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覆增材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2835发布日期:2018-11-28 00:2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熔覆增材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熔覆增材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激光熔覆增材制造是一种激光表面处理技术,激光熔覆是指以不同的添料方式在被熔覆基体表面上放置被选择的涂层材料,经激光辐照使之和基体表面一薄层同时熔化,并快速凝固后形成稀释度极低,与基体成冶金结合的表面涂层,形成与基体成分和性能完全不同的合金熔覆层,显著改善基层表面的耐磨、耐蚀、耐热、抗氧化及电气特性的工艺方法,从而达到表面改性或修复的目的,既满足对材料表面特定性能的要求,又节约大量的贵重元素。

激光熔覆技术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一种经济效益很高的新技术,它可以在廉价金属基材上制备出高性能的合金表面而不影响基体的性质,降低成本,节约贵重稀有金属材料。对产品的表面修复如转子,模具等。有关资料表明,修复后的部件强度可达到原强度的90%以上,其修复费用不到重置价格的1/5,更重要的是缩短了维修时间,解决了大型企业重大成套设备连续可靠运行所必须解决的转动部件快速抢修难题。另外,对关键部件表面通过激光熔覆超耐磨抗蚀合金,可以在零部件表面不变形的情况下大大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对模具表面进行激光熔覆处理,不仅提高模具强度,还可以降低2/3的制造成本,缩短4/5的制造周期。

激光熔覆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大功率激光器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表面改性技术,是指激光表面熔敷技术是在激光光束作用下将合金粉末或陶瓷粉末与基体表面迅速加热并熔化,光束移开后自激冷却形成稀释率极低,与基体材料呈冶金结合的表面涂层,从而显著改善基体表面耐磨、耐蚀、耐热、抗氧化及电气特性等的一种表面强化方法[.如对60#钢进行碳钨激光熔覆后,硬度最高达2200HV以上,耐磨损性能为基体60#钢的20倍左右。在Q235钢表面激光熔覆CoCrSiB合金后,将其耐磨性与火焰喷涂的耐蚀性进行了对比,发现前者的耐蚀性明显高于后者。激光熔覆技术是一种经济效益很高的新技术,它可以在廉价金属基材上制备出高性能的合金表面而不影响基体的性质,降低成本,节约贵重稀有金属材料,因此,世界上各工业先进国家对激光熔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都非常重视。

现有的激光加工中通常需要将激光光束的焦点离工件表面存在一定的距离,即离焦量,因为激光焦点处光斑中心的功率密度过高,易于将熔覆层蒸发成孔,但是现有的熔覆增材制造设备的离焦量不能调节或者调节范围较小,同时也没有检测离焦量的装置,并不能够满足现有的多种熔覆粉末材料的要求,易于导致生产出来的熔覆件的熔覆层的形状不准确、熔覆层存在孔洞等问题,熔覆层的精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覆增材制造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熔覆增材制造设备的制造精度差和通用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熔覆增材制造设备,包括:

工作平台,用于支撑固定工件以使得所述工件得到稳定地固定;

激光装置,所述激光装置上设有熔覆发生头,所述熔覆发生头位于所述工作平台的上方,且所述熔覆发生头的出光口正对所述工件;

送粉装置,所述送粉装置上设有送粉头,所述送粉头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的上方,且所述送粉头的送粉口正对所述工件;

聚焦装置,所述聚焦装置安装于所述熔覆发生头的正下方以使得从所述熔覆发生头射出的激光光束直接照射到所述聚焦装置上,所述激光光束经过所述聚焦装置聚焦后照射到所述工件上;

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上,且所述熔覆发生头和所述聚焦装置均安装于所述升降装置并驱动所述熔覆发生头和所述聚焦装置上下移动从而控制所述激光光束的离焦量。

CCD检测装置,所述CCD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的侧部,且用以检测所述激光光束的离焦量和检测所述工件的熔覆层的外观成型形貌。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撑架、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上且所述支撑架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工作平台的台面,所述支撑架的中部开设有延伸至所述工作平台的台面的滑动槽,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部设有两个连通于所述滑动槽的穿设孔,两个所述穿设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穿设孔中,所述第一丝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丝杆的另一端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工作平台上且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均位于所述滑动槽中,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均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上,且所述第一滑块的螺纹孔和所述第二滑块的螺纹孔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丝杆的外螺纹和所述第二丝杆的外螺纹,所述聚焦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熔覆加工头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聚焦装置包括固定板和聚焦透镜,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聚焦透镜固定安装于所述的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装置还包括全固态激光器和光路装置,所述全固态激光器的出光口与所述光路装置的入光口相连通,所述光路装置的出光口与所述熔覆加工头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送粉装置还包括送粉器和气路装置,所述送粉头与所述送粉器的出粉口相连通,所述气路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送粉器相连通以将所述送粉器内容置的粉末吹到所述送粉头处。

进一步地,所述熔覆增材制造设备还包括用于冷却所述全固态激光器的冷却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上设有耙式流量计。

进一步地,所述熔覆增材制造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送粉装置、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全固态激光器和所述CCD检测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熔覆增材制造设备还包括触摸显示装置,所述触摸显示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平台为三维十字滑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熔覆增材制造设备,在工作时,送粉器将送粉器内容置的粉末从送粉头喷洒到安装于工作平台上的工件的表面上,激光装置上熔覆加工头发出的激光光束经过聚焦装置的聚焦操作后将送粉器内容置的粉末与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并熔化后,再将熔覆加工头移开,送粉器内容置的粉末与工件的表面快速地熔凝一起在工件的表面形成一层熔覆层,而在这过程中,通过调整升降装置从而调整熔覆发生头和聚焦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激光光束得到不同的离焦量,满足不同种类粉末的要求,从而提高熔覆层的精度,同时,CCD检测装置一方面由于激光光束的焦点无法用肉眼来判断,可以使用CCD检测装置来检测工件表面的激光点,从而根据激光点来调节升降装着和聚焦装置来调节激光光束的离焦量;另一方面熔覆加工头发出的激光光束经过工件表面反射后在CCD检测装置中形成图像,CCD检测装置能够实时地监测熔覆层的外观成型形貌,若发现熔覆层的外观成型形貌不符合要求,可以实时地调整激光装置的参数,提高熔覆层的合格率。本实用新型的熔覆增材制造设备,熔覆精度高、检测精度高,提高了熔覆层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熔覆增材制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熔覆增材制造设备的喷粉装置和激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熔覆增材制造设备的升降装置和聚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激光装置 11—熔覆加工头 12—全固态激光器

13—光路装置 14—冷却装置 20—送粉装置

21—送粉头 22—送粉器 23—气路装置

24—粉末 30—CCD检测装置 40—聚焦装置

41—固定板 42—透镜 50—升降装置

51—支撑架 52—第一丝杆 53—第二丝杆

54—第一滑块 55—第二滑块 56—把手段

60—工作平台 70—控制装置 80—触摸显示装置

90—工件 100—熔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熔覆增材制造设备,包括:

工作平台60,用于支撑固定工件90以使得所述工件90得到稳定地固定;

激光装置10,所述激光装置10上设有熔覆发生头11,所述熔覆发生头11位于所述工作平台60的上方,且所述熔覆发生头11的出光口正对所述工件90;

送粉装置20,所述送粉装置20上设有送粉头21,所述送粉头21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60的上方,且所述送粉头21的送粉口正对所述工件90;

聚焦装置40,所述聚焦装置40安装于所述熔覆发生头11的正下方以使得从所述熔覆发生头11射出的激光光束直接照射到所述聚焦装置40上,所述激光光束经过所述聚焦装置40聚焦后照射到所述工件90上;

升降装置50,所述升降装置50固定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60上,且所述熔覆发生头11和所述聚焦装置40均安装于所述升降装置50并驱动所述熔覆发生头11和所述聚焦装置40上下移动从而控制所述激光光束的离焦量;

CCD检测装置30,所述CCD检测装置30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的侧部,且用以检测所述激光光束的离焦量和检测所述工件90的熔覆层100的外观成型形貌。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熔覆增材制造设备,在工作时,送粉器22将送粉器22内容置的粉末24从送粉头21喷洒到安装于工作平台60上的工件90的表面上,激光装置10上熔覆加工头11发出的激光光束经过聚焦装置40的聚焦操作后将送粉器22内容置的粉末24与工件90表面迅速加热并熔化后,再将熔覆加工头11移开,送粉器22内容置的粉末24与工件90的表面快速地熔凝一起在工件90的表面形成一层熔覆层100,而在这过程中,通过调整升降装置50从而调整熔覆发生头和聚焦装置40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激光光束得到不同的离焦量,满足不同种类粉末24的要求,从而提高熔覆层100的精度,同时,CCD检测装置30一方面由于激光光束的焦点无法用肉眼来判断,可以使用CCD检测装置30来检测工件90表面的激光点,从而根据激光点来调节升降装着和聚焦装置40来调节激光光束的离焦量;另一方面熔覆加工头11发出的激光光束经过工件90表面反射后在CCD检测装置30中形成图像,CCD检测装置30能够实时地监测熔覆层100的外观成型形貌,若发现熔覆层100的外观成型形貌不符合要求,可以实时地调整激光装置10的参数,提高熔覆层100的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熔覆增材制造设备,熔覆精度高、检测精度高,提高了熔覆层100的质量。

进一步地,熔覆增材制造设备还包括计算机或单片机,熔覆增材制造设备以CCD检测装置30作为信号数据采集仪。当熔覆加工头11发出的激光光束照射在工件90的表面上并经过工件90的表面进行反射产生反射光,反射光经过CCD检测装置30的聚焦透镜42聚焦后成像于CCD检测装置30的CCD光敏单元上,而CCD检测装置30的CCD驱动电路以一定频率的脉冲驱动CCD输出反映物体位移信息的信号,再将此信号经过A/D转换,采集后送到单片机或计算机进行运算,从而得到熔覆层100的外观成型形貌。

进一步地,熔覆加工头11的下端设有基座套、聚焦镜、保护镜、喷嘴芯、喷嘴等组成。基座套的套空孔内从上到下依次卡接有喷嘴芯、聚焦镜和保护镜,基座套的底端设有喷嘴部以使得激光光束从喷嘴部喷出打在工件90的表面进行熔覆,基座套的顶端与熔覆加工头11直接固定连接。根据熔覆加工头11的不同,可以选择尺寸适合的基座套与之配合。熔覆加工头11在压板和紧定螺钉的作用下与基座套连接。为了保证激光光束能够始终经过喷嘴的中心,可以通过微调紧定螺钉从而调整喷嘴和激光光束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由于熔覆增材制造设备在熔覆时,熔池热辐射对喷嘴部产生热影响,而且要兼顾获得较高的粉末24利用率,故设定喷嘴芯下端距熔池的距离为15mm。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升降装置50包括支撑架51、第一丝杆52、第二丝杆53、第一滑块54和第二滑块55,所述支撑架51的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60上且所述支撑架5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工作平台60的台面,所述支撑架51的中部开设有延伸至所述工作平台60的台面的滑动槽(图未示),所述支撑架51的上端部设有两个连通于所述滑动槽的穿设孔(图未示),两个所述穿设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丝杆5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丝杆53的一端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穿设孔中,所述第一丝杆5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丝杆53的另一端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工作平台60上且所述第一丝杆52和第二丝杆53均位于所述滑动槽中,所述第一滑块54和所述第二滑块55上均设有螺纹孔(图未示),所述第一滑块54和所述第二滑块55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52和第二丝杆53上,且所述第一滑块54的螺纹孔和所述第二滑块55的螺纹孔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丝杆52的外螺纹和所述第二丝杆53的外螺纹,所述聚焦装置40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块54上,所述熔覆加工头1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块55上。具体地,支撑架51起着支撑第一丝杆52、第二丝杆53、第一滑块54和第二滑块55的作用,同时也是第一丝杆52、第二丝杆53、第一滑块54和第二滑块55的安装基体;第一丝杆52和第二丝杆53在转动的过程中分别带动着第一滑块54和第二滑块55上下滑动,当需要调整聚焦装置40和/或聚焦装置40之间的位置时,可以分别转动第一丝杆52和第二丝杆53,从而使得熔覆发生头和/或聚焦装置40的位置发生变化,该调节方式简单,只需转动第一丝杆52和第二丝杆53,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第一丝杆52的一端和第二丝杆53的一端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工作平台60上,而第一丝杆52的另一端和第二丝杆53的另一端均穿设于穿设孔中,第一丝杆52的两端和第二丝杆53的两端均得到了稳定的支撑,使得第一丝杆52和第二丝杆53的转动更为稳定,同时,第一丝杆52和第二丝杆53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套设于第一丝杆52上的第一滑块54和套设于第二丝杆53上的第二滑块55进行上下移动,不仅将第一丝杆52和第二丝杆53的转动转变为第一滑块54和第二滑块55的转动,而且第一丝杆52和第二丝杆53的转动过程中第一丝杆52和第二丝杆53的位置不变,其只是自转,不会占用熔覆增材制造设备的其他部件的安装空间,也不会对熔覆增材制造设备的其他部件的运动产生干涉,因此,熔覆增材制造设备结构紧凑。

进一步地,第一丝杆52和第二丝杆53分别调节第一滑块54和第二滑块55,即聚焦装置40的高度和熔覆发生头的高度分开调节,聚焦装置40和熔覆发生头的调节范围更广,熔覆层100的精度范围更广,以保证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也使得熔覆增材制造设备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和不同基材的工件90,提高了熔覆增材制造设备的通用性。

进一步地,第一丝杆52的顶端和第二丝杆53的顶端均设有把手段56,工作人员可以转动把手段56从而带动第一丝杆52的转动和第二丝杆53的转动,把手段56使得第一丝杆52的转动和第二丝杆53的转动操作更为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聚焦装置40包括固定板41和聚焦透镜42,所述固定板4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块54上,所述聚焦透镜42固定安装于所述的固定板41上。具体地,激光光束经过聚焦透镜42的聚焦作用后照射在工件90的表面,提高了熔覆层100的准确性;聚焦透镜42通过固定板41固定在第一滑块54上,使得聚焦透镜42的安装更为简单可靠。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激光装置10还包括全固态激光器12和光路装置13,所述全固态激光器12的出光口与所述光路装置13的入光口相连通,所述光路装置13的出光口与所述熔覆加工头11相连接。具体地,全固态激光器12产生的激光光束经过光路装置13单次或者多次的反射后,到达熔覆加工头11处并通过熔覆加工头11射出。全固态激光器12产生的激光光束经过光路装置13的反射后改变了激光光束的传递方向,这就是光线激光器和熔覆加工头11两者之间安装位置更加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安装位置,且光路装置13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全固态激光器12的主光路装置13,主光路装置13为模块化装置,由谐振腔模块、Nd:YAG+晶体、反射系统、电动光闸、扩束系统及光纤耦合系统、传输光纤等组成。

更进一步地,谐振腔模块为真空全封闭固态激光腔。其中,YAG晶体是激光器的核心器件。YAG的波长是1.064μm,谐振腔决定激光光束的光学质量。聚光腔采用的是新型全腔水冷式双椭圆柱组合结构。该聚光腔结构发杂,全密封结构,其光电转换率高。

进一步地,激光装置10包括激光电源,激光电源主要由主电路、触发电路、预燃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组成,具有过流、过压、流量保护装置,其频率、脉宽、电流均可调。该电源操作面板具有工作时显示功率、频率、激光工作次数、工作时间等功能。出故障时具备显示故障类型的功能。

进一步地,激光电源是激光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供激光熔覆设备的输出能量参数,其输出能量均可调整。

进一步地,激光电源的主要原理为:三相交流电经整流、滤波后变成直流,对贮能电容充电,经整流逆变后,再通过大功率开关管放电,并经过高功率、精密电感变为恒流源,使氙灯放电,放电的频率和宽度由控制信号决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送粉装置20还包括送粉器22和气路装置23,所述送粉头21与所述送粉器22的出粉口相连通,所述气路装置23的出风口与所述送粉器22相连通以将所述送粉器22内容置的粉末24吹到所述送粉头21处。具体地,气路装置23向送粉器22的内部充气,载充气气流的带动下将送粉器22内容置的粉末24送到送粉头21处并通过送粉头21喷出,该喷粉的方式较为简单,且从送粉头21喷出的粉末24能够在工件90表面上形成一层均匀的粉状薄膜。

进一步地,粉末24单位时间输送率和粉末24的输送速度是由送粉器22的输送特性决定的,送粉器22是熔覆增材制造设备的核心元件之一,它按照加工工艺向激光熔池输送设定好的粉末24。送粉器22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熔覆层100的质量和熔覆尺寸等,送粉器22对激光熔覆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熔覆增材制造设备还包括用于冷却所述全固态激光器12的冷却装置14。具体地,全固态激光器12产生激光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部分的热量对全固态激光器12内部的元器件有巨大的破坏力,使得全固态激光器12内部的YAG激光晶体、氙灯破裂及聚光腔变形失效等;冷却装置14能够有效地将这部分热量散发出去,从而保证全固态激光器12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冷却装置14分为内循环冷却模块和外循环冷却模块,外循环冷却模块包括冷却塔或制冷机组。内循环冷却装置14包含水箱、热交换器、过滤器、磁性泵以及水温、水流保护器等相关器件组成。外循环冷却模块的冷却水进入热交换器从而对内循环的冷却水进行冷却,保证全固态激光器12的恒温稳定工作,为保证热交换器不被杂物堵塞,在热交换器的进口处添加了过滤器,并设有与全固态激光器12连接的欠流量保护装置及超温保护装置,以保证冷却装置14的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14上设有耙式流量计(图未示)。具体地,冷却装置14中安装有靶式流量计,以保证当冷却装置14里面的冷却介质的流量达到设计值时,全固态激光器12的主电路启动运行,这确保氙灯发光时处于冷却状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熔覆增材制造设备出厂时,靶式流量计已调整为合适值,以保证一定的流量,用户不宜再调。

冷却装置14安装好后,启动冷却装置14,观察各水路无漏水现象,还需仔细检查各水路的水流情况,不能有任何一水路不畅通的情况存在。否则,应仔细查找原因,及时排除。为保证安全,冷却装置14不工作时,熔覆增材制造设备应立即停止运行。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熔覆增材制造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70,所述送粉装置20、所述升降装置50、所述冷却装置14、所述全固态激光器12和所述CCD检测装置30均与所述控制装置70电性连接。具体地,控制装置70控制全固态激光器12发射激光光束、送粉装置20喷洒粉末24、升降装置50调整激光光束的聚焦、冷却装置14的冷却操作和CCD检测装置30检测操作,加快了熔覆的制造速度,缩短了制造流程,并且制造精度也能够得到提高。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70为CNC2000控制装置70,熔覆增材制造设备采用CNC控制,能够实现镍基合金粉末24适用于要求局部耐磨、耐热腐蚀及抗热疲劳的工件90,钴基合金粉末24适用于要求耐磨、耐蚀及抗热疲劳的工件90,并快速凝固后形成稀释度极低,与基体成冶金结合的表面涂层,形成与工件90表面的成分和性能完全不同的合金熔覆层100;同时,也显著改善工件90表面的耐磨、耐蚀、耐热、抗氧化性能,从而达到工件90表面改性或修复的目的,既满足对工件90表面特定性能的要求,又节约大量的贵重元素。

进一步地,采用CNC2000控制装置70,其中CNC2000控制装置70中的CNC数控系统软件基于Windows,采用DSP技术开发,工业计算机,C4 2.0G处理器、1G内存、160G硬盘、17存液晶显示器、中英文键盘、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具备USB接口,以太网卡。硬件采用PCI接口,可通过全固态激光器12的232接口实现对激光器的控制,并能实现对冷却装置14的连锁、报警故障显示等功能。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熔覆增材制造设备还包括触摸显示装置80,所述触摸显示装置80与所述控制装置70电性连接。具体地,工作人员能够通过直接操控触摸显示装置80发出指令给控制装置70,控制装置70控制熔覆增材制造设备的运行,降低控制熔覆增材制造设备的难度,同时也使得熔覆制造的过程更为简单,也实现了熔覆制造的过程的自动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平台60为三维十字滑台。具体地,三维十字滑台使得工件90固定于工作平台60上操作更为简单快捷且定位准确。

进一步地,工作平台60为XY两维高精度数控工作台,其采用二维精密进口滚珠丝杠及导轨工作台,伺服电机驱动;其行程X、Y=300mm×200mm;其最小进给量为0.01mm;重复定位精度小于等于±0.01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