容置孔

11—第二容置孔 12—第五凹槽 13—第六凹槽

14—环体 15—螺纹柱 16—内孔

17—螺纹杆 18—滑槽 19—沉头槽

21—螺纹孔 22—帽盖 101—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具顶针夹具,包括主体1、与主体1可拆卸连接的固定块2、滑动设置在主体1上的调节块3、用于夹持顶针101的驱动环4,主体1靠近固定块2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5及第二凹槽6,第一凹槽5及第二凹槽6均自主体1的外表面凹设而成,固定块2靠近主体1的一侧设有第三凹槽7及第四凹槽8,第三凹槽7及第四凹槽8均自固定块2的外表面凹设而成,第一凹槽5与第三凹槽7连通形成用于容置外界顶针101的第一容置孔9,第二凹槽6与第四凹槽8连通形成用于容置外界顶针101的第二容置孔11,第一容置孔9与第二容置孔11的孔径不同,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增设容置孔的数量,即增设凹槽的数量,多个容置孔的孔径均不相同;调节块3用于支撑外界顶针101,调节块3设有用于容置外界顶针101的第五凹槽12及第六凹槽13,第五凹槽12及第六凹槽13均自调节块3的顶面凹设而成,第五凹槽12、第六凹槽13分别容置第一容置孔9内的外界顶针101、第二容置孔11内的外界顶针101,第五凹槽12的孔径及第六凹槽13的孔径同样不相同,驱动环4位于主体1之外,驱动环4用于夹持外界顶针101。

根据待固定的顶针101的直径大小,选择将顶针101放置到第一容置孔9内或者第二容置孔11内,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夹具可以适用于多种尺寸规格的顶针101;根据顶针101的长度大小,滑动调节块3,使得调节块3可以调节不同长度的顶针托长;本实用新型的夹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固定不同直径的顶针101,大大提升顶针101的固定效率。当顶针101固定完成之后,外界的磨光机抵触在顶针101的外侧,此时使用者转动驱动环4,驱动环4转动时即可连带顶针101一起转动,从而实现对顶针101的磨光。

所述驱动环4包括环体14及螺接在环体14上的多个螺纹柱15,环体14设有贯穿环体14的内孔16,内孔16的孔径大于外界顶针101的外径,顶针101容设在内孔16中,多个螺纹柱15围绕环体14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螺纹柱15的一端突伸入内孔16内并用于抵触在外界顶针101的外表面上。利用多个螺纹柱15的配合将环体14卡持在顶针101上,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即可抓持驱动环4转动,进而实现顶针101的转动。优选地,螺纹柱15的另一端突伸出环体14,使用者可以捏持螺纹柱15的另一端转动环体14,环体14转动时即可连带顶针101一起转动。

所述螺纹柱15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螺纹柱15共面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螺纹柱15之间的夹角均为120°。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所述模具顶针夹具还包括螺纹杆17,主体1设有滑槽18及与滑槽18连通的沉头槽19,滑槽18、沉头槽19分别自主体1两侧的外表面凹设而成,本实施例中,滑槽18自主体1的顶面凹设而成,沉头槽19自主体1的底面凹设而成,沉头槽19的宽度大于滑槽18的宽度,滑槽18位于沉头槽19内,滑槽18贯穿沉头槽19的底壁,调节块3设有滑动容设在滑槽18内的突板(图中未标号),突板设有螺纹孔21,螺纹孔21自突板的底面凹设而成,螺纹杆17螺接在螺纹孔21内,螺纹杆17设有容设在沉头槽19内的帽盖22,帽盖22未突伸出主体1的底面,相较于帽盖22突伸出主体1的底面,防止外界的物件碰撞到帽盖22而致使调节块3被移动,帽盖22抵触在沉头槽19的底壁上,经由帽盖22与沉头槽19的底壁之间的摩擦力将调节块3限制在主体1上的预定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