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钢热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1930发布日期:2019-06-19 01:5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型钢热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型钢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钢连接件在加工过程中都需要进行淬火,而连接件的型钢一般尺寸都不大,例如托臂配件,铰链接件等产品,因此如逐个进行热处理就显然不符合企业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热处理装置是将产品统一放入炉中加热,到达时间后在取出放入淬火池中进行淬火,这样一批产品过后就必须更换淬火油,去除其中的杂质并进行冷却,如此不仅造成原料的浪费,而且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型钢热处理装置,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杜绝了明火加热,可以实现产品自动运输,再通过淬火池中的循环系统将淬火油进行循环冷却,为产品提供预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型钢热处理装置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型钢热处理装置,包括加热炉、运输系统、淬火系统和循环系统;所述的运输系统位于所述的加热炉的一侧,联通所述的加热炉的内部;所述的淬火系统位于所述的加热炉的一侧,联通所述的运输系统;所述的循环系统位于所述的淬火系统的一侧,联通所述的淬火系统,同时连接所述的运输系统;

所述的运输系统包括运输框、运输轨道和上料平台;所述的运输轨道贯穿所述的加热炉和淬火系统,连接终端出料;所述的运输框位于所述的运输轨道上,承载待处理的产品,在所述的运输轨道上自由移动;所述的上料平台位于所述的运输轨道的一侧,接受需要处理的产品;

所述的淬火系统包括淬火池和过滤箱,所述的淬火池位于所述的加热炉的一侧,连接所述的运输管道,浸润淬火油,对产品进行淬火;所述的过滤箱位于所述的淬火池的下方,联通所述的淬火池;

所述的循环系统包括进油通道、过滤通道和回收通道;所述的进油通道位于所述的上料平台和淬火池之间,联通所述的上料平台和淬火池;所述的过滤通道位于所述的淬火池和过滤箱之间,联通所述的淬火池和过滤箱;所述的回收通道位于所述的过滤箱和上料平台之间,联通所述的上料平台和过滤箱。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料平台上设置有预热池和油泵;所述的预热池包围在所述的运输框的三面,与所述的运输框相接触;所述的油泵位于所述的预热池内,联通所述的进油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炉为电磁感应加热炉。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炉设置有进口门和出口门,所述的进口门位于所述的上料平台的一侧,开启后将产品运输到所述的加热炉内;所述的出口门位于所述的淬火池的一侧,开启后将产品运输至淬火池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淬火池位置位于所述的加热炉一侧的下方,所的运输轨道呈梯形分布在所述的淬火池内,便于产品运输。

进一步的,所述的淬火池下方呈漏斗外形,小端连接所述的过滤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运输框底部为镂空外形,便于铁屑和淬火油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杜绝了明火加热,可以实现产品自动运输,再通过淬火池中的循环系统将淬火油进行循环冷却,为产品提供预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主剖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预热池的俯视图。

其中:1.加热炉、2.运输系统、3.淬火系统、4.循环系统、5.运输框、6.运输轨道、7.上料平台、8.淬火池、9.过滤箱、10.进油通道、11.过滤通道、12.回收通道、13.预热池、14.油泵、15.进口门、16.出口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型钢热处理装置,包括加热炉1、运输系统2、淬火系统3和循环系统4;所述的运输系统2位于所述的加热炉1的一侧,联通所述的加热炉1的内部;所述的淬火系统3位于所述的加热炉1的一侧,联通所述的运输系统2;所述的循环系统4位于所述的淬火系统3的一侧,联通所述的淬火系统3,同时连接所述的运输系统2;

所述的运输系统2包括运输框5、运输轨道6和上料平台7;所述的运输轨道6贯穿所述的加热炉1和淬火系统3,连接终端出料;所述的运输框5位于所述的运输轨道6上,承载待处理的产品,在所述的运输轨道6上自由移动;所述的上料平台7位于所述的运输轨道6的一侧,接受需要处理的产品;

所述的淬火系统3包括淬火池8和过滤箱9,所述的淬火池8位于所述的加热炉1的一侧,连接所述的运输管道,浸润淬火油,对产品进行淬火;所述的过滤箱9位于所述的淬火池8的下方,联通所述的淬火池8;

所述的循环系统4包括进油通道10、过滤通道11和回收通道12;所述的进油通道10位于所述的上料平台7和淬火池8之间,联通所述的上料平台7和淬火池8;所述的过滤通道11位于所述的淬火池8和过滤箱9之间,联通所述的淬火池8和过滤箱9;所述的回收通道12位于所述的过滤箱9和上料平台7之间,联通所述的上料平台7和过滤箱9。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料平台7上设置有预热池13和油泵14;所述的预热池13包围在所述的运输框5的三面,与所述的运输框5相接触;所述的油泵14位于所述的预热池13内,联通所述的进油通道10。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炉1为电磁感应加热炉1。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炉1设置有进口门15和出口门16,所述的进口门15位于所述的上料平台7的一侧,开启后将产品运输到所述的加热炉1内;所述的出口门16位于所述的淬火池8的一侧,开启后将产品运输至淬火池8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淬火池8位置位于所述的加热炉1一侧的下方,所的运输轨道6呈梯形分布在所述的淬火池8内,便于产品运输。

进一步的,所述的淬火池8下方呈漏斗外形,小端连接所述的过滤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运输框5底部为镂空外形,便于铁屑和淬火油移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