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锌钢管斜向同步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1873发布日期:2019-05-21 21:23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镀锌钢管斜向同步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镀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镀锌钢管斜向同步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热镀锌技术是目前世界上钢材防腐蚀方法常用的方法,热镀锌工艺与其他金属防腐蚀方法相比,在镀层电化学保护性、镀层致密性、镀层耐久性、镀层免维护性、镀层与基体结合力、镀层经济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钢管热镀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应用相当的广泛。现有的钢管热镀锌生产中,钢管热镀锌工艺为:钢管→酸洗除锈→漂洗→助镀处理→烘干→热镀锌→外吹抹拭余锌→内吹抹拭余锌→空气冷却→水冷却→防锈处理→检验→包装。钢管在热镀锌生产中,通过机械手将钢管从熔融的锌液中提出来后,需要对其进行输送并在第一时间内去除内部的多余锌液以便后续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镀锌钢管斜向同步输送装置,能够在从镀锌槽内输送到下一工序过程中出去内部锌液,以便后续加工。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镀锌钢管斜向同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下转动的转臂,所述转臂侧部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滚轮由所述转臂一侧向外逐渐上升设置,所述滚轮上设置有磁性体。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设置在所述转臂端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臂包括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所述活塞杆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一臂体端部,所述第二臂体端部伸入镀锌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臂体与所述第二臂体构成V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滚轮转动,相邻所述滚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

作为一种优选,相邻所述滚轮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为5-15°。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滚轮一侧设有限位辊,所述限位辊位于所述转臂相对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相邻所述滚轮之间设有过渡辊。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从镀锌槽内取出钢管并输送的过程中去除其内的锌液,并进行初步冷却,避免后续处理中出现烫伤事故;输送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如下:

1.驱动机构,11.气缸,12.活塞杆,2.转臂,21.第一臂体,22.第二臂体,3.滚轮,4.镀锌槽,5.驱动电机,6.限位辊,7.过渡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镀锌钢管斜向同步输送装置,包括驱动机构1、在驱动机构1驱动下转动的转臂2,转臂2侧部设置有多个滚轮3,滚轮3由转臂2一侧向外逐渐上升设置,滚轮3上设置有磁性体。磁性体可为沿辊轴周向镶嵌在滚轮3上的磁钢块。转臂2转动并带动钢管转动倾斜,倾斜的钢管一端被磁性体吸附在滚轮3上并沿滚轮3移动,此时钢管内的多余锌液从下管端流出。钢管由导向槽转移至滚轮3下端以及沿滚轮3转移输送过程中,管体振动促进内部多余锌液排出。

驱动机构1可选为气缸11,气缸11的活塞杆12端部铰接设置在转臂2端部,气缸11反应灵敏且较油缸洁净,避免液压油对镀锌槽4产生污染。转臂2包括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活塞杆12铰接设置在第一臂体21端部,第二臂体22端部伸入镀锌槽4内。第一臂体21与第二臂体22构成V形结构,V形结构的开口为钝角。

滚轮3一侧还设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驱动滚轮3转动,相邻滚轮3之间通过链条传动,驱动电机5位于滚轮3上侧并通过皮带驱动滚轮3转动。相邻滚轮3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为5-15°,避免倾斜角度过小导致多余锌液排出速度慢,以及倾斜角过大导致的转臂2所需旋转角度过大的问题。

滚轮3一侧设有限位辊6,限位辊6与转臂2分别位于滚轮3两侧。钢管沿滚轮3移动到下一处理工序设备一端时,限位辊6支承钢管,此时钢管一端吸附在滚轮3下侧、另一端架在限位辊6上,以转移到下一工序的设备上,避免钢管倾斜或掉落。相邻滚轮3之间设有过渡辊7,相邻滚轮3间距过大时,过渡辊7对钢管进行限位以避免钢管上端向上倾斜,避免钢管上端在移动过程中于上侧滚轮3相抵导致结构损坏。

以上说明仅仅是对实用新型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