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和热风管道三岔口内衬砌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3425发布日期:2018-10-26 22:00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炉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还是一种热风管道三岔口内衬砌筑结构。



背景技术:

热风炉是高炉炼铁生产的主要设施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向高炉连续不断的提供热风。随着高炉生产所需的热风温度不断被提高,如何保证承担热风输送任务的热风管道的安全运行已经成为高炉生产中极为重要的课题。

一般来说,影响热风管道安全运行的最薄弱环节在热风管道三岔口部位。常规的热风管道三岔口内衬工作层一般采用小块组合砖、外部采用普通轻质保温砖砌筑而成。在高温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工作层组合砖极易产生移位、松动,致使高温气体通过砖缝与外部普通轻质保温砖直接接触,造成普通轻质砖承受高温、挤压的作用,极易破损、脱落。随着时间推移,热风管道三岔口部位的内衬经常出现串风、掉砖、炉壳烧红等安全事故,严重影响高炉生产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热风管道的结构稳定性差、寿命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和热风管道三岔口内衬砌筑结构,该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在工作层与第二保温层之间的上部120°(或180°)范围设置整体的耐高温浇注料层,以代替该部位的第一保温层;保留耐高温浇注料层与喷涂层之间的第二保温层。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克服了现有热风管道内衬易损坏的缺点,既增强了热风管道内衬耐高温、抗挤压的能力,又确保了整个热风管道内衬上部的隔热效果,有利于热风管道的结构稳定和寿命的延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层叠套设的工作层、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及喷涂层,所述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呈水平或倾斜状态,该工作层和第二保温层之间设有耐高温浇注料层,该第二保温层及喷涂层之间设有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耐高温浇注料层和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均位于所述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的上部。

所述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呈水平状态,耐高温浇注料层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或等于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所对应的圆心角。

耐高温浇注料层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20°~180°,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20°~180°。

耐高温浇注料层的厚度与该第一保温层的厚度相同,沿所述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的周向,耐高温浇注料层的两端与该第一保温层的两端对应连接。

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的内径等于该第二保温层的外径,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的厚度小于该喷涂层的厚度的二分之一。

一种热风管道三岔口内衬砌筑结构,含有筒状的热风支管内衬和热风主管内衬,热风支管内衬的结构和热风主管内衬的结构均与上述的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相同,热风支管内衬的一端与热风主管内衬连通,热风支管内衬的中心线与热风主管内衬的中心线均呈水平状态。

在热风支管内衬中,所述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中的工作层、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耐高温浇注料层、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及喷涂层依次为热风支管工作层、热风支管第一保温层、热风支管第二保温层、热风支管耐高温浇注料层、热风支管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及热风支管喷涂层。

在热风主管内衬中,所述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中的工作层、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耐高温浇注料层、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及喷涂层依次为热风主管工作层、热风主管第一保温层热风主管第二保温层、热风主管耐高温浇注料层、热风主管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及热风主管喷涂层。

热风支管内衬的中心线与热风主管内衬的中心线垂直,热风支管内衬的内径小于或等于热风主管内衬的内径,热风支管内衬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热风主管内衬的外径。

热风支管内衬外套设有热风支管钢壳,热风主管内衬外套设有热风主管钢壳,耐高温浇注料层的厚度为100mm~150mm,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的厚度为10mm~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和热风管道三岔口内衬砌筑结构的工作层与第二保温层之间的上部120°(或180°)范围设置整体的耐高温浇注料层,增强了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和热风管道三岔口内衬砌筑结构耐高温、抗挤压的能力,有利于整个热风管道内衬的结构稳定和长寿。

2、设置整体的耐高温浇注料层与喷涂层之间的第二保温层,确保整个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和热风管道三岔口内衬砌筑结构上部的隔热效果,使外部钢壳的温度不至于过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热风管道三岔口内衬砌筑结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沿D-D方向的剖视图。

1、热风支管钢壳;2、热风支管内衬;3、热风主管钢壳;4、热风主管内衬;5、耐高温浇注料层;6、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

21、热风支管工作层;22、热风支管第一保温层;23、热风支管第二保温层;24、热风支管喷涂层;

41、热风主管工作层;42、热风主管第一保温层;43、热风主管第二保温层;44、热风主管喷涂层;

51、热风支管耐高温浇注料层;52、热风主管耐高温浇注料层;

61、热风支管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2、热风主管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层叠套设的工作层、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及喷涂层,所述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呈水平或倾斜状态,该工作层和第二保温层之间设有耐高温浇注料层5,该第二保温层及喷涂层之间设有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耐高温浇注料层5和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均位于所述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的上部,如图1至图5所述。

耐高温浇注料层5可以选用现有的耐高温浇注料(如高温陶瓷浇注料)通过一次性浇注成型,具体的成型方法可以参考混凝土的浇注方法。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可以选用现有的耐火纤维制品(如耐火纤维棉、耐火纤维毡等)。该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中耐高温浇注料层5主要起到承重左右,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主要起到消减应力的作用,耐高温浇注料层5与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结合使用,能够获得适应高风温、结构稳定、寿命长的良好效果,该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可以适用于任何输送热风的管道。

在本实施例中,该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呈筒状结构,所述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呈水平状态,即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的中心线平行于水平面。耐高温浇注料层5和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的断面均为弧形,如图4和图5所示,耐高温浇注料层5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或等于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所对应的圆心角。具体的,耐高温浇注料层5和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所对应的圆心角均可以为120°~180°,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耐高温浇注料层5的厚度与该第一保温层的厚度相同,即在该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的上部(120°~180°范围内)该第一保温层由耐高温浇注料层5替代,沿所述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的周向,耐高温浇注料层5的两端与该第一保温层的两端对应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的内径等于该第二保温层的外径,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的厚度小于该喷涂层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在该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的上部,工作层、耐高温浇注料层5、第二保温层、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及喷涂层由内向外(也就是由下向上)紧密的层叠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耐高温浇注料层5被该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所截的两部分互为镜像,即如图4和图5所示,耐高温浇注料层5的左右两侧互为镜像,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被该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所截的两部分互为镜像,即如图4和图5所示,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的左右两侧互为镜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不仅可以适用于平直的管道,还特别适合应用于管道与管道的连接处,下面将以热风管道的三岔口(也可以理解为三通结构)为例进行介绍。

一种热风管道三岔口内衬砌筑结构,含有筒状的热风支管内衬2和筒状的热风主管内衬4,热风支管内衬2的结构和热风主管内衬4的结构均与上述的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相同,热风支管内衬2和热风主管内衬4中均含有上述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中的工作层、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耐高温浇注料层5、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及喷涂层,热风支管内衬2的一端与热风主管内衬4连通,热风支管内衬2的中心线与热风主管内衬4的中心线均呈水平状态,即图1中热风支管内衬2的中心线与热风主管内衬4的中心线均平行与水平面。

在热风支管内衬2中,上述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中的工作层、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耐高温浇注料层5、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及喷涂层依次为热风支管工作层21、热风支管第一保温层22、热风支管第二保温层23、热风支管耐高温浇注料层51、热风支管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1及热风支管喷涂层24。其中,热风支管耐高温浇注料层5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20°,热风支管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80°。

在热风主管内衬4中,所述热风管道的内衬砌筑结构中的工作层、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耐高温浇注料层5、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及喷涂层依次为热风主管工作层41、热风主管第一保温层42、热风主管第二保温层43、热风主管耐高温浇注料层52、热风主管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2及热风主管喷涂层44。其中,热风主管耐高温浇注料层52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20°,热风主管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2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80°。

在本实施例中,热风支管内衬2的中心线与热风主管内衬4的中心线垂直,热风支管内衬2的内径(通径)或等于热风主管内衬4的内径(通径),即d2≤d1,热风支管内衬2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热风主管内衬4的外径,即D2≤D1,如图1所示。热风支管内衬2外套设有热风支管钢壳1,热风主管内衬4外套设有热风主管钢壳3,耐高温浇注料层5(热风支管耐高温浇注料层51和热风主管耐高温浇注料层52)的厚度为100mm~150mm,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热风支管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1和热风主管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2)的厚度为10mm~50mm。

在本实施例中,热风支管工作层21与热风主管工作层41对应连接,热风支管第一保温层22与热风主管第一保温层42对应连接,热风支管第二保温层23与热风主管第二保温层43对应连接,热风支管耐高温浇注料层51与热风主管耐高温浇注料层52对应连接,热风支管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1与热风主管耐高温可压缩材料层62对应连接,热风支管喷涂层24与热风主管喷涂层44对应连接,如图1至图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支管工作层21和所述热风主管工作层41采用现有的重质耐火砖砌筑,材质为粘土砖、高铝砖或者红柱石砖;两者相接的部位采用大块组合砖砌筑,材质与工作层材质相同。工作层的厚度一般在100mm~300mm之间。所述热风支管第一保温层22、所述热风支管第二保温层23和所述热风主管第一保温层42、所述热风主管第二保温层43均采用现有的轻质隔热砖砌筑,材质为轻质粘土砖、轻质高铝砖或者两种轻质砖的组合。热风支管喷涂层24与热风主管喷涂层44可以选用现有的耐火涂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耐高温浇注料层5在所述热风支管工作层21和所述热风主管工作层41外部形成一个耐高温、抗挤压的整体结构,可以有效地封堵所述热风支管工作层21和所述热风主管工作层41砖缝因外力挤压引起移位后产生的高温气体通道,在所述热风支管工作层21和所述热风主管工作层41外部形成一个保护壳,有利于整个热风管道三岔口内衬结构的稳定。

进一步的,耐高温浇注料层5和所述热风支管喷涂层24、所述热风主管喷涂层44之间保留所述热风支管第二保温层23和所述热风主管第二保温层43,确保整个热风管道三岔口内衬上部的隔热效果,使所述热风支管钢壳1和所述热风主管钢壳3的温度不至于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之间、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